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0)
2023(11601)
2022(9818)
2021(9061)
2020(7607)
2019(17689)
2018(17275)
2017(33029)
2016(18032)
2015(20321)
2014(20370)
2013(20640)
2012(19661)
2011(17990)
2010(17781)
2009(16245)
2008(16245)
2007(14416)
2006(12274)
2005(11186)
作者
(53779)
(45606)
(45167)
(43450)
(28873)
(21895)
(20637)
(17683)
(17081)
(15840)
(15653)
(15171)
(14519)
(14477)
(14443)
(14316)
(13691)
(13444)
(13119)
(12933)
(11262)
(11169)
(11065)
(10334)
(10251)
(10203)
(10089)
(9766)
(9192)
(9123)
学科
(82403)
经济(82332)
管理(48962)
(46253)
方法(39857)
数学(36111)
(35814)
企业(35814)
数学方法(35790)
中国(23250)
(20837)
(19692)
(18478)
(17240)
贸易(17235)
(16812)
环境(15324)
业经(14717)
(14552)
地方(14049)
农业(13750)
(12867)
银行(12835)
(12652)
金融(12650)
(12323)
(12294)
(11726)
财务(11705)
财务管理(11677)
机构
大学(271558)
学院(267184)
(120437)
经济(118241)
研究(99198)
管理(99017)
理学(85779)
理学院(84716)
管理学(83269)
管理学院(82778)
中国(74824)
科学(60497)
(58004)
(52608)
(51141)
(48964)
研究所(46997)
中心(44177)
财经(42845)
业大(41011)
经济学(39664)
(39237)
农业(38936)
(37612)
北京(36847)
经济学院(35993)
(35462)
(34494)
师范(34136)
财经大学(32162)
基金
项目(181537)
科学(143747)
基金(136501)
研究(127382)
(121475)
国家(120640)
科学基金(101865)
社会(83943)
社会科(79889)
社会科学(79870)
基金项目(71471)
(66853)
自然(66281)
自然科(64791)
自然科学(64770)
自然科学基金(63672)
(58426)
教育(57750)
资助(56808)
编号(47748)
(42110)
重点(41763)
(39315)
成果(38764)
(37052)
国家社会(36712)
教育部(35757)
科研(35536)
创新(34971)
中国(34752)
期刊
(123239)
经济(123239)
研究(79219)
中国(48566)
学报(45919)
(43033)
科学(42254)
(40028)
大学(34089)
管理(33953)
学学(32336)
农业(29472)
(23811)
金融(23811)
经济研究(21793)
财经(21725)
教育(21636)
技术(20567)
(18816)
(17388)
业经(17327)
问题(17217)
(16168)
统计(14233)
世界(14134)
技术经济(13984)
国际(13864)
(13191)
资源(12573)
(12340)
共检索到388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杰  
文章基于Dagum基尼系数和马尔科夫链方法,研究了中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及港、澳、台地区,下同)2005—2015年碳生产率的空间非均衡性和动态演进过程。结果发现:(1)中国碳生产率的Dagum基尼系数有增加的趋势。(2)三大区域碳生产率基尼系数均小于中国整体的碳生产率基尼系数,但是东部和中部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的碳生产率基尼系数大于中国整体的碳生产率基尼系数。(3)各省碳生产率存在较大的惯性。(4)初始状态碳生产率较低的省份邻近省份的碳生产率也较低,而初始状态碳生产率较高的省份邻近省份的碳生产率也较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敏  
本文立足于商品流通效率视角展开分析,发掘影响我国区域商品流通效率的内在原因,从理论层面来看,居民消费差距、市场基础设施和信息不对称是引发商品流通效率异质化的重要原因,2009年是我国商品流通效率的关键波动节点。进一步通过Durbin空间模型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的商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市场、消费和信息,而中西部地区的商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消费、市场和信息。解决我国商品流通效率的非均衡问题,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流通市场特征进行对应的政策激励和战略引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菁靖  雷玉桃  
供需非均衡问题是影响中国稀土市场良性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延伸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及模型的应用领域,对中国稀土市场的有效供需开展非均衡性分析,并建立双曲线型聚合方程,使用2000—2016年中国稀土市场供需、工业企业和采矿业宏观基本面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了长期以来中国稀土市场供需不平衡状况的根本症结。研究表明,中国稀土市场具有的结构分散、买方垄断、价格偏低、黑稀土频现以及政策干预性强等特点,是其呈现非均衡性的重要成因。基于灰色关联诊断得出:稀土价格、生产技术、生产成本、企业收入、企业负债、宏观政策和工业发展状况等是影响稀土有效供需的敏感因素。从非均衡度测算值看,稀土市场供需的非均衡变化趋势大致为:从有效供给过剩转变为有效需求略旺。依据预警线设置,稀土市场较多年份呈现35%以上的供大于求重警状态。本文结论可为促进中国稀土市场均衡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萃  
出口对于生产率的影响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从企业异质性视野切入,实证考察了出口之生产率增长效应的非均衡性论题。借助新近兴起的技术前沿距离方法的研究表明,出口对于与技术前沿距离远的落后地区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要大于与技术前沿距离近的先进地区,意味着出口具有Veblen-Gerschenkron效应,即技术落后地区在出口过程中获得的技术溢出和生产率增长要大于技术先进地区。而且出口的Veblen-Gerschenkron效应还具有时间持续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强化。针对门槛效应的检验表明,只有在行业出口超过某个临界值后,出口的Veblen-Gerschenkron效应才渐次显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萍  李裕良  
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教育的均衡投入为保障。为明晰我国城市教育投入的均衡性及其变化情况,文章基于2003—2019年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均财政教育支出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核密度估计、Markov链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教育投入水平的城市差异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全国整体和除东北外其他地区的城市教育投入均经历了“略有增长—快速增长—轻微下降后稳定波动”三个阶段的变化,东北地区城市的相对教育投入则在2012年之后“大幅下降后稳定波动”;不同年份我国城市教育投入均呈现非均衡性特征,其中区域间非均衡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的整体教育投入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内非均衡性则大体表现为整体教育投入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内教育投入的城市差异越大,且我国城市教育投入的整体非均衡性主要来自区域间非均衡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部和其他地区间,以及不同区域内城市间教育投入的差异有缩小趋势,但差异的缩小主要源于东部地区高投入城市教育投入领先优势的减小,而非其他地区教育投入整体的追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恒硕  李绍萍  彭民  
本文基于2000-2018年全国八大地区30个省份农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测算数据,运用两权重配比变异系数及Dagum基尼系数分析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贡献来源,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区域非均衡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自适应Lasso模型选取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并结合逐步回归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参数估计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2000-2018年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态势,动态演进过程中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空间非均衡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八大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导类型存在差异性;全国视角下农村生产生活要素投入、农村人口发展规模、农村生活质量水平及能源消费水平等因素对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地区视角下各类驱动因素对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驱动效果及影响作用具有时间及空间差异性。对此,农村地区碳排放管治过程中应明确“全国统筹、区域协调、地区专治”的管理思路,秉承“分地区、分时段、分类型”的分类管理方式,以地区碳排放水平划分减排的重点管理区域,以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作为减排的管理导向,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生态承载—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绿色协调、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前功,鲍春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海燕  
本文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区域信息为考察对象,对二元结构进行简要概括,并借鉴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区域金融发展的二元结构演进假说、区域金融发展的梯度推进假说以及区域金融发展极假说来阐释区域金融结构非均衡性的形成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锡斌  费显政  
本文在简要评介了迄今理论界对企业环境分析的视角的基础上,将经济学中的非均衡性概念引入到对企业环境的分析中,分析了企业环境非均衡性的内含、来源、状态;非均衡性分析与其他企业环境分析维度的关系以及非均衡性对企业管理的意义,并指出非均衡性是企业调适的基础和前提;最后探讨了企业对环境非均衡性的管理和应用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林静  王雅鹏  吴娟  
本文采用2001—2012年的全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解,从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技术效率变化源泉和变化趋势3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技术效率的空间差异和时间维度变化,并借助经典收敛回归模型对全国范围及各区域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限内,粮食主产区平均技术效率最高,主要得益于较高的规模效率水平;全国粮食技术效率水平变化幅度较平缓,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全国和粮食主产区、平衡区粮食生产效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省份之间的技术效率差距会慢慢缩小同时各省份自身的效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平  彭妮娅  
我国文化产业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且呈现空间不均衡现状。文化产业产能的空间不均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呈现东多西少;城乡文化产品消费不均衡,在经济不发达省份表现更为明显;一般文化消费品与高端文化消费品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省份人均高端文化产品丰富,而普适文化产品匮乏;现阶段各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和重视程度不一。文化产业产能与供给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符合我国产业等级分布的一般特征,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生动体现,主要由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扶植力度差异和受重视程度差异所造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边振兴  程雪峰  于淼  崔伟  石水莲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国土空间利用类型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步增强,空间问题日益突显。自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生"空间以来,以生产、生活、生态划分的土地空间类型越来越被关注。该研究以沈抚连接带为研究区域,从土地空间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出发,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进行"三生"功能评价,利用GIS技术分析"三生"功能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三生"功能均较强的街道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五三街道、李石街道,分值为64.96、54.59;生活功能较强的街道一般相邻城市,如五三街道、白塔街道、李石街道,分值为23.15、15.82、11.14,人均道路面积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度是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欢  
基于2004—2016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采用Yitzhaki指数测算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空间非均衡性,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空间非均衡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与其相对剥夺指数大体上呈反比关系,且相对剥夺指数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同一省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均对相对剥夺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而同一省份的财政支出对相对剥夺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环境污染对相邻省份的相对剥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小兰   朱颖  
研究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效率对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完成物流业“双碳”目标具有政策理论指导意义。基于2004—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对物流业碳排放效率非均衡性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4—2019年,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效率处于持续改善过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物流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非均衡性,超变密度是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效率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异是物流运输强度、运输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等多个驱动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缩小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效率超变密度贡献率,利用各驱动因子间的协同驱动效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政策,实现从资源优先到效率优先的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小兰   朱颖  
研究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效率对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完成物流业“双碳”目标具有政策理论指导意义。基于2004—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对物流业碳排放效率非均衡性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4—2019年,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效率处于持续改善过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物流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非均衡性,超变密度是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效率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异是物流运输强度、运输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等多个驱动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缩小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效率超变密度贡献率,利用各驱动因子间的协同驱动效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政策,实现从资源优先到效率优先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