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57)
2023(17821)
2022(15250)
2021(14136)
2020(11843)
2019(27171)
2018(26570)
2017(50561)
2016(27894)
2015(31324)
2014(31015)
2013(30840)
2012(28432)
2011(25991)
2010(25699)
2009(23644)
2008(23278)
2007(20213)
2006(17765)
2005(15775)
作者
(83545)
(69762)
(69327)
(65706)
(44365)
(33332)
(31272)
(27311)
(26620)
(24814)
(23910)
(23648)
(22343)
(22038)
(21782)
(21360)
(20926)
(20743)
(20013)
(19942)
(17528)
(17221)
(16817)
(15858)
(15598)
(15434)
(15378)
(15366)
(14115)
(13835)
学科
(109436)
经济(109282)
管理(82217)
(75328)
(61937)
企业(61937)
方法(49573)
数学(43126)
数学方法(42667)
中国(30956)
(29958)
(29796)
(26520)
业经(24486)
(23829)
(22074)
贸易(22064)
(21506)
环境(20524)
农业(19750)
地方(19388)
(18172)
财务(18102)
财务管理(18066)
(17875)
(17853)
银行(17798)
企业财务(17172)
(16985)
(16985)
机构
大学(407089)
学院(401253)
(162351)
经济(159133)
管理(153679)
研究(142709)
理学(133700)
理学院(132104)
管理学(129805)
管理学院(129091)
中国(105069)
科学(90350)
(87344)
(74442)
(74064)
(73263)
研究所(67387)
业大(65083)
中心(62556)
财经(59855)
农业(58712)
(57484)
北京(55119)
(54602)
(52440)
师范(51805)
(51257)
经济学(49869)
(45572)
经济学院(45000)
基金
项目(279277)
科学(218666)
基金(204349)
研究(197604)
(182002)
国家(180579)
科学基金(152503)
社会(125740)
社会科(119183)
社会科学(119154)
基金项目(108317)
(106856)
自然(100742)
自然科(98371)
自然科学(98337)
自然科学基金(96593)
(91963)
教育(90117)
资助(83848)
编号(77654)
重点(63589)
成果(63422)
(62230)
(59042)
(57873)
创新(54270)
课题(54183)
科研(54080)
教育部(52677)
国家社会(52649)
期刊
(173043)
经济(173043)
研究(117948)
中国(76224)
学报(73819)
(66943)
科学(65179)
(55984)
管理(55221)
大学(54731)
学学(51812)
农业(46003)
教育(41162)
(32837)
金融(32837)
技术(30857)
财经(29516)
经济研究(28586)
业经(26693)
(25279)
(24346)
问题(22816)
(20839)
科技(20343)
业大(19466)
(19144)
图书(18937)
技术经济(18356)
理论(18135)
资源(17568)
共检索到582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建  易点点  
在现有各省共有各类能源消费数据资料情况下,本文运用更为细致的化学原理进行了各省共同区间2000-2008年碳排放量的估算,通过引入碳排放泰尔系数定量衡量各省差异及波动特征,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等对于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碳减排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表明:(1)我国近年来碳排放增长趋势明显,从碳排放总量来看,东中西部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从碳排放增速来看,东中西部比较接近,差异不明显。(2)基于GDP的碳排放泰尔系数表明全国碳排放的差异程度有较大的波动,在2004年左右差异达到了顶峰,泰尔系数大约在0.2左右,总差异较大的波动主要是由于区域内各省差距的巨大波动所造成。第二产业GDP碳排放全国总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盛济川 周慧 苗壮  
森林对CO2的吸收是碳捕捉和碳储存的一种重要途径.因砍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变暖的第二大主因。因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2007年引入了“减少砍伐和退化所致排放量"(REDD)机制。作为REDD机制的扩展."REDD+机制”被定义为“采取各种政策方法和积极的激励措施.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砍伐和森林退化.同时还包括森林保护、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增加森林碳汇。本文分析了中国森林碳减排量的潜在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全局回归模型识别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检验发现全局回归模型具有空间非稳定性.并建立了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关键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祁神军  张云波  
运用经济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基于能源消耗的产业碳排放强度模型和建筑业碳足迹模型,核算了我国建筑业1995~2009年期间碳排放的分布特征;运用Kaya恒等式,从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规模效应、经济产出效应4方面分解了建筑业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的变动趋势,探讨了我国建筑业未来实施减排的途径和对策。研究表明,建筑业能源结构强度和规模产业能源强度的进一步降低是建筑业节能减排的关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国涓  刘长信  孙平  
本文首先采用修正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方法,分析了1994年-2007年中国工业及分工业部门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解析了差异原因。然后,基于退耦理论深入研究了工业部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状态和减排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最后,对各分工业部门的减排潜力进行定量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①工业产出是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正向影响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主要的负向影响因素,它们对碳排放的影响分别为357.20%和-248.67%;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机械工业和其它工业的碳排放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而石油、电力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增加最多;②1994年-2007年和2000年-2007年工业部门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刘希颖  
作为目前国际上碳排放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国家,中国碳减排的国际压力日益增大,而所处的城市化经济发展阶段的能源需求特征又使得碳减排相对困难,因此,制定现阶段的碳减排政策是中国政府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针对中国当前阶段性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特征,对Kaya恒等式做出适当修正,引入城市化因素,研究了现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本文选用协整的方法研究了CO2排放量与主要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动态地解释和预测了在各解释变量服从既定概率分布的前提下中国CO2排放量的增长情形。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量,实现低碳转型应当在保证GDP增长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城市化速度和将城市化进程作为低碳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立祥  宋微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北京微电子制造企业碳减排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因素是企业实施碳减排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结构因素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很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剖析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要从推进工业低碳化、促进城镇生态化、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等方面采取对策,努力减少碳排放总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万媛媛  苏海洋  张莉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城市人口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大幅增加和各种交通方式的密集使用。这些因素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碳排放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碳中和已成为每个城市的主要发展目标,分析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本文结合广州实际与能源结构、碳排放现状,提出关于“十四五”关键时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重点地区和领域的低碳减排发展、促进减污减排协同治理的可行性路径与政策建议,对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艳梅  张雷  程晓凌  
作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1953年-2007年的50多年间,碳排放总量增长了40多倍。并且其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53年-1980年为低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较快但波动较大、增幅小;1981年-1996年为稳定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非常平稳、增幅较大;1997年-2000年为缓慢下降阶段,特点是碳排放量略微有所下降;2001年以来为快速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快、增幅大。本文以1980年-2007年为样本期,构建因素分解分析模型,计量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演进和碳排放强度变化所产生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造成碳排放增加的因素是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夏晖  何煜  杨岑  
根据全国及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东省、湖北省和重庆市六个强制碳减排试点省市的碳排放量数据,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MDi),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发展三方面分析能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发现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在北京、天津和上海市,三大驱动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明显大于在湖北省、广东省和重庆市的贡献值。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环比增长率数据,实证检验全国及六个试点省市三大驱动因素的变化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能源结构变化对碳排放量影响不显著,而碳排放对能源效率的变化比对经济发展更为敏感。具体到各省市数据,湖北省三大驱动因素变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锋  冯根福  
经济低碳发展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中国经济低碳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和评价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工业化、能源结构调整、居民消费模式变化、能源技术进步和能源价格上涨8个因素对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可以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引导居民消费模式变化、促进能源技术进步、提高能源价格等政策来推动经济低碳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江  李登凯  秦霞  
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下,低碳成为除低成本、快速反应等因素之外供应链竞争的新焦点。以碳减排效率为研究视角,运用动态博弈论等相关方法分析供应链企业在不合作和完全合作情形下,对整条供应链利润及碳减排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企业在碳减排和定价上的充分合作可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和减排率的最优,并在同等条件下对供应链上游企业减排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道平  廖海凤  谭洪  
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和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碳交易政策是基于市场机制控制碳排放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核心政策工具。采用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基于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碳交易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从总体看还是分区域看,碳交易政策均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但效应的大小存在区域差异,碳交易政策在东部地区的减排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大。机制分析发现,碳交易政策可通过减少能源消耗规模、促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实现减排,能源规模、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外商投资等在碳交易政策传导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但这种传导机制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董锋  余博林  
基于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考察了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收入会加重碳排放,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存在三种门槛效应: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递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青青  龙志和  
提出面板数据空间误差分量模型,采用基于广义矩估计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方法,研究1997-2007年间,我国省级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级CO2排放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CO2排放较多的省份往往会影响邻近地区的CO2排放;CO2排放量与人均GDP呈倒N型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未考虑空间相关性时,CO2排放转折点为人均GDP 51 730元,我国目前仍处于CO2排放量上升期;采用面板数据空间误差分量模型修正后,CO2排放下降转折点为人均GDP约53 237元,较未考虑空间因素时有所提高,省际间的空间相互影响,对CO2排放下降转折点的人均GDP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证研究结果同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