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8)
2023(17566)
2022(15085)
2021(14162)
2020(11698)
2019(27208)
2018(26527)
2017(50194)
2016(27126)
2015(30509)
2014(30138)
2013(29704)
2012(27296)
2011(24635)
2010(24123)
2009(21745)
2008(20988)
2007(17575)
2006(15016)
2005(13178)
作者
(75161)
(62884)
(61982)
(59245)
(39917)
(29880)
(28392)
(24709)
(23910)
(21987)
(21465)
(21135)
(19663)
(19584)
(19497)
(19053)
(18633)
(18416)
(17920)
(17914)
(15306)
(15280)
(14990)
(14278)
(14023)
(13927)
(13625)
(13503)
(12508)
(12314)
学科
(114004)
经济(113894)
管理(76554)
(69789)
(56862)
企业(56862)
方法(54344)
数学(48437)
数学方法(47869)
中国(31443)
(28598)
(27019)
业经(23460)
地方(23215)
(23093)
(21842)
贸易(21832)
(21234)
环境(19786)
农业(19236)
(18095)
(17665)
(16803)
财务(16734)
财务管理(16698)
(16300)
金融(16297)
理论(16230)
技术(16226)
(15974)
机构
大学(378143)
学院(374282)
(157057)
经济(154124)
管理(150436)
理学(131646)
理学院(130226)
研究(128125)
管理学(127932)
管理学院(127269)
中国(96744)
(80291)
科学(78279)
(68572)
(62487)
中心(58716)
研究所(57436)
(57248)
财经(56117)
业大(55009)
(51462)
(50996)
北京(50683)
(49103)
师范(48665)
经济学(48261)
(47400)
农业(44728)
经济学院(43687)
财经大学(42178)
基金
项目(266630)
科学(211367)
基金(196751)
研究(193951)
(171941)
国家(170635)
科学基金(147287)
社会(124364)
社会科(118049)
社会科学(118021)
基金项目(103809)
(100893)
自然(95873)
自然科(93681)
自然科学(93660)
自然科学基金(91973)
教育(88628)
(86249)
资助(81500)
编号(77720)
成果(61654)
重点(59941)
(59544)
(56730)
(55143)
课题(52603)
国家社会(52456)
创新(51579)
科研(51562)
教育部(51372)
期刊
(159315)
经济(159315)
研究(108434)
中国(67386)
学报(58494)
科学(54987)
管理(53349)
(50583)
(50071)
大学(45113)
学学(42227)
教育(38782)
农业(35501)
技术(32452)
(30307)
金融(30307)
经济研究(27059)
财经(26581)
业经(24814)
(22761)
问题(20590)
图书(20144)
(19296)
(18339)
统计(18208)
理论(18181)
资源(17866)
技术经济(17802)
科技(17522)
(16708)
共检索到537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洪刚  佟昕  陈凯  李刚  
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如何分配减排目标和减排义务成为解决碳排放问题的焦点内容。通过碳排放的差异分析可以评估各区域的减排工作成果和未来的减排潜力,能够为分配减排目标和减排义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ntergover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指导目录计量碳排放的方法测算了2000~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碳排放量,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特征,将中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区域,运用泰尔指数法分解分析了以人口为权重和以经济增长为权重的中国区域碳排放量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景华  
根据中国2003~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业绩指数的省际数据,采用Dagum(1997)的方法测算了中国OFDI来源的地区差异及演变态势,并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影响OFDI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OFDI来源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比较平稳,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但地区间差距一直都是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而超变密度贡献率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进一步的FGLS估计结果表明能源需求的增加、平均工资的上涨以及出口规模的扩大,都是影响OFDI的主要因素,且东、中、西三个区域影响OFDI的因素是不同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卫东  靳祥锋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有助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基于2000—2012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构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并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不同时间段和分区域的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碳排放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当前我国仍需重视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碳排放带来的经济增长水平,是未来努力的方向。②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具有异质性,较小和较大的碳排放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低,处于中等水平的碳排放水平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③从...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宇嘉  杨俊  王燕  
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角度对2000-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减贫差异进行的分析发现,东中西部各地区的整体经济及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贫困发生率的降低。同时,东中西部的农村金融发展均能使其区域内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但是,整体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缓解作用仅在西部地区得到验证。因此,进一步深化各区域内经济体制改革,适当调整金融结构并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将有利于减少农村贫困,缩小区域差距。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冉云芳  石伟平  
利用2000-2011年全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对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支出的省际差异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基础上,对形成差异性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省际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支出的非均衡性呈缩小态势;省级财政收入与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支出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校学生数与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支出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与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并无关联;地区性基础和资源禀赋对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支出并无明显的一致性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付宏  毛蕴诗  宋来胜  
本文利用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将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选取10个省份的创新活动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①中国整体的产业高级化产出对后一期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具有动态积极的正向连续性特征;②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具有显著积极作用,但是从动态视角,本研究不能证明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具有动态影响机制。③创新效率并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即经济发达地区的创新效率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本文中没有找到证据。但是,创新效率的分解指标存在个体特征差异。本文认为创新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的影响机理主要体现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恒周  殷红春  郭玉燕  
本文通过构建农地非农化与碳排放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我国31省(市、区)1998-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估算农地非农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整体而言,农地非农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增加碳排放量,但也存在区域差异,从样本考察期来看,中、西部农地非农化现象显著地增加了碳排放。但对东部地区来讲,从整个样本期来看,农地非农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但是近年来该地区农地非农化增加碳排放的趋势却逐渐减缓。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刘华军  
分别以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作为碳排放指标,对1995~2009年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实证研究不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大于人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三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八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均GDP、产业结构是造成碳排放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传忠  王元明  王飞  
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拉动作用,这种作用首先体现在产值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其次体现在文化产业发展所引致的生产要素重新整合、投资效率提升及人才结构优化上。另外,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在东部地区,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则直接表现为文化产值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因此,应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等途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游伟民  
为了考察近十年来对外贸易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不同影响,本文选取了2000-2008年我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贸易与环境方面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对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技术效应减少了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结构效应增加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但减少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环境政策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总的来说,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东部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积极影响,但对中西部地区有负面影响,中西部地区确实存在"污染天堂"的现象。因此对于中西部地区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力度,阻止国外污染企业的转移,同时要加快贸易结...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淑芬  张亦楠  于婧  
分析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5—200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呈东-中-西、由高到低的梯形差异分布。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三类,以其为对象,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三类地区的区域创新环境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影响不同类型地区的创新能力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同。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顾乃华  王小霞  陈雄辉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土地财政的量化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成因。目前我国省际间土地财政强度差别较大,且在2003-2007年间呈现先下降继而小幅上升的变化轨迹。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土地财政强度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土地财政动因的"GDP锦标赛说"而拒绝"财政压力说"。正是发展条件不同的各地区围绕GDP增长展开锦标赛,将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筹码,以及推动城市扩张和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载体,从而导致了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林  
本文利用1997-200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流通业发展,特别是2002年加入WTO后,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分地区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化进程推动了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对东部地区影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林  
本文利用1997-200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流通业发展,特别是2002年加入WTO后,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分地区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化进程推动了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对东部地区影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琦  
当前,市场化水平是衡量经济建设过程的重要指标,对经济社会中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探究市场化水平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08-2016年全国3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能显著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市场化水平对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差异影响,发现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对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