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90)
2023(11162)
2022(9278)
2021(8703)
2020(7426)
2019(17358)
2018(16903)
2017(32449)
2016(17843)
2015(20516)
2014(20572)
2013(20931)
2012(19798)
2011(18109)
2010(17955)
2009(16737)
2008(16954)
2007(15352)
2006(13130)
2005(12225)
作者
(53391)
(44873)
(44735)
(42825)
(28610)
(21477)
(20480)
(17691)
(17122)
(15847)
(15509)
(15197)
(14408)
(14301)
(14235)
(14179)
(13439)
(13266)
(13112)
(12990)
(11130)
(11127)
(11028)
(10290)
(10190)
(10147)
(9909)
(9692)
(9096)
(9038)
学科
(79126)
经济(79059)
管理(47936)
(46982)
方法(38217)
(35342)
企业(35342)
数学(34755)
数学方法(34529)
中国(24783)
(20492)
(19850)
(18293)
贸易(18282)
(17831)
(17095)
(17005)
(16166)
银行(16135)
(15464)
(15042)
金融(15040)
环境(14588)
业经(14063)
农业(12824)
地方(12358)
(12178)
财务(12162)
财务管理(12129)
(12002)
机构
大学(267361)
学院(263214)
(119654)
经济(117422)
管理(98842)
研究(97091)
理学(83657)
理学院(82691)
管理学(81429)
管理学院(80931)
中国(80187)
(57312)
科学(57043)
(55945)
(50425)
(46498)
研究所(45735)
中心(44743)
财经(44569)
(40726)
经济学(39072)
(38815)
业大(37948)
北京(37172)
农业(36828)
经济学院(35421)
(34517)
财经大学(33330)
(32412)
师范(32088)
基金
项目(170831)
科学(134462)
基金(127362)
研究(122331)
(112275)
国家(111452)
科学基金(93885)
社会(79230)
社会科(75184)
社会科学(75164)
基金项目(66518)
(62461)
自然(60522)
自然科(59105)
自然科学(59086)
自然科学基金(58084)
教育(55122)
(54755)
资助(53644)
编号(47516)
(40024)
重点(39239)
成果(39045)
(36981)
(34618)
教育部(34076)
国家社会(33989)
科研(33671)
中国(33655)
课题(32817)
期刊
(127843)
经济(127843)
研究(83123)
中国(51470)
(42929)
学报(42169)
(40907)
科学(39281)
管理(34023)
(32978)
金融(32978)
大学(31313)
学学(29682)
农业(27361)
财经(22970)
经济研究(21665)
教育(20668)
技术(20093)
(19667)
业经(17969)
问题(17342)
(17057)
(16230)
国际(15329)
世界(14435)
技术经济(13735)
理论(13241)
统计(13221)
(12007)
资源(11646)
共检索到402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申晨  林沛娜  
适应新的世界经济趋势,科学分析我国不同碳市场的运行情况,把握交易规模、价格和日收益率等变量特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探讨我国区域碳金融交易的市场风险,为市场交易主体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日成交量和收盘价数据,考察当前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价格和收益率走势,并结合收益率的波动性、杠杆效应、风险溢价、条件方差等实证分析碳交易市场风险。结果显示:各试点省市碳交易所的成交量、收盘价和日收益率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和深圳交易所对市场价格有较强的长期记忆性,重庆交易所收益率的波动性最易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申晨  林沛娜  
适应新的世界经济趋势,科学分析我国不同碳市场的运行情况,把握交易规模、价格和日收益率等变量特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探讨我国区域碳金融交易的市场风险,为市场交易主体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日成交量和收盘价数据,考察当前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价格和收益率走势,并结合收益率的波动性、杠杆效应、风险溢价、条件方差等实证分析碳交易市场风险。结果显示:各试点省市碳交易所的成交量、收盘价和日收益率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和深圳交易所对市场价格有较强的长期记忆性,重庆交易所收益率的波动性最易受外部冲击影响;部分碳交易市场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但外部冲击对各试点市场都可能产生系统性影响,导致极端波动在短时间内相继发生。对比各试点省市的碳市场交易状况而言,湖北碳市场交易规模和价格相对更平稳,ARCH-M效应最强,其市场收益有较高的正风险溢价,具有成为全国统一的碳市场金融中心的潜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公维凤  王丽萍  王传会  高仲芳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中国5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对象,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波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利用GARCH-BP组合模型分析了碳交易价格收益率的波动特征。结果显示:5个碳交易试点均存在波动聚集性的特征,且波动的持续性较长。5个碳交易试点中只有广东碳交易市场的收益率与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他4个试点均不存在风险溢价。广东碳交易价格收益率波动还存在非对称性,其他4个试点的非对称性均不显著。从波动特征看,广东碳交易市场发展程度最高。为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尽早实现,需要进一步健全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政策调控体系、科学制定碳配额分配机制、完善碳交易市场价格调控机制、创新发展碳金融衍生产品等。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马跃  冯连勇  
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京都议定书》等文件催生了以CO_(2)排放权作为商品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研究中国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性对我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有效交易日数据,对中国试点碳市场的有效性进行探索性研究,结合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与分形市场假说理论,分别采用游程检验法、方差比检验法以及重标极差分析法等对中国碳市场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探讨各方法导致计算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并利用GARCH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中国试点碳市场未能达到弱式有效水平。同时,根据中国目前碳市场运行现状给出一定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奇伟  
本文以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深圳五个已完成首次履约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为研究样本,选取履约窗口期为观察时段,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履约期试点市场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现阶段试点碳市场呈现出清晰的履约驱动型市场特征:履约期内市场成交量环比大幅增长,成交价格波动加剧,协议交易的增幅超过线上交易,政府配额拍卖成为控排企业完成履约的补充方式。②同时,试点碳市场存在诸多结构性缺陷,如,碳市场整体流通性较弱,交投不活跃,不同类型市场参与主体结构性失衡,履约成本与惩罚水平不对称等,亟需通过政策改进予以完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庞韬  周丽  段茂盛  
我国正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多数试点体系的企业纳入门槛较低、覆盖的排放量较小,不利于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的作用。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连接区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总社会成本,有利于解决"碳泄漏"问题,并减少碳指标价格的波动。本文分析了连接我国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认为试点体系连接有利于我国碳市场的长期和健康发展,但连接面临不同层面的障碍,包括国家层面配套政策的缺失以及各试点体系在关键规则设计中的不一致,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成尚需时日,中央政府应鼓励试点体系进行连接探索,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茂芝  任心原  高淮  张文秀  
我国正处于由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过渡的初期阶段。对于碳交易市场而言,流动性是发挥市场价格发现作用、实现市场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对于控排企业和碳市场投资者而言,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资产预期收益,因而对企业做出相关的碳资产管理决策有重大影响。文章对各试点碳市场的流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碳市场建立初期,大部分市场都存在流动性低下的问题,但随着市场运行时间增长,配额的流动性不断增强。通过将国内试点碳市场从2013年至今流动性的变化规律与EU-ETS进行比较,发现EUA现货市场也出现过类似趋势。参考EU-ETS的发展过程,我国试点碳市场流动性问题将随着市场继续运行得到改善。最后,针对流动性问题对试点碳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靖烨  曹铭  李朋林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建立了9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自试点成立以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仅各项市场指标全国领先,并且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与全国平均水平最为接近。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963个日收盘价格组成的收益率序列建立GARCH-M模型分析发现,该序列不满足随机游走,并具有波动积聚的特点,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市场的条件。因此,应提升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政府的重视程度,提升运行的有效性,推进国内外市场交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旸  郑培江  
以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GARCH族模型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波动性特征。结果表明,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的波动聚集性、持续性表现不完全一致;北京、上海和重庆存在负向的杠杆效应,广东和湖北不存在杠杆效应;从波动溢出效应关系看,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间的整体联动性不强;运用方差比率检验法得出,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均未达到弱势有效市场。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仍然存在缺陷,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玉仙  尹海涛  
在比较分析我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基础上,文章从碳交易机制设计和市场运行两方面重点分析较为成功的上海试点。发现虽有证据表明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推动了上海单位产值能耗的大幅降低;但碳交易体系存在市场交易活跃程度较低的问题,会弱化其价格发现功能,继而影响降低碳减排成本的效果。通过总结上海的经验,文章对未来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玉仙  尹海涛  
在比较分析我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基础上,文章从碳交易机制设计和市场运行两方面重点分析较为成功的上海试点。发现虽有证据表明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推动了上海单位产值能耗的大幅降低;但碳交易体系存在市场交易活跃程度较低的问题,会弱化其价格发现功能,继而影响降低碳减排成本的效果。通过总结上海的经验,文章对未来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武元  陈思宇  
对试点市场碳价格分析结果表明:①试点市场碳价格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各市场数据均出现尖峰厚尾、波动率集聚、多重分形特征;②试点市场月均价分析过程中,发现新的碳排放市场的建立会对各个碳市场交易价格有提升作用,免费碳排放配额比例的适当调整有利于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下降,碳排放市场核算与核查体系的逐步完善会使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趋于平稳。本文采用马尔科夫转换多重分形模型对碳价格进行预测,得出了准确度较高的结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浩然   宋颜群  
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是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使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对象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反映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行为的理论模型,探讨碳排放权交易如何影响轻(重)污染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理论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有助于引导企业研发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利润,最终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实证结果显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主要提高轻污染企业、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等样本组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机制检验表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通过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生产率和利润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轻污染企业研发创新、生产率和利润率的促进作用大于重污染企业。因此,面对环境治理压力,企业应当主动承担碳排放权交易带来的机会和挑战,通过研发创新提升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波  陈燕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实施和完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政府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碳排放源难于监测和控制、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等问题;从微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碳排放权交易定价不合理、排污收费标准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借鉴较为成熟的欧盟和美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采取加强政府政策的宏观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配置、健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体系以及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以实现我国碳排放交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