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5)
- 2023(15268)
- 2022(12870)
- 2021(12041)
- 2020(9977)
- 2019(23108)
- 2018(22587)
- 2017(43458)
- 2016(23925)
- 2015(26809)
- 2014(26352)
- 2013(26441)
- 2012(25106)
- 2011(22789)
- 2010(22889)
- 2009(21234)
- 2008(21313)
- 2007(19285)
- 2006(16662)
- 2005(15153)
- 学科
- 济(102028)
- 经济(101936)
- 管理(72433)
- 业(69220)
- 企(56110)
- 企业(56110)
- 方法(47484)
- 数学(42537)
- 数学方法(42127)
- 中国(29661)
- 财(27872)
- 农(27840)
- 贸(22248)
- 贸易(22238)
- 易(21691)
- 制(20707)
- 学(20584)
- 业经(20551)
- 地方(18407)
- 技术(18355)
- 农业(18110)
- 银(18092)
- 银行(18052)
- 环境(17609)
- 行(17296)
- 融(17190)
- 金融(17188)
- 务(16884)
- 财务(16853)
- 财务管理(16812)
- 机构
- 大学(343690)
- 学院(342121)
- 济(152348)
- 经济(149468)
- 管理(131680)
- 研究(121266)
- 理学(112969)
- 理学院(111746)
- 管理学(110116)
- 管理学院(109451)
- 中国(93864)
- 京(71882)
- 财(70925)
- 科学(70620)
- 所(61427)
- 农(57865)
- 财经(55959)
- 中心(55571)
- 研究所(55522)
- 江(51241)
- 经(51026)
- 业大(48847)
- 经济学(48331)
- 北京(45762)
- 农业(45590)
- 经济学院(43687)
- 院(43365)
- 范(43231)
- 师范(42832)
- 财经大学(41632)
- 基金
- 项目(224157)
- 科学(177963)
- 基金(165712)
- 研究(163782)
- 家(144946)
- 国家(143807)
- 科学基金(122770)
- 社会(106472)
- 社会科(101213)
- 社会科学(101187)
- 基金项目(86048)
- 省(85115)
- 自然(78177)
- 自然科(76412)
- 自然科学(76386)
- 教育(75203)
- 自然科学基金(75113)
- 划(72867)
- 资助(68852)
- 编号(64058)
- 成果(52983)
- 部(51703)
- 重点(51018)
- 发(48846)
- 创(48267)
- 创新(45458)
- 国家社会(45215)
- 课题(45099)
- 教育部(44493)
- 科研(43151)
- 期刊
- 济(163646)
- 经济(163646)
- 研究(104484)
- 中国(68225)
- 财(55000)
- 学报(52414)
- 农(51991)
- 科学(49307)
- 管理(48415)
- 大学(39646)
- 学学(37374)
- 融(36556)
- 金融(36556)
- 农业(35019)
- 教育(34556)
- 财经(28504)
- 技术(28354)
- 经济研究(27987)
- 业经(24819)
- 经(24575)
- 问题(21731)
- 贸(20671)
- 业(20218)
- 技术经济(18093)
- 国际(17886)
- 统计(16931)
- 世界(16796)
- 策(15706)
- 版(15683)
- 理论(15438)
共检索到516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治国 车帅 王军
基于中国各省份200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与合成控制法以及空间双重差分方法综合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研究发现,就平均效应而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试点地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政策的动态影响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存在“倒U型”特征;利用SCM方法进行个案研究发现,试点政策实施后湖北、天津、重庆等省份碳排放量明显减少;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减排效果并不理想;进一步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范围分析发现,碳泄漏问题的存在导致试点政策的整体减排效果显著降低。鉴于此,各试点省份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低碳发展,加强区域联动以推动协同减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董直庆 王辉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7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有效性、影响机制和"两难问题"。结果发现:市场型环境政策有效且存在跨界减排效应,即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降低本地碳排放,其碳减排效应逐年增强,而且同期本地碳交易政策实施可以形成邻地示范效应,推动相邻地区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地区技术水平,推动地区绿色技术发展,实现地区碳减排,且当前阶段能源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效应最强,约占总体减排效应的36.9%,而绿色技术进步的贡献仅为11.6%。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有效克服环境与经济的"两难问题",同步实现碳减排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双重目标,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容发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马跃 冯连勇
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京都议定书》等文件催生了以CO_(2)排放权作为商品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研究中国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性对我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有效交易日数据,对中国试点碳市场的有效性进行探索性研究,结合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与分形市场假说理论,分别采用游程检验法、方差比检验法以及重标极差分析法等对中国碳市场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探讨各方法导致计算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并利用GARCH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中国试点碳市场未能达到弱式有效水平。同时,根据中国目前碳市场运行现状给出一定的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谦 吴婷 覃一冬 贾鹏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本文选用2003~2021年全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ETP)为出发点,用生态效率测度绿色发展水平,通过PSM-DID和SDID模型实证检验了CETP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CETP能显著促进绿色发展,且通过了安慰剂检验和稳健性检验;(2)CETP产生的创新效应对绿色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产业结构效应不显著;(3)CETP对周边试点城市产生了显著负向的溢出效应,但对非试点城市的生态效率无明显影响。最后,结合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靖烨 曹铭 李朋林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建立了9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自试点成立以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仅各项市场指标全国领先,并且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与全国平均水平最为接近。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963个日收盘价格组成的收益率序列建立GARCH-M模型分析发现,该序列不满足随机游走,并具有波动积聚的特点,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市场的条件。因此,应提升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政府的重视程度,提升运行的有效性,推进国内外市场交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兴亮 周艺
公司治理是企业决策与行动的基础,研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有公司治理效应,有助于厘清试点政策对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试点政策打破了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博弈均衡,需要对高管薪酬契约进行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试点政策使企业调低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且在高碳行业中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由于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业绩,为了提高企业绿色转型的内部动力,企业做出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决策。研究还发现,试点企业采用股权激励的可能性更高,并且那些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试点企业会有更多的绿色创新和更好的ESG表现。本文是对研究试点政策效果文献的补充,也能为如何激发企业环境治理的内部动力提供启示。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宝臣 满佳程 刘传泽 苟泽浩
CO2排放交易体系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长的重要市场工具。我国的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的运行为全国统一碳排放市场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因此分析试点的碳价决定因素具有借鉴意义。选择经济、能源、天气和配额特征等关键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用双重差分模型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碳市场中的3种政策,包括拍卖、市场多元参与者和碳排放远期交易。结果显示这些政策在价格发现和维持价格稳定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拍卖驱动着市场价格不断地接近拍卖成交价。碳价与非控排主体的参与呈负相关关系,与碳远期的引入也呈负相关关系,所有显著的变量在一起可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静 申俊 徐梦
碳排放交易是中国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2001—2020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选择双重差分法研究碳排放交易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交易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总体来看,碳排放交易可以有效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城市异质性来看,碳排放交易对非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明显。从碳排放交易机制来看,提高碳排放交易的行业覆盖度、扩大碳配额拍卖比例以及加强市场违约惩罚力度均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是,政府如果对碳排放交易的干预度过高,则可能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治国 车帅 王杰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环境治理手段之一,能否兼顾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红利是考察其实施效果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我国2000—2018年省级样本数据和2011年设立的碳交易试点,采用双重差分法综合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实施具有较为显著的“双重红利”,即能够有效实现试点地区碳减排的“绿色红利”和产业升级的“蓝色红利”;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具有即时性和逐渐强化的典型特征,从长期来看,减排效应始终显著且保持不断提升,而其产业升级效应则存在时滞性,在短期内难以奏效;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具有显著的邻地溢出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对周边地区的碳减排和产业升级呈现阻碍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荣华 杜昊 张磊
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试点地区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优化企业环境绩效,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使目标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效应和绿色技术进步效应优化企业环境绩效,阻止环境绩效较差的企业进入或促使其退出市场,激励环境绩效较优的企业进入市场,强化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机制,从而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民营和外资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以及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改善效应更为显著。动态演进视角拓展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带来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将有利于企业优化环境绩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新蓉 刘银双
本文以2018年6月我国央行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的事件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探讨了担保品扩容政策对定向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MLF、SLF、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中介效应以及企业生命周期、市场势力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尽管担保品扩容有助于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操作,但对商业银行信贷融资精准对接行为的激励作用有限,难以引导其对重点企业定向释放流动性。换言之,相对于非成长期或市场势力弱的其他企业,担保品扩容政策以商业银行为传导中介显著挤出了成长期或市场势力强的小微和“三农”企业的信贷融资。由此分析,使得担保品由对风险管理发挥“托底”作用转变为“阀门”机制是关键所在。在体制机制上建立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定向投放效应,精准直达重点普惠领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立 孙磊
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代表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在转型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013年设立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匹配省级宏观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库,运用双重差分、合成双重差分等方法,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速了能源消费结构双重替代进程,指数值提升5.3%,有效助推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政策效应的发挥,得益于企业绿色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绿色金融深化效应和公众行为驱动效应,但也受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重视程度和地区产业结构特征、可再生能源丰裕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还产生了其他环境红利,且并未造成明显的社会福利损失。本文为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进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衍平 李晶 陈会英
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结合多期PSM-DID模型研究清洁能源示范省政策对试点地区碳排放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清洁能源示范省政策显著抑制了试点地区碳排放,同时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环境和经济的双重红利。②政策影响效应存在时滞性,且影响效应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强;政策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减排和经济增长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大。③技术进步分别在清洁能源示范省政策与碳排放、经济发展水平间发挥中介作用。④环境规制在清洁能源示范省政策与技术进步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技术进步和碳排放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建强 韩晓玉
以我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交易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可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随着政策实施时间的推进,该缓解效应整体呈现持续增强的趋势;碳交易政策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两种途径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发现,碳交易政策对非国有、中西部地区与低碳行业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更强。结论丰富了碳交易政策经济后果研究,为加快建设全国碳交易市场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庞韬 周丽 段茂盛
我国正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多数试点体系的企业纳入门槛较低、覆盖的排放量较小,不利于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的作用。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连接区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总社会成本,有利于解决"碳泄漏"问题,并减少碳指标价格的波动。本文分析了连接我国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认为试点体系连接有利于我国碳市场的长期和健康发展,但连接面临不同层面的障碍,包括国家层面配套政策的缺失以及各试点体系在关键规则设计中的不一致,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成尚需时日,中央政府应鼓励试点体系进行连接探索,并...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 碳交易 连接 区域碳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