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64)
- 2023(16134)
- 2022(13910)
- 2021(13119)
- 2020(10836)
- 2019(25261)
- 2018(24707)
- 2017(47268)
- 2016(24979)
- 2015(28087)
- 2014(27762)
- 2013(27456)
- 2012(25051)
- 2011(22604)
- 2010(21915)
- 2009(19595)
- 2008(18824)
- 2007(15805)
- 2006(13335)
- 2005(11308)
- 学科
- 济(101520)
- 经济(101413)
- 管理(73050)
- 业(67008)
- 企(54748)
- 企业(54748)
- 方法(49969)
- 数学(44442)
- 数学方法(43889)
- 中国(27865)
- 农(26638)
- 财(25325)
- 学(21367)
- 业经(21299)
- 贸(20078)
- 贸易(20069)
- 易(19579)
- 环境(19354)
- 农业(17950)
- 地方(17783)
- 制(16551)
- 和(16480)
- 务(16209)
- 财务(16136)
- 财务管理(16104)
- 理论(15485)
- 技术(15374)
- 企业财务(15296)
- 划(14945)
- 银(14416)
- 机构
- 大学(352354)
- 学院(348957)
- 济(145741)
- 经济(143018)
- 管理(142053)
- 理学(124569)
- 理学院(123281)
- 管理学(121122)
- 管理学院(120512)
- 研究(116241)
- 中国(86923)
- 京(73884)
- 科学(70947)
- 财(63853)
- 所(56017)
- 中心(52999)
- 农(52823)
- 财经(52765)
- 业大(51781)
- 研究所(51594)
- 经(48460)
- 北京(46558)
- 江(46256)
- 经济学(45113)
- 范(44682)
- 师范(44196)
- 院(42880)
- 农业(41394)
- 经济学院(40938)
- 财经大学(39861)
- 基金
- 项目(251089)
- 科学(198936)
- 基金(185662)
- 研究(182515)
- 家(162143)
- 国家(160904)
- 科学基金(139292)
- 社会(116924)
- 社会科(111024)
- 社会科学(110998)
- 基金项目(98543)
- 省(94853)
- 自然(91175)
- 自然科(89003)
- 自然科学(88979)
- 自然科学基金(87378)
- 教育(83812)
- 划(80665)
- 资助(76481)
- 编号(72391)
- 成果(56898)
- 部(56493)
- 重点(55994)
- 发(52763)
- 创(52159)
- 国家社会(49268)
- 课题(49090)
- 教育部(48951)
- 创新(48804)
- 科研(48404)
- 期刊
- 济(145393)
- 经济(145393)
- 研究(99694)
- 中国(59428)
- 学报(54114)
- 管理(51391)
- 科学(50978)
- 财(47539)
- 农(46681)
- 大学(41916)
- 学学(39576)
- 教育(34557)
- 农业(33297)
- 技术(31331)
- 融(25852)
- 金融(25852)
- 财经(25038)
- 经济研究(24718)
- 业经(23049)
- 经(21425)
- 问题(19154)
- 业(17703)
- 图书(16734)
- 科技(16591)
- 技术经济(16536)
- 理论(16112)
- 贸(15978)
- 资源(15865)
- 版(15773)
- 统计(15053)
共检索到486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庆丰 李赛 吴楚珩 雍会
文章选取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行业样本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和最近邻匹配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将ETS试点政策划分为五个时期,探究中国ETS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结果表明:ETS试点政策各阶段均能显著降低试点省份行业碳排放,但各阶段减排效应差异较大。试点政策发布初期,总量管制通过降低配额供给,提高企业合规成本和对碳排放权的需求,倒逼高碳排企业主动减排;试点政策实施后期,总量管制的冲击效应减弱,碳交易的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关键词:
碳排放 ETS 减排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检验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碳减排,但是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国中部地区的碳减排,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碳减排影响不显著;(2)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为中介促进了碳减排;(3)环境约束力度的强弱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强约束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更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检验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碳减排,但是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国中部地区的碳减排,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碳减排影响不显著;(2)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为中介促进了碳减排;(3)环境约束力度的强弱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强约束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更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占文忠 吕思琦 郭娅妮
本文通过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影响的内在机制及影响因素,借助DID双重差分模型及其动态效应变形来测度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对中国七个试点省市碳排放的净影响,并检验政策效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同时加入中介变量交互项检验政策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研究发现,2012~2018年中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碳排放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证实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利于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通过改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耗结构来影响碳排放。而且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能源消耗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程度等因素对碳排放水平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在全国范围推广碳排放权交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超 肖黎明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37个工业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三重差分模型(DDD),考察我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市场显著促进了我国企业的低碳转型发展,且该结论通过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通过对企业财务绩效水平和企业信贷融资水平的负向作用而倒逼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国有及大型企业的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民营及小型企业的影响却不明显;动态效应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其长期效果却比较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其文 郝文杰 承忠彬 岳文泽
在国内环境监管不断增强和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双重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存在扩大金融性投资倾向并可能制约实体经济发展。以2014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择2009—2020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采用PSM-DID方法考察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尝试基于环境规制视角检验和解释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现象。结果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提升了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水平,对企业长期金融投资的强化作用不明显,为“蓄水池”动机提供了证据,表明制造业企业没有“脱实向虚”的趋势。(2)碳交易政策通过内部的成本转嫁效应和流动性约束效应及外部的融资约束效应影响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印证了“成本遵循”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蓄水池”的主导动机。(3)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差异化影响未必是因政策类型不同所致,可能受到政策的约束性强度和灵活性的作用。碳交易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在企业股权、企业规模、行业和区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效应,而企业绿色转型积极性在异质性作用中起到一定的调节效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任胜钢 李波
中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环境和就业双重压力,有必要深入研究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估计碳排放权交易对受规制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及其可能路径,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显著减少了工业碳的排放量,并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促进生产规模扩大是碳排放权交易正向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有效路径之一。排污权交易可以实现环境和就业的"双重红利"。因此,政府应积极推进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实施和推广,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型环境规制的有效执行实现"改善环境"和"促进就业"的双重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珺 方祺 龙文滨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中国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能否切实对企业形成减排激励备受关注,也是理论研究亟须探究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手工整理中国各试点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名录,从企业生产效率视角对上述命题进行了解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显著提升了控排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该市场机制还未产生积极溢出效应,试点地区和同行业非控排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未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碳市场的初始配额实施部分竞价拍卖、采用基准法核算、非履约主体交易更为活跃,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更高、企业市场定价能力相对更低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会更为明显。此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还显著降低了控排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提升了绿色生产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本文从企业生产效率视角揭示了中国碳市场建设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国家统一碳市场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化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帅 何爱平
碳交易市场是中国通过市场型环境规制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探索。通过收集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测度碳试点的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该政策显著降低试点城市碳排放水平;(2)行政干预通过保障碳市场正常运行实现减排;(3)碳价格处于失灵状态,以碳交易量衡量的市场机制只能发挥部分作用,需要行政干预与市场机制协同作用才能强化减排效应;(4)碳试点有效促进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与绿色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效应尚未扩散至城市层面。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振智 冯亿琦
文章以碳排放权交易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避税行为,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碳排放权交易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政府环保型补贴水平削弱企业的避税动机;(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对税收征管力度低的地区、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避税活动抑制效果更强。文章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微观企业治理效应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华 杜昊
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交易试点的减排效应、机制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持续、有效地从总量、效率与公平方面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水平,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碳排放权交易能够通过能源强度降低、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进步有效实现试点城市的碳减排。(3)碳排放权交易减排效果存在异质性。从区域来看,减排效应大小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从工业特征和环保政策偏好来看,老工业基地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碳减排效果更好。(4)西部地区的碳减排效应主要源于能源强度改善和能源结构转型,绿色技术进步方面东部地区效果较强而西部地区存在明显挤出效应;老工业基地减排效应主要依赖于能源强度改善,非老工业基地则通过各种机制协同作用实现;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非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均能通过各种机制协同减排,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通过绿色技术进步实现减排水平的突破。本文为中国因地制宜地发挥碳排放权交易作用,进而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白雪洁 宋培 王宝璐
以中国2013年以来实行的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事件,基于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目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效率提升在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和"减排"中分别发挥了10.19%和5.93%的作用,而能源结构转型分别发挥了48.87%和52.95%的作用。这意味着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动力来自能源结构转型,而非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转型涉及问题更加宏观和深层,这为中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进程,特别是完成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国际承诺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温思敏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节能减排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立足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来分析“宽带中国”战略对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显著促进了碳减排效应,但是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的实行提高了相邻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在促进碳减排效应的同时增加了成熟型城市和中国西部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城市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是“宽带中国”战略影响碳减排效应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是否引致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否促进企业ESG实践?——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退出政府补贴与提高企业经济绩效能否兼得?——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准自然实验
能源转型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基于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与作用机制——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碳排放权交易的CO_2减排效应研究——基于包含溢出效应的SCM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基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准自然实验
碳排放权交易能提升高能耗企业韧性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