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3)
2023(9371)
2022(7872)
2021(7238)
2020(6112)
2019(14390)
2018(13954)
2017(26768)
2016(14501)
2015(16808)
2014(16775)
2013(17168)
2012(16285)
2011(14993)
2010(14691)
2009(13500)
2008(13515)
2007(12016)
2006(10220)
2005(9235)
作者
(43268)
(36556)
(36412)
(34925)
(23055)
(17436)
(16553)
(14345)
(13701)
(12741)
(12564)
(12041)
(11683)
(11502)
(11480)
(11318)
(11066)
(10832)
(10508)
(10502)
(9010)
(8990)
(8855)
(8358)
(8185)
(8174)
(7962)
(7821)
(7356)
(7226)
学科
(69395)
经济(69336)
管理(40683)
(36920)
方法(33790)
数学(30905)
数学方法(30712)
(28138)
企业(28138)
中国(20096)
(17588)
(15961)
(15933)
贸易(15928)
(15589)
环境(14504)
(14329)
业经(12052)
(11807)
农业(11421)
地方(11079)
(10551)
(10527)
银行(10526)
(10304)
金融(10302)
(10131)
(9630)
(9114)
财务(9097)
机构
大学(222484)
学院(218611)
(103097)
经济(101458)
管理(82692)
研究(79914)
理学(71619)
理学院(70813)
管理学(69797)
管理学院(69391)
中国(61288)
科学(47113)
(46883)
(44268)
(40762)
(38087)
研究所(37409)
财经(36326)
中心(35899)
经济学(34356)
(33282)
业大(32342)
经济学院(31332)
(30290)
农业(30242)
北京(30069)
(28246)
(27264)
财经大学(27170)
师范(27003)
基金
项目(146858)
科学(116313)
基金(110429)
研究(105196)
(97220)
国家(96541)
科学基金(81753)
社会(69811)
社会科(66459)
社会科学(66441)
基金项目(57974)
(53752)
自然(51808)
自然科(50633)
自然科学(50616)
自然科学基金(49754)
教育(47549)
(46820)
资助(45815)
编号(39881)
(34723)
重点(33667)
(32318)
成果(32058)
国家社会(30573)
(30106)
中国(29866)
教育部(29823)
科研(28819)
创新(28436)
期刊
(105437)
经济(105437)
研究(65152)
中国(38920)
学报(35435)
(33679)
(33366)
科学(32926)
管理(27804)
大学(26519)
学学(25112)
农业(22974)
(19344)
金融(19344)
经济研究(18830)
财经(18478)
技术(17143)
教育(16817)
(16059)
业经(15050)
问题(14874)
(14643)
(13790)
国际(12583)
世界(12548)
技术经济(11926)
统计(11264)
(10113)
资源(10108)
理论(9885)
共检索到317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奥  武春友  
受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柱,一方面推动着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对中国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强度提出了挑战,因而准确认识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的交互冲击作用机理,为挖掘碳减排路径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选取1990-2008年间中国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指标,采用EG协整检验证明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以此建立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煤炭消耗比重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和波动性,但冲击作用长期持久;(2)碳排放强度对煤炭消耗比重的冲击影响在短期内较剧烈,但长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广为  赵涛  米国芳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动态进行系统论述,随后对碳排放强度的预测研究现状做出整体概述。将DDEPM与现有的碳排放预测方法进行比较,说明其优越性。应用DDEPM,用Matlab编程,基于1980年-2009年的碳排放数据和GDP数据,对2020年碳排放和GDP进行预测,通过计算得出降低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潜力巨大。基于中国能源以煤炭为主的现状,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从煤炭能源消耗比重的角度,分析其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随后整合碳排放强度、煤炭消耗比重的预测数据和实际数据,将其整合数据进行向量自回归处理,其结果与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比重实际数据的向量自回归进行比较,得出了两组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子成  燕志鹏  
碳排放脱钩和煤炭消费脱钩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Tapio脱钩弹性方法,研究了我国各省区市碳排放、煤炭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情况,然后运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脱钩效应的演变及区域差异。结果发现:我国碳排放脱钩和煤炭消费脱钩关联性很高,但煤炭消费绝对脱钩的年份和地区均略多于碳排放绝对脱钩;煤炭消费强度、煤炭价格涨幅和工业增加值占比对碳排放脱钩和煤炭消费脱钩的作用均比较显著,GDP对于煤炭消费脱钩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碳排放脱钩的影响并不明显。建议在优化能源结构和推进经济转型的同时,也要保障煤炭供应,避免煤价过快上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泰然  孙根年  王淑娜  
构建了一个火力发电、煤炭消耗、SO2排放的双三角结构模型,运用2004~2006年30个省区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火力发电、煤炭消耗和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三个强度指标的地区差异。结果发现:现阶段中国各省区之间,随着火力发电量的增大,燃煤消耗量与SO2排放量也随之增大,各省区在火力发电量、燃煤消耗量与SO2排放量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发电排放强度弹性的下降速率大于发电耗煤强度。文章依据各省区发电耗煤强度、耗煤排放强度和发电排放强度的差异,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本研究为制定我国各省区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军  李世祥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及其导致的环境变化是两型社会建设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1978-2008年间中国煤炭消耗对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区域,煤炭消耗对不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各不相同,经济发达地区如华东、华北、华南地区,煤炭消耗对各项污染排放的影响要高于对华中、西北、西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影响,但总体而言,煤炭消耗对废气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还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引起煤炭消耗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发现了产业结构与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引起煤炭消耗增长中的显著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必须以煤炭消耗及其消耗动因为依据,不断明确和分解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排放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让让  王小芳  
煤炭和火电产业关系的不和谐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表明,在资源耗费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政府具有压低煤炭价格创造GDP效应的激励;电力产业的高集中度和严格的管理体制,使它在与煤炭和政府的三方博弈中获得了影响力;而政府对计划干预手段的依赖也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这些发现解释了规制者产业偏好的多重原因,指出了改革路径选择的主要约束条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世祥 王剑成 成金华  
由于煤炭资源开发的外部性和能源安全保障需求.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规制以提升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应该成为煤炭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政府试图对煤炭产业实施再规制的当下.科学考察我国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评价现有主要政策对煤炭产业效率的规制效应.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中国煤炭企业100强2007-2012年的数据.构建Malmauist指数测算我国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并基于SFA方法检验技术水平、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规制对煤炭产业技术效率产生的冲击效应。结果显示:(1)样本期内.煤炭产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相对稳定.但技术效率却出现了恶化趋势;(2)规模较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都高于规模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时中  赵鹏大  
为检验煤炭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中国1998-2014年30个省际动态工业污染的面板数据,通过线性函数对煤炭消耗与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设立多元回归方程,从地区经济发展角度对影响煤炭消耗的经济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会导致各项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煤炭消耗对废气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对烟(粉)尘排放的影响次之,然后是SO2,而对废水排放的影响最小。(2)煤炭消耗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即煤炭消耗对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污染排放的影响要高于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3)全国层面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城市化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干预经济强度增加、地方政府能源工业投资提高会增加煤炭消耗量;产权结构优化、能源价格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会减少煤炭消耗量。而七大区域内,各经济因素的变动对煤炭消耗的影响呈现较强的地区差异。基于实证结果,认为应通过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各地区在明确污染排放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加强污染排放控制的区域合作;要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动应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到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时中  赵鹏大  
为检验煤炭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中国1998-2014年30个省际动态工业污染的面板数据,通过线性函数对煤炭消耗与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设立多元回归方程,从地区经济发展角度对影响煤炭消耗的经济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会导致各项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煤炭消耗对废气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对烟(粉)尘排放的影响次之,然后是SO2,而对废水排放的影响最小。(2)煤炭消耗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即煤炭消耗对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污染排放的影响要高于华南、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方培  朱智洺  
关键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广为  赵涛  
近年来国内外对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的因素分解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影响因素个体的贡献程度上,而对于影响因素的稳定性及其对碳排放或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动态冲击效应方面,缺乏相应的深入研究。本文采用Kaya恒等式的改进模型,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因素分解,得到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四个影响因素。以1980年-2009年国内的各项相关数据为基础数据,对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进行平稳性检验,并对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进行整体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种影像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利用SVAR模型中的方差分解功能,计算三种影响因素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丘兆逸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积极开展减排工作,并于2009年底宣布新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文章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并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存在J曲线效应,即在碳排放强度下降前期增加出口成本,降低出口;而在后期由于刺激创新,扩大出口。因此,为应对碳排放强度下降对出口贸易的冲击,需采取相应的刺激出口贸易措施来防止其过度波动;同时采用财政支持、加强合作等手段,促进降低碳排放强度相关技术创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创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意识的更加成熟,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广阔,政府也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并加大了环境监管的力度,但是一项政策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总体提升,而且还受到社会福利分配公平性的影响。本文结合煤炭企业分析了我国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分配效应和转移效应,为我国煤炭行业的环境管制政策评价提供了分析思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欣  吴佩林  薛俊宁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煤炭企业面临"去产能"的严峻考验,同时也存在以"降成本"为导向的财税改革提供的发展契机。本文以2011年和2014年资源税改革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市场效应。结果显示,在煤价快速下行阶段,市场对焦煤资源税税额增加作出消极反应,煤炭开采类上市公司市值下降。而煤炭资源税计征方式的改变和收费基金的清理,有助于减少煤炭开采类上市公司的成本负担,促使企业市值的上升并获得正的非正常收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顾宁  余孟阳  
在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金融周期已经形成。全球金融周期会改变各国资本流动情况,进而影响主要资产价格,这一作用机制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印证。文章进行VAR分析,结果表明:以股票市场价格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为代表的中国资产价格对于全球金融周期存在较为敏感的负向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