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36)
- 2023(18043)
- 2022(15318)
- 2021(14384)
- 2020(11840)
- 2019(27607)
- 2018(27513)
- 2017(52303)
- 2016(28590)
- 2015(32332)
- 2014(32776)
- 2013(32057)
- 2012(29756)
- 2011(27248)
- 2010(27371)
- 2009(24832)
- 2008(24256)
- 2007(21245)
- 2006(18853)
- 2005(17067)
- 学科
- 济(120352)
- 经济(120226)
- 管理(78785)
- 业(72820)
- 企(58872)
- 企业(58872)
- 方法(51387)
- 数学(44903)
- 数学方法(44188)
- 中国(36413)
- 农(31842)
- 地方(27197)
- 学(26583)
- 财(26326)
- 业经(26066)
- 贸(22798)
- 贸易(22780)
- 制(22563)
- 易(22111)
- 农业(21050)
- 环境(20676)
- 银(19942)
- 银行(19887)
- 理论(19858)
- 行(19201)
- 融(19134)
- 金融(19126)
- 和(18891)
- 技术(17812)
- 发(16544)
- 机构
- 大学(405477)
- 学院(403993)
- 济(163737)
- 经济(160226)
- 管理(155439)
- 研究(143994)
- 理学(133357)
- 理学院(131815)
- 管理学(129276)
- 管理学院(128560)
- 中国(109637)
- 科学(89048)
- 京(88881)
- 财(73787)
- 所(73559)
- 农(68129)
- 研究所(66948)
- 中心(64387)
- 业大(60376)
- 江(59836)
- 财经(58374)
- 北京(57247)
- 范(54937)
- 师范(54367)
- 农业(53176)
- 经(53142)
- 院(52521)
- 经济学(49170)
- 州(48375)
- 经济学院(44138)
- 基金
- 项目(272535)
- 科学(213520)
- 研究(199053)
- 基金(196389)
- 家(172422)
- 国家(171013)
- 科学基金(145431)
- 社会(124004)
- 社会科(117505)
- 社会科学(117473)
- 省(105703)
- 基金项目(102696)
- 自然(94453)
- 自然科(92309)
- 自然科学(92286)
- 教育(92010)
- 自然科学基金(90602)
- 划(89963)
- 资助(82635)
- 编号(80782)
- 成果(66631)
- 重点(61398)
- 发(60887)
- 部(60065)
- 课题(57303)
- 创(56109)
- 创新(52426)
- 科研(51966)
- 教育部(51227)
- 国家社会(50929)
- 期刊
- 济(183245)
- 经济(183245)
- 研究(123063)
- 中国(85550)
- 学报(65505)
- 农(62577)
- 科学(60548)
- 管理(59197)
- 财(54167)
- 教育(51149)
- 大学(49491)
- 学学(46288)
- 农业(43468)
- 融(37488)
- 金融(37488)
- 技术(36893)
- 经济研究(30109)
- 业经(30000)
- 财经(28118)
- 经(24146)
- 问题(23520)
- 业(23303)
- 图书(21888)
- 技术经济(19577)
- 科技(19518)
- 统计(19002)
- 贸(18979)
- 理论(18458)
- 版(18434)
- 世界(18117)
共检索到612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乾
随着全球碳减排进程不断推进,各国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在不断加重,而作为快速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是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尖锐矛盾。本文在细致分析、对比碳强度分配与碳总量分配方案优劣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针对宏观与微观不同机制环境的综合性总量设置方案及配额分配方案。同时以我国碳强度减排的国际承诺为逻辑出发点,在借鉴成熟碳排放交易体系运作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环境,提出适合中国发展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地理架构及体系构建的阶段安排。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云生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与配额模式国际环境下减排责任划分原则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5月通过了《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提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次《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广森
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威胁到部分人类的生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本文研究了总量配额交易模式下,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文章从会计要素的角度分析排放权的会计要素,确认排放权配额属于资产范畴后,进一步分析其资产属性,最后得出按照持有目的不同分别核算的结论。
关键词:
总量配额交易机制 碳排放权 确认计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小梅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将构建长效的节能减排机制、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走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目前,全球已陆续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如芝加哥气候交易体系(CCX)、澳大利亚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体系(GGAS)、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其中,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全球起步较早、规模最大,在全球碳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多年的实践表明运行效果良好,已成为全球总量控制模式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小兵 武涌 陈小龙
我国建筑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近30%,建筑节能任务艰巨。首先介绍我国建筑节能概况以及近年来政府的建筑节能工作,说明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政策目标以及措施。以天津和深圳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为例,研究中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程序和方法学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东京的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与天津、深圳的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了对比,并提出发展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凡 王欢 王之扬
实现减碳、低碳、零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与碳税成为当前各国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手段。相较于碳税,我国碳市场较早开始建设,但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仅靠单一的碳减排机制难以实现气候雄心。因此,本文首先对碳市场和碳税的理论机制、实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政策各具优势,且两者互补性和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结合碳定价的国际实践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混合使用是更高减排效率、更低减排成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减排模式;最后基于覆盖范围联动、价格机制联动、监管机制联动,并借鉴国际碳市场和碳税协调联动经验,提出我国碳市场和碳税协调发展的设计思路和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立静 赵冬梅 尹四倍
在提倡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3+2"贯通培养的大环境下,在学校与对口本科院校实施合作的过程中,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研究基于学分制和《华盛顿协议》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通过对课程平台加模块的合理设置,发挥本科"学科知识结构"和高职"技术技能"双优势,实现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有效结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税文兵 杨军 杨扬
基于工程系统发展阶段的差异重新界定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内涵,明确了物流工程与物流管理专业的界限,从物流系统要素构成、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三个维度提出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三维"定位模式,设计了基于该定位模式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最后结合专业建设实践表明:"三维"定位模式及课程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物流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物流工程 本科专业定位 课程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蕾 曹玉昆 陈锐
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热点问题,碳排放交易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金融创新日益活跃,其本质是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气候变化问题。2012年年底《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介绍国际碳排放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国际气候政策变化并预测未来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碳排放体系 碳交易市场 《京都议定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旖璇
为应对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恶化问题,在碳交易市场上对碳排放物进行买卖成为了热点关注对象。碳排放权交易中处于基础地位且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当前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以初始配额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但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机制和影响力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进行,从而为保护环境、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对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基于不同主体、基于分配方式和基于福利效果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简单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展望。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初始配额分配 福利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妍 李玥
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立下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总体方向。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以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各国的碳市场建设有共性也有个性。文章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详细介绍欧盟、美国、新西兰和韩国成功实施碳交易制度的经验,并总结分析各国、各地区制度的异同点,对中国的制度设计提出展望。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气候变化 绿色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张静雯 刘鑫
依据温室气体排放凭证种类的不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可分为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两种。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日益活跃,以及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不同产品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也日趋紧密。如何认识并利用产品价格的关联关系,对于及时掌握碳市场的价格信号,依据不同阶段合理选择交易产品的类型,稳定和调控市场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两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以及期货价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比较上述商品价格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碳排放配额的价格在市场上处于主导作用,对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价格有引导作用,碳排放核证减排量的现货价格对碳排放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承智 潘爱玲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多个行政辖区应用实施。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现行会计政策,对我国会计实务和准则制订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法是较理想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方法,但要限制免费配额后续计量的重估模式和排放负债市价结算法的使用,实现政府补助法在会计方法层面的协调一致性,并择机对制造企业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做出相应规定。
关键词: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排放权交易 会计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映梅 李保玉
聚落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集镇作为聚落完整体系的中间环节,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地位突出。本研究提出聚落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有机整体的观点,强调集镇在聚落体系中的依托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对山区集镇的时空分布、结构层次、形成机理等展开了多视角的研究。研究发现,山区集镇体系发展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表现出不同于平原地区的若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区集镇体系发展的主要控制参量复杂多变;集镇等级规模和交通条件分别是山区集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内外部控制参量;范围维系和时空协同是山区集镇体系未来发展的控制机理。
关键词:
山区集镇体系 范围维系 时空协同 石林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