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3)
2023(6569)
2022(5427)
2021(5091)
2020(4092)
2019(9660)
2018(9304)
2017(17801)
2016(9508)
2015(11009)
2014(10716)
2013(10956)
2012(10620)
2011(9819)
2010(9709)
2009(8584)
2008(8453)
2007(7321)
2006(6531)
2005(6168)
作者
(26393)
(21956)
(21882)
(20889)
(14334)
(10557)
(9993)
(8583)
(8404)
(7762)
(7677)
(7400)
(7304)
(7111)
(7008)
(6887)
(6746)
(6402)
(6324)
(6130)
(5726)
(5280)
(5225)
(5046)
(4984)
(4909)
(4906)
(4645)
(4525)
(4332)
学科
(44974)
经济(44931)
管理(27407)
(24870)
(19714)
企业(19714)
方法(18764)
数学(16370)
数学方法(16255)
中国(15318)
(13665)
贸易(13658)
(13486)
环境(11957)
(10405)
(8992)
(8697)
金融(8697)
(8641)
(8565)
业经(8132)
(8127)
(8124)
银行(8120)
(7929)
关系(7708)
(7597)
(7257)
(6928)
(6860)
机构
大学(143232)
学院(139651)
(71757)
经济(70798)
研究(56104)
管理(52532)
理学(44783)
理学院(44265)
中国(44212)
管理学(43887)
管理学院(43593)
(31146)
(29874)
科学(29221)
(27646)
研究所(25229)
财经(24247)
经济学(23929)
中心(23501)
(22344)
经济学院(21558)
北京(20704)
(20110)
(18841)
(18258)
财经大学(18200)
(17802)
师范(17669)
科学院(16926)
业大(16162)
基金
项目(90133)
科学(72490)
基金(69066)
研究(67667)
(60505)
国家(60136)
科学基金(50779)
社会(46044)
社会科(43999)
社会科学(43993)
基金项目(34918)
自然(30453)
教育(30302)
(29937)
自然科(29769)
自然科学(29764)
资助(29278)
自然科学基金(29277)
(27482)
编号(25050)
(22429)
中国(21930)
成果(20962)
(20878)
重点(20864)
国家社会(20772)
教育部(19693)
(18567)
人文(18211)
课题(17940)
期刊
(75694)
经济(75694)
研究(47094)
中国(27189)
管理(20759)
(20706)
科学(19518)
学报(18298)
(16752)
(14895)
金融(14895)
大学(14568)
国际(14219)
(13808)
经济研究(13638)
学学(13542)
教育(12935)
财经(12264)
农业(12118)
世界(11347)
(10760)
问题(10574)
技术(10254)
业经(9455)
(8140)
技术经济(7034)
(6460)
贸易(6460)
(6432)
论坛(6432)
共检索到217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伟  米红  
利用MARKAL-MACRO模型,对中国(2010年-2050年)未来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预测,并依据人口增长与城市化水平、宏观经济、能源效率、能源结构模拟了碳排放的基准方案。在基准方案下,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将在2042年达到峰值62.81亿tce,万元GDP能耗在2050年下降到0.36tce。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36达到峰值107.53亿t。国际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表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碳减排中承担较少责任。由于大量消耗化石燃料造成严重的国内环境污染,基于减缓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损失的考虑,中国需要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优化方案下,中国的一次能源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吴丽娟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方法对2000~2009年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六个行业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跨时期的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六大行业整体碳排放效率从2000~2009提高了7.2%,并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动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及其β收敛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行业间存在显著的技术扩散和制度扩散现象,论文据此推广余情,提出了技术进步、资源配置和政府监管等碳控制的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军军  张梦江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本文全面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趋势和特征,分析了各省份碳排放脱钩弹性,并利用空间相关指数对碳排放强度和弹性系数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区域碳减排效果有很大差异,部分省份没有完成国家碳减排目标,但有部分省份实现了碳排放脱钩,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了基础。各省份之间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正空间相关性,但碳排放弹性系数不存在空间相关性。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节能降碳政策体系,建设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做好碳减排的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绿色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国  王一川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世界性的新共识和世界经济的"新常态"。我们在详尽地阐述碳减排的两种主要政策工具——碳税和碳交易市场的基本内涵、经济理论依据、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中国应该同时采用开征碳税和建立碳交易市场两种碳减排政策,积极推进各种碳减排政策的国际协调与趋同,抢占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刘希颖  
作为目前国际上碳排放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国家,中国碳减排的国际压力日益增大,而所处的城市化经济发展阶段的能源需求特征又使得碳减排相对困难,因此,制定现阶段的碳减排政策是中国政府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针对中国当前阶段性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特征,对Kaya恒等式做出适当修正,引入城市化因素,研究了现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本文选用协整的方法研究了CO2排放量与主要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动态地解释和预测了在各解释变量服从既定概率分布的前提下中国CO2排放量的增长情形。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量,实现低碳转型应当在保证GDP增长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城市化速度和将城市化进程作为低碳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祁神军  张云波  
运用经济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基于能源消耗的产业碳排放强度模型和建筑业碳足迹模型,核算了我国建筑业1995~2009年期间碳排放的分布特征;运用Kaya恒等式,从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规模效应、经济产出效应4方面分解了建筑业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的变动趋势,探讨了我国建筑业未来实施减排的途径和对策。研究表明,建筑业能源结构强度和规模产业能源强度的进一步降低是建筑业节能减排的关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子荣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必须共同面对的最复杂的重大挑战之一。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逐渐认识到,建立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才是解决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兵  祁神军  张云波  佘洁卿  温日琨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以厦门市学生宿舍、居民住宅及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总结三类建筑碳排放的共性,进而提出不同功能建筑的减排策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汪燕  王文治  马淑琴  
通过构建区域间双边碳转移测算模型,本文以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单元为对象测算了省域最终需求和出口引致的碳转移,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分配因子来实施省域间碳排放责任共担。结果表明:本省域最终需求引致的碳排放约占全部生产侧碳排放的41%,外省域最终需求引致的碳排放占比约为31%,出口引致的碳排放占比约为22%。省域最终需求和出口引致的碳转移呈现从京津地区、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的省域向北部和中部地区的省域转移,其中各省域出口引致的净碳转移量平均占全部净碳转移量的43.7%,出口是引致省域间碳转移的重要因素。基于省域间碳排放责任共担结果,论文提出对重点减排省域实施"约束+补偿"的碳减排合作模式,同时控制碳排放的生产端和消费端,减少碳排放和碳转移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张钰玲  
基于Tapio模型考察各省份碳排放脱钩情况,依据脱钩弹性系数、碳强度构建分类准则对各省份进行类型划分,进一步采用STIRPAT模型识别不同类型省域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探寻不同类型省域碳减排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北京、上海、浙江等类型Ⅰ省域,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有效的减排途径;对于湖南、湖北、江西等类型Ⅱ省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云南和福建需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山西和新疆两省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关键;宁夏和内蒙古减排空间较大,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强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张钰玲  
基于Tapio模型考察各省份碳排放脱钩情况,依据脱钩弹性系数、碳强度构建分类准则对各省份进行类型划分,进一步采用STIRPAT模型识别不同类型省域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探寻不同类型省域碳减排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北京、上海、浙江等类型Ⅰ省域,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有效的减排途径;对于湖南、湖北、江西等类型Ⅱ省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云南和福建需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山西和新疆两省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关键;宁夏和内蒙古减排空间较大,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强度。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健  
本文梳理借鉴了国内外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考察广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情况,强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政府决心和行政手段,而且需要经济激励和市场机制。重点探讨了将推进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突破口,强化节能减排战略中的市场机制,并提出具体对策意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林贵华   梁若男   李雨薇   徐威娜  
随着航运污染不断加重,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成为航运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综合考虑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中最有成效的三种减排策略,即船舶航行减速、泊位连接岸电和使用低表面能型防污减阻涂料,同时兼顾实施成本和减排效益,以船商年运营收入、燃油成本、减排策略成本、排放成本和综合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然后,通过变量替换对模型进行转化,并分析相关凸性。最后,以船商阳明提供的跨太平洋航线为例,通过数值仿真试验获得了不同碳排放配额下船商的最优减排策略组合,并针对燃油价格与碳排放配额价格给出了灵敏度分析,以检验模型的实用效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雨欣  陈建国  王雪青  冯博  
以行业视角下的平均碳排放量为依据,将我国30个省市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建筑业碳排放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分别运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直接和间接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并结合区域碳排放特点,从建筑材料和经济发展目标方面对建筑业节能减排提出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海涛  许学工  刘文政  
博弈论能够解释许多经济活动和国际关系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利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对《京都议定书》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争斗进行了分析,指出各利益集团之间斗争的内在原因,并对中国在新一轮谈判中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由于《京都议定书》生效,而美国仍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并同时抛出自己的减排方案,这必然会引起新一轮的减排博弈。面对美国等一些国家施加的压力,中国在这场新的博弈中要有所准备,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既要维护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又要有助于减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