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8)
- 2023(16182)
- 2022(13485)
- 2021(12551)
- 2020(10254)
- 2019(23518)
- 2018(22738)
- 2017(43878)
- 2016(22906)
- 2015(25632)
- 2014(25193)
- 2013(24851)
- 2012(22881)
- 2011(20653)
- 2010(20403)
- 2009(18669)
- 2008(17761)
- 2007(15192)
- 2006(13479)
- 2005(12015)
- 学科
- 济(115871)
- 经济(115773)
- 管理(67351)
- 业(61583)
- 企(48987)
- 企业(48987)
- 方法(46438)
- 数学(42004)
- 数学方法(41555)
- 中国(30279)
- 农(27648)
- 财(25956)
- 地方(24393)
- 贸(23467)
- 贸易(23457)
- 易(22878)
- 业经(21898)
- 学(19229)
- 环境(19080)
- 农业(18402)
- 制(18393)
- 银(15680)
- 银行(15673)
- 融(15565)
- 金融(15563)
- 行(15146)
- 地方经济(14921)
- 和(14900)
- 策(14787)
- 务(14371)
- 机构
- 学院(327112)
- 大学(326824)
- 济(157205)
- 经济(154627)
- 管理(129834)
- 研究(113052)
- 理学(112523)
- 理学院(111381)
- 管理学(109798)
- 管理学院(109188)
- 中国(87055)
- 财(69500)
- 京(66792)
- 科学(62104)
- 财经(55782)
- 所(53384)
- 中心(51581)
- 经(51035)
- 经济学(50855)
- 研究所(48292)
- 江(46155)
- 经济学院(45732)
- 农(44312)
- 北京(41851)
- 业大(41791)
- 财经大学(41640)
- 院(41249)
- 范(40964)
- 师范(40664)
- 州(35797)
- 基金
- 项目(221184)
- 科学(179016)
- 基金(167040)
- 研究(164583)
- 家(144026)
- 国家(142932)
- 科学基金(125288)
- 社会(111592)
- 社会科(106277)
- 社会科学(106256)
- 基金项目(87357)
- 省(82147)
- 自然(78163)
- 自然科(76443)
- 自然科学(76428)
- 自然科学基金(75082)
- 教育(74821)
- 划(69700)
- 资助(68150)
- 编号(63718)
- 部(51407)
- 成果(50459)
- 重点(49385)
- 发(48837)
- 国家社会(48299)
- 创(46225)
- 教育部(45445)
- 人文(44336)
- 创新(43372)
- 课题(43338)
- 期刊
- 济(170123)
- 经济(170123)
- 研究(102326)
- 中国(57469)
- 财(51846)
- 管理(48711)
- 科学(42717)
- 学报(40981)
- 农(39616)
- 大学(33351)
- 学学(31655)
- 融(31387)
- 金融(31387)
- 经济研究(29730)
- 技术(28922)
- 财经(28217)
- 农业(27371)
- 教育(26863)
- 业经(25025)
- 经(24472)
- 问题(22534)
- 贸(21316)
- 国际(18531)
- 技术经济(17829)
- 世界(17809)
- 统计(17339)
- 策(15576)
- 现代(14723)
- 业(14672)
- 商业(14307)
共检索到485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攀 吴玉鸣 鲍曙明
该文基于1999-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碳排放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与相应的碳减排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均对碳减排起到积极影响;碳排放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各省域在加快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进程的同时,也应该把加强区域碳减排合作提上日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攀 吴玉鸣 鲍曙明
该文基于1999-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碳排放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与相应的碳减排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均对碳减排起到积极影响;碳排放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各省域在加快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进程的同时,也应该把加强区域碳减排合作提上日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帅 李欣 曹建华 杨莉莉
本文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域PM2.5浓度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在同时考虑雾霾污染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滞后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的条件下,对影响雾霾污染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和相应的治霾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高排放俱乐部集聚特征;无论采用官方的人均GDP还是卫星监测的稳定灯光亮度指标,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U形曲线关系,大部分东部省份处于雾霾污染随经济增长水平提高而加剧的阶段;二产畸高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人口的快速集聚及公路交通运输强度的提升共同促使雾霾污染加剧,而研发强度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并未发挥出应有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渭恒
数字经济依托于数字化技术携带的环保效应不仅直接影响碳排放,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影响区域碳减排绩效。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碳减排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碳减排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区碳减排;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可显著提高周边区域碳减排绩效,产生明显碳减排治理空间溢出效应;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区域,数字经济对碳减排绩效的提升效果最为突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 马野驰
基于2003—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量数据与全球159个国家及地区的金融发展数据,通过构建动态的时空权重矩阵并设定SAR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考察金融发展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非空间模型回归还是空间模型回归,东道国金融发展均能显著地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且东道国金融发展能够促进邻近地区中国的直接投资水平,东道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空间溢出效应都要显著大于直接效应。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调节金融发展与中国OFDI中具有显著意义,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强,对东道国内和邻近国家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的正向影响越强,越能吸引中国OFDI。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唯 闫寒 颜蒙
为了更好地捕捉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本文扩展了Diebold和Yilmaz构建的广义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测算溢出指数,并利用全样本和分段样本数据估算了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程度。全样本分析表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净溢出效应为负,因此,中国是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净接收国。分段样本分析证实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国内宏观经济出现衰退时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滚动窗宽分析同样支持上述结论。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程度与经济衰退、汇率、利率和外贸出口密切相关。鉴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持续性,应该警惕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冲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梦雯 刘传明
本文将数字经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三者置于统一框架,构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权重矩阵,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呈现倒“N”型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实现“节能”与“减排”双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重维度的检验发现,数字产业化通过数字产业在地区间的布局和对要素吸引力改变产业集聚程度影响碳排放强度;产业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嵌入各个行业,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通过能源强度影响碳排放强度。本文为数字经济政策制定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艳梅 吴玉鸣
有效的工业碳减排政策,对实现工业经济绿色增长至关重要。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经济普查数据,运用ESDA方法和STIRPAT框架下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工业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山东省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群效应,东部地区碳排放强度最低,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碳排放强度较高,且这种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以能源效率为代表的技术水平是降低碳排放强度最主要的因子,FDI也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但影响相对较小,而研发强度并未对碳排放的降低起到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协同治理、提高能源效率、增大节能减排的研发力度、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等针对性的工业碳减排政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钱娟 嵇锐冰
将碳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引入超越对数函数,测度中国30个省(市)偏向型技术进步,从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分析其内在演化规律,并考察碳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2005—2018年中国整体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使用、劳动使用和碳要素节约型。(2)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技术进步偏向方向由碳要素使用型向节约型演化,并呈“梯队式”转变特点。(3)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能有效促进区域碳减排,其中表现出劳动使用、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具有“本地-邻地”碳减排效应;资本使用、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对本地碳排放影响不显著,但能加剧邻地碳排放。因此,应根据区域技术进步碳要素偏向特点,制定差异化碳减排图谱,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玥萤 黄丽君
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不仅会对碳减排产生直接的影响,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影响碳排放治理效果。文章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SDM)考察财政环保支出对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财政环保支出对本地碳排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有效促进本地碳减排;并且本地财政环保支出提升还显著降低了周边地区的碳排放量,产生了碳减排治理的空间外溢效应。鉴于此,应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碳减排工作的投入力度,全面挖掘其本地和邻地的治理价值,在“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的同时建立碳减排跨地区协调机制,为促进充分的、全面的碳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厘清技术进步推动我国农业能源碳减排的机理,对农业农村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构建技术进步背景下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模型,科学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2001—2018年碳排放回弹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准模型与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能源碳排放削减量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回弹量存在较大波动,碳排放存在部分回弹效应,且回弹效应均值为0.176。我国省域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特性,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农业技术进步1个百分点,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可使周边地区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降低0.120%。促进农业能源碳减排,应重点研发颠覆性减排技术,积极引导农业能源利用模式转型,制定区域技术标准。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厘清技术进步推动我国农业能源碳减排的机理,对农业农村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构建技术进步背景下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模型,科学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2001—2018年碳排放回弹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准模型与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能源碳排放削减量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回弹量存在较大波动,碳排放存在部分回弹效应,且回弹效应均值为0.176。我国省域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特性,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农业技术进步1个百分点,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可使周边地区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降低0.120%。促进农业能源碳减排,应重点研发颠覆性减排技术,积极引导农业能源利用模式转型,制定区域技术标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典范 蒋耀辉 张昭文
本文依据生产网络理论,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直接创新效应及创新网络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地级市四位码行业层面创新数据、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构造双重差分模型与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创新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区域内规制行业创新水平,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地区间投入产出关系对该政策创新溢出效应的传导路径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对相对上游行业的创新产生了负向影响,但显著促进了下游行业的创新。机制检验表明,这一生产端冲击引发的创新溢出主要通过产成品价格和生产率传导实现,且将议价能力强、与下游行业关联紧密的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更有助于发挥政策的创新溢出效应。在“双碳”背景下,本文为评估减排政策的创新效应提供了更为深入的证据,对未来稳步推进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生产网络 碳排放权交易 创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慧 佟孟华 张国建
实施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是我国自下而上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地区产业低碳转型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以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系统评估了实施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和工业碳强度,且政策效果具有持续性和稳健性。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减排产生积极影响,但施策过程中需防范污染产业转移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试点城市中呈现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发展绿色信贷、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促进地区碳减排。本文研究为我国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实证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喜艳 陈乐一
借鉴Diebold和Yilmaz(2012)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思想,本文利用14个主要经济体2003年1月至2017年5月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数据,测算了其溢出效应,并对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要高于发展中国家,该溢出效应对突发大事较为敏感,而对于可预期世界大事则较为迟钝。在控制了个体和时间效应后,进行面板固定效应的FGLS估计,实证结果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及其波动对溢出效应的偏效应均为正,且波动值的估计系数远高于水平值,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为波动溢出效应。由分位数回归估计结果可知,随着分位数的增加,对外贸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水平值、波动值及交互项估计系数的绝对值逐渐变大,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效应起主要作用的因素随之变化。为了更好抵抗来自其他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各国应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减少国际依赖。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溢出效应 形成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