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3)
2023(12189)
2022(9979)
2021(9327)
2020(7420)
2019(17011)
2018(16293)
2017(31029)
2016(16811)
2015(18419)
2014(17858)
2013(17825)
2012(16465)
2011(15134)
2010(14889)
2009(13486)
2008(13248)
2007(11401)
2006(10187)
2005(8987)
作者
(48347)
(40626)
(40300)
(38109)
(25732)
(19430)
(17966)
(15887)
(15439)
(14175)
(14037)
(13186)
(12890)
(12852)
(12758)
(12472)
(12125)
(12013)
(11686)
(11471)
(10261)
(9758)
(9736)
(9221)
(9151)
(9010)
(8750)
(8733)
(8124)
(8049)
学科
(69689)
经济(69601)
管理(53393)
(46629)
(36606)
企业(36606)
方法(29931)
数学(27220)
数学方法(27002)
中国(21487)
(20590)
环境(19480)
(18521)
(17109)
贸易(17102)
(16804)
(14779)
业经(14549)
农业(13480)
(13468)
(13041)
(12527)
(11651)
银行(11616)
地方(11432)
(11162)
(10816)
(10715)
金融(10715)
技术(10653)
机构
大学(238852)
学院(238781)
(110145)
经济(108429)
管理(93722)
研究(87622)
理学(81702)
理学院(80842)
管理学(79800)
管理学院(79386)
中国(67520)
科学(52125)
(49994)
(48408)
(44014)
(43896)
研究所(40298)
中心(39114)
财经(38600)
业大(37217)
(35508)
经济学(34696)
农业(34691)
(32995)
北京(31713)
(31648)
经济学院(31396)
财经大学(28824)
(28754)
师范(28405)
基金
项目(166003)
科学(132581)
基金(125283)
研究(117295)
(111677)
国家(110833)
科学基金(94542)
社会(79316)
社会科(75498)
社会科学(75483)
基金项目(65779)
(61581)
自然(61286)
自然科(59847)
自然科学(59828)
自然科学基金(58835)
(53432)
教育(51945)
资助(50881)
编号(43412)
(38072)
重点(37879)
(36574)
(34985)
国家社会(34447)
成果(33688)
创新(32859)
教育部(32491)
科研(32090)
中国(31783)
期刊
(115368)
经济(115368)
研究(70038)
中国(44297)
学报(39367)
(38757)
科学(37157)
(35226)
管理(32839)
大学(29507)
学学(28358)
农业(26655)
(23347)
金融(23347)
经济研究(20415)
财经(18905)
业经(18289)
教育(17387)
技术(16359)
(16327)
问题(15265)
(15238)
(15036)
国际(13529)
世界(12977)
资源(12154)
技术经济(11422)
科技(11407)
(10997)
统计(10370)
共检索到348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赫  曾智  米锋  
文章以中国实施的碳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与中介效应模型评估了中国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了其理论机制。研究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省份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具有显著而持续的推动作用,且东部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要优于中西部地区。此外,碳交易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能源消费结构清洁转型进而提升生态福利绩效;而技术创新的生态福利绩效提升效果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德勇  夏天翔  
作为最有效推进低碳发展的市场型工具之一,碳排放交易政策通过碳价格来内部化企业排放成本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全球范围的广泛认可。中国于2013年陆续开启碳交易试点,文章将此次碳交易试点看成一次准自然实验,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能显著降低试点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且政策的减排效应也逐年增强,但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无显著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低碳城市建设和生态效率提升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波特假说”和“遵循成本假说”理论,文章利用2007—2018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方法实证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水平,这一结论在分别进行PSM-DID检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多种情景下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的正向作用较强;从影响机制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生态效率提升;进一步地,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其对相邻城市的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葛力铭   郑贺允   孙鹏博   朱佳玲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提出明确要求。在此背景下,准确评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如何影响环境福利绩效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大有裨益。本文从低碳城市建设的现实背景出发,就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环境福利绩效的潜在影响进行规范阐释,并采用混合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环境福利绩效进行准确测算,从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就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环境福利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环境福利绩效,该结论在进行前提假设检验以及构造组别–时期估计量、插补估计量和堆叠回归估计量进行政策处理效应异质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和西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高行政级别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福利绩效具有更显著的提升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绿色技术和积累人力资本提升环境福利绩效,并通过加剧资本错配降低环境福利绩效。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在经济地理嵌套空间权重矩阵和方言社会网络空间权重矩阵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福利绩效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在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环境福利绩效之间关系提供新的文献证据的同时,也为建设低碳城市、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和提高居民环境福利提供了学理支持与决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光球  陈琴  
碳交易政策作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以实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为目标。为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DDF-GML指数测算并分析各省份碳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项,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处理组和对照组,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并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30个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低碳技术创新是各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2)碳交易试点政策能有效地促进试点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低碳技术创新及市场化是碳交易试点政策推动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条主要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光球  陈琴  
碳交易政策作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以实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为目标。为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DDF-GML指数测算并分析各省份碳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项,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处理组和对照组,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并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30个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低碳技术创新是各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2)碳交易试点政策能有效地促进试点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低碳技术创新及市场化是碳交易试点政策推动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条主要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荣荣  张翱祥  陈鸣  
全面准确地评估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对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19年20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生态效率产生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不仅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生态效率,而且对周边城市的生态效率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中介机制分析表明低碳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促进了试点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在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最大,低碳试点政策仅在东部地区产生了显著为正的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康银   邓又一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碳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对中国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0年89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从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分工两个维度进行了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且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说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加速了企业低碳转型进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来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但不能通过企业分工降低碳排放强度,且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不同资本密集度的企业有所差异。本文研究表明,实施“碳排放双控”政策需要健全各项配套措施,重视碳市场建设并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对中国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迪  周丰年  王雪芹  
低碳试点是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有利于低碳试点地区更好地推进低碳工作,而且对于低碳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但低碳试点政策能否实现碳排放绩效的提升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第二批低碳试点政策为例,基于2012—2016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有效降低样本自选择及政策内生性等问题导致的处理效应偏差。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显著且持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的机制识别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主要是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式实现碳强度的下降,且产业升级的效果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但通过城市绿地碳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尚未实现。基于此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应进一步推广低碳试点政策,积极探索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提升宜居绿色的城市环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慧英  王子瑶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借助市场的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目前处于碳试点向全国铺开的过渡时期。以中国碳市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为背景,搜集2005~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我国试点省市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提高实证结果的严谨性与可信度。研究发现,这项政策有效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碳减排,但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显著。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碳机制,发现该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能源消费总量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孔晓旭   张新旭   唐晓萌  
文章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等考察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控排名单中上市企业的ESG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非高污染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强化高管可持续发展意识来提高企业履行ESG的积极性,尤其对ESG分项指标中的E和S影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静  
碳排放权交易因其灵活的市场机制而成为碳减排的重要手段。2013年开始,我国陆续启动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近期,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中国将于2017年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工作。文章通过开展各碳交易试点在覆盖范围、配额分配、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和核实机制、交易制度和惩罚机制等方面制度设计的梳理比较,总结碳交易试点工作实践经验,为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支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德安  
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物流业亟需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构建生态物流体系。然而,大多数物流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所以唯有实施强有力的环境政策才能有效推动物流企业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提升生态物流绩效。为此,本文将构建环境政策和生态物流绩效的指标体系,并分析其发展趋势,通过回归模型检验全国及各区域环境政策对生态物流绩效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各地区制定科学的环境政策,助力生态物流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金鹤  庞婉玉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2—2018年我国260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本城市及邻近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规模变化效应、结构转型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三条路径提升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包含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与城市规模在内的不同城市特质使得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冲击效应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伟   赵钰  
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经济绿色转型及社会福利水平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0年19个城市群20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的空间集聚现象;从变化趋势19个城市群的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存在显著来看,各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逐年提升,且形成高、中、低三大梯队。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福利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提升本市及周边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资源错配在数字经济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对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群,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