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77)
- 2023(19449)
- 2022(16637)
- 2021(15658)
- 2020(13008)
- 2019(29809)
- 2018(29309)
- 2017(56291)
- 2016(30320)
- 2015(33992)
- 2014(33385)
- 2013(32606)
- 2012(30233)
- 2011(27214)
- 2010(27046)
- 2009(24651)
- 2008(23798)
- 2007(20670)
- 2006(18050)
- 2005(15776)
- 学科
- 济(122572)
- 经济(122448)
- 管理(91282)
- 业(86779)
- 企(71871)
- 企业(71871)
- 方法(57397)
- 数学(50447)
- 数学方法(49823)
- 中国(35087)
- 农(33367)
- 财(31565)
- 业经(27021)
- 贸(24675)
- 贸易(24658)
- 技术(24495)
- 学(24041)
- 易(24012)
- 地方(23167)
- 农业(22360)
- 制(22246)
- 环境(20611)
- 理论(19744)
- 务(19496)
- 银(19469)
- 银行(19425)
- 财务(19416)
- 财务管理(19378)
- 和(18964)
- 融(18665)
- 机构
- 大学(421612)
- 学院(420588)
- 济(177582)
- 经济(174107)
- 管理(170145)
- 理学(147735)
- 理学院(146218)
- 管理学(143812)
- 管理学院(143054)
- 研究(140797)
- 中国(107354)
- 京(88949)
- 科学(83376)
- 财(80146)
- 所(68293)
- 中心(64428)
- 财经(64390)
- 农(62744)
- 研究所(62090)
- 江(60107)
- 业大(59756)
- 经(58930)
- 北京(56365)
- 范(54478)
- 经济学(54130)
- 师范(54017)
- 院(51681)
- 经济学院(48927)
- 农业(48836)
- 州(48321)
- 基金
- 项目(289309)
- 科学(230038)
- 研究(214453)
- 基金(212335)
- 家(183808)
- 国家(182326)
- 科学基金(158387)
- 社会(137466)
- 社会科(130495)
- 社会科学(130465)
- 基金项目(111377)
- 省(110958)
- 自然(101724)
- 自然科(99420)
- 自然科学(99400)
- 教育(99039)
- 自然科学基金(97661)
- 划(93543)
- 资助(87821)
- 编号(86435)
- 成果(69599)
- 部(64946)
- 重点(64342)
- 创(62682)
- 发(61561)
- 课题(59591)
- 创新(58050)
- 国家社会(57373)
- 教育部(56436)
- 人文(54924)
- 期刊
- 济(186652)
- 经济(186652)
- 研究(125185)
- 中国(80418)
- 管理(63345)
- 学报(60822)
- 财(59939)
- 科学(58540)
- 农(55936)
- 教育(48343)
- 大学(47635)
- 学学(44680)
- 技术(39510)
- 农业(39285)
- 融(38051)
- 金融(38051)
- 经济研究(31307)
- 财经(31098)
- 业经(29925)
- 经(26668)
- 问题(23923)
- 技术经济(21913)
- 业(21498)
- 科技(20867)
- 贸(20863)
- 图书(20682)
- 统计(19872)
- 理论(19435)
- 策(18767)
- 现代(18432)
共检索到615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兆鹏 刘泽棠 祝金甫
碳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实践,也是以市场化为基础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当前中国面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持续改善的双重目标,低碳技术创新成为重要实现路径。对2006—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绿色专利创新面板数据展开研究,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碳交易政策对低碳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碳交易政策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并通过增强政府管控能力、激励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碳交易政策更有助于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推动作用最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效果一般。最后提出,加强政府宏观把控,构建全国碳排放市场制度;逐步扩大碳交易行业覆盖范围,因地制宜采取激励措施;联合多种经济手段和规制工具,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新发展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红 王娟 徐彦峰
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旨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低碳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就是在企业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持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论文从地级市企业技术创新层面展开研究,以国家统计局划分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迄今为止公布的36个低碳试点城市和随机选取的85个对照样本城市进行双重差分法(DID)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反事实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扩大了试点城市和样本城市在企业技术创新值上的差距,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第一批试点城市的影响大于对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影响;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故低碳试点城市政策的实施不仅能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缩小不同等级城市间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为未来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盈之 周秀丽
基于诱导型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推动型理论,运用GMM估计法,实证研究碳税征收、低碳技术知识存量、政府科学技术财政投入和科技人员投入对我国整体及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大小及滞后年限。结果表明,碳税政策对于低碳技术创新作用最为明显。此外,不同的综合经济区存在着明显的政策效果差异,滞后年限也随着地区产业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低碳技术创新 GMM估计 碳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栋
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手段。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是包含了渐进性创新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在发达国家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我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要点。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技术创新 突破性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萍 李月星 刘军
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创新提供了新环境和新政策,对推动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创新型城市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创新型城市建设能显著提高科技人才创新绩效,使用PSM-DID减少内生性问题并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的结果依旧显著;(2)从地理区位角度考察创新型城市建设影响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空间异质性,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人才创新绩效提升效果高于东部地区;(3)机制检验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通过创新环境和财政支持提升科技人才创新绩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洪竞科 郑琪 刘炳胜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所蕴含的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理念,在时空维度下对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从机会均等和结果公平的双重视角,以实验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20年1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对当地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对胡焕庸线以西北地区实验区和绿色生态型实验区在结果公平改善方面的正向作用更明显。再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通过提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等路径保证机会均等,间接提升结果公平,但基础设施这一作用机制并不显著。最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通过时空层面的有偏调节,以更加公正的方式实现社会公平,起到了二次公平的效果。本文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一步改善社会公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证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鲁欢欣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碳交易市场成为中国实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金融政策手段。本文利用30个省份2009—2019年面板数据,引入碳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变量,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碳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对资源型产业低碳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碳交易市场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资源型产业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有明显促进作用,这说明碳交易有利于资源型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有一定促进意义。文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提供经验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时丹丹
低碳技术创新是中国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基于中国企业角度提出了低碳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假设,以246家中国企业数据为基础,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低碳技术研发费用投入、IT研发技术投入、低碳技术研发人员投入、企业家精神、创新战略以及动态环境等内、外部因素对中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动态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振清 李欢欢 刘保留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对于充分激发碳交易政策的区域碳减排潜力有重要推动作用。基于2005-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ID和PSM-DID方法评估碳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SFA模型测算技术创新效率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和技术创新效率两个方面探讨碳交易政策的作用机制,同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区域验证。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能推动试点和非试点地区协同减排;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碳交易政策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减弱;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更多受益于碳交易政策,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较弱,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效果也较为明显。基于此,从完善碳市场建设、制定差异化政策、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协同减排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促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爽 陈儒 姜志德
结合2004—2015年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市面板数据,在测算各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之上,考虑克服样本选择的内生性和宏观政策影响的外生性问题,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各省农业碳排放影响的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2004—2015年,5个低碳试点省农业碳排放量普遍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省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陕西省、湖北省和辽宁省低碳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该地区农业碳排放量,而广东省、云南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整体上来看,2010—2015年,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未能对农业碳减排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原因是现行减排政策的目标偏好性,导致农业领域内碳减排的实施力度不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军 唐华一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举措。构建基于低碳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型,说明了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进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对中国2000~2011年有关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水平和碳强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驱动力。因此,中国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相结合。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技术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雪忠 罗敏
本文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为视角,明确专利政策在低碳政策内部互动中的枢纽作用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专利政策与低碳产业政策、低碳财税政策以及碳交易政策之间的互动机制,建议利用专利政策强化低碳政策的实施效果,应从专利信息支持、专利的取得与运用、专利中介服务、专利风险应对四个方面入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婕 王凯琪 张云
基于201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排效果。结果显示:政策未促进全样本试点企业碳减排,但显著促进高耗能企业碳减排;政策动态影响高耗能企业碳排放强度,政策效应先增后减;高质量技术创新能起到有效中介作用;对处于政府高度干预及国有经济发达区域制度环境的高耗能企业,政策减排效应更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源 温作民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相关性检验与空间计量模型,从主观与客观驱动因素两方面出发,探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整体看,在剔除外部环境因素与随机变量后,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均值明显提高;分区域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区域空间差异,东部区域最高,东北区域最低。进一步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观驱动因素主要为企业研发投入、科研机构研发投入、高校研发投入,客观驱动因素主要涵盖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源 温作民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相关性检验与空间计量模型,从主观与客观驱动因素两方面出发,探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整体看,在剔除外部环境因素与随机变量后,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均值明显提高;分区域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区域空间差异,东部区域最高,东北区域最低。进一步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观驱动因素主要为企业研发投入、科研机构研发投入、高校研发投入,客观驱动因素主要涵盖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环境保护税、技术创新与企业财务绩效——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研究
ESG评级能否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的验证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准自然实验
融资融券对我国ETF基金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法的实证检验
国外技术管制政策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城市绿色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
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审计质量吗?——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城市区界重组的政策效应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分析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政策效用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