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70)
2023(12722)
2022(10530)
2021(9578)
2020(7664)
2019(17395)
2018(16583)
2017(31736)
2016(17206)
2015(18730)
2014(18250)
2013(18109)
2012(16930)
2011(15607)
2010(15138)
2009(13699)
2008(13343)
2007(11508)
2006(10244)
2005(9144)
作者
(49521)
(41525)
(41160)
(39075)
(26190)
(19762)
(18474)
(16221)
(15811)
(14467)
(14331)
(13629)
(13114)
(13107)
(13092)
(12845)
(12471)
(12270)
(11879)
(11818)
(10419)
(10017)
(9910)
(9457)
(9404)
(9190)
(8858)
(8832)
(8243)
(8226)
学科
(75861)
经济(75788)
管理(50474)
(44821)
(34072)
企业(34072)
方法(31573)
数学(29137)
数学方法(28909)
中国(23069)
(20881)
(18392)
(17569)
贸易(17562)
(17197)
环境(16382)
地方(16078)
业经(14642)
(14504)
农业(13809)
(13462)
(12200)
银行(12166)
(11753)
(11744)
金融(11743)
(11443)
(10911)
技术(10457)
(10391)
机构
大学(244954)
学院(244705)
(114199)
经济(112426)
管理(94412)
研究(91110)
理学(82302)
理学院(81394)
管理学(80304)
管理学院(79875)
中国(69757)
科学(54035)
(51196)
(49062)
(45704)
(44276)
研究所(41973)
中心(40415)
财经(39491)
业大(37285)
经济学(36473)
(36351)
农业(35080)
(33878)
经济学院(33028)
(32927)
北京(32356)
(30393)
师范(30041)
财经大学(29552)
基金
项目(170690)
科学(136619)
基金(128550)
研究(121032)
(114506)
国家(113656)
科学基金(96773)
社会(82024)
社会科(78122)
社会科学(78105)
基金项目(67398)
(63472)
自然(62219)
自然科(60831)
自然科学(60811)
自然科学基金(59790)
(55369)
教育(53676)
资助(52153)
编号(45197)
重点(39107)
(39098)
(38483)
(35853)
国家社会(35717)
成果(35302)
创新(33818)
教育部(33309)
科研(32938)
中国(32779)
期刊
(118171)
经济(118171)
研究(73117)
中国(44729)
学报(40088)
(39039)
科学(37961)
(34728)
管理(33100)
大学(30029)
学学(28788)
农业(26901)
(24345)
金融(24345)
经济研究(21568)
财经(19641)
教育(18993)
业经(18348)
技术(17567)
(16973)
问题(15857)
(15622)
(15052)
国际(14071)
世界(13284)
资源(12005)
技术经济(11958)
科技(11402)
统计(11209)
(11033)
共检索到357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雪梅  卢菲菲  
以2006—2018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地区能源效率,并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碳交易政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碳交易政策对全国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但其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不同,碳交易政策对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中介效应的分析发现,中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均发挥正向中介效应,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遮掩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东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作用均不显著。因此,应适当减少东部地区免费初始碳配额,加快中、西部地区碳交易市场建设,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以提升能源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世华  王栋  
文章选取中国2001—2019年30个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SE-SBM方法测算其全要素能源效率,利用回归控制法和中介效应模型量化碳交易政策对试点省域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全国平均全要素能源效率约为0.50,有14个省域的效率处于波动上升趋势,有16个省域的效率处于波动下降趋势,试点省域的效率均值由2001年的0.75提升至2019年的1.05。(2)碳交易政策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北京、重庆和上海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但是碳交易政策对天津和广东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不显著,对湖北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负向作用。(3)碳交易政策主要作用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及能源结构等方面,进而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其中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对北京、重庆、上海具有正向中介效应,能源结构调整对北京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负向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珊珊   马艳芹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实现碳达峰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将能源利用效率区分为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以2004~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连续型双重差分等方法考察检验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能显著提升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且政策效应随年份推移越发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碳价上升有助于改善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碳交易政策能通过能源资源错配的纠正改善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影响为负。碳交易政策有助于提升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而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存在抑制作用。本文基于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视角,为全国范围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辉  
应用Bootstrap纠正的共同前沿DEA方法,测算2000~2012年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并分析其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呈现梯状空间分布;技术差距拉大导致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群组前沿效率下降也是制约东西部能源效率改善的重要因素;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不仅造成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而且使得各地区内部省际能源效率也发生明显分化;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城市化、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资本深化、经济开放、能源结构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丽  魏圆圆  肖仁桥  马伯凡  
碳排放权交易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波特假说”和新发展理念,探讨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将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起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累积动态效应,经过安慰剂检验和PSM-DID检验,发现结论依然成立。(2)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政策促进效应显著,而中部地区不显著,西部地区则呈现不明显的抑制效应。(3)机制研究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促进共享发展以实现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其中,共享发展的中介效应最大,其次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而能源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较小。(4)分区域机制检验发现,东部地区共享发展的中介效应最大,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次之,能源结构的中介效应最小;中部地区中介效应最大为能源结构,其次为绿色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的传导效应相对较小;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最大,而能源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相对较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刘婷  
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物流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空间特征和演化趋势,并通过Tobit回归考察我国区域物流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物流能源效率没有明显的提升趋势,并且区域的东西分化特征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物流业的规模、能源价格和能源消耗结构是影响我国物流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勇  曾康佳  
通过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中国工业碳排放交易政策模型,研究配额交易价格、配额免费比例、CCER交易价格、CCER抵消比例限制的变化对中国工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额交易政策的实施会带给工业经济一定的负效应,但政策的减排效应更为显著;CCER交易政策的实施可以缓和配额交易政策对工业经济的负效应;过于宽松的CCER抵消比例限制和配额免费比例,减排效果较差;配额交易价格和CCER交易价格的上升都会加剧对经济的负效应,但同时减排效应也会更为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喜平  王素静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钢铁行业碳排放效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探讨碳交易政策对钢铁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分别考察地区异质性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对钢铁行业碳减排具有显著且持续的促进作用,使得试点地区效率值平均提升12.6%。但这种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东西部地区较为显著,中部地区则不明显。碳交易政策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降低能源强度、调整能源结构来提高钢铁行业碳排放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彩江  李章雯  周雨  
基于中国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并用中介效应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明显抑制了试点区域的碳排放量增长;碳交易市场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区域碳减排,而技术创新在碳交易试点政策降低区域碳排放中为遮掩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汪明月  刘宇  李梦明  史文强  钟超  
科学合理的区域合作减排收益分配方案,能够持续地促进集聚空间内区域主体合作减排,有效降低碳排放负外部性影响。本文基于不对称纳什谈判合作收益分配模型,确定谈判后的合作收益最佳折扣方案,给出各地方政府的减排收益分配系数及初始收益分配矩阵。综合考虑各地方政府在合作减排中的重要程度,风险分担程度以及地方政府减排绩效等影响收益分配的要素,利用客观指标数据和主观评价数据对影响要素进行测算,以此构建修正的合作减排收益分配方案。最后,以京津冀合作减排系统为对象对所设计的收益分配方案进行例证,研究发现修正后的方案更符合成员所承担的风险越大,减排绩效越好,其获得收益也应该越多的前提假设,能够大幅提高地方政府减排投入产出的有效性及风险承担能力,提高了合作关系稳定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丽莉  冯亮  
在全球环境问题背景下,一个区域内某行业的生产成本取决于该区域的能源效率水平以及该行业的研发创新水平,而技术创新的相关成本在区域间的相互依存性又将影响能源效率政策效应。本文以两区域模型为分析框架,从技术创新导致的成本相互依赖角度考察区域间气候合作与能源效率政策的选择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气候合作下可以通过征收能源税而实现最优结果;如果区域间不合作,区域内将采取额外手段来提高能源效率,原因在于缺乏合作将导致征收的能源税过低,从而形成了采用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以减少区域外生产排放量的动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晖   陈曦   闻月  
基于2015—2021年中国能源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构造转型气候风险指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计算能源企业碳排放效率并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在能源转型初始阶段,气候转型风险会显著降低企业碳排放效率,而加大企业创新能够缓解气候转型风险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该效应在电力行业显著而其他行业不显著。研究结论对制订相关环境政策以及能源企业碳减排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觅  吕斌  张纯  黄斌  
本文采用1998—2007年30个省份的能源消耗、工业产业、交通和生活数据,从省域层面上分析了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和变动情况,并分阶段分类型对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作了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碳排放总量还是单位GDP碳排放量来看,其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变动情况来看,高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有向南部内陆省份扩大趋势。不同水平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差异大,高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影响因素以工业行业结构为主,低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影响因素以交通和生活为主,且制造业产业结构对单位GDP碳排放量开始起抑制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立涛  沈镭  
将化石能源消费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作为投入要素引入到全要素能源效率(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TFEE)的研究之中,是不断完善能效评价的重要途径。论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选取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及燃料燃烧工业废气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真实GDP(不变价)作为单一产出变量,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刻画了1997—2007年来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时空演进格局。在此基础上,论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TFEE固定影响模型进一步解析了中国区域TFEE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灵  申玉铭  任旺兵  严婷婷  
论文采用分层聚类法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地域划分,并运用Theil系数探讨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而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研究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十五"时期,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省际差异显著,从空间上可划分为高效区、中效区和低效区,能源高效区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2001~2005年,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差异、三大地域间差异和地域内差异均呈上升趋势;能源结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价格水平和投资水平是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的显著因素;以煤炭消费比重所表示的能源结构对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以全员劳动生产率所表示的技术水平对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