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50)
- 2023(20998)
- 2022(18089)
- 2021(17142)
- 2020(14620)
- 2019(33748)
- 2018(33426)
- 2017(63102)
- 2016(34696)
- 2015(39780)
- 2014(39573)
- 2013(38731)
- 2012(35742)
- 2011(32432)
- 2010(32537)
- 2009(30341)
- 2008(30185)
- 2007(26871)
- 2006(23410)
- 2005(20841)
- 学科
- 济(137665)
- 经济(137490)
- 管理(105065)
- 业(97554)
- 企(82573)
- 企业(82573)
- 方法(64834)
- 数学(56217)
- 数学方法(55398)
- 中国(38955)
- 财(37575)
- 农(36134)
- 学(30737)
- 业经(30515)
- 制(28856)
- 贸(26073)
- 贸易(26058)
- 地方(25706)
- 易(25349)
- 技术(24347)
- 理论(24313)
- 农业(23784)
- 务(23571)
- 财务(23475)
- 财务管理(23419)
- 环境(22468)
- 银(22348)
- 银行(22287)
- 企业财务(22184)
- 和(22165)
- 机构
- 大学(498952)
- 学院(493485)
- 济(197744)
- 经济(193447)
- 管理(192021)
- 研究(166590)
- 理学(165933)
- 理学院(164021)
- 管理学(160763)
- 管理学院(159861)
- 中国(125429)
- 京(106769)
- 科学(103447)
- 财(92300)
- 所(84143)
- 农(79936)
- 研究所(76596)
- 中心(75702)
- 业大(73495)
- 财经(73314)
- 江(72918)
- 北京(67992)
- 经(66532)
- 范(66212)
- 师范(65574)
- 农业(62784)
- 院(60442)
- 经济学(59856)
- 州(58611)
- 财经大学(54363)
- 基金
- 项目(332486)
- 科学(261566)
- 研究(241668)
- 基金(241073)
- 家(210355)
- 国家(208612)
- 科学基金(178948)
- 社会(152035)
- 社会科(144053)
- 社会科学(144015)
- 省(129597)
- 基金项目(126886)
- 自然(116811)
- 自然科(114126)
- 自然科学(114096)
- 教育(112985)
- 自然科学基金(112033)
- 划(109430)
- 资助(100374)
- 编号(98103)
- 成果(80897)
- 重点(74654)
- 部(73655)
- 创(70382)
- 发(69865)
- 课题(68371)
- 创新(65369)
- 科研(63742)
- 大学(63333)
- 教育部(63173)
- 期刊
- 济(214217)
- 经济(214217)
- 研究(145886)
- 中国(99669)
- 学报(79913)
- 财(72444)
- 科学(72386)
- 农(71822)
- 管理(71079)
- 大学(61146)
- 教育(61095)
- 学学(56559)
- 农业(49286)
- 技术(44165)
- 融(41436)
- 金融(41436)
- 财经(36010)
- 经济研究(34826)
- 业经(33873)
- 经(30826)
- 问题(27691)
- 业(27042)
- 图书(27030)
- 技术经济(24546)
- 科技(24030)
- 统计(24030)
- 版(23769)
- 贸(22783)
- 理论(22780)
- 策(22460)
共检索到731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宋京
知识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内在特征和价值体现。中国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行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从单位制度的视角对当前中国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活动生存的制度环境,及在制度变革中所遇到的体制性障碍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冲破单位制度束缚是知识创新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知识创新 单位制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赵炬明
与北美大学相比,中国大学的组织与管理有两点根本不同:制度化的精英主义和单位制度,其他不同均源于此。这两点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因此这些特征不会迅速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过去的十余年,制度化的精英主义依然如故,但单位制度却受到市场化改革的严重挑战。本研究所考察的大学仍保持其单位制度,但学校里的某些变化开始改变其性质。本文进而讨论了这些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大学 组织 精英主义 制度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重达 吕斌
单位制度在中国解放后建立,实现了较强的社会功能,它不仅成为国家进行社会调控和整合的工具,还有效缓解了建国初期城市就业压力,提供了社会福利保障,并塑造了计划体制下中国城市的基本结构特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传统单位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位制度的许多社会功能也逐渐被剥离或弱化。分析了传统单位制度的社会功能,以及在制度改革后的社会转型期这些社会功能是如何由新的制度来完成的。从这些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中可看出,单位制度的影响仍然存在,改革应该借鉴传统的单位制度,寻找新的途径来完成对中国城市社会的管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娥 孟乔
创新创业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创业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文章分析2012-2016年中国创业制度环境,并同创新驱动经济体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创业者的高地位及媒体对创业的高度关注表明社会公众对创新创业活动的高认可和高评价,这可能是现阶段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主要外部驱动力;而目前创新型创业活动缺乏,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国的法律法规及政府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尚未健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相对薄弱。为促进中国创新型创业活动开展,推进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在继续保持对创新创业高度关注的同时,注重保护私人产权,降低开办企业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先进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强化产学合作。
关键词:
创业 制度环境 创新驱动 经济转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樊小杰 吴庆宪
教师制度"四重"与"四轻"的困境以及由于教学文化缺失而造成的文化冲突,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对教学能力的概念和教师制度、教学文化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在建构"教学力"概念、重构教学力培育机制和重塑教师教学学术自信意识的基础上,实现教师制度的创新和教学文化的重构。这是提升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杜彬恒 陈遇春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当然,基层教学组织制度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责任和使命不相适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推进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教学约定制度有所缓解这种矛盾,并且启示我们构建专业委员会、研究所和教学研究中心"三位一体"基层教学组织制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耿益群
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应运而生。作为现代大学的一种制度创新,跨学科研究中心在推动知识创新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学创新力的发展。本文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对跨学科研究中心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红梅
支持高校教师"离岗创业"的政策是政府旨在促进高校教师科技创业的重要制度安排。教师创业属于机会型创业,其特质表明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已经从创业者个人特质的供给向创业环境的需求转变。制度环境是创业环境中更为可控的要素,通过以规制性、规范性和认知性为核心要素的三维度制度环境框架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创业制度环境中,来自政府层面的创业制度支持充足但高校执行滞后,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尚未获得行动上的具体支持,高校教师自身的创业内生动力和竞争力相对缺乏。规范环境反映社会大众对创业活动态度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故优化高校教师创业制度环境、促进高校教师科技创业需以高校和教师创业能力为着力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磊
考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筹建、辉煌、低谷和复苏四个阶段的院校发展史,可以认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起源和发展是一种新的组织结构系统演变的制度创新过程。其中,科教融合理念的结构化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快速崛起的制度根源;学校董事会、校长等关键行动者在恰当时机的策略性选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模式迅速扩散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组织系统制度创新的基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贾永堂 李洁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须致力于组织创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组织内部结构及能动性因素,更取决于外部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与大学的相互塑造。结合知识生产方式变革理论与组织创新理论,构建新知识生产条件下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大学组织创新空间构建与突破性组织系统创新构成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以知识生产方式变革为中介条件影响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打破结构惯性、战略与认知惯性,确立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独特身份是进行组织创新的前提。实现基于知识-试验进路的突破性组织系统创新路径包括: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优化制度环境,构建组织创新空间,从而促进高效的组织试验和有效的知识积累,以推动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创新与持续发展。大学组织要加强识读制度环境和创新空间的能力,一是确定性空间,二是客观存在的可能的自主探索空间,三是专门的特殊试验空间,从而形成制度环境与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共生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郝彦辉 刘威
由于任何公共物品都具有供应的相联性和排他的不可能性两个特征,导致集团成员在公共物品的消费和供给上存在搭便车的动机,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一个典型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作为整个社会制度变迁的一部分,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的变革,不同历史时段的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具有不同的特征。单位体制所形成的“政府—单位”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转型时期社区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在单位制解体和单位功能弱化的背景下,城市基层社区将替代传统单位,成为城市社会整合的又一种制度性选择,构成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琳
当前 ,学术界对“创新”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二是对制度创新的研究。它们分别形成了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创新经济学两个流派。两派之争集中体现在 :是技术变迁决定制度变迁 ,还是相反 ?本文中 ,笔者无意陷于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之争 ,而是另辟蹊径 ,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的深入分析 ,凸现出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系统 ,并且通过对各个层次激励机制的深入分析 ,达到对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深层次分析。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小亮
一、关于制度创新差异性 与多样性缘由的不同理论解说 关于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的缘由,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解说主要有: 1.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立足于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经济哲学基础,沿用新古典主义的边际成本——收益和供求市场均衡分析方法,从制度创新的动因源泉与条件以及变迁路径等角度,阐明了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之缘由。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晋
单位视角是审视中国学校组织运行不能回避的视角。学校教育性的发挥与单位制度运作有契合的一面,也有不适的一面。首先,单位制度本身对学校教育性构成第一重影响;其次,事业单位制度对学校教育性构成第二重影响;再次,教育性单位制度的内部运行理路对学校教育性构成第三重影响。因此需诉诸于学校单位去"单位化"之制度设计。
关键词:
单位制度 教育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金胜勇 张志广
当前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书馆制度研究角度的划分、关于发挥政府制度保障的研究,以及对公共图书馆制度转型方向和形式的探讨等方面。在现有公共图书馆制度的作用下,公共图书馆面临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多中心制度安排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转变、多元化公共服务对政府制度创新的要求等多重考验。针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问题,应以民办图书馆制度环境为研究角度,探讨公共图书馆事业多元化制度转型的背景、目标及现实可能性。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制度转型 制度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