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5)
- 2023(11576)
- 2022(9694)
- 2021(8937)
- 2020(7106)
- 2019(16406)
- 2018(16083)
- 2017(30505)
- 2016(16181)
- 2015(18251)
- 2014(18122)
- 2013(18403)
- 2012(17863)
- 2011(16801)
- 2010(16964)
- 2009(15773)
- 2008(15674)
- 2007(13960)
- 2006(12965)
- 2005(12370)
- 学科
- 济(95892)
- 经济(95808)
- 管理(40175)
- 业(39721)
- 方法(30546)
- 中国(28852)
- 企(28335)
- 企业(28335)
- 数学(26894)
- 数学方法(26725)
- 地方(25580)
- 农(22866)
- 业经(18536)
- 学(17735)
- 贸(16845)
- 贸易(16831)
- 财(16309)
- 易(16272)
- 农业(16174)
- 地方经济(16028)
- 融(15224)
- 金融(15223)
- 制(14746)
- 银(14603)
- 银行(14579)
- 行(14274)
- 发(13902)
- 环境(13462)
- 和(12260)
- 体(10712)
- 机构
- 大学(249010)
- 学院(246506)
- 济(121100)
- 经济(119134)
- 研究(99848)
- 管理(86661)
- 中国(77539)
- 理学(72683)
- 理学院(71728)
- 管理学(70735)
- 管理学院(70268)
- 科学(56536)
- 京(54752)
- 财(53410)
- 所(51639)
- 研究所(46588)
- 中心(42317)
- 财经(41708)
- 农(40314)
- 经济学(40188)
- 经(38015)
- 江(37462)
- 北京(36113)
- 经济学院(35945)
- 院(35216)
- 范(34427)
- 师范(34127)
- 业大(31466)
- 农业(31074)
- 科学院(30846)
- 基金
- 项目(153323)
- 科学(121788)
- 研究(113844)
- 基金(113372)
- 家(99029)
- 国家(98250)
- 科学基金(82707)
- 社会(77069)
- 社会科(73210)
- 社会科学(73197)
- 基金项目(58253)
- 省(56439)
- 教育(50320)
- 自然(49020)
- 划(48420)
- 自然科(47855)
- 自然科学(47838)
- 自然科学基金(47044)
- 资助(47035)
- 编号(43126)
- 发(39861)
- 成果(36847)
- 部(35508)
- 重点(35447)
- 国家社会(33844)
- 发展(32952)
- 展(32423)
- 中国(31706)
- 课题(31428)
- 创(31133)
- 期刊
- 济(145811)
- 经济(145811)
- 研究(86149)
- 中国(54679)
- 财(38767)
- 农(38509)
- 学报(37104)
- 科学(36116)
- 管理(34643)
- 大学(28463)
- 融(28418)
- 金融(28418)
- 农业(26584)
- 学学(26408)
- 经济研究(25299)
- 教育(24266)
- 财经(22387)
- 业经(20641)
- 技术(20377)
- 经(19594)
- 问题(19215)
- 贸(17359)
- 世界(16796)
- 国际(16355)
- 业(14471)
- 技术经济(14120)
- 统计(12350)
- 经济问题(12000)
- 图书(11607)
- 现代(11132)
共检索到403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凤娥 江永宏
本文在国民账户体系(SNA,2008)框架下对中国1952—2014年研发(R&D)资本进行科学测算,在此基础上测度了研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利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及隐性变量法进一步分析了考虑研发资本投入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表明:(1)1952年以来,中国当期新增R&D资产绝对额及相对额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与美国相比,水平仍较低;(2)R&D资本投入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其对经济增长贡献达21.95%;(3)过去中国的R&D资本中硬技术比重较高,规则、标准方面的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即技术进步更多地为体现
关键词:
R&D资本 经济增长 真实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凤娥 江永宏
本文在国民账户体系(SNA,2008)框架下对中国1952—2014年研发(R&D)资本进行科学测算,在此基础上测度了研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利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及隐性变量法进一步分析了考虑研发资本投入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表明:(1)1952年以来,中国当期新增R&D资产绝对额及相对额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与美国相比,水平仍较低;(2)R&D资本投入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其对经济增长贡献达21.95%;(3)过去中国的R&D资本中硬技术比重较高,规则、标准方面的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即技术进步更多地为体现型技术进步;(4)考虑R&D资本投入后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经济增长贡献也呈相同趋势,且在近年来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
关键词:
R&D资本 经济增长 真实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徐杰 杨建龙
在对人力资本计量方法述评基础上,运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我国1980-2006年的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仅次于物质资本,是经济增长的第二大推动力量。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益大大高于物质资本,但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维 何昉
本文在年龄-效率模式计算的生产性资本存量之基础上,利用增长核算方法测算1991—2013年信息通信技术在中国经济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中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核算周期内,主要归因于硬件投资的增长,信息通信技术整体对中国经济产出和TFP增长的贡献比重持续上升,但仍落后于世界水平。虽然有迹象表明摩尔定律正在失效,但中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潜力依然巨大。而要挖掘这种潜力,中国必须完善统计体系,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推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展 崔雪
基于劳动工作时间,从多维度构建劳动数据的中国经济行业生产率数据库,分析人力资本在1978-2018年的变动情况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且运用两部门模型将人力资本积累分解为教育效应和劳动再配置效应以探索人力资本的增长来源。结果发现,中国人力资本在1978-2018年增长了2.4倍,每年上升2.2%,其中1.5%来自教育效应,0.6%来自行业间的劳动再配置效应,受教育水平提升是人力资本增加的最主要来源。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年均贡献0.3%。为了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努力消除限制劳动力跨行业流动的障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杭永宝
1993—2004年间中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高职、本科以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55%、0·643%、0·453%、1·859%、4·038%、1·922%。总体上,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行政推进力度,加快教育整体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体系的同时,努力实现教育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提高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匹配性;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贡献率;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平衡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育理性消费,实现高中阶...
关键词:
教育经济 教育发展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方
“科技进步”一词,乃“科学技术进步”之简称。“科技进步”即包含‘硬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包含‘软科学技术’的进步,既包含与生产规模变动无关联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包含与生产规模变动有关联的科学技术进步。当今,在我国,不论在政界还是在学术界,人们广泛谈论“科技进步”。报告、文件、报纸、杂志上都常见“科技进步”这一名词。然而,人们在运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渠慎宁
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已被视为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的支柱性产业,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深化效应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本文将系统构建涉及信息通信技术资本的经济增长相关核算数据,同时,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并将其扩展为合乎中国国情的分析框架,以此测算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信息通信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7—2010年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投入对中国经
关键词:
ICT 经济增长 资本深化 技术外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渠慎宁
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已被视为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的支柱性产业,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深化效应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本文将系统构建涉及信息通信技术资本的经济增长相关核算数据,同时,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并将其扩展为合乎中国国情的分析框架,以此测算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信息通信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7—2010年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大,而信息通信技术的技术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极大。可见,对中国这样技术后发的国家而言,"推广信息通信技术"比"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本身"更有效。
关键词:
ICT 经济增长 资本深化 技术外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福世
文章测算了2000—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人才集聚度、人才效能和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年平均人才集聚度为16.1%,长三角城市群为12.5%,且城市群内部核心城市总的人才集聚度较高,如北京市为39.3%,上海市为30.2%。两大城市群大专人才效能相差较小,京津冀城市群本科及以上人才效能较高,人才利用效率较低,长三角城市群人才效能增长率略高于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本科及以上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为77.3%,长三角城市群为30.1%。
关键词:
城市群 人才集聚 人才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旭 田艳慧 郝翌 张伊珍
研究目标:更准确地估算我国的技术进步率、TFP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方法: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AMOS软件,构建以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潜变量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MIMIC Model)。利用MCMC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最后用贝叶斯插补法估算两个潜变量。研究发现:利用新方法估算出的技术进步率更加合理,新方法也显示出了技术进步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更为明确的作用机制。研究创新:首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估算中国技术进步率。研究价值:为SEM模型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规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莫鸿 刘豫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对技术进步的内涵、测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论述,然后对广西物流产业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广西物流 物流产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旭 田艳慧 郝翌 张伊珍
研究目标:更准确地估算我国的技术进步率、TFP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方法: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AMOS软件,构建以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潜变量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MIMIC Model)。利用MCMC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最后用贝叶斯插补法估算两个潜变量。研究发现:利用新方法估算出的技术进步率更加合理,新方法也显示出了技术进步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更为明确的作用机制。研究创新:首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估算中国技术进步率。研究价值:为SEM模型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规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方
现对《“科技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方法》一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作下述补充: 在计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S_t)时可能出现各种情况,现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对各种情况的解释列于表1: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杰 杨建龙
由于劳动力的质量变化,单纯从业人数及其变化无法准确地反映劳动投入水平及其变化,因此需要编制包括劳动质量变化的劳动投入指数。然而由于相关统计数据的缺乏,既有研究只编制了2000年之前的劳动投入指数。因此,本文在对劳动者按受教育年限分组的基础上,利用行业教育程度矩阵和行业劳动者报酬矩阵构造出2000年之后的劳动者报酬向量,然后运用tornqvist指数编制了反映劳动质量变化的劳动投入指数,最后计算了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劳动投入指数的分析表明,劳动力质量的改善是目前我国劳动投入增长的重要源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劳动质量改善在劳动投入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通过对要素投入贡献的分析表明,目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