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18)
- 2023(21570)
- 2022(18125)
- 2021(16828)
- 2020(14215)
- 2019(32470)
- 2018(32142)
- 2017(60073)
- 2016(32863)
- 2015(37121)
- 2014(36622)
- 2013(35947)
- 2012(33561)
- 2011(30432)
- 2010(30728)
- 2009(28121)
- 2008(27801)
- 2007(24861)
- 2006(21867)
- 2005(19469)
- 学科
- 济(137261)
- 经济(137129)
- 管理(92108)
- 业(91360)
- 企(73628)
- 企业(73628)
- 方法(60050)
- 数学(52724)
- 数学方法(51936)
- 中国(40654)
- 农(38003)
- 财(32785)
- 业经(30311)
- 地方(30253)
- 学(28589)
- 贸(27037)
- 贸易(27018)
- 易(26262)
- 农业(25864)
- 技术(25828)
- 制(25684)
- 银(22188)
- 银行(22103)
- 理论(21961)
- 行(21182)
- 融(21144)
- 金融(21140)
- 环境(20339)
- 和(19982)
- 务(19844)
- 机构
- 学院(467754)
- 大学(467619)
- 济(192393)
- 经济(188414)
- 管理(176430)
- 研究(166132)
- 理学(151888)
- 理学院(150109)
- 管理学(147124)
- 管理学院(146262)
- 中国(124474)
- 科学(103612)
- 京(100420)
- 农(87290)
- 财(85774)
- 所(85442)
- 研究所(77871)
- 中心(75441)
- 业大(74181)
- 江(71369)
- 农业(68878)
- 财经(67957)
- 北京(63551)
- 经(61831)
- 范(61348)
- 师范(60558)
- 院(59965)
- 经济学(58648)
- 州(56592)
- 技术(53187)
- 基金
- 项目(314973)
- 科学(246828)
- 基金(227133)
- 研究(223751)
- 家(201704)
- 国家(200028)
- 科学基金(169916)
- 社会(141256)
- 社会科(133962)
- 社会科学(133926)
- 省(125084)
- 基金项目(119095)
- 自然(111943)
- 自然科(109487)
- 自然科学(109455)
- 自然科学基金(107535)
- 划(105757)
- 教育(104859)
- 资助(94261)
- 编号(89025)
- 重点(72168)
- 成果(71743)
- 发(70783)
- 部(68784)
- 创(68381)
- 创新(63588)
- 课题(63491)
- 科研(60699)
- 计划(59445)
- 国家社会(58791)
- 期刊
- 济(210799)
- 经济(210799)
- 研究(135964)
- 中国(100926)
- 学报(80502)
- 农(79002)
- 科学(72678)
- 管理(67180)
- 财(66285)
- 大学(60243)
- 学学(56804)
- 教育(56731)
- 农业(54159)
- 技术(44153)
- 融(42318)
- 金融(42318)
- 经济研究(34898)
- 业经(34196)
- 财经(33284)
- 业(30824)
- 经(28774)
- 问题(27165)
- 技术经济(24507)
- 统计(23793)
- 科技(23685)
- 版(23291)
- 贸(23271)
- 策(22273)
- 图书(21459)
- 世界(20903)
共检索到704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纪尧 周圆 樊凯欣
本文研究中国研发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技术提升效果。本文选择财政研发资助政策、专利保护、汇率、货币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内生增长DSGE模型框架下分析其对研发创新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汇率政策无法有效促进研发,在长期并不能有效提升技术进步,货币政策对技术的影响呈现中性,因而,保持汇率和货币政策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依然是重要的政策目标;财政研发资助的提高有助于刺激短期经济和提高经济增长率,但由于研发资助的提高引起了研发部门的拥挤效应,降低了国内研发部门的研发效率,因而从本文可以看到研发资助比例提高后,TFP增长率和总产出增长率提高幅度有限;专利保护强度提高存在显著的研发促进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但是会对短期经济造成显著的负面效应。为了使专利保护政策在生产率促进方面发挥最好的效果,降低其负面效应,需要为其搭配适当的逆周期财政、货币调控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超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向内生性增长转变,但仍面临过剩压力、成本上升、内需增长不足等问题。内生增长理论文献表明,产品创新是驱动经济内生增长的根本力量,尤其是在市场需求饱和的情况下。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亦表明,中国的产品创新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互动作用。当前应确立以支持企业产品创新和相关技术进步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政策,通过产品创新来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消化过剩、提高附加值,促进经济向内生型良性增长的顺利过渡。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产品创新 内生增长 VECM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姜兴 赵涛
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力资本支持能力、结构资本支持能力和物质资本支持能力。笔者将技术创新能力的三个方面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三种投入,根据道格拉斯函数和动态增长方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国华
从企业家产品创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企业家人数、企业家研发的生产力系数、中间产品的数量、中间产品的产出弹性等呈正向变动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2010年间,企业家精神和产品创新的内生动力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产品创新 内生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大
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发展动力要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是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文章构建包含7部门的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内生增长研究框架,将创新驱动、资源束缚、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转化为现实条件下的动态最优化求解,通过数理推导和模拟检验,揭示科技创新驱动和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机理,通过比较两种发展模式下的稳态增长差异,检验制度创新的贡献。研究显示,假以必要的条件,科技创新驱动和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均存在最优解;相比较而言,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效果更优,制度创新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平均贡献率为16.48%。双轮驱动具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可持续发展 制度贡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青峰
利用1995-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分地区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高技术产业地区研发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的研究发现有:我国高技术产业地区研发创新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离前沿面较远,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地区出口强度、地方基础设施和地理位置对研发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干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地区企业规模与研发创新效率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本文结论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的效率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研发创新 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悦 张贤跃
近年来,经济分析工具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文章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构建了与中国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来进行中国宏观经济的内生随机增长的实证研究,从而有效解决了以往随机增长模型研究中存在遗漏变量偏差和外生增长假设的结构性变化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韦米佳
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宏观经济数据,应用空间计量的莫兰指数(Moran’s I)以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大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则非常小。
关键词:
空间效应 内生经济增长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包群
通过将技术模仿引入到Jones(1995)模型,本文比较考察了自主创新与技术模仿这两类基本创新模式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求解结果表明,技术模仿不仅有利于提高平衡增长路径时本国的稳态增长率,而且引致更多的人力资本被配置到研发部门。经济系统动态转移的数值模拟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技术模仿、技术差距、自主研发效率,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对经济收敛速度的影响。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模仿 技术差距 吸收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健敏
本文运用导入外部效应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叠代模型 ,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同财政运行方式的年金制度对经济增长率以及社会福利所产生的效果。得出的结论是 ,不同的年金制度会通过影响个人的生涯可支配收入而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完全基金方式的年金制度不改变个人的生涯可支配收入 ,因此具有中性。但是 ,现收现付的年金制度却有可能改变个人的生涯可支配收入 ,从而对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国勇 覃思乾
文章对1979~2006年深圳的GDP与进口额、工业增加值、出口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长期看,工业增加值、出口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导致了深圳的经济增长,而进口额的增加,则使深圳的生产总值减少,并且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口额、出口额与工业增加值;短期看,影响深圳的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进口额,出口额、工业增加值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结果符合经济规律,可为深圳制订经济发展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席晶 雷钦礼
目前关于产品种类扩大型和熊彼特质量改进型的技术创新内生增长模型均较完善,但缺乏同时纳入两类技术变革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构建了包含两类技术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综合分析了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方法进行了测算。测算发现在1995年至2009年期间政府有意识的技术研发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了12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同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强度。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新产品研发 质量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润 赵鑫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回答什么是长期增长的源泉这一问题。经济学家似乎都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技术进步,对于技术进步背后的理论逻辑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新经济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R&D、知识、新思想等因素纳入到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框架,认为人力资本和专业化的知识积累本身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并影响其他要素也产生收益递增,打破了新古典主义认为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的假定。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给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方面和现实世界的发展提出很多新的观点和认识。文章从多个角度对新增长理论出现以来的研究文献进行的综述和评价,最后对新增长理论对经济学理论所做出的贡献等方面做出了一个简单评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润 赵鑫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回答什么是长期增长的源泉这一问题。经济学家似乎都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技术进步,对于技术进步背后的理论逻辑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新经济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R&D、知识、新思想等因素纳入到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框架,认为人力资本和专业化的知识积累本身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并影响其他要素也产生收益递增,打破了新古典主义认为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的假定。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给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方面和现实世界的发展提出很多新的观点和认识。文章从多个角度对新增长理论出现以来的研究文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润 赵鑫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回答什么是长期增长的源泉这一问题。经济学家似乎都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技术进步,对于技术进步背后的理论逻辑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新经济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R&D、知识、新思想等因素纳入到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框架,认为人力资本和专业化的知识积累本身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并影响其他要素也产生收益递增,打破了新古典主义认为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的假定。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给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方面和现实世界的发展提出很多新的观点和认识。文章从多个角度对新增长理论出现以来的研究文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