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4)
2023(5797)
2022(4783)
2021(4704)
2020(3889)
2019(9190)
2018(8883)
2017(16406)
2016(8200)
2015(9741)
2014(9341)
2013(9538)
2012(8968)
2011(8567)
2010(8209)
2009(7703)
2008(7680)
2007(6430)
2006(5793)
2005(5387)
作者
(23925)
(20071)
(20062)
(18970)
(12794)
(9600)
(9125)
(7921)
(7678)
(7033)
(6810)
(6652)
(6605)
(6404)
(6246)
(6138)
(6134)
(5801)
(5720)
(5550)
(5121)
(4814)
(4708)
(4549)
(4448)
(4389)
(4237)
(4095)
(4079)
(3979)
学科
(40921)
经济(40890)
管理(22001)
(20698)
贸易(20687)
(20193)
方法(18782)
(17735)
数学(16329)
数学方法(16256)
中国(14064)
(13542)
企业(13542)
关系(8749)
(8743)
(8480)
业经(7437)
(7344)
出口(7342)
出口贸易(7342)
(6924)
环境(6835)
(6584)
资源(6390)
(6330)
(6282)
地方(6273)
(6077)
(5648)
银行(5642)
机构
大学(130647)
学院(127294)
(66320)
经济(65501)
研究(49624)
管理(48350)
理学(41545)
理学院(41094)
管理学(40651)
管理学院(40415)
中国(38699)
(28356)
科学(27139)
(25838)
(24259)
经济学(22406)
研究所(22332)
财经(21521)
中心(21060)
经济学院(20314)
(19950)
北京(18622)
(17609)
(16481)
(16420)
师范(16388)
财经大学(16252)
(16075)
(16018)
科学院(15939)
基金
项目(85717)
科学(69001)
基金(66508)
研究(63161)
(58535)
国家(58229)
科学基金(49471)
社会(43894)
社会科(41872)
社会科学(41864)
基金项目(34162)
自然(30272)
自然科(29497)
自然科学(29488)
自然科学基金(29018)
(28279)
资助(27880)
教育(27765)
(25177)
编号(23689)
(21239)
中国(20769)
国家社会(20308)
重点(19512)
成果(19201)
(19155)
教育部(18581)
(17708)
人文(17375)
创新(16775)
期刊
(67266)
经济(67266)
研究(39942)
中国(24783)
学报(18203)
管理(18022)
科学(17927)
(16696)
(15848)
(14223)
国际(14143)
大学(13552)
经济研究(13501)
学学(12464)
财经(10866)
农业(10582)
问题(10577)
世界(10269)
(9760)
金融(9760)
(9589)
业经(9134)
教育(9096)
技术(9046)
图书(8137)
资源(7910)
(7843)
贸易(7843)
(7157)
国际贸易(6573)
共检索到193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文宇  贺灿飞  任卓然  
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矿产资源国内外供需形势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成为大国资源博弈的焦点。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矿产进口国和重要的矿产出口国,了解矿产资源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网络直接关系到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基于2001—2016年UN Comtrade世界矿产资源贸易数据,分析中国矿产资源贸易网络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2001—2016年间,中国在世界矿产资源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显著提高,这与中国持续增长的矿产资源贸易量和贸易国家数量有直接的相关关系;(2)中国矿产出口逐渐展现"市场分散"的策略,而进口逐渐从"多来源产品集中"演化为"少来源产品分散"的策略;(3)友好的国家关系和国家间互动频率会降低制度差异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且友好的国家关系会降低矿产贸易的交易成本。基于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中国矿产出口可以采取进一步分散市场的策略,避免出口到少数国家被压价的情况;(2)矿产进口可以考虑在原有进口国家中进一步多进口新的矿产资源产品,并拓展新的矿产来源国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矿产资源需求,同时避免国家关系波动带来的贸易摩擦;(3)在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方面,中国要考虑到国家间制度差异所带来的贸易成本,并通过增加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维护好国家间关系和促进交流来稳定矿产资源贸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艳  
中国—东盟矿产资源贸易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矿产资源贸易中存在的环境外部性不容忽视。基于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量、矿产资源贸易差额、中国对东盟各国矿产资源进口额变化的分析,以及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矿产资源贸易环境外部性、矿产资源进出口贸易生态足迹,提出了中国—东盟矿产资源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分析了战略框架的构建应遵循的两个原则:经济收益大于或等于社会总成本、通过自贸区的环境合作实现公共利益的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玉敏  童莉霞  
过去30年,我国针对稀缺矿产对外贸易出台了多种政策,但倾向于解决现实中最突出的问题,缺乏对整个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长远考虑,尤其忽视了贸易伙伴在产业和贸易发展中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应以更加宽泛的视角看待当前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用市场化手段解决贸易争端,在多边贸易规则的框架下,构建更加开放、透明、稳定的政策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顾学明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也经历了能源、资源严重短缺之苦。矿产资源的供应情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安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萍  
矿产资源一直都被看作是稀缺资源,在国际贸易总量中长期占有较大比重。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今天,我国必须重视提升矿产资源国际贸易水平。在简要阐述我国矿产资源发展现状及矿产资源国际贸易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矿产资源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姜鸿  张艺影  
文章在分析中国矿产资源供给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维护矿产资源供给安全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对象国的"3R"选择原则,并根据该原则,把中国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潜在对象国按优先顺序分为两个层次,中国应优先与第一层次国家商谈建立自由贸易区。文章最后提出了中国在自由贸易区成员内获取矿产资源的四种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晞泉   陈伟  
【目的】研究全球钴资源贸易网络演化,对于理解全球钴市场和钴供应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产品链视角出发,本文构建了钴矿石、钴化合物和钴及其制品的全球贸易网络,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全球钴贸易规模时序变化,揭示不同产品类型钴贸易网络的空间格局与拓扑结构,以期为保障中国钴供应安全提供参考。【结果】(1)全球钴贸易规模在波动中上升,不同钴产品的贸易发展态势具有明显差异,钴及其制品成为全球钴资源贸易的主要形式。(2)全球钴贸易网络呈现出空间分异特征,钴贸易向少数国家(地区)集聚趋势明显,不同产品类型钴贸易网络的空间组织形态具有较大差异。(3)钴矿石和钴化合物贸易网络日渐松散,钴及其制品贸易网络稠密化程度显著提升,3类钴产品贸易网络的传输效率均随时间增强。(4)全球钴贸易网络均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核心结构和边缘结构层级界限清晰,各国(地区)在网络中的角色仍处于动态调整中。(5)中国、英国、美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地区)长期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韩国、法国和芬兰等国是其中两类钴产品贸易网络的关键国家(地区),奥地利和斯洛伐克、西班牙和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分别在3类钴产品贸易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刚果(金)对钴产品链的整体运行具有较强控制力。【结论】在厘清全球钴贸易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基础上,中国需对钴产品链各环节制定差异化政策,有针对性地实施贸易策略,从而保障中国钴供应安全和稳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群勇  王俊楠  汪青青  
省际贸易的发展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有助于促进国内大循环、应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基于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通过分析贸易网络演化的理论基础并构建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究了影响我国省际贸易动态网络的外生效应与内生效应,并考察了各个因素在省际贸易网络演化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1)包含互惠效应、入度效应、传递闭合效应、多连通效应等网络特征的内生结构效应对省际贸易网络演化起到重要作用;(2)省际贸易网络呈现出较强的时间稳定性,在演化阶段内一直占据主导地位;(3)内生结构效应和外生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几乎持平,其中内生结构效应以互惠性为主导,外生效应则以地理相邻性为主导,经济实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逐年提高,逐渐取代产业结构成为外生效应的第二主导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志高  王涛  陈伟  
随着网络分析方法的发展,利用社团检测和社交网络分析研究世界贸易网络成为当前重要的前沿问题。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为短期尺度,中长期尺度研究亟需更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要素增多,"一带一路"建设正进入深耕细作的阶段,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转变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更替的长尺度变化,有利于揭示世界贸易网络的中长期演变趋势,并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启示。论文主要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贸易方向统计数据库(DOTS),首先总结了1980—2018年世界贸易发展3大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然后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贸易网络中组团及国家地位的演变。研究发现: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和技术进步对世界贸易网络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由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新自由主义的推广、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全球贸易空间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崛起是全球贸易网络变化重要的力量。②从Top1贸易网络上看,世界贸易格局呈现出"稳中有变"的演化趋势。世界贸易网络中,欧洲部分的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组团相对稳定,而英国和意大利组团地位不断下降;美国主导了亚太部分,澳大利亚组团较为稳定,日本组团地位下降。③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这些国家近年来成为了新兴的区域性贸易中心。④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了超过美国的世界贸易组团核心。最后,简要讨论了中长期尺度贸易网络研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国柱  祁春节  顾雨檬  徐东普  
[目的]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理清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演变的特征及趋势,对于及时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1996—2021年世界农产品贸易数据,该文从总体——行业——加工程度三个维度分别构建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定量分析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格局演化及重要节点特征。[结果](1)各国间农产品贸易关联日益加深,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数量显著增加,以美国为代表的单中心主导地位被削弱,但由少数国家主导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情形并未改变。(2)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中地位显著提升,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均位于前列,但中介中心度处于较低水平,说明中国对全球农业资源和市场的掌控能力依然不足。(3)各国在不同细分行业中的地位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国家的进口集中于少数贸易伙伴的少数产品,加工贸易逐渐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主流,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贸易成为各国农业贸易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结论]为此,应持续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拓展与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不断提升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仁辉   高明  
城市矿产资源化共生网络价值共创是多元节点在多核机制的协调下,基于共同价值主张,为实现网络节点间的互惠共赢而产生的一种复杂适应行为;而系统梳理驱动城市矿产资源化共生网络价值共创的关键影响要素及其作用路径,是提升共生网络价值绩效、实现废弃资源最大程度开发利用的首要前提。立足于共生理论与价值共创理论的耦合性,基于共生网络的子系统提炼出24项指标体系,通过专家问卷调查以获取初始数据,设计出模糊(Fuzzy)-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模糊认知图(FCM)集成模型对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对系统的贡献度进行全面分析和数据仿真,从而识别出核心影响因素并量化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政策以及相关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现有共生关系示范带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共生关系持久度、利益相关者协同程度是实现价值共创的核心因素;现有共生关系示范带动对系统贡献度最大,提升共生关系持久度的政策扩散效应最强;此外,共生双方优势互补程度、行业竞争强度以及共生额外效益等因素对于实现价值共创发挥着中介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建良  
我国在矿产资源产品国际定价权问题上的教训表明,很多地方政府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存在战略上的错误,这种错误源于对矿产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矿产资源的价值包括了它的稀缺价值、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等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的价值组成部分。比照人们打理稀世珍宝的策略,我国现阶段要采取"富人经济"思想指导矿产资源开发。而这种开发战略的实施手段之一就是实行矿产资源价值补偿,保证矿产资源稀缺价值、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正常体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甜甜   李翠霞  
[目的]畜产品作为仅次于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产品的第二大农产品,中国居民对其需求日益高涨,理清全球畜产品贸易格局有助于提高中国畜产品进口贸易的风险应对能力,同时也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方法]基于2000—2021年全球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研究了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演变特征,并运用QAP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呈现出“小世界”和“无标度”的网络特征,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始终保持着欧洲第一、美洲第二、大洋洲第三的出口贸易格局,亚洲在全球畜产品进口贸易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受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逐渐演变为四大社团: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社团,以荷兰、德国和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社团,以巴西、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中心的大洋洲-南美洲社团,以及东欧-亚洲社团。地理位置、经济差异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程度是影响全球畜产品贸易格局的最主要因素。经济差异是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日益复杂的根本原因,地理位置是否接壤和自贸协定的签署是影响全球畜产品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畜产品进口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结论]为保障未来中国畜产品的安全供应,一方面可以巩固与巴西、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化与欧洲各国的关系,挖掘自欧洲进口畜产品的贸易潜力,此外,也要加快畜产品产业链核心技术研究,建立科技创新驱动的畜产品生产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朝凯  刘宏曼  
文章构建了多国多部门贸易网络模型,并基于中国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贸易网络演化对中国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中国出口贸易韧性具有正外部性。机制检验表明,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能够平抑需求波动、扩大进口规模,间接增强中国出口韧性;但受市场竞争效应影响,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与中国出口韧性总体呈现出“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推动全球贸易网络复杂化、均衡化发展有利于重塑中国对外贸易格局,提升中国出口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非核心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参与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更有助于增强中国出口韧性,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中间品、低技术产品和比较优势产品出口韧性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文章建议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全球贸易网络深度发展,重点提升“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网络的影响力,以此为中国外贸长期稳定增长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庭竹  杜德斌  
集成电路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已成为全球关键核心技术竞争的焦点。本文基于全球集成电路贸易数据建立网络矩阵,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00—2019年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的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发现:(1)20年间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网络的整体规模逐渐扩大,但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近年来的网络发展态势受阻;(2)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显著,并呈现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核”向以中韩为核心的“双核”结构转变。(3)全球集成电路贸易格局“东升西降”特征显著,贸易网络空间结构则呈现出以北美为核心的“洲际双拱”格局演变为以东亚—东南亚为核心的“洲内联系为主,洲际互动为辅”的多级格局。(4)研究期内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保持高额贸易往来的同时却维持了较低的贸易紧密度,反而“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不断加深。(5)中国与世界各国集成电路贸易依赖的非对称性显著,中国对发达国家呈现出单向依赖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