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4)
- 2023(7713)
- 2022(6560)
- 2021(6210)
- 2020(5233)
- 2019(12091)
- 2018(11689)
- 2017(21052)
- 2016(11088)
- 2015(12798)
- 2014(12263)
- 2013(12054)
- 2012(11661)
- 2011(10690)
- 2010(10527)
- 2009(9970)
- 2008(9868)
- 2007(8230)
- 2006(7461)
- 2005(7269)
- 学科
- 济(51000)
- 经济(50949)
- 管理(26543)
- 业(24075)
- 方法(22550)
- 贸(21882)
- 贸易(21868)
- 易(21331)
- 数学(20124)
- 数学方法(19976)
- 中国(18503)
- 企(17680)
- 企业(17680)
- 农(12777)
- 财(11761)
- 制(10206)
- 出(10000)
- 银(9548)
- 银行(9544)
- 业经(9470)
- 融(9339)
- 金融(9339)
- 行(9301)
- 关系(9092)
- 地方(8891)
- 学(8026)
- 口(8019)
- 出口(8017)
- 出口贸易(8017)
- 农业(7998)
- 机构
- 大学(157864)
- 学院(152451)
- 济(80817)
- 经济(79738)
- 研究(62252)
- 管理(55732)
- 中国(51546)
- 理学(47009)
- 理学院(46477)
- 管理学(45928)
- 管理学院(45633)
- 财(35775)
- 京(34529)
- 科学(31578)
- 所(30247)
- 中心(28765)
- 财经(28135)
- 经济学(27297)
- 研究所(27167)
- 经(26011)
- 经济学院(24766)
- 北京(22814)
- 院(22442)
- 江(21788)
- 农(21464)
- 财经大学(21109)
- 范(19820)
- 师范(19700)
- 贸(19157)
- 科学院(18299)
- 基金
- 项目(98595)
- 科学(79126)
- 基金(75999)
- 研究(75088)
- 家(66273)
- 国家(65827)
- 科学基金(55770)
- 社会(51811)
- 社会科(49518)
- 社会科学(49513)
- 基金项目(38155)
- 教育(33239)
- 自然(32541)
- 省(32192)
- 资助(32026)
- 自然科(31862)
- 自然科学(31852)
- 自然科学基金(31311)
- 划(28938)
- 编号(28285)
- 部(24551)
- 成果(24413)
- 国家社会(24155)
- 中国(23754)
- 重点(22704)
- 教育部(21743)
- 发(21683)
- 人文(20320)
- 创(20070)
- 大学(19648)
共检索到254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永 付智博 李海英
中国石油进口贸易联系的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影响海外石油可持续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选取中国1992-2012年HS6石油产品进口数据,采用生存分析模型对贸易联系持续期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Weibull模型及exponential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总体分析与解释,进一步通过区分产品类型、时间段、进口来源地角度进行实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持续期普遍较短,在近二十余年中平均值为2.97年,中值仅为1年,主要由于国家特征、产品特征变量导致,因此政府需采取更具系统性的具体政策加以应对。
关键词:
石油进口 贸易联系 持续期 生存分析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 付智博 李海英
中国能源需求对外依存度正在显著提升,保持能源进口贸易联系的稳定性已经成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一项主要内容。本文基于生存分析模型与Cox比例风险模型,选取中国1992—2012年54种HS6分位能源产品进口数据,对能源进口贸易持续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由于需求与产品因素、国家因素、贸易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能源进口贸易联系持续期整体较短,与北关、中东及北非地区的贸易持续期长于亚洲、欧洲地区。
关键词:
能源进口 贸易联系 持续期 生存分析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宇
本文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模型(V A R),然后选取指标分别对俄罗斯银行业发展与俄罗斯股票市场发展这两个变量进行代理,继而在最优滞后期的条件下建立俄罗斯银行业发展与贸易开放程度、俄罗斯股票市场发展与贸易开放程度两个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同时结合Grange因果检验的方法,分别对俄罗斯银行业发展与贸易开放程度、股票市场发展与贸易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以此综合判断俄罗斯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程度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俄罗斯金融体系的发展与贸易开放程度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首先带动了俄罗斯金融体系的发展,俄罗斯金融体系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殷凤
本文综合运用多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出口贡献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对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分部门竞争力进行了测算与国际比较,并动态考察了一段时期内中国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还非常薄弱,贸易结构相对低级;从服务贸易总体来看,各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动较小。在不同的考察期,三大类服务部门的比较优势指数有较大变化,服务贸易专业化模式并不稳定。
关键词:
服务贸易 比较优势 竞争力 稳定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晓河 李伟克
中国粮食贸易的不稳定性及其影响马晓河李伟克中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无论是它的供给还是需求,一旦发生任何波动都将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因此,研究中国粮食市场的进出口变化及其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贸易的变动特点改革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晶 李迪
文章基于2019—2020年我国主要贸易国家(地区)的进出口数据,以进出口商品总额作为衡量对外贸易状况的代理指标,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探讨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整体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考虑空间非均衡与空间极化性,分别采用Dagum基尼系数改变量和LU极化指数改变量从国家(地区)组别和商品类别两个维度测度了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稳定性水平。结果表明:(1)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与空间极化现象;(2)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的总体稳定性水平较高,且国家(地区)组别间稳定性的贡献率最大;(3)通过二维矩阵法可将进出口商品类别划分为紧密型、震荡型、松散型三大类,其中,归属于紧密型的第2类、第4类和第9类商品对改善贸易状况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羌建新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理论上说,对外贸易流量同时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竞 许二歌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的方法,考察城镇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与影响程度。通过对1992-2012年中国时序数据测算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含交互项影响的计量方程对其进行经验估算,结果显示城镇化有助于中国农业技术进步,并且通过技术进步效应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颜冬 陈能军
本文首先运用1999—2014年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考察金融发展、贸易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提高1%,产业结构层次将上升0.09%;贸易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贸易开放水平上升1%,产业结构水平将提高0.03%,同时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水平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比重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次,本文将样本数据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分别检验三大地区金融发展、贸易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对三个地区的产业升级都具有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贸易开放对三...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贸易开放 产业升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淑玲
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贸易大幅下降,中国对外贸易同样受到严重冲击。当前主要发达国家财政风险较大,各国金融体系受损尚未完全修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对外贸易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审慎对待汇率波动、资本泡沫等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加强监管,提早防范,积极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更重要的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争取产业产品的定价权,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 对外贸易 贸易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鲁晓东 李荣林
对于一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不同的贸易理论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本文以这些理论分歧为出发点,分析了传统的RCA指数在衡量比较优势时的优劣,并构造了能客观反映比较优势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度分解的贸易数据研究中国1987~2005年的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并使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对中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检验表明,虽然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显示出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比较优势已发生变化。因此,中国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发展战略并没有产生"比较优势陷阱"的锁定效应。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比较优势 稳定性 单位根检验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苏文
相较于政策的有效性而言,政策的稳定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政府对政策的承诺和政策的波动性两个角度考察了中国贸易政策的稳定性现状,其次对含有贸易政策稳定性因素的扩展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推导,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占中国出口额90%以上的97个代表性国家或地区1997-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贸易政策稳定性对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95年以来,中国贸易政策没有发生逆转;除了在1995―1997年和2004―2006年两个时间段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外,我国的贸易政策保持了相对稳定;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对贸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是通过为贸易主体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而对贸易产生直接促进作用,...
关键词:
贸易政策 政策稳定性 政策波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田穗
至2004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0)整整三年。入世给中国的金融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根据我国入世的承诺,我国正在逐步的开放金融市场,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在增加金融改革深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在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这种扩张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源。要在WT0的条件下实现我国的金融稳定首先是要构建效率优先兼顾安全性并使二者有效结合的稳定的金融体系,并加快我国金融稳定的制度建设,创新融资机制。
关键词:
WTO金融危机 金融稳定性 金融开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乃华 谢科进
粮食贸易是市场参与各方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焦点话题之一。我国粮食生产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一般认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粮食进口将快速增加。但迄今为止,国内粮食市场并没有受到国际市场的严重影响,这一事实产生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业税改革,但农村劳动力、灌溉、播种面积等准固定投入的粘滞性也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分四个部分从这一角度解释我国粮食市场供给稳定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世贸贸易组织 粮食贸易 粮食供给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中海 南楠 张亚如
石油贸易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博弈从未间断,直接影响中国能源安全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文章根据1996—2016年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数据,分析了中国石油供需状况及进口贸易的动态特征,刻画了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空间格局图景,指出了当前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困境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从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动态特征看,进口贸易规模大且进口比重逐年上升,进口依存度不断提升,进口价格频繁波动。从其空间格局演化看,进口的地理方向不断扩展,由局部地缘供给依赖转变为"多元并存"的"碎片化关联"模式。从发展趋势看,高依存度下的中国石油进口贸易仍面临着价格波动剧烈、进口结算方式单一、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地缘政治因素复杂多变等困境。因此,新时期完善中国石油期货市场,争取国际石油定价的话语权,推进能源大通道建设,构建石油运输的立体布局,加强石油贸易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政策沟通是推进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发展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