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7)
- 2023(15700)
- 2022(13751)
- 2021(13014)
- 2020(11149)
- 2019(26209)
- 2018(25985)
- 2017(50214)
- 2016(27512)
- 2015(31423)
- 2014(31588)
- 2013(31575)
- 2012(29338)
- 2011(26690)
- 2010(26460)
- 2009(24545)
- 2008(24279)
- 2007(21318)
- 2006(18338)
- 2005(16368)
- 学科
- 济(113291)
- 经济(113168)
- 管理(75387)
- 业(72277)
- 企(58699)
- 企业(58699)
- 方法(54587)
- 数学(48059)
- 数学方法(47590)
- 中国(30781)
- 农(30422)
- 财(28047)
- 学(25897)
- 贸(23255)
- 贸易(23245)
- 业经(23102)
- 易(22636)
- 地方(21303)
- 制(20172)
- 农业(20095)
- 和(17698)
- 务(17288)
- 财务(17216)
- 财务管理(17174)
- 环境(17005)
- 理论(16994)
- 银(16877)
- 银行(16807)
- 融(16356)
- 金融(16353)
- 机构
- 大学(400753)
- 学院(395780)
- 济(162222)
- 经济(158846)
- 管理(153879)
- 研究(139727)
- 理学(133425)
- 理学院(131900)
- 管理学(129643)
- 管理学院(128957)
- 中国(103932)
- 科学(88320)
- 京(86534)
- 所(72261)
- 财(71634)
- 农(70938)
- 研究所(66329)
- 业大(62641)
- 中心(62449)
- 财经(57938)
- 江(56507)
- 农业(56346)
- 北京(55296)
- 经(52759)
- 范(51823)
- 师范(51263)
- 院(50224)
- 经济学(49339)
- 州(45532)
- 经济学院(44657)
- 基金
- 项目(270843)
- 科学(210843)
- 基金(196625)
- 研究(193825)
- 家(173358)
- 国家(171967)
- 科学基金(145211)
- 社会(120682)
- 社会科(114214)
- 社会科学(114180)
- 基金项目(104336)
- 省(103986)
- 自然(95958)
- 自然科(93659)
- 自然科学(93625)
- 自然科学基金(91959)
- 划(88910)
- 教育(88493)
- 资助(82528)
- 编号(78222)
- 成果(64021)
- 重点(61203)
- 部(60506)
- 发(57904)
- 创(55433)
- 课题(54015)
- 科研(52540)
- 创新(51847)
- 教育部(51165)
- 大学(50477)
- 期刊
- 济(173302)
- 经济(173302)
- 研究(116385)
- 中国(72794)
- 学报(68513)
- 农(63972)
- 科学(61545)
- 管理(53773)
- 财(53419)
- 大学(50578)
- 学学(47558)
- 农业(44520)
- 教育(40692)
- 技术(32529)
- 融(32179)
- 金融(32179)
- 经济研究(28658)
- 财经(28030)
- 业经(26924)
- 业(24156)
- 经(23929)
- 问题(22943)
- 图书(20517)
- 技术经济(19579)
- 贸(19477)
- 版(19113)
- 理论(19058)
- 科技(18701)
- 世界(18004)
- 实践(17226)
共检索到574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申 刘辰 杨超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石油进口量和价格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即使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的影响,依然存在着“买涨不买落”的问题。显然,仅仅依靠需求规律,很难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本文进而从博弈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正是进口商的最佳进口战略选择,导致了中国石油进口的“买涨不买落”。
关键词:
石油进口 买涨不买落 博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金生,杨维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面临着日益显著的石油消费缺口的瓶颈约束,通过对当前全球石油输出来源与石油消费竞争的分析,作者从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同美国、日本、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的双边石油博弈现状,指出中外石油博弈应基于理性的全球发展观念,避免产生不良政治博弈带来的恶性石油竞争。
关键词:
石油 进口 博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田春荣
供应缺口的增大正在使中国演 变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石油进口国之一。1999年中国包括原油和成品油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达到4381万吨的历史高峰,比前一个记录1997年的3385万吨多出996万吨。经济的稳定增长,能源消费的增加,加上国内产量增长落后于需求,将使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加重,石油进口增加的趋势将在今后几年内继续保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衍伟 黄运成 杨婕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石油、铜、大豆等许多大宗原材料的大买家,也是世界大宗原材料贸易需求的强大拉动者。据统计从2003年五月份起,中国石油消费量己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据巴黎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还将继续增加。但这种地位,丝毫没有为中国赢得石油大宗进口的国际定价话语权,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占世界石油供应总量的2%,但在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上却不到0.1%。这一现象正威胁着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中国应以争取应有的石油进口国际定价权为根本出发点,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着重从发展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和组建价格联盟入手,实施中国获取石油...
关键词:
石油价格 定价机制 国际定价权 石油期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易久 苏宁 吴金娜
原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其储量变化倍受关注。本文收集有关历史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预测2047年后世界原油产量将大于新增储量,原油储量将逐渐减少,2145年后面临枯竭。由此得出中国应将石油进口比例提高到50%-60%的一系列结论。
关键词:
原油储量 原油产量 进口 战略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张磊 郑丕谔 王中权 卢根南 赵言涛 李波
由于中国未来的石油需求对中国石油安全来说至关重要,而建立起石油安全的评价体系对中国的石油安全极为关键。结合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韩国等6个国家石油方面相关数据及安全类别,按重要性筛选出代表性的核心指标,以支持向量机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石油安全的评价体系,力图达到定量化评价中国石油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石油安全预警 石油安全评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玉山 代栓平
本文利用中国1965~2006年的石油消费、石油价格、石油产量、GDP与煤消费量的对数差分序列建立VAR模型分析认为,导致中国石油消费飞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石油消费本身的累积性冲击以及石油产量的增加。石油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导致石油消费显著下降,反而在一定时间段内导致了石油消费的增加。煤作为石油的替代能源,其消费增长会在短期内促使石油消费的增长,而从长期来看,会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GDP增长的冲击带来的是石油消费持续的下降。因此,对中国石油消费的基本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健民
利用集中度指标,结合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阶段从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并对市场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石油产业市场结构的目标和途径。
关键词:
石油产业 集中度 市场结构 优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优树 周超 唐吉
中国经济自1970年代末以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最近的32年中,GDP年均增长率达9.9%,堪称奇迹。中国经济腾飞的背后伴随着巨大的物质能源消耗,而石油在中国能源供给方面占有极大的份额。但中国国内石油产量始终跟不上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中国石油需求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石油供给则面临严峻考验。由于中国石油的巨大供需缺口、石油储备体系不健全、石油进口渠道单一、石油定价机制不完善、国际政治局势不稳定等突出问题,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石油安全危机。当前,在中国经济无法摆脱对石油资源依赖的情况下,石油安全战略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
中国石油安全 战略储备系统 定价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叶建木 潘媛
本文以《南方周末》中国企业年度漂绿榜评选出的中国石油发生的三次漂绿事件为案例,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资本市场对中国石油三次漂绿事件的具体反应,并研究造成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对三次漂绿事件反应的显著程度不同,但均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惩戒效应,漂绿行为越严重、政府对企业惩罚力度越大或事件公众影响力越大,资本市场的惩戒效应也越明显。
关键词:
漂绿 市场反应 事件研究法 中国石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叶建木 潘媛
本文以《南方周末》中国企业年度漂绿榜评选出的中国石油发生的三次漂绿事件为案例,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资本市场对中国石油三次漂绿事件的具体反应,并研究造成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对三次漂绿事件反应的显著程度不同,但均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惩戒效应,漂绿行为越严重、政府对企业惩罚力度越大或事件公众影响力越大,资本市场的惩戒效应也越明显。
关键词:
漂绿 市场反应 事件研究法 中国石油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建良 冯连勇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研究世界石油出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以往石油产量研究方法的不足,建立多循环模型对石油产量进行预测;同时,结合对石油消费量的预测分析了世界石油出口能力。结果显示世界石油出口能力的峰值平台期出现在2006~2016年,高峰出口能力可达27.52亿吨。针对世界石油出口能力未来走势,重点分析了世界石油出口能力下降对我国可进口石油量和进口石油价格的影响,指出未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将不断减小,进口石油价格将不断上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穆秀萍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是世界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时代潮流和重要趋势。目前,财政部正在积极推进XBRL技术在我国的引入和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油)作为首批实施XBRL的企业之一,经过不懈努力,XBRL实施工作已成功完成,并取得了一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珏
2006~2008年中国石油安全指标测度结果显示,总体上石油安全性略有上升,其中石油消费强度和消费增长速度有所降低,运输通道可靠性增强,储量接替率提高,战略石油储备天数增加,石油进口来源地增多。但是,石油进口集中度提高,储采比不断下降,价格波动逐年增大。此外,石油进口依存度、战略石油储备度、能源可转换与替代度仍处于"不安全"状况。本文认为实现石油安全乃至经济安全的根本是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走"能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之路。
关键词:
中国石油安全 石油安全指标测度 状况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