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5)
2023(12579)
2022(10941)
2021(10499)
2020(8798)
2019(20594)
2018(20273)
2017(39149)
2016(21060)
2015(23959)
2014(23940)
2013(23914)
2012(21908)
2011(19997)
2010(19689)
2009(18097)
2008(17545)
2007(15050)
2006(13093)
2005(11613)
作者
(60036)
(49797)
(49393)
(47095)
(31582)
(23621)
(22430)
(19616)
(18866)
(17620)
(16878)
(16838)
(15745)
(15617)
(15320)
(15223)
(14829)
(14513)
(14127)
(14002)
(12283)
(12206)
(11903)
(11248)
(11111)
(10997)
(10879)
(10768)
(9964)
(9778)
学科
(90379)
经济(90255)
管理(58428)
(55387)
(45444)
企业(45444)
方法(40755)
数学(35596)
数学方法(35257)
中国(25242)
(23342)
业经(19762)
(19673)
(18290)
(17648)
贸易(17639)
地方(17367)
(17211)
(17067)
农业(15097)
(13976)
技术(13766)
环境(13604)
(13028)
理论(13019)
银行(12996)
产业(12897)
(12590)
金融(12589)
(12492)
机构
大学(304864)
学院(300402)
(128573)
经济(126158)
管理(121300)
理学(105535)
研究(105072)
理学院(104388)
管理学(102870)
管理学院(102324)
中国(78129)
(65559)
科学(62958)
(55671)
(51850)
研究所(47558)
中心(46207)
财经(45283)
(45076)
业大(43165)
北京(42135)
(41395)
(40624)
经济学(39613)
(39328)
师范(39020)
(38085)
经济学院(35740)
农业(35305)
财经大学(33832)
基金
项目(208668)
科学(164788)
研究(154437)
基金(153242)
(133180)
国家(132149)
科学基金(113271)
社会(98946)
社会科(93836)
社会科学(93815)
基金项目(81522)
(78086)
自然(72208)
自然科(70489)
自然科学(70473)
自然科学基金(69226)
教育(69167)
(66687)
资助(63212)
编号(61664)
成果(50344)
(47314)
重点(46398)
(44945)
(43386)
课题(42131)
国家社会(41237)
教育部(40841)
创新(40515)
人文(39601)
期刊
(137696)
经济(137696)
研究(91323)
中国(54629)
学报(45341)
管理(44136)
科学(43809)
(41120)
(39452)
大学(34659)
学学(32481)
教育(30527)
农业(29204)
技术(24403)
(23706)
金融(23706)
经济研究(22662)
财经(22092)
业经(21266)
(18960)
问题(18362)
(15457)
图书(15353)
(14919)
技术经济(14799)
科技(14698)
理论(14692)
世界(14268)
现代(13630)
实践(13162)
共检索到434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劲松  
本文在综述国内现有研究中国能源产业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油产业强盛度的概念。根据这一概念,笔者构建了测算中国石油产业强盛度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因素指数、价格影响因素指数、资源因素指数、政治因素指数和军事因素指数的5个准则层指标,5个准则层指标又下设16个指标层指数。本文采用AHP分析方法测算出中国石油产业强盛度为基本强盛,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石油产业由基本强盛走向强盛的主要努力途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嵘  
中国石油产业经过 2 0多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实践和探索 ,市场结构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但面对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的要求和加入WTO的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的石油产业仍缺乏一个有效运作的市场竞争机制 ,整体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运用产业组织理论 ,对中国石油产业市场结构的格局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并以新形势下国内石油产业竞争的策略性行为研究为出发点 ,提出中国石油产业向有效竞争市场结构目标模式过渡的对策构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刁艳华  
本文以我国石油行业为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规制。首先阐述了产业结构、产业规制的含义,其次分析了我国石油行业的产业现状及进行产业规制的原因,再次就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如何合理地进行产业规制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现实重点分析了经济规制中的价格规制和社会规制中环保规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治国  郭景刚  周德田  
从行政垄断的角度出发,考察中国石油产业制度变迁及政策变化,找出了石油产业生产效率不高,成品油时常短缺等问题的产生根源。运用DEA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对石油产业的行业和地区效率进行测度,证实石油产业规模效率低下导致了石油行业整体效率缺失。行政垄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中小石油企业的发展规模,导致规模无效。取消两大集团的政府职能,引进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关键作用是提升我国石油产业效率的关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汉昌  
指出中国的石油跨国企业加快了进入国际市场步伐,但现有研究对于这个重要产业的全球化战略研究却相对不足,并以CGMS模型为基础,融入石油产业特性后构建了中国的石油产业全球化战略的理论模型CPGS,拓展了全球化理论在行业的应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健民  
利用集中度指标,结合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阶段从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并对市场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石油产业市场结构的目标和途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童晓光  赵林  汪如朗  
本文利用石油对外依存度和石油净进口量两个指标对世界主要国家进行分类,分析中国石油进口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的地位,在综合不同学者与机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并预测世界石油可贸易量与中国石油净进口量的发展趋势,最后分析典型石油净进口国应对高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做法,提出了中国应对高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六点对策与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邹学将  
石油化工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行业。本文运用DEA方法对2007-2010年间13家上市石油化工企业的静态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2007-2010年间11家上市石油化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的退步和规模效率的下降。合理控制规模、加强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雪婷  齐中英  
本文通过与西方石油企业竞争力比较,提出中国石油企业对动荡不安、竞争激烈的世界石油市场环境不适应的问题。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了这种不适应性的原因,认为国内石油市场与世界石油市场的差异是根本原因,石油企业管理者经验不足是石油企业内部最重要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中国石油企业对世界石油市场适应性的策略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中强  
中亚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积区,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能源库之一。中国探明石油储量有限,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量却愈来愈大。因此,中亚石油将是中国除中东以外的主要外来油源。为了确保中国石油安全,供应来源的多元化将是我国不得不面临的重大战略决策,与中国相邻的中亚应成为我国参与海外经营活动的重点地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楠  龚旭  林伯强  庞连芳  
本文基于全球石油总供给、中国石油需求、其它国家或地区石油需求、全球石油库存和国际石油价格等时间序列,构建一个五变量的SVAR模型,研究国际石油价格对各因素的结构响应。并重点分析了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对国际石油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冲击,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有显著的负向冲击。本文还发现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贡献度较大,两者之和占比高达20%左右。因此,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是影响国际石油价格重要因素,分析国际石油价格变化时不能被忽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近期编著了《强国之路论丛》,集中探索中国走向经济强国的理论与战略问题。该丛书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前三本均将在2003年1月正式与读者见面。三本书分别是:《新棋局——参与全球经济的中国》、《制高点——经济发展的全球观》和《当代国家优势——要素培育与全球规划》。其他若干本也将陆续面世。论丛主编在总序中概述了建设经济强国的研究思路,指出中国如何已形成了强国之势,分析中国应怎样构筑强国之本,论述中国将走怎样的强国之路。本刊在此发表,敬供读者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1953年,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当时北京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金生,杨维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面临着日益显著的石油消费缺口的瓶颈约束,通过对当前全球石油输出来源与石油消费竞争的分析,作者从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同美国、日本、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的双边石油博弈现状,指出中外石油博弈应基于理性的全球发展观念,避免产生不良政治博弈带来的恶性石油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