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11)
- 2023(4970)
- 2022(4055)
- 2021(3871)
- 2020(3184)
- 2019(7432)
- 2018(7067)
- 2017(13791)
- 2016(6922)
- 2015(8078)
- 2014(7782)
- 2013(8087)
- 2012(7748)
- 2011(7202)
- 2010(6914)
- 2009(6430)
- 2008(6324)
- 2007(5404)
- 2006(4637)
- 2005(4226)
- 学科
- 济(42199)
- 经济(42171)
- 方法(17348)
- 业(16708)
- 管理(16231)
- 数学(15943)
- 数学方法(15904)
- 中国(13308)
- 企(12108)
- 企业(12108)
- 贸(9727)
- 贸易(9722)
- 农(9571)
- 易(9555)
- 产业(9216)
- 业经(8442)
- 地方(7638)
- 制(6367)
- 农业(6104)
- 结构(6075)
- 财(6039)
- 关系(5773)
- 发(5727)
- 技术(5704)
- 环境(5664)
- 出(5640)
- 银(5596)
- 银行(5596)
- 行(5520)
- 融(5505)
- 机构
- 大学(107125)
- 学院(105527)
- 济(61041)
- 经济(60496)
- 研究(42657)
- 管理(40719)
- 理学(35273)
- 理学院(34921)
- 管理学(34688)
- 管理学院(34491)
- 中国(33504)
- 财(23269)
- 京(22952)
- 科学(21605)
- 经济学(21346)
- 所(20454)
- 财经(19383)
- 经济学院(19364)
- 研究所(18751)
- 经(17983)
- 中心(17896)
- 北京(15203)
- 院(15068)
- 财经大学(14613)
- 科学院(13646)
- 农(13605)
- 江(12871)
- 研究中心(12810)
- 社会(12383)
- 范(12365)
- 基金
- 项目(71280)
- 科学(58416)
- 基金(55591)
- 研究(53774)
- 家(48071)
- 国家(47810)
- 科学基金(41184)
- 社会(39149)
- 社会科(37591)
- 社会科学(37588)
- 基金项目(28523)
- 省(24043)
- 自然(23266)
- 资助(23061)
- 自然科(22763)
- 自然科学(22758)
- 教育(22612)
- 自然科学基金(22419)
- 划(20860)
- 编号(18696)
- 国家社会(18385)
- 中国(18330)
- 部(17774)
- 发(17432)
- 重点(16181)
- 教育部(15728)
- 发展(15318)
- 创(15157)
- 展(15109)
- 人文(14949)
共检索到157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康 李婷婷
在中国石化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凸显,产能过剩的量化和预警可以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00—2012年石化产业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测度与综合评价,采用ARIMA方法对未来产能过剩趋势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石化产业产能过剩问题长期存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产能过剩问题出现周期性变化;石油加工炼焦业在2008年之前呈现周期性变化,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预测结果表明,若不调整现有石化产业结构,产能过剩的固有周期性将被打破,产能过剩将愈演愈烈。由此,本文提出优化石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梅 陈鹏
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1996-2012年产能过剩程度,对未来三年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预警,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分别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迫在眉睫。
关键词:
钢铁产业 产能过剩 综合指数 灰色预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吕逸楠
本文从发展性、战略性、新兴性和导向性四个维度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利用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评价综合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产能过剩预警体系。测算中国光伏产业产能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及综合指数,并利用"前端"指标对其产能过剩预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光伏产业上游环节新兴性特征对产能利用的影响程度最大,战略性特征影响程度最小;产能过剩预警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2.9%,预测效果较好。为化解和防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需要鼓励产学研紧密合作,完善新产品市场配套设施,建立信息发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吕逸楠
本文从发展性、战略性、新兴性和导向性四个维度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利用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评价综合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产能过剩预警体系。测算中国光伏产业产能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及综合指数,并利用"前端"指标对其产能过剩预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光伏产业上游环节新兴性特征对产能利用的影响程度最大,战略性特征影响程度最小;产能过剩预警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2.9%,预测效果较好。为化解和防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需要鼓励产学研紧密合作,完善新产品市场配套设施,建立信息发布及产能监测预警机制,提高政府补贴使用效率,正确引导社会资金投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立勋
文章对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产能过剩预警指标体系维度设计逻辑不清和行业属性特征体现不充分、预警警限确定不严谨、指标权重方法不匹配、预测模型与预测对象契合度弱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出现频率较高的产能过剩预警指标的内涵及应用进行了反思,并依据行业的不同特点构建了差异化产能过剩预警指标体系,且对使用频率较高的综合指数预警法完善及预测模型选择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工业行业 产能过剩 预警体系 再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晔 葛维琦
科学界定产能过剩内涵,提出建立中国特色产能过剩评估指标体系及预警制度的基本思路、指标体系和重点步骤,为重拟我国产能过剩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产能过剩 评估方法 预警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静 金浩
基于生产函数法,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对2000~2011年我国29个地区的工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全国情况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银行流动性过剩和宏观经济波动均对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显著,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宏观经济波动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四大地区情况来看,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存在着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遏制投资消费失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以抑制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卜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的生产过剩主要存在于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生产过剩的范围扩大到造船、汽车以及多晶硅、风电设备等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到目前为止,我国工业的生产过剩已经扩展转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卜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的生产过剩主要存在于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生产过剩的范围扩大到造船、汽车以及多晶硅、风电设备等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到目前为止,我国工业的生产过剩已经扩展转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新海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某工业品的生产能力较长时间大于市场需求,市场供求状况失衡。产能过剩有适度和严重之分,适度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可以促使企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震宇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今出现了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产能过剩现象。利用2010-2014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以及可变成本函数估算方法,测度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利用率。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为61.28%,除了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外,其余产业产能利用率都偏低,亟待改善。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新产业 产能过剩 产能利用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俊杰
本文利用协整法对2001—2012年我国30个省(市)制造业产能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基于动态面板GMM估计对市场因素、政府干预以及经济周期三大因素影响东、中、西部产能过剩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行业层面相似,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地区层面的普遍过剩,考虑到中西部地区技术相对落后、投资活动不活跃等因素,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东部地区的产能过剩。产能持续过剩的省份大多具有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发达、政府干预能力较强等特征。市场因素与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经济周期与产能利用率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中西部地区经济波动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程度远大于东部地区;政府干...
关键词:
转型时期 产能过剩 测度 成因 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国高 高铁梅 王立国 齐鹰飞 王晓姝
本文在微观经济学生产、成本、均衡理论基础上,借鉴Berndt&Morrison(1981)提出的成本函数法,利用面板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测度了我国重工业和轻工业28个行业1999—2008年的产能利用水平,据此得出七大产能过剩行业,进而分析了制造业行业发展的波动特征;然后建立变参数面板模型,针对七个产能过剩行业,利用实证分析证明了固定资产投资是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并针对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收效甚微这一现象,阐述了我国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兵 张诚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结合市场需求-供给比率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产能过剩指数,并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其影响因素。我们发现:由于生产过程中效率损失与市场供大于求,中国工业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现象,有15个行业产能过剩现象较为严重。产能过剩现象不能完全归咎于盲目过量投资,为解决就业压力增加劳动投入、不重质量只求数量的吸引外资、为提升生产效率增加的创新投入、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等都会恶化产能过剩现象。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需要优化创新方向,并在提升产品质量、完善收入分配与对外直接投资策略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皮建才 宋大强
本文基于2007~2019年国泰安(CSMAR)数据库,以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为切入点,利用中国A股主板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估测了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指数并从中剔除经济周期性影响造成的产能过剩波动,进而得出体制性产能过剩指数。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呈逐年下降态势,但下降速度随时间而变慢。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指数高于大多数中低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高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减弱速度的波动幅度要小于中低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