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2)
2023(14911)
2022(12475)
2021(11874)
2020(10233)
2019(23688)
2018(23048)
2017(44413)
2016(23537)
2015(27081)
2014(26867)
2013(26820)
2012(24843)
2011(22282)
2010(22181)
2009(21188)
2008(20217)
2007(17546)
2006(15065)
2005(13657)
作者
(66157)
(55506)
(55120)
(52756)
(35327)
(26723)
(25500)
(21619)
(21135)
(19573)
(18815)
(18773)
(17599)
(17564)
(17256)
(17213)
(16535)
(16419)
(16072)
(15874)
(13766)
(13508)
(13468)
(12820)
(12595)
(12474)
(12321)
(12062)
(11114)
(11060)
学科
(100394)
经济(100289)
(65921)
管理(65279)
(53866)
企业(53866)
方法(48973)
数学(43710)
数学方法(43232)
中国(33317)
(30095)
金融(30092)
(28789)
(27811)
银行(27778)
(26763)
(25720)
(22323)
贸易(22309)
(21829)
(21333)
业经(20273)
(18957)
财务(18899)
财务管理(18859)
地方(18644)
(18459)
企业财务(17994)
农业(17417)
理论(15235)
机构
大学(338756)
学院(335296)
(149141)
经济(146428)
管理(129542)
研究(114865)
理学(111683)
理学院(110473)
管理学(108756)
管理学院(108108)
中国(95118)
(70546)
(68126)
科学(66095)
(57058)
中心(55181)
财经(55038)
(53506)
研究所(51998)
(50177)
经济学(48136)
(47338)
业大(47169)
北京(44638)
经济学院(43605)
农业(42308)
(41505)
财经大学(41224)
师范(41081)
(40742)
基金
项目(223282)
科学(176636)
基金(165670)
研究(162495)
(143966)
国家(142840)
科学基金(122768)
社会(105773)
社会科(100561)
社会科学(100536)
基金项目(86715)
(83937)
自然(78191)
自然科(76454)
自然科学(76431)
自然科学基金(75103)
教育(74826)
(71653)
资助(69301)
编号(64156)
成果(52366)
(51410)
重点(50441)
(47914)
(46644)
国家社会(45213)
教育部(44576)
课题(43871)
创新(43734)
科研(43592)
期刊
(152545)
经济(152545)
研究(99101)
中国(61482)
(53477)
学报(50589)
(47507)
科学(46875)
管理(45793)
(45671)
金融(45671)
大学(39028)
学学(36798)
农业(31798)
教育(29669)
技术(28135)
财经(27672)
经济研究(26071)
(23788)
业经(22225)
问题(20759)
(20437)
国际(19618)
(18084)
统计(17381)
世界(17240)
技术经济(16415)
理论(16152)
(15310)
(15278)
共检索到497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璐  刘海龙  
文章基于2003年3月~2013年9月的月度数据运用ARDL-ECM检验了金融危机前后推动因素和拉动因素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国内外物价差、人民币汇率预期和全球流动性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具有显著且一致的解释力,全球风险在2008年3月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的影响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辉  汪前元  
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甚少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严格的实证分析。文章以我国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月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干扰分析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ARMAX检验的结果表明,金融危机降低了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水平,但不显著;考虑了GARCH效应之后的结果则表明,这一负相关关系显著存在,这表明,金融危机确实降低了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水平。此外,GARCH效应的存在意味着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模式在金融危机之后变得更加复杂。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雪芬  
利用VAR模型分析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前后影响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因素的差异,并针这种差异提出相对应的政策措施,比如深化汇率制度改革密切关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调整,审慎开放资本项目等,为监管当局管理资本流动提供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雪芬  
利用VAR模型分析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前后影响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因素的差异,并针这种差异提出相对应的政策措施,比如深化汇率制度改革密切关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调整,审慎开放资本项目等,为监管当局管理资本流动提供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倪晋武  段希文  蒲斯伟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趋势和波动特征与此前相比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分别研究了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中我国沪市与香港、美国股市的传染效应,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BEKK-MGARCH模型分别考察市场间价格的传染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美国道.琼斯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对我国上证指数都存在价格引导作用。而金融危机中,上证指数一方面仍旧受道.琼斯指数趋势的引导,但另一方面反而影响了恒生指数的价格趋势;在波动溢出效应方面,金融危机前,恒生指数对上证指数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金融危机中,上证指数反而对恒生指数具有一定程度的单向波动传染效应,同时道.琼斯指数对上证指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谷小青  白暴力  
按照金融危机理论,短期负债是造成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为了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应该通过对短期资本流入征税等措施来限制甚至禁止短期外债。但基于双重代理的分析,短期负债会使政府采取对投资者更为有利的政策,这在确保贷款方回收贷款的同时,也提高了借款企业以及借款国的福利水平。因此,危机的原因应归结为借款方对借款能力的耗竭,而不是短期负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郑阳  姜涛  王睿  
选取2004—2013年沪深两市36家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各5年,即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和相对波动情况下,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策略的两种模式即背农与非背农经营对公司经营绩效与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外部经济环境如何,多元化经营总是降低企业绩效;在外部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只有背农经营模式可以有效分散风险,而在外部经济环境波动的情况下,实施非背农经营显著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祥云  廖佳  吴松洋  
市场情绪变化是影响股债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情绪自身变化及其对股债关系的影响机制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从而导致股债关系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危机前后我国股债(国债和企业债)关系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国债来说,在危机前的股市牛市(熊市)中,股市的乐观(悲观)情绪会传染到债券市场,导致股债总体呈现正向关系并产生非对称性;危机爆发后,强烈的恐慌情绪使股债关系呈现"跷跷板"效应,随着市场恐慌的缓解和股市的反转,"跷跷板"效应减弱,但在股票牛市行情确立后,债券避险功能丧失,"跷跷板"效应再次增强;在股市震荡期内,无论危机前后的股债关系都比较微弱。而企业债只在危机爆发后熊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天栋  章洋  
本文基于BVGARCH-BEKK模型对比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国内股市与汇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揭示金融市场联动特征和金融危机对其内在影响。实证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汇市的波动风险会显著地传导到股市,而股市的波动不会对汇市产生明显的影响。危机前后地产、工业板块与汇市的互动关系同总体股市与汇市的互动关系趋同,而危机爆发后汇市对商业、公用板块的传递效应消失。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作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结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爱民  
文章分析了造成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影响及危害,提出了以下建议:建立健全外汇监管体系;审慎对待资本账户的开放;保持外汇储备适度规模,重视国际收支平衡;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利率调控机制;有序构建自由结售汇制度,保证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主动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动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进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祝恩扬  侯铁珊  
本文利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从1991-2003年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比率、净外币头寸对M2比率与经济总量的模型分析得出: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比率,净外币头寸对M2比率对经济的反方向影响有一年的滞后期,且对前一年的影响要大于当年;模型由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较大。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货币错配是引起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缺乏有效的债务管理的情况下,长期增高的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比率和净外币头寸对M2比率能增加金融危机发生的机率;当发生危机时,经济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恢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延利  林广维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世界各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衰退,经济不确定性的上升,必然会加剧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随着中国扩大金融业开放措施的逐步实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将更为频繁,短期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会对一个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此情况下,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TVP-SV-VAR模型,探究2006年10月—2020年11月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和全球恐慌指数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动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全球恐慌指数和股票价格在面临巨大的不利外部冲击时(比如经济衰退),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最大;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关系与经济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表现会有所不同,伴随着经济的复苏,这种影响关系会回归到正常状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兰陵  
站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东盟目前的层次属于较低级的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方向是要要建立经济共同体。而这一努力方向的障碍之一就是东盟10个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十分明显,因此如何缩小成员国之间的差距是东盟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σ趋同、绝对β趋同和俱乐部趋同三个方面对东盟整体及各个分组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进行全面分析,客观地判断了当前东盟各国的经济趋同、趋异性,为东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实证基础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红光  张婕  朱忠翔  张子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产业贸易转移格局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文章在严谨界定产业贸易转移概念的前提下,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技术系统构建了产业贸易转移的定量测度模型,进而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主要国家和地区间产业贸易转移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主要发现有:(1)中国虽然仍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净转入国,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规模大幅减缓。(2)欧盟、美国、印度等地区或国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产业贸易转移目的地,且以服务业为主。(3)采掘业开始向美国、欧盟等发达地区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