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92)
2023(21914)
2022(18536)
2021(17230)
2020(14694)
2019(33554)
2018(32956)
2017(62145)
2016(34095)
2015(38239)
2014(37519)
2013(37396)
2012(34346)
2011(30775)
2010(30801)
2009(28455)
2008(28333)
2007(24728)
2006(21661)
2005(19215)
作者
(101039)
(84431)
(83856)
(79531)
(53695)
(40250)
(38080)
(33174)
(32135)
(30084)
(28883)
(28638)
(26983)
(26824)
(26189)
(25930)
(25352)
(25148)
(24268)
(24252)
(21130)
(20921)
(20571)
(19256)
(18828)
(18732)
(18718)
(18613)
(17180)
(16875)
学科
(137309)
经济(137149)
(109519)
管理(104437)
(94686)
企业(94686)
方法(64189)
数学(53671)
数学方法(52865)
(40385)
(38647)
中国(37142)
业经(36533)
(30118)
农业(27658)
(26628)
(26496)
贸易(26476)
(26168)
财务(26086)
财务管理(26045)
(25773)
企业财务(24687)
地方(24609)
理论(24479)
技术(23910)
(23213)
(20820)
(20622)
银行(20546)
机构
大学(488435)
学院(487463)
(193993)
经济(189994)
管理(189943)
研究(165874)
理学(164676)
理学院(162797)
管理学(159536)
管理学院(158654)
中国(125702)
科学(106486)
(104710)
(90809)
(87695)
(85070)
业大(78302)
研究所(78112)
中心(75089)
农业(71810)
(71730)
财经(70759)
北京(65700)
(64631)
(62997)
师范(62246)
(59856)
经济学(58408)
(57619)
经济学院(52791)
基金
项目(335737)
科学(263120)
基金(244127)
研究(237949)
(216761)
国家(214932)
科学基金(182991)
社会(150120)
社会科(142186)
社会科学(142144)
(130669)
基金项目(128315)
自然(121682)
自然科(118965)
自然科学(118926)
自然科学基金(116815)
(111063)
教育(109356)
资助(101385)
编号(95091)
成果(76827)
重点(75866)
(73354)
(71311)
(70612)
课题(65715)
创新(65673)
科研(64962)
计划(62682)
国家社会(62334)
期刊
(209649)
经济(209649)
研究(137700)
中国(91469)
学报(86392)
(82545)
科学(76697)
管理(71715)
(68102)
大学(64563)
学学(60906)
农业(56861)
教育(50411)
技术(42319)
(40310)
金融(40310)
业经(35150)
财经(34519)
经济研究(33937)
(32041)
(29779)
问题(27253)
图书(26865)
(24958)
技术经济(24517)
科技(23994)
统计(23118)
业大(22542)
(22435)
现代(21704)
共检索到713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尚珂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集聚现状及影响因素自然受到更多关注。本文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地区平均集中率分行业、分地域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并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较好的集聚态势,在行业上集聚度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集聚度较高、中西部较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就其影响因素而言,制造业集聚、经济开放度、人力资源及信息化水平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都具有显著影响,但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林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增长点,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创新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贡献,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关注的方向,国内相关方面还研究和实践较少。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以2003-2012年数据为基础,以中国287个地级市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为对象,构建相关模型,考察了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在地级市空间层面上的集聚态势等,进一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新时期中国今后推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国顺  张凡  郑准  
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通过LQ和ED指标对我国288个城市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空间集聚水平进行分析,按照集聚水平的差异将我国288个城市分为两大类: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非省会城市(包括五个副省级城市及其他一般地级市);并将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分为两小类,非省会城市分为三小类分别分析。利用空间交叉回归分析对这两大类城市KIBS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影响两类城市KIBS集聚水平的因素分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和教育及科研投入;对于非省会城市,影响前面两类城市KIBS集聚水平的分别是教育投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而第三类城市KIBS的集聚程度比较落后。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霍鹏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我国构建现代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集聚综合测度模型,探索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动态演化趋势,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总体集聚程度较低,行业集聚不充分,地区集聚不均衡,各细分行业集聚态势差异明显,空间集聚逐渐向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中、西部地区为外围的趋势发展;(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性,邻近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具有较强相互带动作用;(3)城市化水平、研发强度、制度环境因素、知识存量总体上是驱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的重要力量,基于空间异质性的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驱动因素对不同地区影响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明显的阶梯分布特征,相邻省会或直辖市变量弹性系数空间上呈显著的连片分布特征,集聚驱动因素空间外溢效应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丕斌  许慧  周喜君  
从服务创新和知识管理的视角,提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针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抽样调查以获取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共享环境、隐性知识、创新保护措施和技术组织缺陷是影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品创新的主要因素;而影响过程创新的因素除了包括上述六类因素外,成本风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盛龙  陆根尧  
本文在描述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特征性事实基础上,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特性,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并从行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分别提出理论假说,采用2003—2010年中国地级城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高的集聚程度与较强的集聚趋势,并在空间上呈现出从我国东北、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态势;从行业层面上看,制造业需求、信息化程度、知识密集度和国有化程度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显著的影响;从地区层面上看,制造业集聚、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和地方保护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样存在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生产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游  
文章测度了中国28个省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发展的关联网络,并采用复杂网络和QAP方法分析了网络的关联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28个省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存在257条关系,且网络关联性和稳定性较强;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可分为“双向溢出”“经纪人”“主受益”和“净溢出”四大板块,“双向溢出”和“经纪人”板块分别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较为领先的11个省份和发展活力较强的8个省份构成,“主受益”和“净溢出”板块则分别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较快的4个省份和发展相对落后的5个省份构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关联存在“邻里互动”“俱乐部集团”和“门当户对”的特征,地理邻接矩阵和制造业集聚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开放度差异可共同解释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空间关联关系的71.3%。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有明  刘金程  
创新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创新绩效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前期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提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外部环境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构建了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采用问卷方式进行了调查,并运用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政府政策支持等因素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绩效影响显著,从而为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绩效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英华  王婷婷  熊建练  
在界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基础上,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2005—2010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依赖性;区域创新环境在时间维度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空间维度上的作用不显著;教育支撑在空间维度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时间维度上的作用不显著;外部知识联系、政府行为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伟庆  
从成本的角度深入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我国工业效率影响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运用模型并利用2003~2009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实证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总体上对工业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在主要行业细分中,金融保险业和信息通讯业对工业效率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工业效率的作用不显著。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工业效率受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和制度环境因素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远平  唐瑶  陈宏洋  毕斗斗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成为城市创新动力的源泉和核心竞争力并受到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城市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基于我国城市群2003——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阵估计(GMM)方法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程度较大,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群;总体上呈现出东部沿海城市群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群的空间格局。(2)城市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施卫东  朱新琴  
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水平,本文构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选取我国东中西三部21个省份2010-2013年面板数据作为对比和研究对象,运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讨了所构建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与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以信息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辅助产业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加强外部知识联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资金、实物的对外开放对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化质量低、市民化程度低、居民消费水平低降低了区域环境对带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的影响程度;而以专利授权数、技术市场成交额、科技论文发表篇数衡量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为深入探究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态势及影响因素,利用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聚类分析、计量回归模型等方法对问题展开了探讨。结果表明:首先,总体上不论是基于行业分类还是地区分类,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都存在集聚程度较低且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其次,具体到城市来看我国大致呈现出以直辖市和东部地区发达城市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中心的空间分布态势,且教育专业化程度对于提升非省会城市的集聚水平作用更加明显;最后,从影响因素角度来看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能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而制造业集聚发展水平目前尚未达到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相匹配的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国岩  蒋天颖  
以长三角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EG指数,对2003—2012年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通过回归分析探究集聚成因,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程度不高,上海是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结构较好,产业发展相对成熟;资本资源和经济环境是影响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发展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密集服务业的研究日益深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吸纳就业的能力要低于其他服务业,然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能够通过对其他行业提供知识密集性的服务产品带动其他行业的生产,从而扩大其他行业的就业规模,间接解决众多劳动力人口的就业问题。本文试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就业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进行测度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