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4)
- 2023(9936)
- 2022(8148)
- 2021(7733)
- 2020(6370)
- 2019(14993)
- 2018(14244)
- 2017(27450)
- 2016(14035)
- 2015(15632)
- 2014(14934)
- 2013(15156)
- 2012(14050)
- 2011(12788)
- 2010(12566)
- 2009(12059)
- 2008(10754)
- 2007(9267)
- 2006(8334)
- 2005(7945)
- 学科
- 济(64654)
- 经济(64607)
- 业(35582)
- 管理(34582)
- 方法(29383)
- 企(28809)
- 企业(28809)
- 数学(27137)
- 数学方法(26970)
- 中国(26927)
- 融(26565)
- 金融(26564)
- 银(23803)
- 银行(23783)
- 行(23179)
- 贸(18945)
- 贸易(18932)
- 易(18666)
- 财(17339)
- 制(15175)
- 农(14854)
- 地方(13103)
- 业经(12744)
- 出(12456)
- 中国金融(11381)
- 学(10292)
- 务(10067)
- 财务(10040)
- 体(10037)
- 财务管理(10024)
- 机构
- 大学(199106)
- 学院(195075)
- 济(97462)
- 经济(95918)
- 管理(72649)
- 研究(71784)
- 中国(63422)
- 理学(62709)
- 理学院(62003)
- 管理学(61098)
- 管理学院(60752)
- 财(43445)
- 京(41969)
- 科学(39191)
- 财经(35361)
- 所(34614)
- 经济学(34313)
- 中心(34244)
- 经(32633)
- 研究所(31601)
- 经济学院(31218)
- 农(27732)
- 财经大学(26973)
- 北京(26938)
- 江(26377)
- 院(25978)
- 业大(24304)
- 融(24298)
- 金融(23906)
- 范(23656)
- 基金
- 项目(131913)
- 科学(106803)
- 基金(102603)
- 研究(94985)
- 家(89689)
- 国家(89126)
- 科学基金(77096)
- 社会(66253)
- 社会科(63414)
- 社会科学(63403)
- 基金项目(53364)
- 自然(48072)
- 自然科(47150)
- 自然科学(47140)
- 省(46352)
- 自然科学基金(46345)
- 资助(42981)
- 教育(42318)
- 划(40142)
- 编号(34776)
- 部(31385)
- 国家社会(30096)
- 重点(29843)
- 发(28545)
- 成果(27795)
- 创(27750)
- 中国(27744)
- 教育部(27683)
- 创新(26274)
- 人文(26178)
共检索到300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德友 石振宇
基于LASSO-VAR模型、复杂网络块模型分析以及二次指派程序方法,考察中国金融周期波动的时变溢出动态、空间网络结构和区域关联机制。研究发现:时间维度上,中国省际金融波动风险传染具有顺周期性,并且东西部地区和南北方地区的金融关联水平呈现动态分化和较大差距;金融危机和贸易摩擦等重大外部不利冲击期间省际共同风险敞口扩大,导致省际金融波动溢出溢入水平普遍提高。空间维度上,邻近省份之间高度关联的经济基本面和相似度更高的金融运行状况,使得省际金融波动关联网络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区域集聚特征;省际金融波动关联网络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效应,四大板块之间的传导路径具有明显的“梯度”溢出特征。关联解释上,省际地理距离与金融波动关联程度负相关,临近省份相较于远隔省份具有更强的金融波动空间溢出效应;省际经济和金融协同性与金融波动关联程度正相关,协同程度上涨将会增强金融波动的空间溢出;在省际空间地理距离影响金融周期波动溢出效应过程中,存在“空间地理距离增加——经济金融协同性下降——金融周期关联度下降”的传导路径。
关键词:
金融周期 溢出动态 网络结构 区域关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莉 刘晓宇
本文采用分层动态因子模型提取全球金融周期和中国经济周期,构建溢出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先行于中国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溢出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的波动对中国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具体来说,全球的房价、利率、宏观杠杆和总资本流动周期都显著影响中国经济,这种溢出效应存在明显时滞,且全球宏观杠杆周期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最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鹏 刘术东 郭畅
首先基于Beveridge-Nelson分解(B-N)从油价序列中提取原油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和油价周期成分,进而构建二者与中国金融周期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动态溢出指数予以分析。研究发现,三者间交互脉冲响应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不确定性风险引致油价周期性波动中有很大的投机因素;金融周期在不确定性风险和油价周期性波动增强情况下更容易趋于紧缩,具体影响特征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金融开放度和市场运行状况以及投机因素相关。就三者构成的交互系统内部而言,不确定性风险是主要的冲击发动者,金融周期在2008年之前是主要的冲击接收者,之后金融周期对油价周期具有正的净溢出效应,而油价周期成为系统冲击的接收对象,这源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原油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
关键词:
不确定风险 油价周期 金融周期 时变溢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创 徐曼
采用基于TVP-VAR模型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从水平和方向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中美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溢出效应并揭示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两次金融危机期间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中美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总溢出效应和定向溢出效应均明显处于较高水平;中美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定向溢出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即美国金融波动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定向溢出明显强于中国金融波动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定向溢出;现阶段中国金融周期波动主要通过利率市场和汇率市场传导到美国金融体系,而利率市场、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则是美国金融周期波动传导到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积极调整金融格局,确保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进程渐进、有序的同时,中美两国还应在金融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制定统一的金融监管标准并健全系统性风险跨国分摊机制,以防范两国金融体系共振对世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加剧。
关键词:
金融周期 动态溢出指数 传导机制 中美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湛 尧艳珍 汤怀林 张菁
文章基于溢出指数和波动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分别度量我国金融系统不同子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较高,各市场间联动性较强;市场内部滞后效应大于市场之间溢出效应,两两有向溢出效应具有强不对称性;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货币市场始终处于风险溢出方,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其对外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减弱,而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余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间风险相关性较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湛 尧艳珍 汤怀林
本文基于溢出指数和波动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分别度量我国金融系统不同子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较高,各市场间联动性较强;市场内部滞后效应大于市场之间溢出效应,两两有向溢出效应具有强不对称性;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货币市场始终处于风险溢出方,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其对外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减弱,而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余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间风险相关性较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创 徐曼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中国的金融形势指数,以此考察中国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并进一步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中国金融周期波动对宏观经济的时变影响及其非对称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波动先行于宏观经济景气波动,周期长度大致为3年,且存在长扩张短收缩的非对称性特征;金融冲击的"产出效应"不如"价格效应"明显,金融形势好转所产生的加速效应比金融形势恶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邓创 谢敬轩
本文从职能发挥能力和冲击抵御能力两个方面对中国金融稳定态势进行测度,并结合动态CRITIC赋权法合成综合金融稳定指数,运用TVP-VAR模型实证探究中国金融稳定与经济、金融周期的交互影响及其状态相依性特征。研究表明:第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金融稳定已由大幅震荡转变为小幅波动态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未对中国金融稳定整体格局构成严重冲击。第二,金融体系职能发挥能力和冲击抵御能力对经济、金融周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变性和非对称性特征。第三,金融稳定不仅会制约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同样也会受到经济和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特别是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背离将显著抑制金融体系职能发挥能力和冲击抵御能力。这些研究结论可以为进一步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促进经济金融协调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丁存振 徐宣国
为探究粮价波动跨国溢出路径及其影响因素,以玉米为例,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深入分析粮价波动跨国溢出效应、溢出网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玉米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跨国溢出效应且总体溢出水平较高,不同国家玉米价格波动对外溢出效应差异较大;玉米价格波动跨国溢出呈现多线程、复杂的网络结构形态,网络结构较为紧密、整体关联性强且具有明显的“小核心-大边缘”结构特征,不同国家在网络中地位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处于绝对核心地位;中国玉米价格波动对外溢出效应较小,属于价格波动“低溢出、高溢入”国家,在玉米价格波动跨国溢出网络中处于边缘区;市场邻接、市场距离、市场势力及信息效应是驱动玉米价格波动跨国溢出的关键因素,其中,市场邻接、出口市场势力及信息效应发挥作用较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创 徐曼
充分了解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作用规律,不仅对于新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避免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成为科学制定金融监管措施与宏观调控政策、有效维护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双重稳定的突破口。文章在选取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社会融资规模和资产价格等多维金融指标构建金融形势指数并测度中国金融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宏观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交互影响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市场发展及金融工具创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波动对经济波动具有十分显著的冲击影响,而经济波动对金融波动的影响作用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金融体系"脱实向虚"的现象值得警惕。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动态溢出指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宫晓莉 熊熊
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关联,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刻画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路径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使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对收益波动的共同波动率成分和特质性波动率成分进行区分。然后,根据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的特质性波动溢出效应,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溢出指数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在分析方向性波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构建起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特征。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净溢出效应绝对值相较于其他市场更大,其受其他市场风险冲击的影响强于对外风险溢出效应,而股票市场的单向对外风险溢出效应强度最大。在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股市波动率指数与其他市场波动率指数进行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权重,计算了波动率指数投资组合的最优组合权重和对冲策略。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机制,对监管机构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梅 李晓荣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指标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对宏观经济指标变动和外部冲击的敏感度是不同的,而股票作为风险资产敏感性更强。在经济上行期宏观经济指标对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影响作用会有所增强。
关键词:
家庭金融资产结构 经济周期波动 风险资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荆中博 李雪萌 方意
本文从周期角度出发,构建结构模型和双重ΔCoVaR模型,探究跨境负债和资产的扩张或收缩对银行部门的风险溢出机制。结果显示:第一,跨境资本周期性波动对银行部门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跨境负债波动的溢出效应强于跨境资产。第二,跨境资本周期性波动通过影响中小银行风险承担和风险实现以及大型银行的风险放大作用影响银行部门。特别地,股份制银行在受冲击和风险放大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第三,跨境资本扩张带来的风险承担会显著提高未来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实现水平。本文为提高跨境资本管理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跨境资本 银行部门 双重ΔCoVaR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宋咏梅 王会战
采用1999—2016年中国旅游投资的年度数据,利用H-P、B-P滤波法等,分析了中国旅游投资增长周期波动性的特征以及它对旅游经济增长周期波动性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旅游投资增长呈显著的周期性,且其周期多为古典型周期,平均持续时间为34年,周期长度不仅趋短且波动性趋稳;从行业层面看,星级酒店投资增长周期为增长型周期和古典型周期的混合类,周期短且波动幅度较为稳定,星级酒店投资增长有一定的反周期能力;景区投资增长周期多为古典型周期,周期的波动幅度较大;旅行社投资增长周期全是古典型周期,初期增长的周期波动性
关键词:
旅游投资 增长周期 波动性 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宋咏梅 王会战
采用1999—2016年中国旅游投资的年度数据,利用H-P、B-P滤波法等,分析了中国旅游投资增长周期波动性的特征以及它对旅游经济增长周期波动性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旅游投资增长呈显著的周期性,且其周期多为古典型周期,平均持续时间为3~4年,周期长度不仅趋短且波动性趋稳;从行业层面看,星级酒店投资增长周期为增长型周期和古典型周期的混合类,周期短且波动幅度较为稳定,星级酒店投资增长有一定的反周期能力;景区投资增长周期多为古典型周期,周期的波动幅度较大;旅行社投资增长周期全是古典型周期,初期增长的周期波动性较大,而后期增长的周期波动性则较平缓,逆周期能力有所增强;旅游投资增长对旅游经济增长周期波动性具有显著的稳定性效应,而旅游投资增长周期波动性则对之无显著的溢出效应;三大行业的投资增长周期波动性既对旅游经济增长无稳定效应,也对旅游经济增长周期波动性不具有显著的稳定效应;旅游投资增长风险与旅游经济增长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分离性。
关键词:
旅游投资 增长周期 波动性 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