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38)
2023(16361)
2022(13665)
2021(12569)
2020(10730)
2019(24272)
2018(23425)
2017(43919)
2016(23654)
2015(26370)
2014(25422)
2013(25265)
2012(23459)
2011(21251)
2010(21287)
2009(20111)
2008(19313)
2007(17339)
2006(15006)
2005(13337)
作者
(69069)
(57868)
(57714)
(54889)
(36537)
(27890)
(26063)
(22547)
(21826)
(20269)
(19827)
(19260)
(18342)
(18257)
(18133)
(18052)
(17485)
(17057)
(16699)
(16621)
(14388)
(14096)
(13893)
(13166)
(13047)
(12807)
(12682)
(12637)
(11732)
(11603)
学科
(95761)
经济(95672)
(67967)
管理(66771)
(55496)
企业(55496)
方法(43101)
数学(38310)
数学方法(38008)
中国(33300)
(28176)
金融(28174)
(26636)
银行(26572)
(26118)
(26003)
(25665)
(21484)
贸易(21467)
业经(21374)
(20937)
(20766)
(19695)
地方(19633)
技术(19527)
农业(17773)
(16525)
财务(16500)
财务管理(16463)
企业财务(15698)
机构
大学(336118)
学院(334027)
(144908)
经济(142205)
管理(125509)
研究(119040)
理学(108802)
理学院(107523)
管理学(105855)
管理学院(105240)
中国(95384)
科学(72889)
(70620)
(64464)
(62970)
(60578)
中心(55848)
研究所(55661)
业大(52614)
财经(52103)
农业(50142)
(48622)
(47563)
经济学(46448)
北京(44356)
(42303)
经济学院(42185)
(41522)
师范(40988)
财经大学(38979)
基金
项目(228078)
科学(179977)
基金(168027)
研究(160823)
(149533)
国家(148326)
科学基金(125928)
社会(105239)
社会科(100091)
社会科学(100063)
基金项目(89311)
(88315)
自然(81739)
自然科(79999)
自然科学(79970)
自然科学基金(78637)
(75348)
教育(73091)
资助(67350)
编号(61731)
(52759)
重点(52264)
(50702)
(49740)
成果(49361)
创新(48748)
国家社会(45059)
科研(44276)
课题(43307)
教育部(43208)
期刊
(150134)
经济(150134)
研究(97651)
中国(66549)
学报(58504)
(56292)
科学(52608)
(49370)
管理(45207)
大学(43172)
(42534)
金融(42534)
学学(41026)
农业(37468)
教育(30815)
经济研究(26335)
财经(26237)
技术(25880)
业经(23326)
(22664)
(21805)
问题(20065)
(18642)
科技(17258)
技术经济(17139)
国际(16629)
(16527)
世界(15845)
商业(15083)
理论(14905)
共检索到494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景旺   李林汉  
文章从金融技术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监管创新和金融生态创新这四个方面构建金融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金融创新水平,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金融创新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分析,并利用二次指派程序法对金融创新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创新的空间关联显著,各地直接或间接都存在联系,金融创新空间关联网络较为稳定;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福建在金融创新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化和物质资本积累水平的差异会扩大地区之间金融创新水平差距。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红霞  雷佳  
基于经济活动的空间关联角度,应用关系数据,综合运用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从空间分布、空间关联强度、空间关联网络等三个层面分析省际金融科技发展的空间组织规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关联网络的空间结构呈明显的东部多核、西部少核、多中心网络化发展的特征,地理临近引发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省际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距离衰减效应;(2)近十年中,省际金融科技关联网络由单向松散型演变为多向密集型,最终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为核心并辐射全国的纺锤型团簇状网络;(3)网络核心—边缘特征明显,北京、上海等占据主导,是重要外溢源,同时,位于网络边缘的地区增速明显,正逐渐改变传统区位、经济基础等相对比较优势的影响;(4)目前,整体关联网络以三四级联系为主,但弱联系逐年下降,有效联系网络不断扩大,正处于网络加速架构的提质增效阶段;(5)地理临近、经济基础、市场化水平、网络化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水平等是影响空间并联网络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贺京同  李峰  
经典估计贝叶斯平均(BACE)是最近由Sala-i-Martin等人提出的一种处理模型不确定性的方法,它可以在进行参数估计的同时给出各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指标,并且还能够按照解释能力的大小对众多的备选变量进行分类和排序。本文首次利用这一方法对可能影响中国自主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上百万次回归的基础上,我们得到的主要结果是:在事先列出的20个可能的解释变量中,本地区试验发展支出、人均GDP、贸易依存度、邻接地区试验发展支出对创新产出的解释能力最强,并且都具有良好的稳健性;贷款余额与GDP之比、外商直接投资与GDP之比、各地区科学研究支出、地方财政决算本级收入与GDP之比、邻接地区科学研究支出...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闫超栋  马静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愈加深刻,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新形势下,研究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信息化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等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QAP方法,研究分析了我国各省信息化空间关联的演变趋势、依存程度及相互效应。【结果/结论】中国信息化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区不均衡性,随着时间推移信息化水平整体提高,区域差异逐步缩小;考察期内我国省际信息化空间关联日益密切,相互影响逐步增强;江苏、上海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旭光  赵雨涵  
研究目标:探究中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复杂网络理论解析中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结构,并运用QAP方法分析影响空间关联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发达省份发展成为高-高集聚的良性地带,西部地区则走向低-低集聚的创新洼地;同时,东部和中部地区还表现出向同一板块内集中的趋势。中国区域创新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可达的关联特征。中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结构受地区间地理距离与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影响显著。进一步还发现省份间人力资本水平差异与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差异有关。其中,普通中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差异的影响最为严重,普通小学次之,普通高等学校不显著。研究创新:构建了中国区域创新关联网络,并从创新空间关联的整体特征,各板块在关联网络中的地位、作用和角色以及板块之间关联机制和传导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解析;此外,还将研究"关系"之间关系的方法用来探讨影响区域创新关联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价值:为协调区域创新平衡发展、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惠中  赵景峰  
文章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了2011—2020年中国省际数字金融空间关联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整体、个体和聚类三个层面分别刻画其关联网络结构特征,采用非线性二次指派程序分析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数字金融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区域间梯度差异明显;网络整体关联较为紧密,未出现孤立的节点,但关联关系的紧密性还有待提高,各省份间存在明显的关联与溢出关系;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对整体网络具有一定的支配和控制能力,并呈现显著的“虹吸效应”,其相邻省份发挥着“桥梁”中介传输作用;西北、西南、东北等偏远地区与其他省份的关联关系较弱,但自身“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桂元  吴齐  涂洋  
文章基于网络分析和QAP方法,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碳排放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碳排放空间网络整体结构较为稳定、联系较为密切;上海、北京、天津等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发挥着中介作用;环渤海等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江浙沪等属于"净受益"板块,新疆等资源丰富地区和中部地区为"净溢出"板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具有传递特征;空间邻接关系、能源消耗差异和城镇人口差异对碳排放空间关联关系产生显著的影响,产业结构差异和消费水平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该网络的关联关系;区域间能源消耗和城镇人口相似性越高,省份之间碳排放的空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家庭  贾晨蕊  
首先利用Moran显著性水平图得到近几年较为稳定的区域创新格局:我国大陆主要以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高创新能力聚集区,以西部三省(新疆、西藏、青海)为低创新能力聚集区。然后通过空间误差自相关模型(SEM)实证表明,区域R&D资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但影响力增速逐渐放缓,而区域人力资本量和区域城市化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区域间的创新溢出受到抑制。并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了区域创新格局形成原因以及我国区域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柯  唐娟莉  
创新驱动是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之后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创新驱动型经济模式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模式。本文利用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我国地区之间创新驱动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差异性较大,且不同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变化呈现出梯度变化特征,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北京等省份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较高,安徽、湖南、重庆、河北、江西等省份处于一般水平,贵州、宁夏、新疆、甘肃、青海等省份的较低;各地区之间创新驱动要素分布不均匀,并且各要素之间存在较大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江世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创新日益地摆在我们面前,它已成为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所谓金融创新就是指在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即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而进行新的金融产品创新、新金融工具开发、新金融市场建立和金融制度的重新安排等活动。金融创新是对传统金融体制的扬弃,必将触及机制与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它受思想僵化、政治法律因素、金融风险因素、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等的制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世琴  尹天宝  阳杨  
运用DEA-BCC模型测算我国2005—2016年30个省(区、市)科技金融效率,并建立相应空间面板模型对影响科技金融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科技金融效率区域差异较大,整体水平相对偏低,只有少数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科技金融效率达到了有效生产前沿面;除研发投入强度对科技金融效率有负向影响外,科研氛围、高技术产业资金规模等影响因素对科技金融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此,提出有效促进地区科技金融效率提高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守文  赵敏  章杰嘉  余思明  
文章将科技创新分为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采用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视角下城市创新合作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科学创新合作网络和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关联度均呈上升态势;(2)科学创新合作网络结构与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均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但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发展速度比科学创新合作网络更快;(3)“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视角下,板块内的城市创新合作网络分布有所差异,板块城市间不同类型创新合作的溢出效应呈现跳跃式波动。(4)城市间空间邻近、文化程度地区差异和知识平台数量地区差异对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均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差异、投资水平差异对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均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林达  李勇  
本文结合非对称斜率模型与单指标分位数回归,构建了我国上市金融机构的尾部风险网络,从而刻画出我国金融市场尾部风险关联性的时变特征,并基于金融机构层面探讨尾部风险关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金融系统的总关联性与部门内关联性在金融危机与股灾期间显著上升,其中保险部门的部门内关联性为银行、保险、证券三部门中最高,而部门间关联性远小于部门内关联性,部门间的风险传染效应较为微弱。研究还发现投资活动是金融机构形成尾部风险关联的重要渠道,应对投资业务占比过高的机构予以更多监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述忠  李嫣君  吴国杰  
本文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出发构建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影响我国技术类创新资源地区流动的主要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技术类创新资源地区流动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东部地区为主要技术流入带;相似的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均能加强空间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与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可以同时促进本地区与周边地区技术流入数量的增加;而邻近地区技术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与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则会抑制本地区技术流入,抵消正向直接效应,且人力资本的负间接效应在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情况下更为明显。本文将技术当作创新资源看待,重点强调技术消化吸收之后的再创新过程,为理解地区间的技术流动过程提供了一个新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