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72)
2023(23214)
2022(19597)
2021(18131)
2020(15474)
2019(35429)
2018(34597)
2017(65635)
2016(35724)
2015(39947)
2014(39090)
2013(38872)
2012(35561)
2011(31952)
2010(32160)
2009(30153)
2008(29361)
2007(25780)
2006(22687)
2005(20233)
作者
(104865)
(87432)
(86797)
(82534)
(55498)
(41853)
(39331)
(34178)
(33335)
(31212)
(29869)
(29644)
(27869)
(27714)
(27174)
(26997)
(26006)
(25819)
(25213)
(25187)
(21782)
(21619)
(21382)
(19960)
(19635)
(19449)
(19409)
(19160)
(17641)
(17324)
学科
(145321)
经济(145157)
(112358)
管理(107417)
(97153)
企业(97153)
方法(68114)
数学(57433)
数学方法(56568)
中国(41651)
(41622)
(40762)
业经(38093)
(30589)
金融(30585)
(30275)
(29424)
(29377)
银行(29300)
农业(28732)
(28154)
地方(27807)
(27753)
财务(27665)
(27644)
贸易(27622)
财务管理(27617)
(26858)
理论(26353)
企业财务(26219)
机构
学院(509059)
大学(508808)
(204880)
经济(200755)
管理(196967)
研究(171970)
理学(170600)
理学院(168699)
管理学(165263)
管理学院(164377)
中国(135038)
(108931)
科学(108854)
(94244)
(92281)
(87510)
研究所(80148)
业大(80116)
中心(78807)
财经(76043)
(74461)
农业(72899)
(69344)
北京(68490)
(64415)
师范(63643)
经济学(62664)
(62155)
(60139)
经济学院(56684)
基金
项目(347497)
科学(272733)
基金(253304)
研究(246338)
(224129)
国家(222285)
科学基金(190061)
社会(155901)
社会科(147926)
社会科学(147884)
(135014)
基金项目(132994)
自然(126150)
自然科(123357)
自然科学(123320)
自然科学基金(121118)
(114527)
教育(113542)
资助(105721)
编号(98261)
成果(78922)
重点(78658)
(75823)
(73550)
(73041)
课题(68072)
创新(67986)
科研(67131)
国家社会(64991)
教育部(64492)
期刊
(219200)
经济(219200)
研究(145494)
中国(96016)
学报(87504)
(83691)
科学(78644)
管理(74669)
(73383)
大学(65865)
学学(62462)
农业(57062)
(52624)
金融(52624)
教育(51390)
技术(44344)
财经(37481)
业经(36244)
经济研究(35931)
(32284)
(32251)
问题(28481)
技术经济(25436)
(25408)
统计(25272)
科技(24294)
图书(23515)
(23510)
(23289)
业大(22615)
共检索到747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光明  杨航  时岩钧  
本文研究了中国2003-2015年期间的省际金融业效率,采用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分析了中国省际金融业效率的动态演进和空间相关性,之后基于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相关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基于此,对中国金融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金融业效率区域差异性很大,比较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金融业效率最高,西部排名第二,中部地区的效率最低;核密度结果则表明,我国金融业效率曲线不仅呈现出"单峰"形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右移动的动态演进过程;空间自相关系数研究说明,各省(区、市)的金融业效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大多数省(区、市)的金融业效率对空间具有依赖性,只有几个省(区、市)有空间异质特点;纳入了空间效应因素后,发现除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外,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干预和物价变动水平等对金融业效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规模则对金融业效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世琴  尹天宝  阳杨  
运用DEA-BCC模型测算我国2005—2016年30个省(区、市)科技金融效率,并建立相应空间面板模型对影响科技金融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科技金融效率区域差异较大,整体水平相对偏低,只有少数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科技金融效率达到了有效生产前沿面;除研发投入强度对科技金融效率有负向影响外,科研氛围、高技术产业资金规模等影响因素对科技金融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此,提出有效促进地区科技金融效率提高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大来  武文丽  董子铭  
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本文对我国1998-2012年各省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度,并实证考察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绩效高的省份大多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省份的工业碳排放绩效则普遍较低;聚类结果表明,各省工业碳排放量的偏态性明显要强于工业碳排放绩效,并且两者呈非对应性的关系;工业碳排放绩效的核密度曲线不仅呈现出典型的"单峰"形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右移动的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工业规模、工业产权结构、技术研发、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重工业比重提升和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碳排放绩效则呈负相关。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大来  武文丽  董子铭  
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本文对我国1998-2012年各省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度,并实证考察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绩效高的省份大多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省份的工业碳排放绩效则普遍较低;聚类结果表明,各省工业碳排放量的偏态性明显要强于工业碳排放绩效,并且两者呈非对应性的关系;工业碳排放绩效的核密度曲线不仅呈现出典型的"单峰"形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右移动的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工业规模、工业产权结构、技术研发、人力资本和外商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晓莉  王振坡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全局方向性距离函数、核密度估计法和马尔可夫状态空间转移矩阵对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及其动态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且呈现差异化和动态转移特征,效率低的省份差距在逐步缩小,效率高的省份差距则呈扩大趋势;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增长表现为生产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的共同作用,且呈现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较高地区的内部收敛特征。借助空间误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集聚度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行业盈利能力、地区经济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晓莉  王振坡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全局方向性距离函数、核密度估计法和马尔可夫状态空间转移矩阵对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及其动态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且呈现差异化和动态转移特征,效率低的省份差距在逐步缩小,效率高的省份差距则呈扩大趋势;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增长表现为生产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的共同作用,且呈现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较高地区的内部收敛特征。借助空间误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集聚度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行业盈利能力、地区经济总量、人力资本水平、资本投入和政府政策支持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提高,而技术市场发展水平、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则尚未体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敏丽  
金融类特色小镇是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行的有益尝试,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全国有四十多个城市都在建设金融类特色小镇,但是作为金融产业集聚的新型业态形式,各城市对金融类特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采用2003~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长期影响因素,并结合金融类特色小镇这种新型金融产业集聚形式,对中国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演化路径进行研究。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池建宇  陈林  池建新  
本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对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行为进行估计,进而说明影响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各种因素。估计结果表明:对收视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节目的播出时段;节目的成本对收视率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收视率的关键因素。另外,过去的收视率对当期的收视率有重要影响:短期来看,过去的收视率对当期收视率存在正向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蒲勇健  黄骞  
本文使用2003~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保险业纳入测算金融排斥指数的指标体系,采用σ收敛和空间计量β收敛两种分析方法对我国金融排斥收敛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金融排斥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各地区金融排斥程度较严重且差距较大;与2003年相比,2012年金融排斥指数均值仍为0.69,说明目前该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中国地区间金融排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必然影响各省金融的平衡发展,从而加大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深化商业保险服务和重点发展排斥程度较重的地区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正辉  蒋赞  
利用联合面板数据模型,从金融集聚驱动机制角度出发,实证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规模经济和政府政策对金融集聚都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信息自由流动和规模经济对金融集聚影响效应远高于政府政策效应,从而表明我国金融集聚程度提高转向依靠市场力量来驱动。其中,东部地区对信息不对称的依赖程度较大,中部地区金融集聚程度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来驱动,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落后,受信息不对称影响较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毓卿  周才云  
贸易成本几乎被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忽视,但却广泛存在于实际国际贸易活动中。本文在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对1993—2011年中国与1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有效测度的基础上,对影响贸易成本变动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3—2011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呈现明显下降的态势,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更为明显;通过进一步分析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认为空间距离、人均GDP差异、贸易伙伴国对外开放度、是否共边界、是否建立自由贸易区五个方面对贸易成本都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晨光  虞晓芬  杜群阳  
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超垄断特性的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房地产市场超垄断特性等因素对中国房地产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省(市)2005-2012年房地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超垄断特性,房产品既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必需品,又是富有需求收入弹性的奢侈品;(2)虽然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超垄断特性,但房产品价格和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不会提高房地产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市场对房产品过度投资或者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企业生产和管理成本的上升可能构成抵消企业因上述因素而获益的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颖  张珊  
运用SBM模型测算全国及30个省份农业用水效率,并计算技术落差率、技术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构造静态和动态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技术落差率、技术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业用水效率整体提升明显,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农业用水的技术落差率、技术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农业现代化水平、人口结构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技术落差率、技术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第一产业结构只影响技术落差率和管理无效率,用水结构对技术无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但这些生产要素几乎没有实现长期可持续利用。因此,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时,既要考虑区域间的协同合作,又要关注实现农业生产的长效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苏为华  王龙  李伟  
本文利用1996-2010年我国沿海11个省市有关海洋经济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测度沿海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别对上述三个指数进行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FP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存在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进步指数的空间效应更为明显;区域开放程度、教育等相关因素对TFP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产生正向影响;海洋经济发展受政策影响显著,为政策导向型发展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忠杰  
论文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格局变化,分析了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动态演进过程,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1997~2013年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空间演进存在差异性,呈现多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趋势。(2)省际金融产业集聚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表现为示范效应。(3)本省与临近省域金融发展、经济开放、工业化、区域基础设施等对金融产业集聚存在协同效应,而经济发展、城镇化对金融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竞争效应。(4)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金融业对高端人才需求有限,使得人力资本并没有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据此,笔者提出促进省际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