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6)
2023(8849)
2022(7296)
2021(6760)
2020(5367)
2019(11959)
2018(11371)
2017(21205)
2016(10917)
2015(12403)
2014(12046)
2013(12307)
2012(11888)
2011(11332)
2010(11206)
2009(10374)
2008(9867)
2007(8547)
2006(7892)
2005(7393)
作者
(32611)
(27591)
(27475)
(26463)
(17681)
(13122)
(12424)
(10716)
(10578)
(9858)
(9439)
(9224)
(8944)
(8891)
(8693)
(8681)
(8128)
(7855)
(7846)
(7302)
(7058)
(6590)
(6491)
(6422)
(6309)
(6196)
(5838)
(5462)
(5450)
(5409)
学科
(77371)
经济(77325)
管理(25806)
方法(24673)
数学(22758)
数学方法(22681)
地方(20968)
(20844)
中国(19960)
(14792)
地方经济(14245)
(13710)
企业(13710)
(13267)
(12294)
贸易(12286)
业经(12274)
(11861)
环境(11462)
农业(10299)
(9876)
(9701)
金融(9698)
(9691)
(9551)
(8603)
银行(8600)
(8478)
关系(8420)
经济学(8251)
机构
大学(173863)
学院(170922)
(92113)
经济(90753)
研究(71726)
管理(60014)
中国(54499)
理学(51395)
理学院(50622)
管理学(50013)
管理学院(49674)
科学(39880)
(37578)
(36687)
(35849)
研究所(32662)
经济学(31935)
中心(30237)
财经(29768)
经济学院(28593)
(27321)
(25955)
北京(24380)
(24310)
(23822)
(23629)
师范(23502)
科学院(23065)
财经大学(22136)
研究中心(20632)
基金
项目(113659)
科学(92193)
基金(87619)
研究(82757)
(77106)
国家(76621)
科学基金(65151)
社会(59071)
社会科(56325)
社会科学(56314)
基金项目(45759)
(39554)
自然(38855)
自然科(37954)
自然科学(37944)
自然科学基金(37266)
教育(35593)
资助(35167)
(34649)
编号(29352)
国家社会(27146)
(27137)
(26900)
重点(26320)
中国(25656)
成果(23505)
教育部(23296)
发展(23006)
(22733)
(22708)
期刊
(106443)
经济(106443)
研究(59685)
中国(32765)
(25163)
科学(25079)
学报(23582)
管理(22850)
(22105)
经济研究(19291)
大学(18153)
学学(17323)
财经(16342)
(16315)
金融(16315)
农业(15502)
问题(14460)
(14419)
(13293)
技术(12996)
世界(12819)
业经(12695)
国际(12111)
教育(10620)
资源(10438)
技术经济(10323)
统计(9635)
(9100)
经济问题(8850)
(8166)
共检索到266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学波  杨成凤  宋金平  李伟  
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以及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基于中国835个省际边缘县域1992—2012年多年份人均GDP数据,从全国、地带和省区三个尺度探讨了中国省际边缘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全国尺度上,省际边缘县域经济水平在1992、2002和2012年3个时间节点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有所增强,空间关联类型总体格局稳定,集聚特征明显,空间自关联类型的格局演变反映了中国经济扩散与经济梯度的空间转移;东、中、西三大地带尺度方面,地带内部省际边缘县域的差异大于省区间的差异且发展趋势一致,地带间的省际边缘县域经济差异和演化趋势具有显著的梯度性,地带间省际边缘县域的经济差异大于省区间的差异,三大地带省际边缘县域经济绝对差异逐渐扩大,相对差异中、西部地带有扩大趋势;省区尺度上,省际边缘县域与省区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的差异显著增大,绝对差异的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经济差异的发展趋势可分为四种类型。在经济差异的形成机理方面,影响因素可以分为资源环境、历史基础、人文要素、区域政策等一般因子和空间近邻效应、省际边缘区位等特殊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红  丁嵩  刘光柱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ESDA-GIS方法对1997—2010年处于全国经济边缘的广西区内空间差异格局进行分析,发现其县域经济已初现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发展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但总体空间集聚水平仍较低。在局部差异方面,高—高类型区集中在桂南县域及柳州、桂林中心城区,低—低类型区集中在桂西及桂中县域。受空间相互作用影响,边缘省区内核心—外围结构显著。经济热点区在保持总体格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有进一步向桂南沿海的北部湾经济区集聚的趋势。经济增长也具有较强空间关联特征,热点区和冷点区快速跃迁,增长的空间差异缓慢缩小。进而,从历史发展基础、地理区位、开放开发政策和空间邻近效应等方面讨论了边缘省区经济空间差异的动因与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云虹  王美昌  
以赣州市为例,选取14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赣州市县域经济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赣州市县域经济差异显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以章贡区为中心向四周县域降低的环带状地域联系与分异规律,可划分为发达型、次发达型、中等型和滞后型4个层次区。同时,基于对其县域经济差异形成机制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健全城市规模体系、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等促进其协调发展的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晶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优质均衡的关键因素。文章选取2006-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合肥及皖南沿江区域是全省经济的增长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北中南三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皖中地区内部差异急剧扩大,是影响全省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趋于集聚,高水平集聚区位于合肥及沿江区域,低水平集聚区位于皖西北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晶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优质均衡的关键因素。文章选取2006-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合肥及皖南沿江区域是全省经济的增长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北中南三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皖中地区内部差异急剧扩大,是影响全省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趋于集聚,高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玉刚  李俊峰  
基于县域尺度,从理论层面概括了不同类型省际边缘区空间经济向心整合、邻域整合和离心整合三种一般模式。借助实地深度访谈、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模型,对皖浙省际边缘区宁国市空间经济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不同发展阶段,主动的空间经济整合取向,是县(市)域内部向心整合模式、县(市)际邻域整合模式和县(市)域跨界离心整合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验证了强弱非均衡型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离心整合模式的客观存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利  朱喜钢  杨阳  褚岩  
以空间计量的方法论为指导,基于云南省1985—2013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变异函数、面板数据空间回归模型,从时空二维角度解析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机理。结果表明:1云南省不同县域间经济空间格局关联性显著为正,出现了发展水平相似县域相邻分布的空间集聚效应;2云南省县域经济格局呈现典型的空间二元结构,两极分化明显,经济格局变动幅度不大;3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同时受到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异主要体现为东北—西南方向,而西北—东南方向则较为均衡;4从影响云南省县域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利  朱喜钢  杨阳  褚岩  
以空间计量的方法论为指导,基于云南省1985—2013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变异函数、面板数据空间回归模型,从时空二维角度解析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机理。结果表明:1云南省不同县域间经济空间格局关联性显著为正,出现了发展水平相似县域相邻分布的空间集聚效应;2云南省县域经济格局呈现典型的空间二元结构,两极分化明显,经济格局变动幅度不大;3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同时受到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异主要体现为东北—西南方向,而西北—东南方向则较为均衡;4从影响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因素看,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支出较显著,其中财政支出影响最为明显。研究最后提出了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兴华  钟业喜  陈琳  傅钰  
基于Mann-Kendall方法对199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进行突变点分析,结合数理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在Arc GIS、Geo Da等软件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对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多视角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总体呈东北—西南格局,重心迁移以东西方向为主、南北方向变化较小,在主半轴方向上阶段性特征明显,辅半轴则呈持续收缩趋势;县域经济格局具有两极分化、圈层扩散、地域差异等特征;1990—2003年区域县域经济呈集聚分布态势,2003—2013年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态势有所减弱,热点区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冷点区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地带;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满足位序—规模法则,其发展状况呈分散均衡型,其演变格局表明各类型县域比例差异较小,东部经济地带以先升后降型为主,中部经济地带以下降型县域为主导,西部经济地带主要为持续上升型;地理区位与交通条件、产业布局与全球化水平、城市等级体系状况、国家政策导向等因素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蒙莎莎  张晓青  张玉泽  黄彩虹  尹向来  白晨  
文章以山东省10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多项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变差函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5-2015年山东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和地域分异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经济总体格局呈东北—西南走向,重心向东迁移且速度加快,主方向呈先扩张后收缩态势;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空间自组织性及结构性分异有所增强,东北—西南向分异显著,内在结构形态异质性未随经济发展而减弱;全局空间关联性表明经济空间集聚程度增强,呈显著核心—外围二元结构,局部空间关联性表明县域经济增长极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蒙莎莎  张晓青  张玉泽  黄彩虹  尹向来  白晨  
文章以山东省10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多项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变差函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5-2015年山东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和地域分异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经济总体格局呈东北—西南走向,重心向东迁移且速度加快,主方向呈先扩张后收缩态势;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空间自组织性及结构性分异有所增强,东北—西南向分异显著,内在结构形态异质性未随经济发展而减弱;全局空间关联性表明经济空间集聚程度增强,呈显著核心—外围二元结构,局部空间关联性表明县域经济增长极与低洼区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发达区密布于东部沿海,鲁西南与鲁西北等经济低洼区连片分布,空间扩散和梯度转移是其主要原因;分权化、工业化水平、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山东省县域经济格局变迁的重要动力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伟  钟祥浩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差异历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上就表现为该区域某一时段的经济空间结构,区域差距变化在空间上就表现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运用变差系数和空间自相关模型,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对成都都市圈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和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时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变差系数分析表明,成都都市圈县域经济差异在研究时段内大致沿"倒U型"的变化轨迹,县域经济差异不断缩小。通过县域人均GDP的全域自相关分析发现,Moran’sI从1999年的0.70下降到2007年的0.66,说明从总体上,成都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的集聚效应是减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雪  韩增林  赵林  王静  
以鄂豫皖赣省际边缘区为研究视角,运用AHP-熵值组合赋权、模糊聚类、ESDA以及GIS可视化等方法对边缘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鄂豫皖赣省际边缘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相对发展率均较低,区域差异逐渐缩小,经济发展陷入低水平的恶性循环;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有低聚高散的特征,格局相对稳定;低水平县(市)以边界线为轴线向左右扩展,边界效应日益明显;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空间集聚性,但整体空间集聚性较弱,低水平俱乐部趋同效应明显。②在自然区位、经济条件、政府导向、空间作用及边界阻隔的影响作用下,产生的"桥梁效应"远远小于"切变效应",形成了边缘区区域经济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胥亚男  李二玲  屈艳辉  位书华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3个时间断面县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描述了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变化状况,并分析其演化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局部区域变动较大,但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呈现西高东低态势;30个省辖市市区成为辐射中原经济区整体县域经济发展的极点;市区近郊县域具有二元经济特征。2经济发展空间集聚格局较为明显;热点区呈现双核结构;次热点区围绕热点区分布,圈层结构明显,呈现核心—边缘模式。3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变动是历史基础、农业资源、区位条件和区域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作权  
国内市场对一个工业化国家走上内生增长、协调发展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市场邻近性导致全国经济形成核心—边缘格局。本文利用网络空间统计方法、城市间交通网(最短路径)距离与城市经济数据,旨在揭示我国可能出现不同于沿海—内陆分异的核心—边缘格局。我国国内市场总体上呈现"钻石形",全国人口呈现与市场相似的核心—边缘结构,市场邻近性、人口邻近性及其差异作为确定我国空间优化发展的判别标准,经济核心区内的部分区域是能够有效减少全国经济空间差异的地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及其影响是可以可视化的和清晰显示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