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3)
- 2023(13135)
- 2022(11232)
- 2021(10174)
- 2020(8712)
- 2019(20194)
- 2018(19495)
- 2017(36669)
- 2016(20243)
- 2015(22864)
- 2014(22558)
- 2013(22488)
- 2012(20924)
- 2011(19068)
- 2010(18835)
- 2009(17747)
- 2008(17616)
- 2007(15727)
- 2006(13537)
- 2005(11969)
- 学科
- 济(87617)
- 经济(87535)
- 管理(57713)
- 业(53985)
- 方法(43128)
- 企(43002)
- 企业(43002)
- 数学(38914)
- 数学方法(38589)
- 中国(24082)
- 农(22903)
- 财(22292)
- 贸(19186)
- 贸易(19181)
- 学(19135)
- 易(18732)
- 环境(17217)
- 业经(17168)
- 农业(15175)
- 制(14955)
- 地方(14915)
- 务(13760)
- 财务(13740)
- 财务管理(13708)
- 划(13011)
- 企业财务(13002)
- 和(12967)
- 银(12874)
- 银行(12812)
- 技术(12470)
- 机构
- 大学(303062)
- 学院(299045)
- 济(129564)
- 经济(127325)
- 管理(113161)
- 研究(107858)
- 理学(98782)
- 理学院(97640)
- 管理学(96077)
- 管理学院(95556)
- 中国(80249)
- 科学(68643)
- 京(64132)
- 农(60371)
- 所(56427)
- 财(55323)
- 研究所(52205)
- 业大(50668)
- 农业(48426)
- 中心(48400)
- 财经(45460)
- 江(42230)
- 经(41567)
- 经济学(41038)
- 北京(40232)
- 院(38206)
- 范(37525)
- 经济学院(37371)
- 师范(37023)
- 财经大学(33896)
- 基金
- 项目(207436)
- 科学(162278)
- 基金(152864)
- 研究(142517)
- 家(137181)
- 国家(136132)
- 科学基金(114377)
- 社会(93061)
- 社会科(88382)
- 社会科学(88348)
- 基金项目(81116)
- 省(79486)
- 自然(75520)
- 自然科(73809)
- 自然科学(73778)
- 自然科学基金(72505)
- 划(68585)
- 教育(64430)
- 资助(62656)
- 编号(53823)
- 重点(47718)
- 部(46588)
- 发(44753)
- 创(43090)
- 成果(42623)
- 科研(41047)
- 创新(40594)
- 计划(40534)
- 国家社会(39834)
- 教育部(39044)
- 期刊
- 济(131410)
- 经济(131410)
- 研究(82405)
- 学报(56605)
- 中国(54050)
- 农(52688)
- 科学(49466)
- 财(42499)
- 大学(41093)
- 学学(39153)
- 管理(37253)
- 农业(36013)
- 教育(23951)
- 融(23182)
- 金融(23182)
- 经济研究(23082)
- 技术(23017)
- 财经(22657)
- 业(20919)
- 业经(19897)
- 经(19535)
- 问题(18053)
- 贸(16865)
- 技术经济(15828)
- 版(15727)
- 统计(15189)
- 资源(14897)
- 科技(14567)
- 国际(14508)
- 世界(14457)
共检索到425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洁 戴庆庆
文章以我国30个省级单位多种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引入了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在考虑碳排放的基础上对各地区的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并与仅考虑经济效益的CCR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uper-SBM模型的评价更为真实客观。在此基础上,通过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环境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迟远英 张宇
本文分析了我国29个省市2000-2014年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用MalMquist指数法从能源效率中分解出技术效率变化率、纯技术效率变化率和规模效率变化率,再以平方EuclidEan距离对29个省市进行聚类分析。选择科技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影响、经济规模、开放程度等五个方面共8个指标,分东、中、西三个区域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宗义 刘静 刘亦文
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要进一步促进能源综合利用,需要在区域层面对能源效率差异形成的因素作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促进宏观能源效率改进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基于2007年的截面数据,运用能很好地消除各因素间多重共线性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选取了14个变量来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投资水平、政府影响力、制度因素、能源价格和地理因素这10个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外商投资比重、工业增加值中高耗能产业比重以及煤炭消费比重的差异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雪青 娄香珍 杨秋波
我国建筑业存在着高消耗、高污染和低能效等问题。提高建筑业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对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区域建筑业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框架下,基于30个省份2005-200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方法对各省的建筑业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省份建筑业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黑龙江、上海和浙江效率最高,各年的效率值均为1,内蒙古和山东的效率最低,各年的效率值均不足0.3。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发展程度、产业组织特征、辅助产业发展程度和科技水平5个方面选取10个变量,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变量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娥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能源效率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现象,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省份几乎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技术进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能源价格、制度因素等都对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改进有积极作用,而中部地区同样因素的影响较弱,西部最小;制度因素对西部地区(除广西、重庆、四川外)大多数省份能源效率改进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明 闫柯旭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下的SBM模型(MSBM模型)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表现及差异。研究发现:"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仍维持较低水平,且地区间差异性显著增加;省际能源效率平均水平为0.58,说明削减40%能源投入水平仍能实现现有经济产出水平,节能减排潜力较大。进一步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能源效率的自相关性展开检验,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讨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地区能源效率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开发水平和二次产业占比对能源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技术创新和城镇化率为能源效率提升提供支持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世祥 成金华
文章基于生产理论框架的非参数法,应用几个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从省际、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角度评价了中国的能源效率,并利用"两步法"估计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即使以国内先进水平做参照,中国的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然很低,而且省际、区际之间差异较大,表明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从主要的能源用户来看,工业部门以及6个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源效率都不高,这是由能源密集型的工业结构以及生产技术结构所决定的,反映出中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工业行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性。我们也发现,技术进步与地区之间的技术扩散,能源价格的适当提高与价格机制的完善,对于能源效率的改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亚明 陈宝珍 张成
通过运用基于DEA理论考虑规模收益的BCC模型计算出我国大陆30个省份2014年的环境效率,并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环境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挖掘影响环境效率的关键因素,并从效率视角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这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含义正好相反。同时研究发现图书馆数量、节能环保预算支出、农村现金消费支出以及外商投资总额对环境效率有正面影响,而固定资本投资、城市现金消费支出、煤炭储量、石油储量以及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环境效率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效率 EKC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亚明 陈宝珍 张成
通过运用基于DEA理论考虑规模收益的BCC模型计算出我国大陆30个省份2014年的环境效率,并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环境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挖掘影响环境效率的关键因素,并从效率视角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这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含义正好相反。同时研究发现图书馆数量、节能环保预算支出、农村现金消费支出以及外商投资总额对环境效率有正面影响,而固定资本投资、城市现金消费支出、煤炭储量、石油储量以及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环境效率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效率 EKC 影响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璋 江金荣 周彩云
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视角,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DEA方法和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法分别测算了我国1978~2007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然后在对两者关系初步评判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逐步回归等方法构建了最优计量模型,最后得出,全要素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要降低环境污染必须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璋 霍宗杰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根本途径。基于跨期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对各个省份、三大区域及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析显示,中国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步提高的梯级分布。全国和东中部能效均呈现向一个稳态收敛的发展趋势,而西部能效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对各地区能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西部和其他区域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及这些因素水平的相对落后解释了西部能效最低且不能向更高能效收敛的原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剑锋
本论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中国28个省份,从2002年到2013年期间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通过联立能源效率影响因素方程研究经济结构和金融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经济总量中工业产值比例增加会导致能源效率降低,农业产值比例降低会导致能源效率降低。同时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考虑到中国工业企业能源效率偏低,以及金融机构信息甄别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的不足等现实情况,论文探讨了经济结构、金融发展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基于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随机前沿分析 全要素能源效率 金融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勇
文章利用DEA模型测度了中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考察了制度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仍然较低,而且在2008和2009年出现了下降,市场化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对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正的影响,而人力资本水平对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负的影响。
关键词:
DEA 全要素能源效率 物流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续竞秦 杨永恒
运用基于谢泼德能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大多数省份的能源效率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转折点一般出现在2006年左右,表明"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政策效果明显;我国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不高,呈现出从东向西梯次递减的区域分布特征。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电力占能源消耗比重和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资本-劳动比和第二产业比重具有负向影响,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伦来 童梦怡
文章选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环境规制下能源强度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及经济发展水平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但影响程度较弱;R&D投资强度对能源强度没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