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2)
- 2023(9608)
- 2022(7826)
- 2021(7217)
- 2020(5946)
- 2019(13540)
- 2018(12831)
- 2017(23761)
- 2016(12978)
- 2015(14497)
- 2014(13790)
- 2013(13807)
- 2012(12839)
- 2011(11872)
- 2010(11606)
- 2009(10654)
- 2008(10599)
- 2007(8987)
- 2006(7924)
- 2005(6920)
- 学科
- 济(56018)
- 经济(55955)
- 管理(33788)
- 业(32018)
- 方法(26518)
- 数学(24194)
- 数学方法(24012)
- 企(23904)
- 企业(23904)
- 中国(17535)
- 农(14951)
- 贸(14403)
- 贸易(14398)
- 易(14135)
- 学(12822)
- 财(12459)
- 业经(11059)
- 农业(10039)
- 环境(9564)
- 制(9459)
- 银(8723)
- 银行(8673)
- 融(8419)
- 金融(8418)
- 行(8374)
- 技术(7950)
- 出(7914)
- 关系(7610)
- 地方(7393)
- 划(7355)
- 机构
- 大学(198069)
- 学院(192701)
- 济(87557)
- 经济(86430)
- 研究(75609)
- 管理(70231)
- 理学(62071)
- 理学院(61291)
- 管理学(60216)
- 管理学院(59892)
- 中国(55948)
- 科学(47859)
- 京(42152)
- 农(41904)
- 所(39688)
- 研究所(37142)
- 财(35809)
- 业大(33753)
- 农业(33715)
- 中心(31961)
- 财经(30037)
- 经济学(29023)
- 经(27866)
- 院(26809)
- 北京(26479)
- 经济学院(26423)
- 江(25714)
- 范(24433)
- 科学院(24281)
- 师范(24044)
- 基金
- 项目(138541)
- 科学(109371)
- 基金(105340)
- 家(96876)
- 国家(96172)
- 研究(92418)
- 科学基金(79958)
- 社会(62933)
- 社会科(59867)
- 社会科学(59852)
- 基金项目(55472)
- 自然(53006)
- 自然科(51889)
- 自然科学(51864)
- 自然科学基金(51024)
- 省(49889)
- 划(44778)
- 资助(42744)
- 教育(41662)
- 重点(32286)
- 编号(32244)
- 部(32108)
- 发(29726)
- 创(29033)
- 国家社会(28415)
- 中国(27607)
- 科研(27457)
- 创新(27430)
- 计划(27374)
- 教育部(26960)
共检索到273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品杰 穆卓文
研究能源尾效的影响因素,探究能源尾效的约束机制,能为当前中国破解经济发展难题提供新思路。本文采用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测算了中国30省(市、区)1997—2016年间各期能源尾效,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全国及分组层面的尾效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存在着能源尾效的约束问题,且在不同发展时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②全国层面回归结果显示,尾效滞后项、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价格对能源尾效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科技投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和能源结构对能源尾效具有负向贡献,有利于尾效的削减。③分组层面回归结果显示,尾效滞后项、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价格仍为推动尾效增长的不良因素所在,而产业结构、科技投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和能源结构则在不同的组别呈现出差异性作用效果。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经济发展质量、能源市场价格调控以及城市化发展等方面提供建议,以寻求合理削减尾效的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宗义 刘静 刘亦文
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要进一步促进能源综合利用,需要在区域层面对能源效率差异形成的因素作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促进宏观能源效率改进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基于2007年的截面数据,运用能很好地消除各因素间多重共线性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选取了14个变量来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投资水平、政府影响力、制度因素、能源价格和地理因素这10个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外商投资比重、工业增加值中高耗能产业比重以及煤炭消费比重的差异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雪青 娄香珍 杨秋波
我国建筑业存在着高消耗、高污染和低能效等问题。提高建筑业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对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区域建筑业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框架下,基于30个省份2005-200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方法对各省的建筑业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省份建筑业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黑龙江、上海和浙江效率最高,各年的效率值均为1,内蒙古和山东的效率最低,各年的效率值均不足0.3。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发展程度、产业组织特征、辅助产业发展程度和科技水平5个方面选取10个变量,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变量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娥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能源效率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现象,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省份几乎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技术进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能源价格、制度因素等都对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改进有积极作用,而中部地区同样因素的影响较弱,西部最小;制度因素对西部地区(除广西、重庆、四川外)大多数省份能源效率改进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剑锋
本论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中国28个省份,从2002年到2013年期间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通过联立能源效率影响因素方程研究经济结构和金融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经济总量中工业产值比例增加会导致能源效率降低,农业产值比例降低会导致能源效率降低。同时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考虑到中国工业企业能源效率偏低,以及金融机构信息甄别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的不足等现实情况,论文探讨了经济结构、金融发展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基于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随机前沿分析 全要素能源效率 金融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迟远英 张宇
本文分析了我国29个省市2000-2014年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用MalMquist指数法从能源效率中分解出技术效率变化率、纯技术效率变化率和规模效率变化率,再以平方EuclidEan距离对29个省市进行聚类分析。选择科技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影响、经济规模、开放程度等五个方面共8个指标,分东、中、西三个区域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璋 霍宗杰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根本途径。基于跨期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对各个省份、三大区域及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析显示,中国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步提高的梯级分布。全国和东中部能效均呈现向一个稳态收敛的发展趋势,而西部能效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对各地区能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西部和其他区域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及这些因素水平的相对落后解释了西部能效最低且不能向更高能效收敛的原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宗义 刘亦文
根据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省际差异显著而且当前节能任务艰巨的事实,提出了进行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因素分析的必要性。基于2007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分析了各因素对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外商投资比重、工业增加值中高耗能产业比重以及煤炭消费比重的差异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要在短期内缩小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必须严格限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发展,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提升煤炭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偏最小二乘回归 截面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洁 戴庆庆
文章以我国30个省级单位多种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引入了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在考虑碳排放的基础上对各地区的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并与仅考虑经济效益的CCR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uper-SBM模型的评价更为真实客观。在此基础上,通过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环境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辉
应用Bootstrap纠正的共同前沿DEA方法,测算2000~2012年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并分析其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呈现梯状空间分布;技术差距拉大导致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群组前沿效率下降也是制约东西部能源效率改善的重要因素;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不仅造成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而且使得各地区内部省际能源效率也发生明显分化;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城市化、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资本深化、经济开放、能源结构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共同前沿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续竞秦 杨永恒
运用基于谢泼德能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大多数省份的能源效率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转折点一般出现在2006年左右,表明"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政策效果明显;我国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不高,呈现出从东向西梯次递减的区域分布特征。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电力占能源消耗比重和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资本-劳动比和第二产业比重具有负向影响,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胜 余芝雅 安庆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很多环境污染指标在世界排名也显著提高。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经济增长对环境一定是有害的吗?也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围绕着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是很多文献都是利用人均收入和人均排放关系来识别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认清这两者都是生产过程的产出,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导致产出的结果。忽略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组合的效率变化,只研究两个产出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基础,也妨碍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识别。正是循着这个方向,很多学者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环境绩效指标。通...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孙霞
基于对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现状的考察可知,这一双边能源合作关系受到较多非能源因素的制约。这些非能源因素主要包括大国中东政策、能源联盟关系、能源转型趋势以及能源和气候领域话语权的竞争等。其制约作用具体体现为地缘政治竞争对中国在中东投资项目的干扰、中东地区多边安全架构的缺失对深化双边能源合作的制约以及能源技术标准、环保和减排机制、能源金融等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对新能源合作的掣肘等方面。要把这些非能源因素的消极制约作用转化为积极塑造作用,双方需要将向下、向内对接的思路转变为向上、向外对接,转化路径为通过与地区外大国在中东地区进行多边能源合作,把地缘政治竞争的劣势转变为能源软基础设施合作的优势,重点探究在国际新能源技术标准、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和绿色融资倡议等领域的多元合作,努力构建中国与中东国家可持续的能源合作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亚明 陈宝珍 张成
通过运用基于DEA理论考虑规模收益的BCC模型计算出我国大陆30个省份2014年的环境效率,并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环境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挖掘影响环境效率的关键因素,并从效率视角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这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含义正好相反。同时研究发现图书馆数量、节能环保预算支出、农村现金消费支出以及外商投资总额对环境效率有正面影响,而固定资本投资、城市现金消费支出、煤炭储量、石油储量以及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环境效率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效率 EKC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永安 陈才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利用中国30个省级单位1994-2006年的建筑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建筑业效率的总体变动趋势及省际差异进行了研究,并且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省际建筑业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建筑业综合技术效率偏低,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纯技术无效率是主要根源。第二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发达程度、城镇化水平和建筑业人均资产均显著提高了建筑业效率,而建筑业国有化程度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则不利于建筑业效率的提高。推进建筑业市场化进程和加强建筑业投融资管理是提高中国建筑业技术效率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