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2)
- 2023(14210)
- 2022(11782)
- 2021(10598)
- 2020(8949)
- 2019(20552)
- 2018(19799)
- 2017(37025)
- 2016(20144)
- 2015(22788)
- 2014(22506)
- 2013(22573)
- 2012(21353)
- 2011(19682)
- 2010(19550)
- 2009(18380)
- 2008(18026)
- 2007(16205)
- 2006(14283)
- 2005(12885)
- 学科
- 济(106022)
- 经济(105933)
- 管理(55612)
- 业(51557)
- 方法(42880)
- 企(39919)
- 企业(39919)
- 数学(38619)
- 数学方法(38345)
- 中国(26766)
- 农(24261)
- 学(21892)
- 地方(21734)
- 财(21280)
- 贸(19887)
- 贸易(19880)
- 业经(19453)
- 易(19331)
- 环境(16629)
- 农业(16360)
- 制(16263)
- 融(14346)
- 金融(14344)
- 银(14253)
- 银行(14191)
- 地方经济(14064)
- 和(13713)
- 行(13639)
- 务(12140)
- 财务(12121)
- 机构
- 大学(310116)
- 学院(306907)
- 济(141733)
- 经济(139339)
- 研究(114376)
- 管理(112916)
- 理学(97860)
- 理学院(96688)
- 管理学(95162)
- 管理学院(94608)
- 中国(85056)
- 科学(70423)
- 京(65175)
- 农(60539)
- 所(59761)
- 财(59632)
- 研究所(54921)
- 中心(50373)
- 业大(49884)
- 财经(48631)
- 农业(48331)
- 经济学(45914)
- 经(44340)
- 江(44164)
- 经济学院(41462)
- 北京(41139)
- 院(39982)
- 范(38166)
- 师范(37673)
- 科学院(36170)
- 基金
- 项目(206295)
- 科学(161754)
- 基金(152731)
- 研究(142319)
- 家(136637)
- 国家(135570)
- 科学基金(113974)
- 社会(94773)
- 社会科(90050)
- 社会科学(90020)
- 基金项目(80453)
- 省(78342)
- 自然(73761)
- 自然科(72114)
- 自然科学(72084)
- 自然科学基金(70863)
- 划(67108)
- 教育(63773)
- 资助(62364)
- 编号(53075)
- 重点(47361)
- 部(46283)
- 发(45779)
- 创(42707)
- 成果(42505)
- 国家社会(41160)
- 创新(40248)
- 科研(40248)
- 计划(39212)
- 教育部(39115)
共检索到452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商思争 许道乾
绿色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绿色经济发展评价对于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基于绿色经济的内涵,建立起一套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组合评价法对2010-2019年间选取的中国30个省区市的绿色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区域、跨年度评价,最后利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究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城市化率、技术进步、投资改革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而工业化水平则不利于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龙
本文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04年至2015年工业层面数据,借鉴生态效率和生产效率概念使用VRS_DEA模型分别测度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继而运用耦合度公式将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耦合成绿色经济效率,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中国城市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均较低,其中经济效率大于绿色效率,重"金山银山"轻"绿水青山",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拥有较高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大城市相对小城市具有更强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双重优势;第二,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存在改善迹象和提高趋势,大城市以及位于发达地区城市相对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具有较高的绿色经济效率;第三,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U型关系,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曲线的上升通道,资本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信息化、经济集聚和技术进步有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尚未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则阻碍了绿色经济效率改善;第四,基于空间计量分析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需要加强联防联控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解决绿色发展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争鸣 刘晓晨
绿色经济效率是一种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后的综合经济效率。本文运用DEA效率模型中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1996-2010年我国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值的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的区域差异,然后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依次递减;与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比,我国整体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偏低;未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时,传统经济效率指标高估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率,而低估了西部地区的效率;绿色经济效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都存在,但影响各省区绿色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黎黎 朱琳 何广顺
本文利用熵值法构建了"资源与环境损耗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双重因素下中国及沿海11地区的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海洋产业结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制度对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业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樊华 苏应生 郑尊信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研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方法:在运用熵思想对构建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后,结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全局因素及局部因素,并对局部因素回归系数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而言呈上升态势。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在不同年份作用范围不同,同一年份相同局部因素对各省份的影响显著性也不相同。研究创新:构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揭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趋势,探明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及其影响的显著性。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熵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娜
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2012—2020年各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差异呈现缩小态势,落后省份的追赶成效开始显现,但与领先省份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整体呈“中部塌陷”分布格局。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科研财政拨款、城镇化率、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等因素均是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会显著抑制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提升。在控制省份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后,各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及显著性保持不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娜
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2012—2020年各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差异呈现缩小态势,落后省份的追赶成效开始显现,但与领先省份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整体呈“中部塌陷”分布格局。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科研财政拨款、城镇化率、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等因素均是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会显著抑制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提升。在控制省份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后,各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及显著性保持不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然
绿色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对于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镇化和能源消耗显著抑制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然
绿色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对于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镇化和能源消耗显著抑制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琪 马晓钰 张思思
文章使用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EBM—GML方法测度了八大经济区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使用Tobit模型探讨影响能源效率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经济区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与技术效率相比,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呈“U”型关系;第二产业占比、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相关研究,可为高质量发展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琪 马晓钰 张思思
文章使用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EBM—GML方法测度了八大经济区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使用Tobit模型探讨影响能源效率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经济区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与技术效率相比,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呈“U”型关系;第二产业占比、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相关研究,可为高质量发展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盖美 刘丹丹 曲本亮
基于SFA方法运用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沿海11省市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α趋同、β趋同等方法对我国沿海地区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和动态分析。然后通过TobiT模型的构建,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我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有较大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之间仍有一定差距;海洋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驱动,且海洋经济的增长需要牺牲一定的环境成本,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河北、天津、广东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水平较高,海南效率水平最低,效率水平越高的地区效率增长率越低;不同时期效率水平的空间差异不同,随着时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爽 周天凯 樊琳梓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10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SBM模型对各城市绿色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探索了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较好,呈现"V"型变化趋势;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差距显著,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绿色水平依次降低,其中武汉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三大增长极;绿色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U"型关系,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曲线的上升一方,对外开放、科技投入、经济集聚和环境规制有助于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而产业结构则阻碍了城市绿色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海霞 段永峰
基于2004—2014年面板数据,将环境影响作为非期望产出,运用非期望产出Supper-SBM模型,对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并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排序比较,然后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内蒙古资源型城市单位GDP环境污染物排放指数下降缓慢,绿色经济效率均值为1.108 4,尚未达到最有效水平,绿色经济效率在波动中缓慢提高。鄂尔多斯市绿色经济效率最高,老工业城市乌海、包头和赤峰,低碳绿色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与绿色经济效率综合关联度均在0.7以上,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较大,但在不同时期对不同资源型城市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高洋鸽 詹长根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绿色发展之路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对研究区130个城市在2010—2019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全局Moran’ I指数,测算研究区2010年、2015年、2019年三个时间点的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格局,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研究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全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从时间分布来看,研究区绿色发展的趋势为“N”型波动增长;二是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研究区绿色发展水平下游>中游>上游,省市内部呈现东部发展趋势强于西部发展趋势,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呈现圈层结构;三是从空间差异性分析来看,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均呈现减小趋势,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总体差异呈“Λ”型波动;四是从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看,莫兰点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三象限(高—高聚集、低—低聚集),区域间的聚集效应逐渐增强且聚集效应向外扩散;五是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产生负向影响,而教育投入和对外开放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关注绿色发展全局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政府规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