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5)
- 2023(16279)
- 2022(13867)
- 2021(13124)
- 2020(10744)
- 2019(25126)
- 2018(24634)
- 2017(46842)
- 2016(25204)
- 2015(28158)
- 2014(27524)
- 2013(27377)
- 2012(25356)
- 2011(23169)
- 2010(22985)
- 2009(20941)
- 2008(20354)
- 2007(17510)
- 2006(15392)
- 2005(13539)
- 学科
- 济(103504)
- 经济(103395)
- 管理(73075)
- 业(70307)
- 企(57690)
- 企业(57690)
- 方法(47906)
- 数学(41799)
- 数学方法(41374)
- 中国(30201)
- 农(27277)
- 财(24600)
- 贸(23088)
- 贸易(23075)
- 业经(22661)
- 学(22620)
- 易(22522)
- 技术(20923)
- 地方(19603)
- 农业(18397)
- 制(17542)
- 环境(17307)
- 和(16207)
- 理论(16201)
- 银(15600)
- 银行(15557)
- 融(15235)
- 金融(15232)
- 行(14970)
- 划(14781)
- 机构
- 大学(362782)
- 学院(357860)
- 济(150353)
- 经济(147518)
- 管理(142166)
- 研究(125178)
- 理学(124118)
- 理学院(122698)
- 管理学(120648)
- 管理学院(120010)
- 中国(93042)
- 京(77644)
- 科学(77060)
- 财(65580)
- 所(62338)
- 研究所(57464)
- 农(57143)
- 中心(55240)
- 财经(53617)
- 业大(53177)
- 江(50081)
- 北京(49206)
- 经(49099)
- 范(47637)
- 师范(47211)
- 经济学(46838)
- 院(45544)
- 农业(44921)
- 经济学院(42467)
- 州(40281)
- 基金
- 项目(251411)
- 科学(199681)
- 基金(185604)
- 研究(182523)
- 家(163184)
- 国家(161922)
- 科学基金(139009)
- 社会(117797)
- 社会科(111835)
- 社会科学(111810)
- 基金项目(98346)
- 省(95382)
- 自然(90106)
- 自然科(88133)
- 自然科学(88109)
- 自然科学基金(86573)
- 教育(82875)
- 划(81415)
- 资助(75867)
- 编号(71339)
- 成果(57581)
- 部(56559)
- 重点(56434)
- 创(55545)
- 发(53635)
- 创新(51351)
- 国家社会(49724)
- 课题(49501)
- 教育部(48566)
- 科研(47761)
- 期刊
- 济(157212)
- 经济(157212)
- 研究(107597)
- 中国(66679)
- 学报(57725)
- 科学(54554)
- 管理(52282)
- 农(51293)
- 财(46721)
- 大学(43739)
- 学学(41014)
- 教育(38572)
- 农业(36410)
- 技术(29870)
- 融(28298)
- 金融(28298)
- 经济研究(26473)
- 财经(25909)
- 业经(23993)
- 经(22256)
- 问题(20891)
- 业(20432)
- 科技(18919)
- 贸(18769)
- 技术经济(18345)
- 图书(18318)
- 理论(16680)
- 世界(16550)
- 版(16152)
- 资源(15973)
共检索到518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崔蓉 费锦华 孙亚男
本文从环境污染和创新质量双视角,将环境污染指数和无效专利申请数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对绿色创新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生产率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除海南、吉林外,东中部地区省份绿色创新生产率水平呈正增长趋势,而西部地区绿色创新生产率水平呈负增长趋势,创新效率提升或创新技术进步的单轮驱动方式是绿色创新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方式。考察期内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程度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创新生产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间接效应和总效应,而信息化水平与受教育水平对绿色创新生产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间接效应和总效应。进一步对比上述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可以发现,除经济发展水平外,正向影响因素呈现出长期"衰减"趋势,负向影响因素则呈现出长期"增强"趋势,因此,在保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做到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持续稳健地推进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生产率的区域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俞超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并引入空间Durbin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改善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影响;省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并且这种空间溢出作用在逐渐加强。同时,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污染治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面效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淑英 程南皓 卫朝蓉
基于新地理经济学,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SDM),将政府支持作为调节变量,对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绿色创新与碳生产率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碳生产率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溢出现象;绿色产品创新与绿色工艺创新对本区域的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绿色产品创新会抑制周边区域碳生产率的提升,绿色工艺创新对周边区域碳生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支持能正向调节绿色产品创新、绿色工艺创新与碳生产率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
政府支持 绿色技术创新 碳生产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世霞 靳杨柳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对碳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检验了地方政府竞争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碳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碳生产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和本省域的碳生产率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和相邻省域的碳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红梅 张宁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30个省市2006~2015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借助标准差椭圆和重心模型分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客观反映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趋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出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呈现出不断扩散的趋势;效率重心位于河南和湖北境内,先后经历的迁移过程为东南→西北→西南;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6个影响因素对其产生了不同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其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现阶段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新中 邓明亮
加快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运用SBM-DDF模型和Lu-enberger分析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考察技术创新贡献程度,综合运用泰尔指数、收敛分析、空间自相关方法检验地区差异和空间溢出。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改进和技术规模效率是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但随着空间距离增加,空间溢出效应逐步减弱。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应综合运用差异化措施促进工业技术创新,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合作研发与推广,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梁喜 李思遥
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促进地区间要素流动而对经济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采用2005—2015年我国30个样本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慢于GDP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直接效应,高速公路密度和铁路密度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短期溢出效应尤其明显,但各等级公路密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中部坍塌"现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实现各地区间的协同,以充分发挥其促进要素流动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减少交通基础设施原材料生产、建设施工和维护使用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瑜 余海华
基于四部委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31省份绿色发展指数,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了中国省际绿色发展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省际绿色发展空间关联具有显著的通达性、稳定性和非均衡性;各省份及各板块之间联系紧密,溢出效应显著,东部省份主要属于净收益板块,彼此之间的关联性更强,中西部省份主要属于净溢出板块;绿色发展中心集中在东部地区,其接收的溢出关系较多,吸引着要素资源的不断流入,并对关联省份的绿色发展影响较大;各省份在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禀赋、技术创新、城镇化、环境规制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共同促进了绿色发展省际关联及溢出效应的形成。树立空间一体化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区域关联与溢出效应,制定区域差别化政策,形成区域均衡协同的绿色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郝爱民 谭家银 任禛
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绿色TFP在时间维度上具有经典的“滚雪球效应”,在时空维度上具有明显的“警示效应”;经济集聚与绿色TFP存在“U型”关系,并且经济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劳动力池效应等路径来影响绿色TFP。进一步研究发现,放松经济活动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限制有利于绿色TFP的提升;Ⅰ型及以上大城市经济集聚对自身和周边城市绿色发展转型产生了明显推动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黎明 高军峰 韩彬
为了考察绿色创新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中的作用,本文使用基于超越对数和产出距离函数改进后的随机前沿模型(SFA)测度出中国30个省份20012015年的绿色创新效率;运用全域和局域Moran’s I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初步检验,发现同质性溢出效应较为明显;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DSAR)重点考察了环境管制政策和开放程度对其同质性溢出的具体作用。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具有较为显著的路径依赖性和同质性空间溢出效应;在目前较弱的环境管制下,创新方向整体上偏向于污染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拐点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路 高红贵 肖权
文章选取中国2006—2017年工业相关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动态演变趋势,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由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逐渐下降的分布格局,人力资本、经济发达程度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不显著。科技创新环境、外商直接投资、能源结构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旦珍
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面板数据,借助区位熵和DEA指数法分别测算旅游产业聚集水平及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一带一路”沿线省域旅游产业聚集水平与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区、对外窗口区、开放先行区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促进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旅游业产业聚集短期内抑制了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溢出效应来看,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旅游资源的共享性将促进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投入要素的充分利用,当过度聚集出现时,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也由正向转向负向。总体上,“一带一路”沿线省域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效应明显高于短期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艺 杨高升 谢秋皓
为了探讨省际间贸易壁垒对环境规制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利用SE-SBM模型测得各省市"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四位一体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价格对比法度量省际间贸易壁垒程度,并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三种,最终构建了普通面板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以及门槛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素庸 汪传旭 任阳军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在控制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相邻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对相邻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翱祥 邓荣荣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逐渐改善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融资困境,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出现负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负向的溢出效应;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分维度回归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