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4)
- 2023(13295)
- 2022(11291)
- 2021(10368)
- 2020(8596)
- 2019(20104)
- 2018(19684)
- 2017(37220)
- 2016(20112)
- 2015(23072)
- 2014(23318)
- 2013(23393)
- 2012(22635)
- 2011(20910)
- 2010(21148)
- 2009(19781)
- 2008(19662)
- 2007(17681)
- 2006(15808)
- 2005(14838)
- 学科
- 济(110079)
- 经济(109988)
- 管理(52564)
- 业(50295)
- 方法(40139)
- 企(37400)
- 企业(37400)
- 数学(35656)
- 数学方法(35424)
- 中国(32117)
- 地方(27679)
- 农(26989)
- 业经(21100)
- 财(20868)
- 贸(20387)
- 贸易(20372)
- 学(20034)
- 易(19708)
- 农业(18339)
- 制(17777)
- 地方经济(16615)
- 银(16376)
- 银行(16348)
- 融(16338)
- 金融(16336)
- 行(15894)
- 环境(15353)
- 发(14951)
- 和(14192)
- 体(12286)
- 机构
- 大学(304732)
- 学院(303307)
- 济(142330)
- 经济(139683)
- 研究(116262)
- 管理(110068)
- 理学(92868)
- 理学院(91704)
- 管理学(90407)
- 管理学院(89820)
- 中国(89221)
- 科学(67380)
- 京(66395)
- 财(62437)
- 所(60253)
- 研究所(54283)
- 农(51651)
- 中心(51334)
- 财经(49077)
- 江(46419)
- 经济学(45794)
- 经(44477)
- 北京(43373)
- 业大(41709)
- 范(41164)
- 经济学院(41100)
- 院(41004)
- 师范(40808)
- 农业(40352)
- 州(36668)
- 基金
- 项目(189975)
- 科学(149305)
- 研究(140679)
- 基金(137800)
- 家(119803)
- 国家(118834)
- 科学基金(100219)
- 社会(91732)
- 社会科(87121)
- 社会科学(87099)
- 省(72421)
- 基金项目(71626)
- 教育(63632)
- 划(61393)
- 自然(60973)
- 自然科(59532)
- 自然科学(59512)
- 自然科学基金(58474)
- 资助(57496)
- 编号(55838)
- 发(47072)
- 成果(46584)
- 重点(43544)
- 部(43451)
- 课题(39786)
- 国家社会(39034)
- 发展(38596)
- 创(38581)
- 展(37985)
- 教育部(37238)
- 期刊
- 济(167196)
- 经济(167196)
- 研究(99876)
- 中国(65746)
- 农(48354)
- 财(47048)
- 学报(45269)
- 科学(42804)
- 管理(41102)
- 大学(34129)
- 农业(32998)
- 教育(32110)
- 融(31943)
- 金融(31943)
- 学学(31928)
- 经济研究(28281)
- 技术(26545)
- 财经(25502)
- 业经(25101)
- 问题(22245)
- 经(22174)
- 贸(19695)
- 业(18526)
- 世界(18065)
- 国际(17750)
- 技术经济(17264)
- 统计(15878)
- 商业(14356)
- 经济问题(14052)
- 策(13669)
共检索到482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师博 任保平
利用新方法测算了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个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1992-2016年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在波动中上升,其中在1992-2014年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2015年开始新一轮周期波动。近年来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波动周期的时间跨度逐渐拉大,结合2017年前三季度的宏观数据可以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将进入较长时期的上升通道。预计2020-2022年,我国平均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将由2016年的0.49上升至0.55,经济增长质量最高的上海将超过0.85。但东、中、西部经济增长质量分布非均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高质量发展 非均衡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聂长飞 简新华
研究目标:测度并分析2001~2017年中国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方法: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核密度估计、Markov转移概率矩阵、泰尔指数、莫兰指数、莫兰散点图、σ收敛模型、β收敛模型。研究发现:2001~2017年,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以1.60%的年均增长率稳步提升,但等级跃迁难度较大,各省份之间高质量发展指数差异有所减小,且表现出空间正向集聚的特征,高质量发展指数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β收敛,2012年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开始逐步转为"质量型"导向。研究创新:依据"四高一好"的衡量标准构建指标体系,从时间、空间、区域等维度对高质量发展指数深入分析。研究价值:有助于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经济的真实发展状况,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静梅 钟浩 李钰琪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构建了包含实体经济夯实、平安中国先行等八大准则的评价体系,测度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引入文本分析算法对指标差异化赋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由同质化考核到差异化考核的转变。进一步运用因素分解法、泰尔指数、相对β收敛模型刻画其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东部与中部整体水平较高,西部与东北部增速凸显;对八大准则进行分解发现,民生福祉增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最大,不同地区已经显现出差异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此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差异逐渐缩小,这也体现在全国层面存在显著的“追赶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整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内差异,打破了“唯地区论英雄”。稳健性检验表明,差异化测度结果并不受关键词提取算法的影响,相关结论依然成立。为此,政府应找准定位,夯实长板,弥补不足,以民生为导向,打破唯地区GDP论英雄,强化区域合作,缩小发展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邦克 邢茂源 杨青龙
文章从经济增长高质量、创新发展高质量、生态文明高质量和民生发展高质量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模型——组合加权主成分法,对我国2013—2017年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领域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空间聚集效应,形成"东高""中平"和"西低"的分布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娟 秦放鸣
提高经济效率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文章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经济效率值,发现各区域呈东、中、西递减的分布格局。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发现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因素。为了深入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在测算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对外开放对提高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经济发展、绿色环保、公平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只有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协调兼顾,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勇 蒋蕊 张敏 骆琳
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数字经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区域内发展不充分问题,文章基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界定,据此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错位修正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时空演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两极分化较为明显,从时间上看,样本研究期内各省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升有降,大多数省份均在上升但增速不高,从空间上看,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特征,同时具有较强的集聚性且大部分省份处于低水平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利军 陈梦冬
文章以新阶段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立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选取34个指标构建省际可比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CRITIC-TOPSIS法对中国31个省份2008—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整体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分维度、分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区间创新、开放维度差异较大,协调和绿色维度相对均衡,共享维度高低错落。各区域内泰尔指数变化显示:东部地区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大,且呈扩大趋势;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小,且相对稳定;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内部差距逐渐缩小,发展失衡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指数平滑法得到的2025年预测值,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得到提升,区域差距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扬 解柠羽 韩清艳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依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美好生活、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和绿色发展4个维度来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粗糙集与相关系数指标筛选方法最终选定了12项指标。借助德尔菲-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探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格局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最为优异;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仍然客观存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志军 梁晴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全国各地方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剖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础上,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熵权法和系统聚类等方法测度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截至201 7年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状空间分布格局,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具体表现为:综合水平最高是北京,其次是上海、广东、江苏和天津;重庆在众多中西部省份中一枝独秀,也是唯一进入全国前十的西部地区;广大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在综合质效、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等维度均相对较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敏 李书昊
研究目标:测度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方法:构建面向新时代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水平在不同省份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依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高低,30个省份被划分为明星型、平庸型和落后型三种类型。研究创新:构建了涵盖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配置高效、市场机制完善、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协调共享、产品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成果惠民10个方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研究价值:把脉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规律,为推进各省份全面、协同提升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伟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指南。文章着力探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判断标准,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功效系数法对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各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整体看创新发展水平偏低,而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改观;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各维度上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整体看"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渐趋明显。希望通过各省份、各维度、各指标的全面测度,揭示出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态势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为各省份找出薄弱环节、补齐短板、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经济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国力 房娟
针对山东省提出的新旧动能转换政策,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运用熵值法、全局莫兰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驱动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府、企业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投资以及人民推动的消费水平;其发展速率呈“n”形趋势,2015—2019年为发展的“瓶颈期”;山东省各地级市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依存关系,整体上表现出东北部高、西北部和南部低的特征,空间格局演变处于停滞状态,表现出以济南和青岛为核心的“双核模式”;投资、消费、出口、科技的驱动效果较好。今后,山东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改善经济结构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推动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向绿色转型;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竹君 任保平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将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经济素质作为外部环境因素,测算我国各省份地区经济效率变动。结果表明,三大外部环境因素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全国地区经济效率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明显趋势,而且这种突出差异来自于规模效率的影响,西部的规模效率严重低于东部与中部地区;同时,西部与中部地区的三大外部环境因素表现不足,显著降低地区经济效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唐晓超 彭青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自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和必然要求。文章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出发,提出一个能够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并基于此框架梳理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进入新时代后城市经济在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效率、发展结构和发展布局等五个方面的转变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推进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城市经济 高质量发展 分析框架 中国经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洁梅 林曾
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实证分析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市)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断上升,且呈现显著空间分化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相对较低。农业技术研发力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驱动中国省(区、市)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优化农业资源投入结构、健全农村循环经济差异化发展机制、统筹农村绿色低碳资源配置的举措,以期为提升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