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48)
2023(20644)
2022(17801)
2021(16556)
2020(14078)
2019(32396)
2018(31885)
2017(60371)
2016(33364)
2015(37843)
2014(37664)
2013(37301)
2012(34525)
2011(31358)
2010(31182)
2009(28803)
2008(28558)
2007(25291)
2006(21914)
2005(19049)
作者
(100932)
(84579)
(83934)
(79986)
(53573)
(40658)
(38288)
(33208)
(32045)
(30056)
(28794)
(28572)
(26880)
(26605)
(26207)
(26132)
(25956)
(25055)
(24373)
(24312)
(21326)
(20700)
(20537)
(19114)
(19020)
(18694)
(18665)
(18636)
(17190)
(16941)
学科
(133703)
经济(133485)
管理(93635)
(88175)
(72955)
企业(72955)
方法(64360)
数学(55567)
数学方法(54793)
中国(35957)
(35848)
(33725)
(33196)
业经(29347)
(26284)
贸易(26275)
(25541)
地方(24802)
农业(23700)
(23205)
理论(22584)
(22347)
环境(22172)
(21474)
财务(21385)
财务管理(21336)
企业财务(20193)
技术(19981)
(19512)
银行(19418)
机构
大学(488974)
学院(484720)
(190125)
经济(186094)
管理(184624)
研究(167529)
理学(160882)
理学院(158957)
管理学(155676)
管理学院(154830)
中国(122279)
科学(109542)
(104542)
(90125)
(86803)
(84709)
研究所(80096)
业大(79701)
中心(75223)
农业(71662)
(69694)
财经(69240)
北京(65661)
(64604)
师范(63827)
(62935)
(60257)
经济学(57738)
(56255)
经济学院(52240)
基金
项目(336527)
科学(262297)
基金(244198)
研究(235048)
(217386)
国家(215664)
科学基金(182478)
社会(147727)
社会科(139465)
社会科学(139425)
(131049)
基金项目(129191)
自然(122497)
自然科(119697)
自然科学(119653)
自然科学基金(117514)
(112124)
教育(108702)
资助(101674)
编号(93527)
重点(76452)
成果(75839)
(73537)
(70909)
(68946)
科研(65663)
课题(65291)
创新(64543)
计划(64352)
大学(61980)
期刊
(200072)
经济(200072)
研究(134976)
学报(90508)
中国(87556)
(80982)
科学(78524)
大学(66496)
管理(64337)
(64146)
学学(62849)
农业(55771)
教育(50270)
技术(40109)
(35868)
金融(35868)
财经(33301)
经济研究(32954)
业经(32115)
(29503)
(28554)
问题(26355)
(25869)
图书(25496)
科技(24010)
业大(23645)
统计(23426)
技术经济(23101)
资源(21772)
(21705)
共检索到691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桂元  吴齐  涂洋  
文章基于网络分析和QAP方法,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碳排放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碳排放空间网络整体结构较为稳定、联系较为密切;上海、北京、天津等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发挥着中介作用;环渤海等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江浙沪等属于"净受益"板块,新疆等资源丰富地区和中部地区为"净溢出"板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具有传递特征;空间邻接关系、能源消耗差异和城镇人口差异对碳排放空间关联关系产生显著的影响,产业结构差异和消费水平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该网络的关联关系;区域间能源消耗和城镇人口相似性越高,省份之间碳排放的空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德钢  陆远权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全新解构了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特征,并基于QAP技术揭示了碳排放空间关联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碳排放呈现出复杂的多线程空间网络关联关系。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等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份处于网络的中心地位,接收了较多的关联关系,甘肃、青海、新疆和贵州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份发送了较多的关联关系,其他省份则主要起到了"传输"和"桥梁"的作用。碳排放可以划分为"双向溢出""净受益""净溢出"以及"经纪人"四个功能板块。地理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以及环境规制差异对碳排放空间关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德钢  陆远权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全新解构了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特征,并基于QAP技术揭示了碳排放空间关联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碳排放呈现出复杂的多线程空间网络关联关系。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等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份处于网络的中心地位,接收了较多的关联关系,甘肃、青海、新疆和贵州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份发送了较多的关联关系,其他省份则主要起到了"传输"和"桥梁"的作用。碳排放可以划分为"双向溢出""净受益""净溢出"以及"经纪人"四个功能板块。地理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以及环境规制差异对碳排放空间关联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文菡   陈小龙   狄乾斌  
[目的]推进绿色生态养殖,科学把握渔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不仅是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客观要求,更为双碳目标下农业低碳转型发展奠定基础。[方法]文章创新性地从空间关联视角关注中国渔业碳排放效率,以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渔业碳排放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QAP模型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①“双碳”目标驱动下,渔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上呈波动提升态势;但各省市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显著,沿海及沿河地区渔业碳排放效率普遍较高。②中国各省市渔业碳排放效率空间联系逐渐增强,网络密度、关联性与稳定性不断提升,渔业碳排放效率网络更加均衡稳定。③各省市在渔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中地位及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沿海渔业发达省市在网络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西北、西南和东北省市则由于渔业经济基础差及养殖技术落后等原因在网络中处于被支配地位,而中部省市借助其地理位置发挥了“桥梁”与“中介”作用。④养殖品种结构、渔业技术、碳汇量、基础设施、渔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养殖密度的地区差异显著地影响了渔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构建。[结论]目前,中国渔业碳减排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较大潜力;应重视中国渔业碳排放效率的区域联动效应,通过养殖结构优化、养殖技术提升、养殖密度调整及设施建设等途径推动中国渔业低碳转型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歆  高煜昕  李俊朋  
运用Shannon信息熵理论,对2005~2017年中国碳排放结构信息熵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其时空演变的空间关联特征,构建QAP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省碳排放结构存在均衡性差异,省份之间的相互影响在逐步增大,整体空间网络特征趋于稳定状态;各省份的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个体空间网络特征排序情况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空间聚类——块模型分析显示不同板块碳排放结构变迁格局较为平稳;R&D投入强度、城镇人口比重等因素对其空间关联关系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雨格   卢泓钢   郑家喜  
[目的]探究中国渔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与影响因素,为区域渔业协调发展与低碳渔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文章基于关系数据和网络视角,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随机块模型(Stochastic Block Model,SBM)测度2011—2020年中国27个省市区的渔业碳排放效率,构建渔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引力矩阵,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分析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与属性特征,最后通过二次指派程序方法(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QAP)探究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与作用。[结果]研究表明,渔业碳排放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现象与溢出路径,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状空间关联关系,协同发展现象明显;渔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相对松散,且存在一定的等级梯度特征,渔业碳排放效率的区域间合作有待进一步增强与优化;上海、天津、北京、四川等发达省市区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对低碳渔业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的掌控与支配作用较强,位于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省市区位于关联网络的边缘位置,获取低碳渔业发展资源的能力偏弱;渔业发展水平差异、社会消费水平差异、能源强度差异与空间邻接关系能够显著推动渔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税负水平差异、对外开放水平差异、交通运输水平差异越小,越有利于形成空间关联网络。[结论]应探索渔业发展的区域联动机制,建立跨区域合作平台,强化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在制定和实施政策和措施时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潜力,提高整体效率水平;控碳治碳需要地区间相互协调、共同治理,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碳减排目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闫云凤   李雪梦  
文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跨国公司投资碳转移网络的演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跨国公司投资碳转移网络中,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个体网络地位较为稳定,而中国、东盟等发展中经济体进一步融入发达经济体主导的投资碳转移网络;从整体网络特征来看,“投资碳泄漏”问题进一步扩散。美国和欧盟成为全球投资碳转移的主要转出地和转入地,两者相互依赖,呈现“双足鼎立”的特征。此外,美国对亚洲国家的投资碳转移进一步深化。QAP分析结果表明,跨国公司更倾向于对具有相邻位置、相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科技水平的国家进行投资碳转移。文章的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跨国公司在全球碳转移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制定合理的国际气候合作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俊  徐金海  夏杰长  
文章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数据,结合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实证分析了中国省际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明显,省际间关联关系数总体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关联网络等级度较高,整体网络优化空间大;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在网络中的中心度更强,作用更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接受来自其他地区的旅游经济溢出越多,马太效应明显;从整体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俊  徐金海  夏杰长  
文章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数据,结合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实证分析了中国省际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明显,省际间关联关系数总体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关联网络等级度较高,整体网络优化空间大;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在网络中的中心度更强,作用更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接受来自其他地区的旅游经济溢出越多,马太效应明显;从整体网络指标回归看,网络密度的提高、网络等级度的降低、网络效率的降低能显著缩小省际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有效提升整体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从个体关联网络指标回归结果看,个体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提高能有效提升各省(市)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据此,文章提出了未来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春晓  裴小忠  
纺织业创新协同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04~2019年长三角27个城市纺织专利权利转移面板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三角纺织业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网络规模显著增长,网络加权度呈现"核心-半边缘-边缘"式空间层级结构,核心城市更替交换;创新联系以中心城市间互动及向周边城市流动为主导,呈现邻近、等级和跳跃式溢出的混合模式;创新联系主体中以纺织企业的发明专利转移为主,院校和科研单位所占比始终较小;经济基础、功能基础、产业驱动、消费驱动、政府扶持正向推动创新网络演化;信息基础和人才支撑负向影响创新网络演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及制度差异对于贸易网络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欣  徐晓玉  韩珠林  
生产性服务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黏合剂,贯穿产业链的诸多环节。国家间通过生产性服务贸易相互联系,形成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47个国家,从国家间关系的角度分析2010-2017年全球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动态变化,发现全球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网络内的国家在地位上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的特征。在利用QAP方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时,发现地理距离因素对国家间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影响较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红霞  雷佳  
基于经济活动的空间关联角度,应用关系数据,综合运用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从空间分布、空间关联强度、空间关联网络等三个层面分析省际金融科技发展的空间组织规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关联网络的空间结构呈明显的东部多核、西部少核、多中心网络化发展的特征,地理临近引发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省际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距离衰减效应;(2)近十年中,省际金融科技关联网络由单向松散型演变为多向密集型,最终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为核心并辐射全国的纺锤型团簇状网络;(3)网络核心—边缘特征明显,北京、上海等占据主导,是重要外溢源,同时,位于网络边缘的地区增速明显,正逐渐改变传统区位、经济基础等相对比较优势的影响;(4)目前,整体关联网络以三四级联系为主,但弱联系逐年下降,有效联系网络不断扩大,正处于网络加速架构的提质增效阶段;(5)地理临近、经济基础、市场化水平、网络化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水平等是影响空间并联网络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春艳  孔凡超  
本文在测度1998—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网络关联效应。研究表明:(1)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网络关联程度逐年增强,多重叠加现象和空间溢出效应明显。(2)空间关联网络表现出"总体分异、板块聚类"特征,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并存。陕西、北京、天津和上海在空间网络中起到"桥梁"和"发动机"双重作用。(3)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空间网络可分为四个板块:"净溢出"、"双向溢出"、"主受益"以及"经纪人",且各板块自反性程度较高,板块间"梯度传递"机制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