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6)
- 2023(11759)
- 2022(10246)
- 2021(9804)
- 2020(7906)
- 2019(18656)
- 2018(18498)
- 2017(35607)
- 2016(19226)
- 2015(21809)
- 2014(21635)
- 2013(21636)
- 2012(19892)
- 2011(18092)
- 2010(17634)
- 2009(15721)
- 2008(15001)
- 2007(12562)
- 2006(10845)
- 2005(9460)
- 学科
- 济(79741)
- 经济(79658)
- 管理(54196)
- 业(48677)
- 企(39739)
- 企业(39739)
- 方法(37770)
- 数学(33368)
- 数学方法(33070)
- 中国(22777)
- 农(19798)
- 学(17696)
- 财(17502)
- 贸(16525)
- 贸易(16517)
- 环境(16392)
- 业经(16155)
- 易(16140)
- 地方(14534)
- 和(13500)
- 农业(13089)
- 制(12790)
- 划(12083)
- 理论(11465)
- 技术(11461)
- 银(11296)
- 银行(11261)
- 融(10885)
- 金融(10884)
- 行(10806)
- 机构
- 大学(273972)
- 学院(269554)
- 济(113941)
- 经济(111814)
- 管理(109714)
- 理学(95950)
- 理学院(94891)
- 研究(94568)
- 管理学(93464)
- 管理学院(92999)
- 中国(70142)
- 京(58970)
- 科学(57969)
- 财(47890)
- 所(46696)
- 研究所(43183)
- 中心(41385)
- 农(40747)
- 业大(39728)
- 财经(39672)
- 北京(37784)
- 经(36431)
- 范(35466)
- 江(35243)
- 师范(35193)
- 经济学(34814)
- 院(34514)
- 农业(31989)
- 经济学院(31482)
- 财经大学(29823)
- 基金
- 项目(191957)
- 科学(151711)
- 基金(141857)
- 研究(140659)
- 家(123912)
- 国家(122977)
- 科学基金(105475)
- 社会(89548)
- 社会科(84962)
- 社会科学(84939)
- 基金项目(75803)
- 省(71423)
- 自然(68530)
- 自然科(66935)
- 自然科学(66921)
- 自然科学基金(65723)
- 教育(63250)
- 划(61519)
- 资助(58412)
- 编号(55859)
- 成果(44830)
- 部(43487)
- 重点(42757)
- 发(40961)
- 创(39610)
- 课题(37988)
- 教育部(37438)
- 国家社会(37397)
- 创新(37048)
- 科研(36883)
- 期刊
- 济(117469)
- 经济(117469)
- 研究(80642)
- 中国(46658)
- 学报(42037)
- 科学(40302)
- 管理(38912)
- 农(36407)
- 财(33260)
- 大学(31816)
- 学学(29830)
- 教育(27381)
- 农业(26370)
- 技术(21774)
- 融(20170)
- 金融(20170)
- 经济研究(19739)
- 财经(18735)
- 业经(17514)
- 经(15980)
- 问题(15461)
- 图书(14504)
- 业(14264)
- 理论(13358)
- 科技(13291)
- 贸(13251)
- 技术经济(13045)
- 资源(12811)
- 世界(12643)
- 实践(12086)
共检索到381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黎姗 王润 杨德伟 孙艳伟 刘健
温室气体减排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由于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差异,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碳减排的潜力也各不同。文章在计算中国省际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刻画了1990年到2007年中国省际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和聚集程度,有利于设立合理的长期减排目标和战略,实现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表明,碳总量和碳强度都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在局部空间上出现了高值的聚集现象。碳强度的极化现象比碳总量更加严重。文章最后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碳排放聚集等,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碳排放区划方案。区划结果显示出资源丰裕程度与碳强度的关系,有利于实施差异化的减排...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极化格局 碳聚集 碳排放区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涛 傅强
本文基于非意愿变量Ruggiero三阶段模型对1998-2008年我国29个省级地区进行评价,旨在求解生产过程中给定各种投入要素和产出水平下实现碳排放污染最小化的效率指标。继而进行区域效率差异的比较,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地区差异动态演进,最后,采用面板回归考察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碳排放效率逐步提高,但区域分化明显,由"单峰"向"双峰"演变;效率改善更大程度上是来源自逼近效率前沿的结构性改善,而技术进步效应尚且不足。我国经济的迅速扩张并未对碳排放效率构成较大负面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改善碳排放效率卓有成效,但改善作用对不同区域影响力度不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德勇 刘习平
以1978-2010年中国各地区碳排放数据为依据,基于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排放公平中的碳洛伦兹曲线和碳基尼系数,并测算出碳基尼系数为0.24,处于相对公平的水平上。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CO2排放比重大于人口比重,挤占了中西部地区的排放空间。从省际来看,我国CO2排放比重大于人口比重的省份主要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西部内陆落后省份以及资源、能源大省。最后,基于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的视角,对我国各地区202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空间分配。本文的政策含义:针对不同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实施有差别化的减排政策;制定碳排放指标,并按照年度进行分解,建立区域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排放...
关键词:
公平 碳排放空间 分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潘伟 潘武林
以固定资源分配的DEA方法为基础,对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基于DEA效率评价和历史碳排放水平的资源分配方法。基于我国2030年承诺减排目标为决策导向,然后以全国平均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得出总量控制下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吉林、上海等15个省份应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其2030年排放水平与2014年相当;要实现全国范围内平均效率最大化,需要将多数配额集中分配到少数省份。
关键词:
DEA 碳排放 配额 省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飞 胡江艳 孙启鹏 徐妍 尚震 柯浩楠
运用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静态和动态物流业碳排放绩效进行测算,并从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结构、科技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六个维度出发,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探索,结果发现:(1)从静态角度看,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绩效整体处于中等水平,除河北、青海、宁夏外,其余省份尚有很大改善空间,同时,东部和东北部绩效远高于中西部,区域差异显著;(2)从动态角度看,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绩效总体保持上升态势,除安徽、甘肃、青海外,其余省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中西部省份的改善幅度普遍低于东部和东北部省份;(3)能源结构对物流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显著为负,其余因素对物流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金超 鹿世强 郭正权
中国不同省级的碳排放量呈现明显差异。文章采用STIRPAT模型分析得到碳排放影响因素,运用遗传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模型和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997—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不同发展情景下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来2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将预测结果和误差指标与ELM、BP、GWO-SVM模型进行对比。同时,文章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划分东北、华北等7个区域进行碳达峰、碳减排能力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遗传算法改进的极限学习机模型可以克服ELM模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在绿色发展情景下中国7个区域均能在2030前实现碳达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兰梓睿 张宏武
以中国区域交通运输业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效率分析的前提下,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对各个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率在样本期间呈现出上下起伏不稳定的态势;全国和四大经济区域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率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凹"型走势,其中东部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建民 杨文培 杨力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建立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面板协整方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省际1996~2011年期间三者之间的的传导效率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及省际之间三者的传导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北京等18个省市的传导效率较差,海南等12省市的传导效率较好。从短期调节效应来看,大部分省市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调节幅度较小,碳排放对能源消费的调节幅度较大。
关键词:
传导效率 3E协调 省际差异 面板数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飞 胡江艳 孙启鹏 徐妍 尚震 柯浩楠
运用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静态和动态物流业碳排放绩效进行测算,并从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结构、科技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六个维度出发,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探索,结果发现:(1)从静态角度看,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绩效整体处于中等水平,除河北、青海、宁夏外,其余省份尚有很大改善空间,同时,东部和东北部绩效远高于中西部,区域差异显著;(2)从动态角度看,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绩效总体保持上升态势,除安徽、甘肃、青海外,其余省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中西部省份的改善幅度普遍低于东部和东北部省份;(3)能源结构对物流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显著为负,其余因素对物流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小胜 李月 李燕
利用中国省际投入产出数据,应用改进的"零和博弈"数据包络(ZSG-DEA)模型,对中国碳排放的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按照效率的高低对碳排放的额度进行分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存在较大的差距,以考虑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各省份之间碳排放重新分配后,效率明显提高,除辽宁、吉林和福建的效率为0. 999外,其余省份都为1。从分配的结果看,发达省份基本都是实际碳排放少于重新分配后的数量,效率低和经济不发达省份的碳排放多数处在超排状态。最后采用考虑公平和效率的单指标分配,发现效果并没有按照ZSG-DEA模型分配的好,这表明按照ZSG-DEA模型分配更加符合经济的发展状况,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万伦来 孙博 任雪萍
本文基于中国1995-2011年碳排放的经验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方法对中国省际碳排放公平性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碳排放基尼系数为0.2933,这说明我国各省碳排放尚处在较为公平的区间范围之内。进一步对我国总体碳排放公平性的子群分解研究表明,我国东、中、西三大子群内部的碳排放非均衡性对总体不公平性的贡献额较大,而各子群间的碳排放非均衡性水平对总体不公平性的贡献程度则相对较低;各子群碳排放水平交叠程度高,但分层程度却较低,这说明在进行碳排放分配权划分过程中,必须摈弃简单按照传统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进行划分的方式,将自然资源富集程度、人口比重大小、产业聚集程度以及产业自东向西...
关键词:
碳排放 公平性 基尼系数 子群分解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洪刚 佟昕 陈凯 李刚
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如何分配减排目标和减排义务成为解决碳排放问题的焦点内容。通过碳排放的差异分析可以评估各区域的减排工作成果和未来的减排潜力,能够为分配减排目标和减排义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ntergover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指导目录计量碳排放的方法测算了2000~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碳排放量,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特征,将中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区域,运用泰尔指数法分解分析了以人口为权重和以经济增长为权重的中国区域碳排放量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吴常艳 周艳 孟浩
为探索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演化规律,以二氧化碳为测度指标,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和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分析了碳排放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最后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碳排放空间格局总体上较为稳定,HH类型省域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LL类型省域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部地区,中国省域碳排放在空间上的集聚性和集群效应增强。碳排放的重点调控区域包括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和辽宁等。(2)1997-2007年中国省域碳排放标准差椭圆的中心向西南移动,2007-2012年向西北移动;碳排放沿X轴呈分散趋势,沿Y轴呈集中趋势;转角大致在21.516 0°~30.852 6°之间变化;碳排放的空间密集化程度增加,空间分布形态呈现"圆化"趋势,空间相似性降低。(3)2013-2020年碳排放标准差椭圆的中心主要在中牟县内移动;碳排放空间格局呈现一定的空间拉伸趋势;转角大致在20.661 3°~22.482 7°之间变化;形状指数总体上呈轻微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形态呈现"圆化"趋势,空间格局相对稳定。(4)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人口总量、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是影响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其中,降低碳排放强度是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和人口总量对碳排放量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吴常艳 周艳 孟浩
为探索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演化规律,以二氧化碳为测度指标,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和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分析了碳排放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最后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碳排放空间格局总体上较为稳定,HH类型省域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LL类型省域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部地区,中国省域碳排放在空间上的集聚性和集群效应增强。碳排放的重点调控区域包括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和辽宁等。(2)1997-2007年中国省域碳排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武春桃
基于1997年~2011年中国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户籍人口、就业人口和城区建设城镇化等三种指标,本文全面考察了城镇化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整体降低了中国农业碳排放;但不同渠道城镇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就业城镇化是农业碳排放下降的最主要动力;城镇化对三大地区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城镇化对西部地区碳排放的积极影响最为显著,对中部地区则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则很不确定。结论对中国城镇化与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镇化 碳排放 农业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