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23)
- 2023(8773)
- 2022(7510)
- 2021(7131)
- 2020(6221)
- 2019(14768)
- 2018(14364)
- 2017(27504)
- 2016(14956)
- 2015(17494)
- 2014(17368)
- 2013(17769)
- 2012(16659)
- 2011(15316)
- 2010(15260)
- 2009(14472)
- 2008(14669)
- 2007(12996)
- 2006(11203)
- 2005(10067)
- 学科
- 济(70190)
- 经济(70115)
- 管理(43510)
- 业(40124)
- 方法(34242)
- 企(31736)
- 企业(31736)
- 数学(30954)
- 数学方法(30762)
- 中国(19990)
- 农(17849)
- 财(16468)
- 贸(14990)
- 贸易(14984)
- 易(14659)
- 学(13640)
- 制(12639)
- 业经(12511)
- 地方(11764)
- 农业(11713)
- 和(11400)
- 环境(10881)
- 银(10044)
- 银行(10023)
- 行(9566)
- 务(9509)
- 财务(9488)
- 财务管理(9462)
- 融(9431)
- 金融(9429)
- 机构
- 大学(228839)
- 学院(224362)
- 济(102402)
- 经济(100596)
- 管理(86748)
- 研究(81220)
- 理学(75068)
- 理学院(74174)
- 管理学(73079)
- 管理学院(72640)
- 中国(62943)
- 京(49139)
- 科学(48961)
- 财(44479)
- 所(41870)
- 农(38356)
- 研究所(38354)
- 中心(36817)
- 财经(35969)
- 经济学(32954)
- 经(32865)
- 业大(32520)
- 江(31728)
- 北京(31516)
- 农业(30516)
- 经济学院(29922)
- 范(29372)
- 师范(29127)
- 院(28495)
- 财经大学(26743)
- 基金
- 项目(148908)
- 科学(117719)
- 基金(111173)
- 研究(107164)
- 家(97592)
- 国家(96892)
- 科学基金(82125)
- 社会(70211)
- 社会科(66700)
- 社会科学(66679)
- 基金项目(58681)
- 省(54716)
- 自然(52411)
- 自然科(51105)
- 自然科学(51086)
- 自然科学基金(50253)
- 教育(48599)
- 划(47344)
- 资助(46256)
- 编号(41750)
- 部(35164)
- 成果(34144)
- 重点(33965)
- 发(32416)
- 创(30496)
- 国家社会(30356)
- 教育部(30030)
- 中国(29492)
- 科研(28975)
- 创新(28707)
- 期刊
- 济(107029)
- 经济(107029)
- 研究(65455)
- 中国(42918)
- 学报(35601)
- 财(34496)
- 科学(33563)
- 农(33327)
- 管理(29399)
- 大学(25998)
- 学学(24235)
- 农业(22903)
- 融(18451)
- 金融(18451)
- 经济研究(18351)
- 财经(18158)
- 教育(18141)
- 技术(17622)
- 经(15711)
- 业经(15258)
- 问题(14938)
- 贸(14094)
- 业(14041)
- 资源(13097)
- 世界(12384)
- 技术经济(12157)
- 国际(12036)
- 图书(11527)
- 统计(11512)
- 策(10198)
共检索到330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臧漫丹 娄子孟 孔嘉婧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中国水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如何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以更少的水资源消耗去创造更多的福利增长,谋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极为重要。基于生态福利绩效背后的逻辑,构建水资源福利绩效指标体系,衡量中国31个省市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为解决传统DEA方法计算的效率值不能跨期比较问题,以2006年为基期,利用广义DEA方法测度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市区水资源福利绩效,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Moran散点图、局部Moran’s I指数、LISA聚集图对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空间集聚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市区水资源福利绩效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最优,西部次之,中部最差。各省市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北京水资源福利绩效最高,宁夏水资源福利绩效最低。(2)中国水资源福利绩效具有空间集聚效应且该效应逐年增强,从2009年起通过显著性检验。观测期内中国各个省市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空间演变路径包括正向空间集聚、负向空间集聚、负向空间外溢趋势及空间分异4种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省份受到邻接省份负向空间影响,进入低低集聚区。各省市区不仅要注重自身水资源福利绩效的提升,同时应注重邻接省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及趋势,以防其负向空间影响。(3)水资源匮乏的京津冀地区长期稳定在高高集聚区,而水资源禀赋较优的珠江流域省份如湖南、广东等长期稳定在低低集聚区。缺水地区水资源福利绩效优于富水地区,这为富水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提出了警示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腾 贾彬彬 喻惠娟 潘向云
文章从两阶段视角和动态关联性出发,打开生态福利系统内部结构的“黑箱”,同时将跨期连接因素纳入生态福利绩效的测算框架之中,通过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动态网络SBM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理探测器从内源与外源两个层面对影响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展开探究。结果表明:(1)2012—2021年,生态福利整体绩效均值为0.508,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且区域之间呈现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2)经济福利效率明显高于生态经济效率,说明生态经济效率偏低是导致中国生态福利绩效不高的主要原因。(3)驱动因素中,人均能源消耗量和对外开放程度分别为内源性与外源性驱动因素的主导因子,且内源性与外源性驱动因素的双因子交互作用皆以非线性增强为主,以双因子增强为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瓦哈甫·哈力克 辛龙 李振江 何琛
基于2006—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旅游资源诅咒系数及ESDA分析旅游资源诅咒的时空分异特征,首次运用GWR模型探索其驱动力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旅游资源诅咒总体呈"西高东低"空间分布格局,2006—2016年高危区省份逐渐减少,省际差异逐步缩小,均衡发展趋势有所体现。(2)旅游资源诅咒空间关联性与集聚态势逐渐增强,两极分化特征显著。(3)人才规模、交通可达性、城市化水平、服务化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是旅游资源诅咒的主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分别呈"东北高中南低""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西部高东北低"空间分布格局。鉴于此,提出优化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汉华 罗俊 王瑶
基于2008—2018年黄河流域4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水资源相关面板数据,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特性及其动态演进过程。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和产业升级对效率值影响显著,剔除环境变量之后,纯技术效率成为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方面,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在集聚程度上表现为波动下降态势,效率较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时间变化,效率值逐步减小,城市间效率差异呈扩大趋势,向中低效率转变的可能性增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李红新
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用水效率。根据辽宁省14个城市1999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选择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以及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等作为输入指标,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输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各指标的规模冗余率与技术冗余率,进而计算出用水相对效率,并对其在时空上的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这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研究发现,水资源利用的规模冗余率与人均GDP的关系同库兹涅茨理论相吻合,而技术冗余率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从而为人们利用规律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谢巍 姜楠 陈丽新
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解决这一问题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用水效率。根据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7年到2006年的相关数据,选择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以及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等作为输入指标,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输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规模冗余率,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技术冗余率,进而计算出用水相对效率,并对用水相对效率在时空上的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克亮 刘悦 史利娟 刘蕾 孟祥瑞 杨宝臣
提高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是缓解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区工业为研究对象,将工业用水与水污染排放纳入分析框架,构建Epsilon-Based Measure(EBM)-Tobit两阶段效率分析模型。首先,采用兼容径向与非径向特点的EBM模型测算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分析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然后,从投入要素视角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绿色水资源无效率进行解构,测算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通过泰尔指数分解诠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地区差距的形成根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克亮 刘悦 史利娟 刘蕾 孟祥瑞 杨宝臣
提高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是缓解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区工业为研究对象,将工业用水与水污染排放纳入分析框架,构建Epsilon-Based Measure(EBM)-Tobit两阶段效率分析模型。首先,采用兼容径向与非径向特点的EBM模型测算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分析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然后,从投入要素视角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绿色水资源无效率进行解构,测算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通过泰尔指数分解诠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地区差距的形成根源;进而,根据EBM模型计算得到的投入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异测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工业节水与水污染减排潜力;最后,利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较低,地区差异特征明显,工业节水与水污染减排潜力巨大;缩小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三大地区间差距和长江上游各省市间内部差距是未来优化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关键;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工业用水强度、科技进步、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地域差异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均有一定影响,但是各因素影响方向、影响力度与显著性存在差异。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长江经济带实现工业水资源高效、绿色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静 王泽宇
基于脆弱性视角,从敏感性和应对性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1996—2015年中国陆海统筹绩效,结合核密度估计、多元线性回归和障碍度模型揭示其演化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陆海统筹绩效整体呈缓慢提升态势,两极分化趋势减弱,区域差距逐渐缩小。(2)空间演化上,陆海统筹绩效低值区空间范围不断缩小,中高值区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中,辽宁、河北、浙江、江苏、广西呈向好发展趋势,天津、山东、广东、上海呈减缓发展趋势,福建、海南呈波动变化。(3)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性对陆海统筹绩效的影响发挥主导作用,陆海经济协调发展度、陆海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贡献率、涉海就业结构专业化指数、科研经费投入力度、高层次人才储备率是制约其应对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杨廷瑜
低碳效率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脱碳视角更多关注各省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资源碳排放的背离程度。论文使用2011—2020年全国各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各省份CO_(2)净排放量和地区实际GDP之间的脱钩弹性系数对中国各省份进行脱碳视角分类,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从省域角度计算全国的低碳效率,运用核密度函数和泰尔指数研究各省份在脱碳视角下的低碳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存在低碳效率总体不断提高,但低碳效率时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三大碳排放类型省份空间差异性整体保持由大到小的演变趋势,低碳成长型省份空间差异变化幅度最小。未来,全国各省份要充分发挥低碳自主性,不断调整能源结构、继续转变产业结构、多手段增加森林碳汇,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增汇保驾护航。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宇 刘毅
提高能源效率是节约能源、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国内最高能源效率为比较标准计算能源效率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对能源投入要素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论文通过DEA-ESDA模型对1990、2000和2010年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并探索其空间集聚状态以及冷热点区域格局的演化,得出结论如下:1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的地带性差异显著,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2科技投入低和基本要素配置的不合理是我国部分省市能源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能源投入松弛、人力资源投入松弛、资本投入松弛和多种要素投入松弛四类;3能源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空间集聚状态基本一致,而规模效率受制于资源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杨廷瑜
低碳效率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脱碳视角更多关注各省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资源碳排放的背离程度。论文使用2011—2020年全国各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各省份CO_(2)净排放量和地区实际GDP之间的脱钩弹性系数对中国各省份进行脱碳视角分类,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从省域角度计算全国的低碳效率,运用核密度函数和泰尔指数研究各省份在脱碳视角下的低碳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存在低碳效率总体不断提高,但低碳效率时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三大碳排放类型省份空间差异性整体保持由大到小的演变趋势,低碳成长型省份空间差异变化幅度最小。未来,全国各省份要充分发挥低碳自主性,不断调整能源结构、继续转变产业结构、多手段增加森林碳汇,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增汇保驾护航。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刘乐
基于经济学中的边际思想,运用全分解模型计算出1997年-2007年中国以及31个地区(台湾、香港和澳门除外)产业用水的规模边际、技术边际与结构边际,分析了中国产业用水边际效应的时空分异规律;通过构建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指数,分析了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时间分异特征,运用Gini系数、Theil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在总体和局部都呈现提升的态势,但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总体差异在逐年增大,在总体差异的组成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间和东部地区内部差异贡献比例较大。导致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指数存在差异的最重要因素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为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素景 孙根年 韩亚芬 李琦
本文选取了1998~2005年中国各省区水资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从时空两方面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依据所得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为各省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资源效率 地区差异 节水潜力 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艳萍 刘畅
文章运用基于Shephard水资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统计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间演变和空间集聚状态。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一直处于小幅度下降趋势;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不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流域内各省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差较大;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水资源禀赋、城镇化进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而产业结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影响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