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26)
2023(12800)
2022(10631)
2021(9884)
2020(8033)
2019(18317)
2018(17732)
2017(33067)
2016(17737)
2015(19673)
2014(19569)
2013(19536)
2012(18570)
2011(17280)
2010(17294)
2009(15516)
2008(15569)
2007(13694)
2006(12370)
2005(11512)
作者
(53434)
(44756)
(44655)
(42376)
(28649)
(21655)
(20074)
(17328)
(17145)
(15944)
(15519)
(15206)
(14693)
(14476)
(14258)
(13784)
(13213)
(12966)
(12943)
(12931)
(11440)
(11028)
(10922)
(10324)
(10152)
(9980)
(9978)
(9782)
(9131)
(9036)
学科
(83256)
经济(83179)
管理(41787)
(41713)
(30886)
企业(30886)
方法(30625)
中国(27965)
数学(26025)
数学方法(25742)
地方(22084)
(21831)
业经(17990)
(17618)
(16448)
贸易(16432)
(15940)
(15676)
农业(15098)
(14632)
(14483)
银行(14460)
(14278)
金融(14277)
(14188)
(13490)
环境(13086)
地方经济(12123)
(11391)
技术(11348)
机构
学院(257744)
大学(257197)
(110822)
经济(108696)
研究(102486)
管理(90851)
中国(78688)
理学(77137)
理学院(76036)
管理学(74641)
管理学院(74133)
科学(63625)
(57375)
(53267)
(49933)
研究所(48685)
(46237)
中心(44931)
财经(39239)
(38471)
(37686)
北京(37386)
师范(37259)
(37150)
业大(36786)
农业(36202)
(35831)
经济学(35205)
科学院(31664)
经济学院(31600)
基金
项目(171544)
科学(135803)
基金(125775)
研究(122537)
(112567)
国家(111691)
科学基金(93795)
社会(79455)
社会科(75533)
社会科学(75516)
基金项目(65841)
(65330)
自然(60043)
自然科(58651)
自然科学(58636)
自然科学基金(57589)
(56573)
教育(55011)
资助(52352)
编号(46315)
(43256)
重点(40297)
(38246)
成果(37715)
(35236)
国家社会(34364)
课题(34348)
发展(34276)
(33731)
创新(33176)
期刊
(126698)
经济(126698)
研究(81542)
中国(56610)
学报(43294)
(42809)
科学(41581)
(35267)
管理(34851)
大学(32170)
学学(30409)
农业(29904)
教育(27734)
(26299)
金融(26299)
经济研究(21847)
技术(20580)
业经(20071)
财经(19318)
(17077)
(16871)
问题(16773)
(15233)
世界(14179)
国际(13892)
资源(13685)
统计(12291)
技术经济(11955)
科技(11937)
(11762)
共检索到402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晓东  冯学钢  
由于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地理区位、文化背景、基础设施等条件的不同,中国省际旅游发展呈现较大的差异。目前已有大量文献基于单个经济指标对旅游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研究,但少有研究从多指标的角度探讨旅游发展的相似性问题。论文基于六大经济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夹角余弦系数构造了旅游业发展的多指标组合相似度指数,并利用一种邻居搜索算法对我国31个省市(因数据限制,未计算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进行了空间聚类,然后以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与其他省份的相似性越低,一定程度上说明省际旅游发展呈现"极化现象"。综合考虑六大经济指标,部分省份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基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广海  刘真真  李盈昌  
选择能够反映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各类统计指标,运用主成分TOPSIS法对沿海11个省份2000,2005,2010年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采用马尔科夫链和ESDA法探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时间和空间格局演变。沿海11个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区域差异不断拉大,两极分化趋势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集聚分布;从热点区分布及格局演变来看,旅游产业发展重心有由南向北迁移的趋势,以长三角为中心、以珠三角和环渤海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渐趋明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良健  李晶晶  陈锦龙  
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方法,并在分析框架中引入空间因素,分析中国省际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发展演进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从时间动态性的视角看,中国省际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发展演进均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广大的旅游低收入地区与少数的旅游高收入地区长期并存;从空间动态性的视角看,近邻效应对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发展演进都有一定影响,部分地区向邻区的平均发展水平演进。但是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动态角度,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演变趋势都不尽相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结合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8—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2008—2018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较缓慢,各维度指数水平及变化形态均存在差异,东、中、西三大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递减,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为主力,以湖南、安徽等为辅助,其他地区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区域存在较弱的正向集聚性,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心位于河南,呈“东北-西南”分布形态,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强   李秋哲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挥旅游业赋能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高质量发展特征为框架,把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包括旅游业质量追赶、创新驱动、结构升级、绿色发展、共同富裕5个维度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评价法对2012-2021年中国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时序动态测度,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差异测度以及集聚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经历了“提升-下降-恢复”三个阶段,新冠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恢复势头良好。②10年间区域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2012-2019年,由京津、长三角领先发展,逐步转变为东部沿海到内陆递减;2020年,疫情冲击下呈现抱团发展;2021年,形成南强北弱的发展格局。③整体差异呈现“下降-上升-回落”态势;地区内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差异是地区内差异主要来源,西部地区差异扩大趋势明显。④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且呈波动状态。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特征稳定性较强,东部地区呈现高值集聚,西部与东北地区呈现低值集聚,中部地区江西、安徽已完成“低-高”集聚向“高-高”聚集态势转变,西部地区云南完成了“低-低”集聚向“高-低”集聚态势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凌雁  翁钢民  
文章基于2006—2016年我国省域旅游与交通发展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及其时空格局演变趋势,进而为旅游产业与交通发展的相互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偏低,但这11年各地区均有稳步提升,空间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级降低的趋势,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全国总体呈现集聚分布特点,全局Moran指数逐年增长,有利于正向辐射效应发挥作用;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和广东一带,且范围逐年有所扩张,正向溢出效应显著;"低-高"集聚区紧邻高值集聚区,受正向辐射效应影响,发展势头良好;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的新疆、青海、甘肃一带,区域范围有所缩减;显著的"高-低"集聚类型仅包含四川一地,作为西部地区的"领头羊",其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鸿雁  雷磊  
从规模、投入、产出和潜力四个方面,构建智慧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法、纳尔逊分类对31个省市2006、2010、2014年智慧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采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各地区智慧产业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智慧产业整体呈发展态势,但各地区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大。2智慧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智慧产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现集聚分布。3智慧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有明显的东西差异。高—高聚集区集中东部,低—低集聚区偏于西部,低—高类型区偏于北部,广东则处于高—低类型区,无明显集聚特征区域集中在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鸿雁  雷磊  
从规模、投入、产出和潜力四个方面,构建智慧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法、纳尔逊分类对31个省市2006、2010、2014年智慧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采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各地区智慧产业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智慧产业整体呈发展态势,但各地区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大。2智慧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智慧产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现集聚分布。3智慧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有明显的东西差异。高—高聚集区集中东部,低—低集聚区偏于西部,低—高类型区偏于北部,广东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凌雁  翁钢民  赵建强  
以2004~2014年中国省域旅游与综合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为研究对象,经过指标筛选,结合耦合协调度分析(CCDM)、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其协调发展程度的时空演变趋势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各地区旅游发展与综合环境的协调性均有所提高,最大值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最小值集中在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各地区的协调性在空间上总体呈现集聚模式,且集聚程度不断提高;"高-高"集聚中心位于江浙沪一带,且集聚范围不断扩大,溢出效应明显,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推广性;"低-低"集聚中心位于西部地区,但范围有所减少;"低-高"集聚类型地区相对不稳定,受溢出效应影响,发展势头良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海兰  高学东  
在时间序列数据挖掘中,传统的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算法没有考虑反映时间序列结构的关键点特征。为了解决该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波动特征的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算法,并通过聚类进行了效果分析。研究中首先利用小波分析方法提取时间序列整体变化趋势,然后给出了针对小波分析得到的序列进行波动点识别的方法,构造出包含时间序列重要波动信息的波动点序列。最后提出了非等长时间序列的相似性度量方法计算波动点序列间的距离。实验结果表明,该时间序列度量方法能更好地反映时间序列的趋势特征。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王娟  陆菊  
基于效率、结构、环境系统三个维度构建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2003—2012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测度,揭示其总体水平及各子系统质量水平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空间关联指数方法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其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0年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整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且子系统质量水平与整体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邻省域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质量水平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域,并向内陆扩散,质量水平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西部省域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王娟  陆菊  
基于效率、结构、环境系统三个维度构建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2003—2012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测度,揭示其总体水平及各子系统质量水平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空间关联指数方法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其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0年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整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且子系统质量水平与整体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邻省域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质量水平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域,并向内陆扩散,质量水平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西部省域,且省域数量不断减少;进而提出提升旅游产业效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人才、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等对策建议,为推动中国旅游业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提升旅游经济增长质量和发展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叶万军  
从经济、能源、环境和科技四个方面,依据协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兼顾"协调度"和"发展度"的"耦合度"模型,对我国29个省市的社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Kernel密度函数分析方法对协调度、发展度和耦合度时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协调度"水平较高,但是"发展度"水平较低,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综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瓶颈";各省市之间在"协调度"、"发展度"、"耦合度"上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出现了"两级分化",但是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我国社会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聚集"特性。因此,要把"谋发展"的着眼点放在"能源"和"科技"方面,使"能源"和"科技"系统协调发展,同时利用"高高聚集"地区的示范作用,不断向"低低聚集"地区辐射,从而达到既消除空间"聚集"特性又缩小省市差距的目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绿色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奉行以人为本、生态至上和全面发展的新价值观。在梳理旅游业绿色发展概念及内涵基础上,构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体系,运用SBM-Under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讨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TGDE)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时间和空间变化方面,TGDE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时间上呈"W"型变化形态,"下降—上升—调整"阶段特征显著;空间呈"东—中—西"递减分布,内部差异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低、中、高效率由"金字塔"向"菱形"结构转变,高效率地区集中于东部沿海,中等效率多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低效率位于胡焕庸线两侧。(2)动态演进方面,TGDE始终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但区域协调性逐步增强,具有较强平稳性,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空间向上转移省份比较集中,以中西部为主,向下调整省份较少,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影响具有不对称性。(3)影响机理方面,总体上,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规制、教育水平和旅游资源影响因子与TGDE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对外开放程度的作用不显著,但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作用机理及条件具有较强地域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艺芳  王松茂  
文章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且有待提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呈同类集聚态势,且该趋势不断加强。区位优势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逐渐加强,创新环境、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发达地区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开放程度更能有力拉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