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9)
- 2023(13351)
- 2022(11581)
- 2021(10927)
- 2020(9129)
- 2019(21488)
- 2018(20904)
- 2017(40589)
- 2016(21598)
- 2015(24514)
- 2014(24064)
- 2013(24232)
- 2012(22270)
- 2011(20245)
- 2010(19896)
- 2009(18208)
- 2008(17557)
- 2007(14908)
- 2006(12945)
- 2005(11412)
- 学科
- 济(93943)
- 经济(93841)
- 管理(61666)
- 业(58178)
- 企(47541)
- 企业(47541)
- 方法(46952)
- 数学(41679)
- 数学方法(41346)
- 中国(26087)
- 农(23219)
- 财(22591)
- 贸(22043)
- 贸易(22033)
- 易(21520)
- 业经(18945)
- 学(18398)
- 地方(17083)
- 农业(15574)
- 制(15087)
- 技术(14519)
- 和(14103)
- 环境(13858)
- 出(13599)
- 理论(13400)
- 务(13192)
- 财务(13131)
- 财务管理(13104)
- 融(13021)
- 金融(13020)
- 机构
- 大学(314136)
- 学院(308106)
- 济(133763)
- 经济(131357)
- 管理(126434)
- 理学(110620)
- 理学院(109485)
- 管理学(107923)
- 管理学院(107385)
- 研究(104577)
- 中国(78328)
- 京(66666)
- 科学(61931)
- 财(58520)
- 所(50923)
- 财经(48282)
- 研究所(46701)
- 中心(46388)
- 农(45002)
- 经(44334)
- 业大(43909)
- 北京(42350)
- 经济学(41991)
- 江(41380)
- 范(39852)
- 师范(39557)
- 经济学院(38206)
- 院(37911)
- 财经大学(36350)
- 农业(35344)
- 基金
- 项目(216184)
- 科学(171821)
- 基金(160898)
- 研究(159153)
- 家(139490)
- 国家(138435)
- 科学基金(119747)
- 社会(103565)
- 社会科(98490)
- 社会科学(98469)
- 基金项目(85076)
- 省(80179)
- 自然(76374)
- 自然科(74660)
- 自然科学(74643)
- 自然科学基金(73354)
- 教育(72110)
- 划(68273)
- 资助(66922)
- 编号(63029)
- 成果(51030)
- 部(49491)
- 重点(47628)
- 发(45379)
- 创(44677)
- 国家社会(43984)
- 教育部(43139)
- 课题(42487)
- 人文(41871)
- 创新(41714)
- 期刊
- 济(135441)
- 经济(135441)
- 研究(93096)
- 中国(53596)
- 学报(46323)
- 管理(44529)
- 科学(43728)
- 财(41412)
- 农(39706)
- 大学(35576)
- 学学(33199)
- 教育(31132)
- 农业(28338)
- 技术(24985)
- 融(24836)
- 金融(24836)
- 财经(23420)
- 经济研究(23349)
- 业经(20140)
- 经(19964)
- 问题(18288)
- 贸(17569)
- 图书(17276)
- 理论(15580)
- 技术经济(15499)
- 业(15316)
- 国际(14517)
- 科技(14511)
- 世界(14440)
- 实践(14002)
共检索到441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家庭
本文结合1995—2009年中国30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测算了各省接受知识溢出的水平。结果显示:接受知识溢出水平和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由省区所处区域的各个省区共同决定;各省接受知识溢出的水平不一,东部省区与中部省区之间形成了良性知识溢出,中部省区较好地接受了来自邻省的知识溢出,西部省区接受知识溢出的能力较弱。
关键词:
相邻省区 知识溢出 经济水平 接受溢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龙志和 蔡杰
对全国及分区域工业产业发展中知识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考察期中工业产业间发展均存在显著的MAR溢出效应,均不存在Porter溢出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Jacobs溢出效应与工业产业关联度相关,高产业关联度行业中,Jacobs溢出正向效应十分明显。因此,政府制定工业产业政策时,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各区域的政策侧重点有所不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蔡伟毅 陈学识
本文把技术进步分为水平差异型和垂直阶梯型两种模式,从理论上探讨了在不同的技术进步模式下知识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接着对国际知识溢出和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进口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是中国提升技术水平的最主要途径,而FDI渠道国际知识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并不显著,这是因为进口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多发生在水平差异型技术进步行业,而FDI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多发生在垂直阶梯型技术进步行业。因此本文认为,扩大中间投入品进口、引导FDI投向水平差异型技术进步模式行业、鼓励和支持本国企业的研发行为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
关键词:
国际知识溢出 水平差异型 垂直阶梯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金刚 沈坤荣 胡汉辉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域统计数据,基于地理距离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省际外显、内隐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边界。本文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外显、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在1 000千米范围外快速下降,而内隐知识在1 100千米范围外已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简单增加研发人员和资本相比,促进研发人员交流互动及优化资本结构更能促进地区知识增长。
关键词:
外显知识 内隐知识 空间溢出 地理距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尚晖 石丽红
雾霾溢出效应的测定有助于优化治污资金的分配和提升资金使用绩效。本文通过雾霾污染的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省级地区PM2. 5转移矩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京津冀雾霾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的PM2. 5污染相互溢出关系中,河北为PM2. 5净输出地区,而北京和天津为PM2. 5净输入地区。结合2017年数据,区域间治污资金分配如若考量溢出效应,则京津冀三地进行的治污资金初次分配比例应从18. 23%、5. 53%、76. 24%变为29. 33%、10. 36%、60. 30%。本文的启示在于,在治污资金的纵向分配中应适当考虑外部性而重点关注对于雾霾输出地的投入;在雾霾的协同治理中依据污染物当量减少和溢出规模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在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中,剔除溢出效应干扰,识别真实绩效,提高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率。
关键词:
雾霾污染 京津冀 治污资金分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易明 王腾 吴超
外商直接投资通常被认为是先进技术的源头,知识溢出是传播技术、实现区域创新的重要渠道。本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2000—2010年11年的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不利于我国区域创新水平提高,知识溢出促进了区域创新产出,但影响较为有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五点建议: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力度优化引资结构,提升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加强区域开放协同创新,提高区域创新主体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曲
采用1995—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检验了适宜技术、人力资本对地区知识溢出和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省际R&D资本溢出和国际R&D资本溢出都是影响地区TFP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除了可直接影响地区TFP外,还可通过对来自省际、国际进出口、FDI和ODI渠道的知识溢出发挥"同化器"作用来间接影响的地区TFP;人力资本对知识溢出具有"同化器"作用,但在不同的适宜技术下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勇 白永秀
知识溢出是解释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概念之一。但是现有理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知识溢出是否能够测度,如何对知识溢出进行有效的测度。文章基于空间知识溢出层面,对知识溢出的测度方法进行了分类综述,并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知识溢出 生产函数法 空间计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梅 柳士昌
本文利用2003~2008年中国省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3条渠道传递的国际R&D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无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却显著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进一步揭示,对外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无显著影响。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利用3条渠道的国际R&D溢出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 付军明 卫平
在采用永续盘存法(PIM)测算出FDI存量的基础上,利用1998—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在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下,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来分析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通过把人力资本与FDI的交互项引入到模型中,证实了人力资本门槛的存在,同时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人力资本门槛的存在。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区域层面分析,FDI并没有直接地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跨越相应的人力资本门槛,FDI才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 付军明 卫平
在采用永续盘存法(PIM)测算出FDI存量的基础上,利用1998—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在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下,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来分析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通过把人力资本与FDI的交互项引入到模型中,证实了人力资本门槛的存在,同时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人力资本门槛的存在。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区域层面分析,FDI并没有直接地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跨越相应的人力资本门槛,FDI才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对国内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凤娟 王梦珂
基于2000—2016年中国基本养老金支出数据,构建养老金支出水平测度模型,测算中国养老金支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养老金支出水平在逐年上升,养老金收支缺口有增大的可能性。养老金替代率、老年抚养比、高等教育水平、人口就业率与养老金支出水平有正相关关系;工资增长率与养老金支出水平关系不显著;城市化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养老金支出水平有负相关关系;相邻地区养老金支出水平之间有着很强的正向依赖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凌云 陶东杰
研究目标: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基于知识生产"面对面交流"理论,构建实证模型,利用2003~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地提高了高铁沿线非节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动态效应分析和工具变量估计仍然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高铁沿线非节点城市,与节点城市的距离越近、对应的节点城市创新水平越高,高铁开通对其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越大,且主要发生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明高铁开通具有知识溢出效应。进一步排除竞争性假说,证实了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创新:从知识溢出效应角度考察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工具变量方法缓解了已有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研究价值:有助于全面评价大规模高铁建设的经济效应,同时为高铁时代地区间如何创新协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高铁 创新 知识溢出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春明 江小敏 李宏兵
本文将我国行业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匹配至微观个体层面,基于产业关联视角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水平溢出效应整体促进了员工工资水平的提升,且对高技能员工的提升作用更大,即存在技能工资溢价;但这种水平溢出效应同员工工资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其中低技能员工的拐点要小于高技能员工,但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还未达到这一拐点。进一步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前向溢出效应提升了下游行业员工工资水平,且对下游行业高技能员工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通过后向溢出效应却降低了上游行业员工的工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