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7)
2023(12726)
2022(11041)
2021(10451)
2020(8675)
2019(20228)
2018(20085)
2017(38638)
2016(20619)
2015(23429)
2014(23162)
2013(23126)
2012(21162)
2011(19211)
2010(18756)
2009(17107)
2008(16518)
2007(14119)
2006(12302)
2005(10885)
作者
(59024)
(48892)
(48647)
(46161)
(31071)
(23344)
(22103)
(19371)
(18551)
(17281)
(16594)
(16559)
(15423)
(15293)
(15057)
(14965)
(14658)
(14406)
(14008)
(13851)
(12106)
(12050)
(11598)
(10992)
(10883)
(10815)
(10727)
(10629)
(9816)
(9618)
学科
(86849)
经济(86761)
管理(61015)
(58726)
(47498)
企业(47498)
方法(41855)
数学(36918)
数学方法(36593)
(24521)
中国(24234)
(19435)
(18947)
贸易(18939)
(18532)
业经(18286)
技术(17818)
(17321)
农业(15227)
地方(15112)
(14196)
环境(14096)
(13344)
理论(12935)
(12326)
银行(12288)
(12120)
(12032)
财务(11967)
财务管理(11951)
机构
大学(297955)
学院(294699)
(126426)
经济(124078)
管理(120970)
理学(105636)
理学院(104533)
管理学(103028)
管理学院(102505)
研究(101471)
中国(75316)
(63873)
科学(61252)
(52412)
(50161)
研究所(46170)
(45532)
中心(44951)
业大(43745)
财经(43469)
北京(40906)
(39923)
(39298)
经济学(38415)
(37997)
师范(37691)
(36723)
农业(35868)
经济学院(34759)
财经大学(32620)
基金
项目(206779)
科学(163616)
基金(152374)
研究(152146)
(132764)
国家(131767)
科学基金(113316)
社会(97318)
社会科(92456)
社会科学(92429)
基金项目(81017)
(77756)
自然(73022)
自然科(71373)
自然科学(71359)
自然科学基金(70106)
教育(68733)
(66046)
资助(62942)
编号(60620)
成果(48223)
(46942)
重点(45927)
(44072)
(43481)
课题(41147)
国家社会(40753)
创新(40675)
教育部(40448)
科研(39289)
期刊
(131350)
经济(131350)
研究(87868)
中国(52425)
学报(44612)
管理(43752)
科学(43230)
(40818)
(37035)
大学(33958)
学学(31863)
教育(30345)
农业(29711)
技术(27283)
经济研究(22099)
(21542)
金融(21542)
财经(20910)
业经(20438)
(17891)
问题(17285)
技术经济(16336)
(16260)
图书(15440)
科技(15427)
(14780)
理论(14579)
世界(14183)
实践(13148)
(13148)
共检索到420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海洋  史晋川  
本文在提出新产品技术效率(NPTE)是衡量工业自主创新效率有效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方向性距离函数的拓展,从新产品视角构建了一个自主创新效率和生产效率(TE)既区分又联系的分析框架,从而能够以生产效率为参照系对工业自主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本文发现,1999—2007年中国省际大中型工业平均TE比NPTE高29%左右;地区工业NPTE呈缓慢上升态势,且东部>中部>西部;近年来中国工业NPTE与TE的差距有所扩大;企业规模、FDI、进口、R&D人员和消化吸收投入促进了NPTE的提高,R&D投资、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则有抑制作用,产权改革和技术改造的作用也不显著。研究结果还表明,地区工业R&D投资与NP...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海洋  金则杨  
本文在运用全局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首次对2001—2010年中国大中型工业行业TFP的新产品动能变化及其数量效应变化和效率效应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作用很小;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低于TFP,中国工业TFP主要依靠老产品驱动;整体上中国工业TFP的新产品动能增长基本停滞;2008年后,TFP新产品动能的数量效应和效率效应双双提升,技术进步的新产品动能实现了较快增长,技术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海洋  金则杨  
本文在运用全局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首次对2001—2010年中国大中型工业行业TFP的新产品动能变化及其数量效应变化和效率效应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作用很小;新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低于TFP,中国工业TFP主要依靠老产品驱动;整体上中国工业TFP的新产品动能增长基本停滞;2008年后,TFP新产品动能的数量效应和效率效应双双提升,技术进步的新产品动能实现了较快增长,技术效率的新产品动能有所下降;企业规模、非国有企业占比对于TFP的新产品动能增长没有显著影响,FDI有抑制作用,出口和R&D投入则有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仁桥  王宗军  钱丽  
从价值链角度出发,构建两阶段效率理论框架,并将技术创新的环境影响纳入创新效率测度框架内。选取2001-2010年中国省际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关联型网络DEA模型测算环境约束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与分阶段效率,并探索各省份和4大地区的效率差异。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国整体创新效率有所提升,而整体创新效率均值为0.412,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科技研发阶段纯技术效率不高和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偏低是其主要原因;各省份及4大地区间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而其他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资源利用模式为高研发高转化的地区仅占全国2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颂  卢晨  
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深化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对中国工业行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采用基于DEA技术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对此开展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中间品进口和中间品出口两种方式参与GVC分工都会对行业环境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证明了中国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及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是促进国内工业转型升级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这种正向影响主要源于对技术效率的改进,而不是对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推动。GVC分工地位对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调节作用,处于GVC高端环节的行业将获得更大的环境技术效率提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屈小娥  
文章基于DEA-SBM模型,测度了节能减排约束下工业行业的环境技术效率,检验了环境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行业环境技术效率总体偏低,但大多数行业环境技术效率都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存在向环境技术前沿的追赶效应。引领环境生产前沿的创新者始终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清洁产业,今后的结构调整应重点扶持与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和清洁产业。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低排放行业既存在绝对收敛又存在条件收敛,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全部行业和高排放行业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说明环境政策及扶持力度需要向高排放行业倾斜。环境规制强度与环境技术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的三重门槛特征,且对于不同行业作用有别,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古耀杰  
文章构建了修正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运用中国18个高技术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各投入要素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的贡献程度;并运用状态空间模型检验了剔除掉科研人员工作量后,各投入要素对新产品产值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科研人员的工作量对新产品产值的贡献度最大,R&D经费投入量次之,研发资金投入量和专利申请量的贡献程度较小,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科研人员的劳动,R&D项目的拉动作用有待提升,研发资金和专利的使用效率亟待改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冬红  
运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引入市场化水平、专业化水平和区位因素等控制变量,分析了工业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我国工业行业技术效率,且对技术效率提升作用大于国内研发投入,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技术效率差异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晨  李胜兰  代丹丹  
文章采用包含非合意产出的Super-SBM模型,在测算中国1997—2014年各省区市工业环境效率值的基础上探讨其区域变化趋势和空间特征,并借助收敛分析工具考察中国工业环境效率区域差异的变化性。分析结果表明:(1)全国效率水平时间上呈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特征;(2)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高且相对稳定,中部近年来借助于国家经济政策扶持效率值逐渐上升,西部地区整体偏低且趋于分化;(3)省际间的差异性随时间推移先缩小后扩大,仅东部地区内部收敛趋势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晨  李胜兰  代丹丹  
文章采用包含非合意产出的Super-SBM模型,在测算中国1997—2014年各省区市工业环境效率值的基础上探讨其区域变化趋势和空间特征,并借助收敛分析工具考察中国工业环境效率区域差异的变化性。分析结果表明:(1)全国效率水平时间上呈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特征;(2)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高且相对稳定,中部近年来借助于国家经济政策扶持效率值逐渐上升,西部地区整体偏低且趋于分化;(3)省际间的差异性随时间推移先缩小后扩大,仅东部地区内部收敛趋势明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胜  安庆贤  
本文基于两个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利用2000-2010年中国30个省际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首先对研发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省际研发创新的效率并不低,最低的省份研发技术效率也为0.85;其次,对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都大于1,从动态的角度再次证明当前的研发效率是上升的;最后,利用面板Tobit模型对影响研发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林涛  
利用2003~2009年中国工业部门中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选用随机前沿分析,对三类所有制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09年,私营企业前沿技术进步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国有企业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前沿技术进步率呈现递减的趋势;(2)2003~2009年,私营企业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高,其次为国有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低;(3)三类所有制企业间技术效率的集聚在省域的分布上是有差异的,省份之间技术效率集聚的所有制类型既有相似性,又有异质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才志  赵良仕  邹玮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论文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了1997—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并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水资源技术效率进行了对比;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和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技术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这两种情况下的中国省际水资源技术效率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LM检验和稳健LM检验,中国省际水资源技术效率存在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借助于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和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范爱军  王丽丽  
文章运用中国大陆30个省市2001—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了中国各省市的技术效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以及增长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三大地区的技术效率增长呈显著的收敛趋势。文章认为虽然地区间技术效率的差异正逐步缩小,但现行的效率增长方式却不利于技术效率的良性健康发展,也有碍于经济水平的持续稳步提高,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完善各地区的效率增长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海英  刘晴晴  
文章在考虑了生产技术异质性的情况下,利用共同前沿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去测度全国30个省市的能源效率和CO_2的排放效率。同时构造了衡量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CO_2排放效率、潜在节能量、潜在CO_2减排量和技术差距指标。结果表明,只有北京、黑龙江、上海、湖南、云南和辽宁位于共同前沿上。此外,技术差距形成的潜在节能量和潜在CO_2减排量也是巨大的。这对于我国制定合理地节能低碳目标提供了依据,也为各省市树立了节能低碳标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