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0)
2023(9471)
2022(7952)
2021(7444)
2020(6200)
2019(14066)
2018(13570)
2017(25229)
2016(13169)
2015(14707)
2014(13606)
2013(13503)
2012(12403)
2011(11416)
2010(11146)
2009(10283)
2008(9984)
2007(8596)
2006(7497)
2005(6544)
作者
(35690)
(30105)
(29755)
(28174)
(18759)
(14191)
(13265)
(11588)
(11326)
(10373)
(10285)
(9998)
(9349)
(9318)
(9294)
(9197)
(8961)
(8527)
(8475)
(8395)
(7331)
(7103)
(7009)
(6735)
(6675)
(6597)
(6429)
(6304)
(5975)
(5890)
学科
(57724)
经济(57677)
(40202)
管理(39879)
(33328)
企业(33328)
方法(26946)
数学(24229)
数学方法(24082)
中国(19297)
技术(16382)
(14397)
(12865)
(12787)
贸易(12775)
(12510)
业经(12379)
技术管理(12256)
(10459)
(9760)
银行(9736)
农业(9542)
(9454)
(9211)
(9180)
金融(9180)
地方(9006)
环境(8851)
(8490)
产业(7740)
机构
大学(186667)
学院(183959)
(89455)
经济(88262)
管理(73887)
研究(66269)
理学(64729)
理学院(64042)
管理学(63246)
管理学院(62894)
中国(51184)
(38776)
科学(36938)
(36894)
(31771)
财经(30204)
经济学(29390)
研究所(29265)
中心(29160)
(28392)
(27937)
经济学院(26543)
业大(25777)
(24997)
北京(24669)
(23690)
财经大学(22855)
农业(22368)
(22296)
师范(22097)
基金
项目(129022)
科学(105279)
基金(98287)
研究(94763)
(86229)
国家(85599)
科学基金(74395)
社会(65770)
社会科(62792)
社会科学(62776)
基金项目(51787)
(48183)
自然(45909)
自然科(45010)
自然科学(45001)
自然科学基金(44314)
教育(43263)
(41097)
资助(38943)
编号(34083)
(33529)
创新(30454)
(30398)
国家社会(29413)
重点(29345)
(28280)
成果(26837)
教育部(26754)
中国(26166)
人文(25602)
期刊
(89728)
经济(89728)
研究(57256)
中国(38719)
管理(29212)
科学(27228)
(26643)
学报(26378)
(24533)
大学(20936)
学学(19659)
教育(18944)
农业(17403)
经济研究(16734)
(16298)
金融(16298)
技术(15514)
财经(15486)
(13591)
业经(12762)
(11875)
问题(11789)
(11236)
科技(11003)
世界(10885)
技术经济(10880)
国际(10292)
(9713)
统计(9463)
(8015)
共检索到270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钰芬  陈锦颖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正确认识创新要素配置现状,是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本文将Brandt传统要素错配测算模型拓展至创新领域,规避创新价格水平获取难题,兼顾创新经济价值与成果共享特性,放宽不变产出弹性假定,构建创新要素错配测算新框架。基于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地区间创新要素错配程度及效率损失,结果表明:地区间创新要素错配明显缓解,现阶段创新人力错配为主要表现形式;不同地区创新要素错配程度差异显著但逐步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异质性尤为明显;大部分中西部落后地区创新要素配置过度,创新效率偏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提升空间巨大。本研究有助于客观掌握创新要素配置状况,为推进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白俊红  卞元超  
作为中国"渐进式改革"中的一项典型特征,要素市场扭曲已成为制约中国创新生产活动及其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创新生产效率的视角,以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为主要切入点,在详细阐述二者对创新生产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中国分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创新生产效率损失的影响效应,并基于反事实检验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造成的创新生产效率损失缺口。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劳动力要素市场和资本要素市场均呈现出较强的扭曲态势;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生产效率损失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二者均显著抑制了中国创新生产活动的开展及其效率的提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戴小勇  
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转型时期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核心问题。一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企业生产率的总体分布,也取决于资源在生产率不同企业之间的配置效率。从资源错配的视角理解国家间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的文献,是近年来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评述,揭示了资源错配视角下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形成机理,并介绍了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测算方法,以及全要素生产估计、加总与分解的实证研究。最后,结合国内研究进展与中国经济问题,讨论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期望能够为中国经济学者与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姝  姜薇  
本文基于2007—2016年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出商业银行要素价格扭曲和商业银行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价格呈现明显的扭曲态势;在单独考虑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时,两者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在同时考虑要素价格扭曲变量和控制变量时,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显著,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仍然显著为负,这可能与商业银行运营性质和政府干预有关。进一步地,反事实检验结果显示,分别排除基准模型中的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变量时,商业银行的创新效率分别将提高2.17%和1.02%,并且资本要素价格扭曲造成创新效率损失的效果有逐年下降趋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玉林  刘超  潘毛毛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测算R&D资源错配并实证分析其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从理论上分析不同R&D资源错配造成绿色创新效率损失的具体机理,采用中国内地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结合反事实方法,测算R&D资源错配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较低;中国高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R&D资源错配问题,R&D资本和R&D人力错配均属于资源配置过多的情况;R&D资源错配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整体上造成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损失值为0.061 4,损失率达26.4%。基于此,必须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消除要素流动障碍,促进R&D资本和R&D人力在区域间合理配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曹东坡  王树华  
服务业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的要素错配是我国服务业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但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并未得到足够关注。实证结果表明,劳动要素错配的影响大于资本要素,要素错配类型和程度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估算结果表明,2004-2010年间要素错配对服务业产出造成9%-11%的损失且呈逐年增大的趋势,东部地区的要素错配对本地区服务业产出损失的贡献大于中西部地区,三大地区劳动要素错配对服务业产出损失的贡献都大于资本要素错配的贡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宏运  李谷成  周晓时  
本文构建农业要素错配与产出变动的分析框架,基于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核算了中国农业要素产出弹性,并考察了各地区的农业要素错配程度及其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要素错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出先改善后加深再改善的趋势,而在东北地区不断改善。劳动要素错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断缓解,在东北地区则未发生明显变化。土地要素在东部地区配置相对不足,在西部地区投入相对过度,且各地区的土地要素错配均未得到明显"纠正"。(2)从产出变动的视角看,1978—2015年,资本、劳动和土地要素错配对中国农业产出变动的平均影响分别为0.02%、0.05%和-0.10%。从产出损失的视角看,农业要素错配造成中国农业产出年均5%的损失且不断增加。最后本文认为,优化地区间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减少农业产出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曲玥  程文银  
通过引入单位要素成本指标,本文对佩特兰和勒文叟汉(Petrin and Levinsohn)的生产率分解模型进行了拓展,[1]得到了一个更为准确的资源重置效应。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经过测算显示,技术进步和要素市场总扭曲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样本期间资源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仅有3.24%,且日渐式微。然而资源错配造成的福利损失却依旧占制造业增加值的近26.63%。这表明,在现有体制下通过市场自发调节促进要素合理配置的空间已经耗尽,经济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固化"倾向,进一步的资源重置应来自对现有经济结构的改革,以缓解资源错配。本文最后通过测算各地区的资源重置潜力,为区域结构优化提供了一个量化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曲玥  程文银  
通过引入单位要素成本指标,本文对佩特兰和勒文叟汉(Petrin and Levinsohn)的生产率分解模型进行了拓展,[1]得到了一个更为准确的资源重置效应。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经过测算显示,技术进步和要素市场总扭曲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样本期间资源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仅有3.24%,且日渐式微。然而资源错配造成的福利损失却依旧占制造业增加值的近26.63%。这表明,在现有体制下通过市场自发调节促进要素合理配置的空间已经耗尽,经济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固化"倾向,进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文章选取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能源产业面板数据,测算能源产业要素配置状况与效率损失。研究发现,中国能源产业存在明显要素错配现象,且部分子行业要素错配呈现加剧态势。能源产业要素错配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能源开采区要素配置较为合理,能源加工区次之,能源均衡区要素错配最明显;不同能源行业中要素供给不足与过剩现象并存。要素错配对于能源产业产出缺口、产出变动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贡献具有显著异质性,区域间的要素错配损失贡献更高。由此,提出加快推动新技术渗透、促进产业链纵向延伸、鼓励多种资本运营等建议,以期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文章选取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能源产业面板数据,测算能源产业要素配置状况与效率损失。研究发现,中国能源产业存在明显要素错配现象,且部分子行业要素错配呈现加剧态势。能源产业要素错配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能源开采区要素配置较为合理,能源加工区次之,能源均衡区要素错配最明显;不同能源行业中要素供给不足与过剩现象并存。要素错配对于能源产业产出缺口、产出变动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贡献具有显著异质性,区域间的要素错配损失贡献更高。由此,提出加快推动新技术渗透、促进产业链纵向延伸、鼓励多种资本运营等建议,以期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袁礼  
当前要素错配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但前沿文献更多关注劳动力错配而非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构建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多部门模型,以资本流动系数表征资本错配水平,结合中国1978-2010年八大产业面板数据定量测算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配置效率整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为负,源于资本错配引发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突出,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6%。同时,资本错配使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形成较大缺口,实际产出仅占潜在产出的70%~89%。这可能由于金融系统的垄断抑制了资本自由流动,进而引致产业间资本出现较大程度的错配,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效率的损失。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董晓庆  赵坚  袁朋伟  
传统观点只强调国有企业本身的生产效率损失,而忽略了创新效率损失。很多经验研究虽然证明了技术创新才是影响企业效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实证检验很少,因此,本文针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5大类高新技术行业2000—2011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数据,以民营企业为参照对象,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分解、评价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在分行业比较中,发现除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外,其余四个行业的国有企业创新效率都明显低于民营企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数据可比性较差,可能与该行业基本全部由国有企业经营有关;在全部行业总体效率比较中,发现国有企业的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谢呈阳  周海波  胡汉辉  
在平衡地区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的产业转移与要素资源迁移速度不匹配问题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造成了经济效率的损失。借鉴要素资源行业间错配的研究方法,本文引入空间维度,在将劳动力细分为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的基础上构建了存在要素价格扭曲的N行业M地区生产模型,以江苏为案例,采用1500家企业调研的一手数据,测算了目前作为产业转移主体的传统产业中资金、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资源的空间错配形态、程度和由此导致的产出缺口。测算结果描绘出要素资源空间错配的形态:经济先发地区供给不足,而后发地区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剩,这表明产业转移的速度滞后于要素迁移的速度,应当进一步推进产业由先发地区向后发地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运用边际分析法和拓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测度模型,探讨中国2000—2016年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及变化特征,针对性提出土地资源错配纠正策略。结果表明:2000—2016年中国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率损失从3.29%下降到0.56%,空间错配效率损失则由9.34%下降到4.60%;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指数小于空间错配指数,但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率损失值大于空间错配;中国土地资源错配类型、成因、损失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中西部错配程度较大,但效率损失值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负相关关系。主要结论:中国土地资源错配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损失依然比较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减轻土地资源错配损失;提升农地边际收益是纠正土地资源部门错配的根本路径;差别化区域发展战略与用地政策是纠正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的有效且必要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