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33)
- 2023(18648)
- 2022(16158)
- 2021(15079)
- 2020(12902)
- 2019(30065)
- 2018(29550)
- 2017(56884)
- 2016(31026)
- 2015(35218)
- 2014(35209)
- 2013(34960)
- 2012(32277)
- 2011(29079)
- 2010(28796)
- 2009(26839)
- 2008(26426)
- 2007(23160)
- 2006(20031)
- 2005(17626)
- 学科
- 济(128857)
- 经济(128715)
- 管理(85904)
- 业(83038)
- 企(67007)
- 企业(67007)
- 方法(62926)
- 数学(55033)
- 数学方法(54355)
- 农(34601)
- 中国(33625)
- 财(32171)
- 学(28218)
- 业经(26998)
- 贸(25060)
- 贸易(25051)
- 易(24344)
- 地方(24185)
- 农业(23467)
- 制(21592)
- 理论(20494)
- 务(20280)
- 财务(20200)
- 财务管理(20154)
- 和(19329)
- 环境(19211)
- 企业财务(19053)
- 银(18467)
- 技术(18425)
- 银行(18394)
- 机构
- 大学(449880)
- 学院(447541)
- 济(182245)
- 经济(178544)
- 管理(174518)
- 研究(152029)
- 理学(151795)
- 理学院(150051)
- 管理学(147314)
- 管理学院(146502)
- 中国(112873)
- 科学(95798)
- 京(95671)
- 财(81381)
- 所(77125)
- 农(76499)
- 研究所(70796)
- 业大(69096)
- 中心(68718)
- 财经(66481)
- 江(63640)
- 经(60532)
- 北京(60519)
- 农业(60504)
- 范(58895)
- 师范(58264)
- 经济学(55940)
- 院(54820)
- 州(51499)
- 经济学院(50682)
- 基金
- 项目(307477)
- 科学(240972)
- 基金(224076)
- 研究(219877)
- 家(196806)
- 国家(195259)
- 科学基金(166829)
- 社会(138626)
- 社会科(131438)
- 社会科学(131403)
- 省(118808)
- 基金项目(118228)
- 自然(110031)
- 自然科(107494)
- 自然科学(107463)
- 自然科学基金(105573)
- 教育(101319)
- 划(100639)
- 资助(94386)
- 编号(88394)
- 成果(71146)
- 重点(69042)
- 部(68088)
- 发(65255)
- 创(62820)
- 课题(60907)
- 科研(59498)
- 创新(58763)
- 教育部(58006)
- 国家社会(57447)
- 期刊
- 济(190641)
- 经济(190641)
- 研究(127042)
- 中国(78259)
- 学报(74502)
- 农(68251)
- 科学(67489)
- 财(61395)
- 管理(60596)
- 大学(55771)
- 学学(52626)
- 农业(47550)
- 教育(44997)
- 技术(38310)
- 融(34794)
- 金融(34794)
- 财经(31723)
- 经济研究(31722)
- 业经(30513)
- 经(27203)
- 业(25354)
- 问题(25231)
- 统计(22327)
- 技术经济(21987)
- 图书(21895)
- 版(21453)
- 贸(20983)
- 科技(20511)
- 理论(20334)
- 资源(19922)
共检索到639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俐 周向红 崔兆财
本文在测算2004-2014年各省入境旅游增加值的基础上,运用SFA-Malquist指数模型从产值与增加值比较分析的视角对中国省际入境旅游产业效率进行评价。进一步地,通过配对T检验与相关性分析,探究产值替代增加值对入境旅游效率评价的实证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呈技术进步驱动增长模式,但对现有技术利用不足,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入境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呈东、中、西部依次递减分布,东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更高,中、西部地区则具有技术进步的后发优势;产值替代增加值在40%-66%的水平上放大了入境旅游经济规模,不仅显著影响纯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样本均值,而且显著影响规模效率变动的线性分布,产生入境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评估的系统性误差,其背后源于旅游消费结构与旅游产业增加值率的推拉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永刚
中国旅游业自1978年以来持续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其增长因素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资本和劳动力,技术进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内生变量。本文利用基于产出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09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⑴剔除2003年"非典"疫情的极端影响,在2000-2009年间,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力量;⑵虽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不存在显著差异;⑶东部旅游业市场化水平大幅提高,已经进入到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⑷中部地区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本文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1~2009年中国省际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生产率指数分解,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利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σ和β收敛性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2.7%,其中,技术进步创新率为6.7%,技术效率增长5.6%,技术进步是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不存在显著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存在显著绝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宋瑞
本文基于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62015年我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并分别对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这三个旅游细分行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旅游业正从外延式、粗放型发展方式向内涵式、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推动了我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泉各不相同: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分别是促进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源泉;而旅游景区行业的全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羽翼
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之一,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优化旅游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传统Malmquist指数从要素投入数量反映生产率变化不同,本文采用考虑投入要素成本价格变化的Cost-Malmqusit指数,研究投入要素成本变动对全国31个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6年,我国31个省份旅游生产率一直处于提高状态,技术进步是我国旅游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原因。其次,配置效率与价格效应也对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影响。要素组合变化提高了旅游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价格效应从前期阻碍旅游生产率的提高到后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文章提出继续推进旅游业技术进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宫超
本文借助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我国流通产业结构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并且通过省级面板数据根据地区分类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我国东部地区的流通业发展能够更有效促进就业岗位,而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就业效果接近东部的一半,代表了我国中西部流通体系建设仍然较大落后于东部地区。另外,流通业产业进步对就业影响具有地区性差异,在东部地区能够更有效发挥互联网流通业创造就业岗位的功能,而在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主要产生的是"创造性破坏",由技术推动替代了基础劳动力。研究的政策建议是:宽容流通产业的非正规就业,扶持中小流通企业,为流通产业的人员培训提供政府资金扶持,政府开设专项资金来扶持创新技术。
关键词:
就业增长 流通产业 创造性破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健 卫平
本文以2000—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从金融规模发展和金融效率发展两个维度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实证检验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联系以及中间渠道。研究结果发现,2000—2012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出现正增长且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无论是从金融规模发展角度还是从金融效率发展角度去分析,都证实了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金融效率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显著地高于金融发展规模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且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技术进步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通过引入衡量金融发展缺陷程度指标(民间金融发展规模),证实了中国金融发展体系效率低下。民间金融...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民间金融 DEA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关兵
本文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完全修正最小二乘估计法,实证分析了出口增长、出口方向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出口增长的角度看,我国单纯的出口"量"的增长没有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出口地理方向上看,向G8发达国家的出口没有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向G8之外其他国家的出口却推动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肯定了我国实行出口多元化政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较低的技术吸收能力以及中西部地区出口遭遇的"门槛"效应是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以及...
关键词:
出口地理方向 全要素生产率 FMOLS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艳
本文以我国2007-2016年旅游产业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化水平及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固定效应分析、工具变量法以及系统矩估计四种方法证实了旅游产业集聚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系统矩估计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化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宏伟 李桂芹 陈红
本文测算了1979—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历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对三次产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次产业TFP存在差异。并通过资源再配置效率(TRE)模型测算历年来产业结构变动的效率,分析中国产业间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资源配置效率趋势为正,应把服务业作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
关键词:
三次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配置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海媛 孙焱林 陈祖海
文章选取2000—2012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考虑资源投入与能源消耗的中国各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指数变化。结果显示:中国省际平均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稳步上涨趋势,其中从2005年开始,上涨速度加快;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率则呈下降趋势;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型分布,北京增长最快,而湖北是能源生产率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省际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收敛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向阳 童馨乐
文章使用1985~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具体考察FDI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冕 王银
本文在测算我国内地30个省份2001-2012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FDI对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在不同区域的差异状况。结果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FDI规模扩张总体上对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FDI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着东、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反,却对西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东、中部地区在引资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而西部地区由于受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制约,对引资质量和外资投向缺乏有效甄别,且尚未达到促使外资产生正面溢出效应的"发展门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查建平 钱醒豹 赵倩倩 舒皓羽
为更为有效测算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弥补传统效率测算方法的局限,本文将超效率数据包络构造思路引入到双前沿面下的DEA-Malmquist指数计算之中,构建了基于双前沿面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并补充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约束,构建出更具可信性的基于双前沿面的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分解模型,进而对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旅行社、星级酒店与旅游景区三种类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论显示:三类旅游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其演化态势与增长的决定因素亦存在较大差异;同类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同区域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行业异质性。其可能的原因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制度供给对旅游细分行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以及三类旅游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演化形成不同的行业特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悦 钟廷勇 安烨
文章使用2005—2012年全国各省份的旅游业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系统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旅游业的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8.4%,其中技术进步实现增长10.2%,但是技术效率退化了1.6%,表现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恶化。第二,旅游业产业集聚对各省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较高。第三,旅游业产业集聚对旅游业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但是对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