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2)
2023(10203)
2022(8556)
2021(7867)
2020(6213)
2019(14210)
2018(14043)
2017(26244)
2016(13684)
2015(15656)
2014(15449)
2013(15708)
2012(15273)
2011(14470)
2010(14551)
2009(13503)
2008(13178)
2007(11623)
2006(10886)
2005(10369)
作者
(40566)
(34001)
(33954)
(32256)
(21945)
(16233)
(15238)
(13177)
(13152)
(12134)
(11988)
(11192)
(11102)
(11055)
(10781)
(10559)
(10122)
(9834)
(9697)
(9260)
(8879)
(8233)
(8136)
(8019)
(7784)
(7720)
(7329)
(7236)
(6880)
(6805)
学科
(87648)
经济(87572)
管理(32826)
(31828)
中国(27943)
方法(26039)
地方(24926)
数学(23246)
数学方法(23158)
(21165)
企业(21165)
(20617)
业经(16509)
地方经济(15960)
(15639)
贸易(15625)
(15106)
农业(14571)
(14153)
(13333)
(13169)
金融(13167)
(13150)
(12825)
银行(12810)
(12644)
(12488)
环境(12438)
发展(9954)
(9929)
机构
大学(210884)
学院(209664)
(108396)
经济(106681)
研究(86888)
管理(73926)
中国(67215)
理学(61846)
理学院(61041)
管理学(60378)
管理学院(59964)
科学(46905)
(46521)
(45901)
(44375)
研究所(39788)
中心(36864)
经济学(36336)
财经(35877)
(32730)
经济学院(32450)
(31501)
北京(31083)
(30980)
(30509)
(28984)
师范(28769)
科学院(26893)
财经大学(26466)
业大(24786)
基金
项目(129411)
科学(103330)
研究(98167)
基金(95739)
(82837)
国家(82168)
科学基金(69423)
社会(67494)
社会科(64203)
社会科学(64193)
基金项目(49072)
(47133)
教育(43105)
(40251)
自然(39645)
资助(39586)
自然科(38707)
自然科学(38698)
自然科学基金(38036)
编号(37359)
(35137)
成果(31406)
(30292)
国家社会(29779)
重点(29631)
发展(29611)
(29143)
中国(28023)
课题(27205)
教育部(26510)
期刊
(131984)
经济(131984)
研究(76709)
中国(48207)
(32005)
(31130)
管理(30253)
科学(29347)
学报(27728)
(24258)
金融(24258)
经济研究(23226)
大学(21968)
农业(21659)
教育(20619)
学学(20571)
财经(19373)
业经(18921)
技术(17996)
问题(17468)
(17068)
(15828)
世界(15405)
国际(14733)
技术经济(12367)
(11831)
经济问题(10949)
统计(10638)
经济管理(9930)
商业(9865)
共检索到347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黄颖钰  
本文主要考察了 1 995~ 2 0 0 0年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现省际迁移人口 (外来劳动力 )已成为推动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正是大量外来劳动力的迁入 ,弥补了东部地带本地劳动力供给的不足 ,推动东部地带的GDP增长了 1 0 %以上 ,对东部地带GDP增长的贡献度几乎达 1 5 %。而且在东部地带 ,越是省际人口迁移吸引中心 ,迁入人口规模越大 ,迁入的外来劳动力对推动迁入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就越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岩  
本文从辽东山区人口的地域分布和人口的迁移趋向入手 ,探讨了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及副作用 ,并指出了几项调控人口适宜分布的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经济因素,历来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根据这一点,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应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定量考察和分析了中国80年代后半期区域经济因素中经济收入与经济规模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关系及其特征。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因素对人口迁移(量)的影响比较大,经济收入因素的影响相对比较小;经济规模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出,经济收入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入;经济规模因素对迁出人口的供给及迁移量的大小具有决定性影响,经济收入因素对人口迁移的流向选择及其分布模式具有重要的导引、定型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平忠  
在一个动态收敛框架下应用经典收敛理论分析了中国省际间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动态收敛的影响,通过横向对比发现:越是相对发达地区,其经济增长单纯受人口要素流动的影响越弱;越是相对落后地区,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也越大。其次,由于相同时期的人口迁移所引致的不同经济集团到达各自的稳态存在时间差,从而加剧了不同集团间的增长不均衡,并最终造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差距的不断扩大。纵向的对比也发现,富裕地区的经济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大,但是影响趋势却逐渐由促进收敛转向减缓收敛;中等发达地区的经济受人口迁移影响的趋势也是由促进收敛逐渐转移到减缓收敛甚至于增加发散,与富裕地区相比较,其影响的程度增强了;贫穷地区的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霞  
基于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部六省10年的人口迁移进行格局分析研究,探讨人口迁移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在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中的迁出地地位并无较大变动,迁移人口仍集中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但集聚地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中部地区内部远距离省际迁移人口规模增长快速,六大城市群对迁移人口的集聚作用非常显著并有增强态势,尤以皖江城市带人口集聚变化最为突出。10年间中部地区迁移人口在3个主要集聚地的分布变化与集聚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弹性有一致性,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总量变化指标不相一致;中部六大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变动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导致迁移人口高度集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润龙  
2010年长三角人口总量、GDP总量,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地均GDP都处较高水平。长三角的高收入和优裕生活条件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大量的人口流入,使上海、浙江的人口老龄化似乎得到了缓和,但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仍非常高。论文讨论了人口老龄化的三个阶段:长寿(健康)老龄化、少子老龄化和迁移(流动)老龄化。迁移老龄化加剧农村空心化,加大了政府和社区的社会责任;迁移老龄化的突发性使其与经济发展相关性下降;迁移老龄化也造成全局老龄化和区域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和家庭老龄化、户籍人口老龄化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相背离。这些都必须引起有关方面高度注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霞  
基于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部六省10年的人口迁移进行格局分析研究,探讨人口迁移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在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中的迁出地地位并无较大变动,迁移人口仍集中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但集聚地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中部地区内部远距离省际迁移人口规模增长快速,六大城市群对迁移人口的集聚作用非常显著并有增强态势,尤以皖江城市带人口集聚变化最为突出。10年间中部地区迁移人口在3个主要集聚地的分布变化与集聚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弹性有一致性,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总量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逢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富裕劳动力除了进入本乡本土的乡、镇、村企业外,有相当一部分流入城市,从县市直到直辖市,为我国的城市发展补充了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他们自身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自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人口问题。尤其是上海,随着浦东开发,城市经济模式需要相应的人口迁移政策,但是我国人口迁移统计还相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省际迁入或流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北京市非迁移老年人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从家庭户层次对有老年人迁入的家庭户的部分特征对老年人迁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段敏芳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迁移率达9.74%,人口流动率达12.33%。人口的迁移流动,以经济因素为主,以女性为多,且迁移流动者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其他人口。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按城市化发展规律,城镇化发展需要的新增人口数量,低于农村人口外出迁移数,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带来很大压力。为了实现人口顺利迁移流动,需要相应的配套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三大人口变动之一的人口迁移,也伴随国家的艰难探索走过了70年历程。回顾人口迁移的发展,大致可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40年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主要受经济体制及改革开放的影响,人口迁移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户籍制度自1958年出台,一直作为人口迁移的桎梏制约着人口迁移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在城市没有户口也可以生存的条件,使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推动了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户籍制度仍制约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使其只能是"不完全"迁移及"半"城市化,并同时造成了严重的农村"三留守"人口问题。彻底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人口迁移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国力,季任钧  
本文以经济发展迅速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应用托达罗人口迁移经济模式分析其人口迁移机制,对广东省人口迁移省际省内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范志国  郑文龙  段文婷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得国家逐渐放宽了对人口迁移的限制,无论是对于迁入地还是迁出地,迁移人口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迁移人口进行现状分析,从东、中、西三大地带和净迁入、净迁出、迁入迁出都存在的省际人口迁移来探索省际人口迁移与各地区GDP的关系,并对建立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从而提出人口迁移方面的建议,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抄军  罗能生  
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2000年以来城市化及人口迁移的特征。从全国整体上看:200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较快,但有减缓的趋势;新增城镇人口和农村—城镇净迁入人口规模仍然较大,但都趋于递减,且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下降。从城市层面上看:城市规模越大,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净迁移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就越大;东、西部城市的净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都大于中部城市。进一步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