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0)
- 2023(13732)
- 2022(11900)
- 2021(11368)
- 2020(9441)
- 2019(22010)
- 2018(21751)
- 2017(41828)
- 2016(22677)
- 2015(25639)
- 2014(25582)
- 2013(25394)
- 2012(23220)
- 2011(21110)
- 2010(20846)
- 2009(19343)
- 2008(18985)
- 2007(16409)
- 2006(14339)
- 2005(12926)
- 学科
- 济(91189)
- 经济(91053)
- 管理(67866)
- 业(62121)
- 企(51715)
- 企业(51715)
- 方法(41521)
- 数学(36215)
- 数学方法(35870)
- 中国(27612)
- 财(24806)
- 农(23798)
- 制(21105)
- 业经(20062)
- 学(18560)
- 贸(18203)
- 贸易(18193)
- 易(17780)
- 地方(15960)
- 农业(15514)
- 银(15228)
- 银行(15191)
- 务(14928)
- 环境(14901)
- 财务(14860)
- 财务管理(14830)
- 和(14561)
- 行(14521)
- 体(14472)
- 融(14404)
- 机构
- 大学(327293)
- 学院(321498)
- 济(136033)
- 经济(133324)
- 管理(128252)
- 研究(112158)
- 理学(111157)
- 理学院(109914)
- 管理学(108297)
- 管理学院(107701)
- 中国(84533)
- 京(70379)
- 科学(66066)
- 财(63044)
- 所(55583)
- 研究所(50562)
- 财经(50475)
- 中心(49395)
- 农(47484)
- 经(46080)
- 北京(45180)
- 业大(45159)
- 江(44628)
- 经济学(42091)
- 范(41875)
- 师范(41549)
- 院(40410)
- 经济学院(37893)
- 财经大学(37772)
- 农业(37059)
- 基金
- 项目(220176)
- 科学(174390)
- 研究(163424)
- 基金(162522)
- 家(140982)
- 国家(139863)
- 科学基金(120282)
- 社会(105116)
- 社会科(99664)
- 社会科学(99641)
- 基金项目(85992)
- 省(81906)
- 自然(76582)
- 自然科(74789)
- 自然科学(74773)
- 教育(74199)
- 自然科学基金(73440)
- 划(70075)
- 资助(66986)
- 编号(65441)
- 成果(54181)
- 部(50377)
- 重点(48843)
- 发(46170)
- 创(45454)
- 课题(44874)
- 国家社会(44084)
- 教育部(43799)
- 制(43544)
- 创新(42534)
- 期刊
- 济(146473)
- 经济(146473)
- 研究(100891)
- 中国(61693)
- 学报(48525)
- 管理(47417)
- 财(47414)
- 科学(46603)
- 农(43569)
- 大学(37488)
- 学学(35109)
- 教育(34310)
- 农业(30409)
- 融(28160)
- 金融(28160)
- 技术(26155)
- 财经(25143)
- 经济研究(23869)
- 业经(21619)
- 经(21462)
- 问题(19274)
- 理论(16040)
- 贸(16037)
- 图书(16019)
- 业(15781)
- 技术经济(15157)
- 世界(15064)
- 科技(15039)
- 现代(14402)
- 实践(14356)
共检索到473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严善平
文章利用1990和2000年人口普查、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汇总数据,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动态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的规模与地区结构的变化特征,并依据有关的人口流动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地区间人口迁移模型,对经济发展、市场化、失业率、空间距离、信息等要素与人口流动水平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关键词:
迁移率 收入差距 就业几率 迁移成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岑俏
利用"五普"及"六普"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从省内流动和省际流动两个角度,分省、市、县三个层面对我国人口空间流动格局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省外流入人口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中、西部人口向东部沿海集中化流动,热点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个全国性集聚中心的存在。运用一般回归模型和空间回归模型,结论表明影响省内和省外人口流入的因素同中有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较高的职工工资是城市吸引省内和省外流动人口的重要因素,社会公共资源对省内人口流入影响较大,而就业率和城市化水平对省外人口流入影响较大。这些发现可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加快发展中小城市等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霞
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和人口迁移理论,较为全面、综合地从8个层次选择了一系列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的精确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转移与省际转移的驱动机制不同。相对较高的迁移成本使得跨省迁移的决策更需要劳动力理性的判断和思考.转移决策更多地取决于就业机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迁移 迁移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梓渝 魏冶 庞瑞秋 杨冉 王士君
本文通过构建人口省际流动的关系矩阵,透视2015年中国春节期间人口省际流动的动态过程、网络特征,并对各省人口流入、流出的规模差异进行测度。研究结论如下:(1)春节前后中国各省每日人口净流入人次存在显著的规律性特征,2月13-17日和2月25日-3月1日为各省节前返乡流和节后返工流期间人口净流入、流出峰值时段,可作为基于春运研究中国人口省际流动的重要依据;(2)识别了14个人口净流入省、17个人口净流出省,净流入位序前六省和后八省分别吸纳和提供了全国9成人口的集聚与扩散。人口主要流入省的沿海绵延和主要流出省的中部"人口塌陷"共同构成了双纵格局;(3)各省流出首位流的指向特征显著,南方人口流出省的流出指向存在共性,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人口集聚路径存在差异。(4)移动数据为发掘人口流动过程中蕴含的丰富信息提供了平台,基于节后、节前净流入值差值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中国人口流动的规模差异、属性特征。通过与以往研究对比,证实了移动数据与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研究的诸多结论相似性。
关键词:
春运 人口流动 省际流动 网络结构 中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梓渝 魏冶 庞瑞秋 杨冉 王士君
本文通过构建人口省际流动的关系矩阵,透视2015年中国春节期间人口省际流动的动态过程、网络特征,并对各省人口流入、流出的规模差异进行测度。研究结论如下:(1)春节前后中国各省每日人口净流入人次存在显著的规律性特征,2月13-17日和2月25日-3月1日为各省节前返乡流和节后返工流期间人口净流入、流出峰值时段,可作为基于春运研究中国人口省际流动的重要依据;(2)识别了14个人口净流入省、17个人口净流出省,净流入位序前六省和后八省分别吸纳和提供了全国9成人口的集聚与扩散。人口主要流入省的沿海绵延和主要流出省
关键词:
春运 人口流动 省际流动 网络结构 中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永明
文章基于空间OD模型和"六普"人口省际迁移流数据,研究中国人口省际迁移流的地缘效应、驱动机制与男女差异。文章得出的主要结论:(1)中国人口迁移流内含显著的空间依赖,其中迁出、迁入地独立的空间自相关效应促进人口迁移,而迁出地-迁入地交互的空间自相关效应阻碍人口迁移。(2)总体上,中国人口省际迁移流受迁出地推力作用弱于迁入地的拉力作用,表明人口迁移更多是出于对迁入地的"美好预期",而非对迁出地的"过度抱怨"。(3)人口迁移流的驱动机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迁移流受驱动因子的影响强于男性,女性的失业风险、就业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栾贵勤
人口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城市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也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在生活服务、生产服务、教育培训、安全服务等方面的管理都需加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流动人口的作用。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管理 服务 有效机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齐亚强 牛建林 威廉·梅森 唐纳德·特雷曼
利用2008年中国流动与健康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人口、农村外出返乡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以及城镇居民等不同流动特征群体之间的健康差异进行比较,并系统检验了我国人口流动过程中的两种健康选择机制——"健康移民"(healthy migrant)效应和"三文鱼偏误"(salmon bias)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流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健康移民"和"三文鱼偏误"选择效应。在控制被访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相关健康行为后,流动人口自评一般健康、慢性病状况、经常性身体不适和肺活量等健康指标显著优于农村留守人口,乡城流动人口患有慢性病和出现经常性身体不适的可能性也显著低于农村返乡人口。在控制相关变量后,乡城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除慢性病和心率过高症状外)不存在显著差别。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朴英爱 杨颖
由于地区间人口年龄结构存在显著区别,老龄化对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造成的影响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本文分别从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两个角度阐释不同区域老龄化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的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建立门限面板模型和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发现,在低老龄化地区,老龄化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在老龄化程度较重的地区,老龄化则阻滞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同时劳动力流动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结合本文理论和实证模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向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跨省流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升,虽然关于流动人口省际迁移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省际迁移距离的研究则不多见。文章利用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人均迁移距离及其省际差异,研究发现:2000~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省际人均迁移距离有所增加,2000年人均迁移距离为980.51千米,2010年为994.82千米;人均迁移距离变动存在区域差异性,迁移距离增加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西部,而迁移距离降低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人均迁移距离存在性别差异性,女性更加倾向于近距离迁移,2010年男性的人均迁移距离为1000.75千米,女性则为987.01千米,迁移距离的性别差异在不断缩小。同时,文章还从经济因素、年龄结构和迁移规模3个方面探讨了流动人口省际迁移距离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省际迁移 迁移距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凯
基于市场交易中资金与货物流向相反的逻辑,以地区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减去其净出口的相反数来测算中国省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并分析其制度成因。结果表明:1980—2008年东部为资本净流入地区,中部为资本净流出地区,而西部则为持续的资本净流出地区;在东部地区内,京津冀为资本净流入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为资本净流出地区。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制度成因在于地方政府行为生成的内生交易费用差异,因而地区产业投资环境建设的重点在于持续降低当地的内生交易费用。在推进区域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可置信的保护产权的承诺等良好的公共治理对于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必不可少。
关键词:
资本流动 经济区域 内生交易费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立华 成艾华
利用最近两次人口普查资料考察了民族地区省际人口流动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征,同时以"推-拉"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构建统一的计量模型分析了民族地区各省区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的具体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民族地区在总体数量上属于人口净流出地区,但有5个省区的人口净流入量始终为正;(2)民族地区流入人口主要来自中西部邻近省区,人口流出则以东部地区为主,但各省区人口流出的目的地不仅差别大而且变化也大;(3)影响民族地区各省区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的因素及其影响力存在着明显差异。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人口流动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易斌 翟国方 丁琳
安徽省人口跨省流动具有规模大、流向集中、各研究单元人口省际净流出规模和比重差异明显的特点。文章利用安徽省2001-2012年以县(地级市区)为单元的面板数据,以各研究单元净流出率为因变量,以流出地和流入地人均GDP比值为自变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定量模型。研究表明:两者呈指数递减关系,随着流出地和流入地人均GDP比值升高,各研究单元净流出率呈指数趋势下降;利用历史分析方法发现2001年、2004年、2009年、2012年回归系数绝对值在下降,表明随着时间推移,人口流动对经济因子的敏感性在降低;通过横断面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省际流动 人均GDP 安徽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一、1994年人口流动概况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口的流动,成为不可阻挡之势,显示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急剧转变。据初步统计,1994年底全国离开户籍所在地一年以下的流动人口数已达1.3亿。其中,农民占60%以上。这是古今中外所未有的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了解,除中国以外的其它国家所有移民的和也不超过7000万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群勇 王俊楠 汪青青
省际贸易的发展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有助于促进国内大循环、应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基于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通过分析贸易网络演化的理论基础并构建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究了影响我国省际贸易动态网络的外生效应与内生效应,并考察了各个因素在省际贸易网络演化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1)包含互惠效应、入度效应、传递闭合效应、多连通效应等网络特征的内生结构效应对省际贸易网络演化起到重要作用;(2)省际贸易网络呈现出较强的时间稳定性,在演化阶段内一直占据主导地位;(3)内生结构效应和外生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几乎持平,其中内生结构效应以互惠性为主导,外生效应则以地理相邻性为主导,经济实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逐年提高,逐渐取代产业结构成为外生效应的第二主导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