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24)
- 2023(16929)
- 2022(14554)
- 2021(13704)
- 2020(11540)
- 2019(27032)
- 2018(26729)
- 2017(51619)
- 2016(27913)
- 2015(32109)
- 2014(32343)
- 2013(32370)
- 2012(30175)
- 2011(27574)
- 2010(27576)
- 2009(25719)
- 2008(25375)
- 2007(22465)
- 2006(19598)
- 2005(17612)
- 学科
- 济(133247)
- 经济(133121)
- 管理(78294)
- 业(73883)
- 企(60101)
- 企业(60101)
- 方法(58248)
- 数学(51176)
- 数学方法(50588)
- 中国(33290)
- 农(32161)
- 财(28676)
- 学(28009)
- 地方(27137)
- 业经(26065)
- 贸(23392)
- 贸易(23382)
- 易(22671)
- 制(21610)
- 农业(21389)
- 和(19274)
- 环境(18632)
- 理论(18365)
- 银(18109)
- 银行(18055)
- 融(17837)
- 金融(17834)
- 务(17445)
- 财务(17364)
- 财务管理(17319)
- 机构
- 大学(418806)
- 学院(414367)
- 济(177621)
- 经济(173988)
- 管理(161692)
- 研究(145256)
- 理学(139825)
- 理学院(138250)
- 管理学(135849)
- 管理学院(135121)
- 中国(108361)
- 京(89420)
- 科学(89180)
- 财(77809)
- 所(74396)
- 农(68004)
- 研究所(67932)
- 中心(64529)
- 财经(62999)
- 业大(61616)
- 江(59494)
- 北京(57166)
- 经(57133)
- 经济学(54791)
- 范(54176)
- 师范(53718)
- 农业(53543)
- 院(52003)
- 经济学院(49219)
- 州(47767)
- 基金
- 项目(277497)
- 科学(217436)
- 基金(202126)
- 研究(201332)
- 家(176278)
- 国家(174876)
- 科学基金(148982)
- 社会(127786)
- 社会科(121155)
- 社会科学(121121)
- 基金项目(106386)
- 省(105980)
- 自然(96070)
- 自然科(93802)
- 自然科学(93777)
- 自然科学基金(92097)
- 教育(91809)
- 划(89768)
- 资助(84844)
- 编号(81193)
- 成果(66729)
- 重点(62188)
- 部(62187)
- 发(59565)
- 创(56400)
- 课题(55893)
- 教育部(53173)
- 科研(53072)
- 国家社会(52963)
- 创新(52761)
- 期刊
- 济(195581)
- 经济(195581)
- 研究(124934)
- 中国(74485)
- 学报(66245)
- 农(61662)
- 科学(61178)
- 财(58101)
- 管理(57733)
- 大学(49469)
- 学学(46627)
- 农业(42559)
- 教育(40562)
- 技术(35584)
- 融(34452)
- 金融(34452)
- 经济研究(32187)
- 财经(31200)
- 业经(29324)
- 经(26754)
- 问题(25751)
- 技术经济(22364)
- 业(22233)
- 统计(21355)
- 贸(20992)
- 图书(20696)
- 理论(20084)
- 世界(19249)
- 版(18940)
- 科技(18598)
共检索到609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燕 王云舒
中国新经济蓬勃发展,新经济测度工作十分紧迫。构建新经济指数测度体系,采集2011-2019年中国省级数据,依据合成指数构建原理与交叉熵无偏赋权法,对省级新经济指数进行测度,对新经济指数的区域差异进行纵向增长分解和横向空间集聚分析。结论为:各省新经济指数逐年上升,东部新经济指数最高,中部新经济指数增长最快;研发与创新、新产业是决定新经济指数差异的关键项,并存在区域极化现象,新业态新模式、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较小;在新经济指数增长中,竞争效应占主导地位,结构效应不稳定;新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呈现动态变化,但已形成一定空间格局。最后从基础研究、高端人力资本培育、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数字规则建设方面给予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钞小静 薛志欣 王宸威
研究目标:探讨中国新经济的理论逻辑、综合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方法:采用"熵值—TOPSIS"法从整体和地区两个层级测度2013~2018年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水平,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和Markov链刻画其时空演进趋势,使用"五级分类法—非劣解交集法"、Dagum基尼系数及空间收敛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新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在2016年后各省份出现明显的梯度差异;各省份的新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性,新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省份发生向上转移的概率越高;新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且超变密度的贡献起主导作用;七大区域内部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除华中、西南地区外其他区域还具有显著的σ收敛特征。研究创新:基于全局与局域视角对中国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刻画了中国新经济的动态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系统的区域差异分析。研究价值:拓展了中国新经济的定量研究,为加快发展新经济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新经济 理论逻辑 时空演进 区域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仕国
关于新经济的争论 ,在根本上表现为对新经济概念之内涵与外延界定以及统计依据的差异上。新经济之“新”为其精确测度带来了挑战。在对国际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力图在新经济测度方面尝试进一步的研究 ,并导出了一些迥异于一般直觉的结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舒红兵
新经济是指新近出现的能以自身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的经济形态。它表现出创新成为主要驱动力,人力资本和高科技上升为核心生产要素,产业融合大范围展开,定价相对自由等特征。培育壮大新经济,需要在基础研究、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技术攻关、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财政政策支持;针对新经济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匹配不同的融资渠道;配套包容审慎的监管、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性人才的培育、法律法规的及时修订等社会政策;实行在不平衡中发掘新经济商业价值、在取长补短中深化国际创新合作、在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中化解"木桶效应"、在管控关键技术中保障国家安全等对外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美慧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经济形态应运而生。新经济时代下,传统国民经济核算记录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经济统计监测体系亟待建立。本文梳理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对新经济测度研究的发展脉络,归纳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对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与新经济测度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美国新经济指数的构建内容,将国际经验与中国新经济统计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出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新经济 数字经济 统计测度 国民经济核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美慧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经济形态应运而生。新经济时代下,传统国民经济核算记录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经济统计监测体系亟待建立。本文梳理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对新经济测度研究的发展脉络,归纳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对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与新经济测度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美国新经济指数的构建内容,将国际经验与中国新经济统计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出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新经济 数字经济 统计测度 国民经济核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天桥
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资本4个维度构建中国新经济新动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测度中国新经济新动能发展指数,并借助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和收敛模型分析中国新经济新动能的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结果表明,中国新经济新动能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子系统呈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资本”的分布格局;三大区域新经济新动能差异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态势。从地区差异角度而言,中国新经济新动能发展非均衡性逐步凸显,但未发生两极分化现象;中国新经济新动能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为地区间差异。从收敛性看,全国以及三大区域新经济新动能具有显著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趋势;不同区域新经济新动能条件β收敛具有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时姣 朱云峰
生态文明的创新经济理论和工业文明的创新经济理论是两种不同的创新价值观,两者的本质属性与发展性质不同,两者理论与实践的归旨不同,两者的发展目标和根本任务不同,两者的内生变量与动力机制不同。自然生态发展是人类文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基础,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都要依托这个基础。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地球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极限以内,现代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基础之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梅国平 王旭伟 季凯文
发展新经济是中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文章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61项指标的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测度了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新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加权变异系数、Moran's I等方法揭示了新经济发展的时空演进态势。研究发现:新经济呈稳步发展态势,相对于新产业,新业态占新经济的比重更大。新经济发展的高值区主要集聚在东部地区,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的高地。新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化主要表现为四大地区间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间发展环境差异是四大地区间新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四大地区内部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新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化具有重要影响,四大地区新经济发展的区域内差异来源具有异质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芳东
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创新经济统计测算的研究框架、指标体系和主要方法,归纳它们测算研究的共性,以及对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
创新经济 统计测度 指标体系 指数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素生
文章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tackelberg博弈-DEA模型测度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及空间演化。研究表明,从整体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总体呈攀升态势。从演变趋势来看,30个省份的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呈持续升高趋势,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已基本实现持续增长,但经济转型升级子系统指数增长相对缓慢;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不断增长态势,中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稳步增长态势,西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增长较为迟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素生
文章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tackelberg博弈-DEA模型测度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及空间演化。研究表明,从整体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总体呈攀升态势。从演变趋势来看,30个省份的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呈持续升高趋势,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已基本实现持续增长,但经济转型升级子系统指数增长相对缓慢;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不断增长态势,中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稳步增长态势,西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增长较为迟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成学
为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性,创新性地采用泰尔指数测度法,对我国1997—2007年间四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设计了5个测度指标。分析得出4个结论,即全国五项指标的区域差异均有缩小的趋势;人均GDP、人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项指标的区域间差异均占全国区域总差异的主导地位,另外两项指标比重较小;从区域内部差异来看,东部大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内部差异最小;地区的教育水平(除东北地区外)差异最大,而波动幅度最大的是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这与全国五个指标的整体差异相吻合。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多指标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军
利用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15年面板数据,测算各区域的创新经济效率,并通过构建线性模型求算出影响各区域创新经济效率差异因素的指标,为提高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结果表明:第一,各区域创新经济效率差异化:东中西部地区效率总体趋于波动后平稳增长趋势;东部地区效率比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且差距逐年加大。第二,各区域创新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差异化:东部地区效率与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水平、高等教育程度正相关,与金融深度负相关;中西部地区与基础设施水平、高等教育程度负相关等。
关键词:
区域 创新 创新效率 数据包络方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丹
传统模式下的经济增长出现劳动力萎缩、人力资本投入增多、资本回报率下降等问题,旧经济体系亟待转型。新经济指数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同经济结构的变动关系,本文在结合新经济指数测度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2007-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数据,构建了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了新经济指数对于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新经济指数每提升1个单位,网络零售市场份额相应扩张4.47个单位。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份额提升是新经济指数提升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
新经济指数 网络零售 经济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