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5)
- 2023(14147)
- 2022(11917)
- 2021(10853)
- 2020(9183)
- 2019(21268)
- 2018(20688)
- 2017(39193)
- 2016(20810)
- 2015(23608)
- 2014(23409)
- 2013(23573)
- 2012(22419)
- 2011(20615)
- 2010(20620)
- 2009(19438)
- 2008(19139)
- 2007(17189)
- 2006(15046)
- 2005(13666)
- 学科
- 济(113550)
- 经济(113460)
- 管理(63413)
- 业(60675)
- 企(49453)
- 企业(49453)
- 方法(46970)
- 数学(42123)
- 数学方法(41884)
- 中国(28926)
- 农(24773)
- 地方(24573)
- 财(23623)
- 业经(21010)
- 贸(19596)
- 贸易(19584)
- 学(19496)
- 技术(19141)
- 易(18973)
- 制(17987)
- 农业(16767)
- 融(16009)
- 金融(16007)
- 环境(15687)
- 银(15552)
- 银行(15529)
- 地方经济(15513)
- 行(14917)
- 和(14639)
- 务(13758)
- 机构
- 大学(315572)
- 学院(313092)
- 济(149212)
- 经济(146657)
- 管理(121405)
- 研究(111214)
- 理学(104788)
- 理学院(103625)
- 管理学(102339)
- 管理学院(101723)
- 中国(85360)
- 京(65438)
- 财(64785)
- 科学(63262)
- 所(55538)
- 财经(52284)
- 研究所(50290)
- 中心(50117)
- 经济学(48404)
- 经(47603)
- 农(46926)
- 江(45888)
- 经济学院(43615)
- 北京(41699)
- 业大(41289)
- 院(39430)
- 范(39395)
- 师范(39080)
- 财经大学(38865)
- 农业(36802)
- 基金
- 项目(204876)
- 科学(164274)
- 基金(152426)
- 研究(151561)
- 家(131808)
- 国家(130796)
- 科学基金(112846)
- 社会(101589)
- 社会科(96646)
- 社会科学(96622)
- 基金项目(80285)
- 省(78039)
- 自然(69606)
- 教育(69130)
- 自然科(68046)
- 自然科学(68027)
- 自然科学基金(66932)
- 划(66011)
- 资助(61892)
- 编号(58343)
- 部(47579)
- 成果(47439)
- 创(47055)
- 重点(46556)
- 发(45895)
- 国家社会(43616)
- 创新(43384)
- 教育部(41447)
- 课题(41025)
- 人文(40033)
- 期刊
- 济(164297)
- 经济(164297)
- 研究(97567)
- 中国(60407)
- 财(49267)
- 管理(45671)
- 学报(43430)
- 科学(43095)
- 农(41551)
- 大学(33288)
- 学学(31367)
- 融(30267)
- 金融(30267)
- 教育(28632)
- 农业(28238)
- 经济研究(28230)
- 财经(27515)
- 技术(27305)
- 经(23805)
- 业经(23396)
- 问题(21642)
- 贸(19440)
- 技术经济(18906)
- 世界(17104)
- 统计(16670)
- 国际(16659)
- 业(16576)
- 策(15708)
- 商业(14705)
- 科技(14565)
共检索到471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军
利用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15年面板数据,测算各区域的创新经济效率,并通过构建线性模型求算出影响各区域创新经济效率差异因素的指标,为提高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结果表明:第一,各区域创新经济效率差异化:东中西部地区效率总体趋于波动后平稳增长趋势;东部地区效率比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且差距逐年加大。第二,各区域创新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差异化:东部地区效率与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水平、高等教育程度正相关,与金融深度负相关;中西部地区与基础设施水平、高等教育程度负相关等。
关键词:
区域 创新 创新效率 数据包络方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文杰 沈坤荣
该文从区域创新能力和新经济地理的视角,对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中国各省份之间的空间依赖性,运用地理加权模型(GWR)并利用中国2000-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力资本、政府财政投资和FDI等变量的前提下,区域创新能力与地区收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专利授权变量、R&D经费投入变量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区域创新能力差距是形成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地区收入差距 地理加权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战仁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通过确立创新空间报酬递增理念,对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形成机制做了重新审视。我国省级空间尺度的实证结果表明:投入、需求、政策等传统区域差异变量未能完整解释导致我国区域创新差异产生的全部原因;新经济地理因素中的创新互动溢出、空间报酬递增及要素跨区域流动对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形成也具综合影响。
关键词:
创新 新经济地理学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旭
本文考察中国的空间工资结构是否支持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使用中国省级行政区的数据,我们估计了从标准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导出的工资方程,结果显示,在大部分年份中,工资的空间分布与新经济地理学的预测是一致的。由此本文表明新经济地理学所揭示的与本地市场相关的前后向关联对解释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点在有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却很少被考虑。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集聚 工资空间分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力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实证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正向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催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增加政府补助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期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补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江 吴玉鸣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数字经济究竟促进了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该结论在处理内生性、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滞后解释变量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促进自主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的地区显著,对模仿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和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的地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省域间自主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数字经济对自主创新的正向空间溢出并不显著。因此,应强化数字核心技术供给,畅通数字创新渠道;缩小区域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均衡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释放知识产权保护红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森宇 曲波
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测算了我国30个省级区域(港澳台、西藏地区除外)的耦合协调度,并利用两阶段GMM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且各区域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根据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区域创新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对于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关系,且随着区域创新与经济系统的不断发展,对于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愈加显著。最后,针对我国各区域提出了完善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以及提升生态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度 生态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玉林 程萍
客观、科学地评价中国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区域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支撑环境三个方面构建省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省级区域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别从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四个时段进行动态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且具有差距拉大趋势;加大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是加快提升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性举措;地方政府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碧涛 赵付民
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日益开放,促使企业越来越重视从价格、成本方面获取优势转向从创新获取优势,从企业间的竞争开始转向供应链的竞争。本文从理论方面分析论证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建立合作研发联盟RJV进行合作创新的动机及最佳规模的确定。
关键词:
价值链 合作研发联盟(RJV) 合作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双杰 白玉莹
根据2011-2014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表》以及国家统计年鉴数据,首先,使用赫芬达尔指数定量描述了利用国家重点科技资源进行创新活动的非均衡性。其次,使用网络DEA方法,实证分析了2012-2014年中国(内地)各省份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表明,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不仅取决于资源创新生产阶段,而且受制于重点科技资源支持下的区域创新发展阶段。重点科技资源的支撑作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70%的省份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且大部分省份的国家重点科技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维军 郑伟
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未来10年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本文基于欧盟创新指数报告2006至2010年的年度报告,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4年及2005年中国创新能力在主要R&D支出国中的排名情况,比较分析了2006至2010年中国创新能力与美国、日本及欧盟的差距,比较分析了2006至2010年中国创新能力与俄罗斯、印度及巴西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在主要R&D支出国中排名靠后,与美国、日本和欧盟有非常大的差距,在金砖四国中明显低于俄罗斯,与巴西和印度比较接近。本文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现状,推进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国际比较 欧盟创新指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于源
理清工资收入的决定因素是探究中国收入差距的基础,新经济地理(NEG)理论认为区域市场邻近程度影响工资水平。基于统一的NEG框架估计城市市场邻近指数,并构建扩展工资方程,用CHIP2002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工资水平中的NEG市场邻近效应,发现即使考虑工人个体自身特征和城市自然禀赋、社会制度差异,这种影响效应仍然稳健。实证结果基本符合NEG理论预期,这对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岑聪
本文阐释了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选取2006—201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分布呈现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在分区域分析与创新主体异质性分析中依然成立,但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特征。中国区际经济制度发育情况的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增长空间溢出的局部性是造成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缩小区际创新效率差距、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关键词:
经济制度 创新效率 区域差异 空间溢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岑聪
本文阐释了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选取2006—201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分布呈现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在分区域分析与创新主体异质性分析中依然成立,但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特征。中国区际经济制度发育情况的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增长空间溢出的局部性是造成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缩小区际创新效率差距、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关键词:
经济制度 创新效率 区域差异 空间溢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邓新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制造业区域转移。制造业先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21世纪以来制造业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利用产业集聚不同阶段的向心力和离心力,解释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原因、方向和行业。
关键词:
产业区域转移 产业集聚 向心力 离心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