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59)
- 2023(18212)
- 2022(15344)
- 2021(14249)
- 2020(11821)
- 2019(26863)
- 2018(26552)
- 2017(51187)
- 2016(27744)
- 2015(30852)
- 2014(30807)
- 2013(31000)
- 2012(28452)
- 2011(25826)
- 2010(25700)
- 2009(23759)
- 2008(23488)
- 2007(20850)
- 2006(18440)
- 2005(16452)
- 学科
- 济(121612)
- 经济(121475)
- 业(102745)
- 管理(88684)
- 企(84121)
- 企业(84121)
- 方法(52504)
- 农(49048)
- 数学(42950)
- 数学方法(42567)
- 业经(34657)
- 财(33318)
- 农业(32673)
- 中国(32417)
- 制(23645)
- 地方(23611)
- 学(23531)
- 务(22956)
- 财务(22895)
- 财务管理(22867)
- 贸(22067)
- 贸易(22056)
- 企业财务(21704)
- 易(21509)
- 技术(21188)
- 和(21069)
- 环境(20348)
- 划(19392)
- 理论(19140)
- 策(18882)
- 机构
- 学院(402802)
- 大学(399664)
- 济(170778)
- 经济(167597)
- 管理(162407)
- 理学(140621)
- 理学院(139144)
- 管理学(137140)
- 研究(136452)
- 管理学院(136400)
- 中国(105622)
- 京(84841)
- 科学(83284)
- 农(76871)
- 财(75279)
- 所(68492)
- 业大(62657)
- 研究所(62476)
- 中心(61563)
- 财经(60788)
- 农业(59237)
- 江(58846)
- 经(55509)
- 北京(53342)
- 经济学(51265)
- 范(50592)
- 师范(50171)
- 院(48957)
- 州(46867)
- 经济学院(46344)
- 基金
- 项目(273629)
- 科学(217268)
- 基金(201275)
- 研究(201125)
- 家(175376)
- 国家(173842)
- 科学基金(149975)
- 社会(130104)
- 社会科(123110)
- 社会科学(123079)
- 基金项目(106769)
- 省(105855)
- 自然(96372)
- 自然科(94138)
- 自然科学(94115)
- 自然科学基金(92473)
- 教育(89603)
- 划(88432)
- 资助(81694)
- 编号(81132)
- 成果(64661)
- 部(61277)
- 重点(60808)
- 发(59622)
- 创(58213)
- 课题(54525)
- 国家社会(54233)
- 创新(53920)
- 教育部(52304)
- 科研(51982)
- 期刊
- 济(191737)
- 经济(191737)
- 研究(117874)
- 农(75413)
- 中国(74673)
- 学报(62547)
- 科学(60339)
- 管理(59977)
- 财(57700)
- 农业(51419)
- 大学(48004)
- 学学(45707)
- 教育(37147)
- 融(37067)
- 金融(37067)
- 业经(35511)
- 技术(33711)
- 财经(29870)
- 经济研究(29487)
- 业(26890)
- 经(25671)
- 问题(25528)
- 技术经济(21336)
- 世界(19702)
- 版(19630)
- 科技(19269)
- 现代(18917)
- 贸(18654)
- 资源(18554)
- 理论(17994)
共检索到591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本研究在全面测算我国31个省(市、区)2010年农业碳排放、碳吸收总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并引入基尼系数,从生态承载力、农业经济贡献力两方面考察了各省级行政区域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林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力最强,黑龙江、广西分列第二、三位;西藏、青海、福建则处于倒数第一、二、三位。北京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值最高;辽宁、山东分列第二、三位;西藏、青海、贵州则排在倒数第一、二、三位。②201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生态压力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215 2,处于"相对平均"状态;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182 8,处于"高度平均"状态。③基于生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俊宇 黄贤金 戴靓 陈志刚 李月
为深入了解各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差异性和公平性,论文通过对基尼系数内涵的扩展,构建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计算1996—2008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生态基尼系数和经济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从生态角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不公平程度逐渐减小,但仍然处于"高度不平均"状态;从经济角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不公平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位于"相对平均"区间。同时,提出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承载系数以评价2008年各个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公平性和差异性,利用贡献系数矩阵对各个区域进行类型划分,阐述各个类别的特点,以期为国家制定区域差别化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
能源消费碳排放 基尼系数 省级区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贝 田云 王庆
在完成中国及其部分省级行政区农村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其区域差异演变特征、碳排放公平性与否等问题展开了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21年中国农村碳排放总量虽存在起伏但总体处于上升趋势,结合其变化特征可大致划分为“波动下降”“波动上升”“持续下降”“持续上升”四个不同阶段。各省份2021年农村碳排放量差异较大,其中湖南居首、上海最后,排在前10位的省份农村碳排放量之和占到了全国的56.35%,而后10位仅占11.26%。第二,各省份农村碳排放量差异在多数年份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要大于农村常住人口规模,具体到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等三类区域又呈现出不同特点。从总体贡献率来看,区域内差异相比区域间差异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三,各省份农村碳排放存在着明显的非公平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以海南为代表的13个省份相对以较多的农村常住人口抑或农业增加值引发了较少的碳排放,客观上承载了其他省份的碳排放压力,而青海等17个省份的情形则正好相反。基于人口承载系数、经济贡献系数的数值差异,可以将30个省份划分为“双高“”高-低“”低-高”“双低”等四种类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贝 田云 王庆
在完成中国及其部分省级行政区农村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其区域差异演变特征、碳排放公平性与否等问题展开了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21年中国农村碳排放总量虽存在起伏但总体处于上升趋势,结合其变化特征可大致划分为“波动下降”“波动上升”“持续下降”“持续上升”四个不同阶段。各省份2021年农村碳排放量差异较大,其中湖南居首、上海最后,排在前10位的省份农村碳排放量之和占到了全国的56.35%,而后10位仅占11.26%。第二,各省份农村碳排放量差异在多数年份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要大于农村常住人口规模,具体到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等三类区域又呈现出不同特点。从总体贡献率来看,区域内差异相比区域间差异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三,各省份农村碳排放存在着明显的非公平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以海南为代表的13个省份相对以较多的农村常住人口抑或农业增加值引发了较少的碳排放,客观上承载了其他省份的碳排放压力,而青海等17个省份的情形则正好相反。基于人口承载系数、经济贡献系数的数值差异,可以将30个省份划分为“双高“”高-低“”低-高”“双低”等四种类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凯 温思美 孙良媛
文章基于税种、人口、土地、财政、税收等因素 ,系统计算并比较了省际间、区域间农业主要税收的整体水平和各类农业税收相对水平 ,初步分析了各类因素间的内在联系 ;初步探讨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方向、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不同地区改革重点的选择以及是否应取消农业税等问题。
关键词:
农业税 公平 地方财政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云 吴海涛
本文通过考察13个粮食主产省份种植业与畜牧业碳排放的经济贡献系数,来判断其排放是否公平;对于严重违背农业碳排放公平性的省份,则利用LMDI模型和脱钩模型对其展开深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种植业领域总体呈现"高碳-低效益"特征,而畜牧业领域却表现出"低碳-高效益"特征;(2)内蒙古、安徽、江西属于严重违背碳排放公平性的省份,其中效率因素是抑制三地农业碳排放增长的共同因素;而结构、劳动力因素只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皖、赣二地;经济因素则是导致三地农业碳排放增加的关键动因;(3)内蒙古在处理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时未能找到好的契合点,而安徽、江西农业碳排放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正趋于良性稳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小文 李金花 何艳秋 王芳
【目的】随着粮食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的明确,厘清作为农业碳排“大户”的畜牧业碳排放格局,对未来畜牧业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及其他产业系统性减排机制的构建有重要价值。【方法】本文在测算2000—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畜牧业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构建畜牧业碳排放经济效率和生产效率模型,引入Dagum基尼系数,从畜牧业经济和生产视角分析各区域间畜牧业碳排放的公平性并分解差异来源。【结果】研究发现:(1)2000—2020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量在63864.58万t~79529.47万t之间波动,年均增长率0.95%。其具有3个阶段特征,即高位波动上升、断崖式下降以及缓慢回升又回落;(2)中国畜牧业碳排放空间格局变化明显,逐渐形成了一个自东北延伸至西南的畜牧业主要碳排放带;(3)畜牧业碳排放的生产效率呈南高北低的局面;经济效率较高的地区大多处于东南沿海地带或中西部粮食主产区;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的畜牧业碳排放经济效率和生产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4)2020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体基尼系数分别为0.191和0.158,处于“完全公平”状态。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间差异贡献>地区内差异贡献>超变密度贡献。【结论】无论是经济效率还是生产效率方面,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体上均处于公平状态,但青海、西藏等局部地区的排放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应根据具体地区的发展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措施进行改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永浩 刘争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测算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对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主要农作物、主要农用物资消耗量的年度数据测算中国31个省份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运用灰色预测法GM(1,1)预测中国31个省份未来5年的碳排放量,深入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并采用基尼系数研究中国省域种植业碳汇量、碳排放量的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碳排放总量最高,广西碳汇总量、净碳汇总量最高。(2)从时间序列看,中国种植业碳排放高峰已经过去,并且种植业未来碳排放量有明显下降趋势。不管是到达碳排放高峰的时间点、碳排放总量还是未来碳排放量下降趋势都出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即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另外,新疆、黑龙江和河南部分主要农用物资(农用塑料薄膜、农用化肥和灌溉)碳排放量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3)从空间分布看,河南、山东、安徽以及吉林属于高-高型地区,四川和新疆属于高-低型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种植业碳排放基尼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基尼系数大小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高值基尼系数在地理分布上,明显呈现沿海性的特征。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种植业碳汇量基尼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基尼系数的大小与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有负相关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丽娟 任伟 杜美卿
为研究京津冀区域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借鉴收入分配理论,定义了碳洛伦兹曲线、碳基尼系数和区域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碳排放统计数据,应用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量指标,绘制出京津冀区域碳洛伦兹曲线并测算了碳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京津冀存在历史累计碳排放空间分配的不公平性,不公平的程度达到警戒线;不公平性缘于北京和河北的碳排放空间分配的差异,河北省付出了过度的由碳排放导致的生态环境代价。针对研究结果,从产业转移、产业结构、生态共建、创新驱动、区域总量控制与碳交易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万伦来 孙博 任雪萍
本文基于中国1995-2011年碳排放的经验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方法对中国省际碳排放公平性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碳排放基尼系数为0.2933,这说明我国各省碳排放尚处在较为公平的区间范围之内。进一步对我国总体碳排放公平性的子群分解研究表明,我国东、中、西三大子群内部的碳排放非均衡性对总体不公平性的贡献额较大,而各子群间的碳排放非均衡性水平对总体不公平性的贡献程度则相对较低;各子群碳排放水平交叠程度高,但分层程度却较低,这说明在进行碳排放分配权划分过程中,必须摈弃简单按照传统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进行划分的方式,将自然资源富集程度、人口比重大小、产业聚集程度以及产业自东向西...
关键词:
碳排放 公平性 基尼系数 子群分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揣小伟 高润艺 李建豹 赵荣钦 卢月
基于空间数据,对中国PM_(2.5)排放强度和浓度的空间分布及时空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分析,定性、定量地讨论了两者关系及省际不公平性。结果表明:我国PM_(2.5)排放强度和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相似性,中东部为高值主要分布区;1970~2015年,全国PM_(2.5)排放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间略有波动;1998~2016年,全国PM_(2.5)浓度整体上波动上升,相对于排放强度,其波动幅度较大;在不同时间段,PM_(2.5)排放强度和浓度年均变化具有较大差异;1998~2012年,PM_(2.5)排放强度和浓度在省级空间上具有明显相关性;时间序列上,两者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差异性较大。基于PM_(2.5)排放和浓度的区域公平性具有明显空间差异,东部和南部沿海省份占据优势,而西北和北部内陆地区处于劣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忞昊 田云 卢奕亨
在测算中国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其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围绕其区域差异特点、动态演进趋势与空间分异机理等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绝大多数省份以及各区域农业碳排放量均处于下降态势。2020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为93 885.28万吨,较2005年减少7.04%。15年间,共有18个省份农业碳排放量处于下降态势且以北京降幅最大,高达75.84%。第二,中国各省份农业碳排放量差异受劳动力规模的影响要大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三类区域与之类似。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省际层面已出现“俱乐部收敛”现象,未来有可能出现马太效应。第三,中国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依次为农业机械化水平、地形起伏度、农业产业集聚、农业公共投资、农业产业结构。具体到三类区域,粮食主产区的主导因子为地形起伏度,而粮食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则受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最大。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区域差异 空间分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志华 徐军委
基于2007—2021年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省域碳排放公平性的直接效应、中介效应与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会对省域碳排放公平性的提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仍然成立;(2)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提升环境规制强度、优化能源结构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省域碳排放公平性水平;(3)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省域碳排放公平性的影响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这种效应通过“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对“地理邻近”省份与“经济邻近”省份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文举 李峰
本文基于基尼系数思想,使用相对剥夺系数分析了各种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的公平性问题,计算出了1992—2011年G8国集团、基础四国和7个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碳排放相对剥夺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核算标准下的公平性度量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以人均累积碳排放作为核算标准,G8国集团对其他两个国家子群有很高的相对剥夺系数,而以单位GDP碳排放作为核算标准,情况正好相反。研究发现,调整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会使样本整体的相对剥夺系数得到降低,基于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调整的人均累积碳排放核算标准更能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此制定全球减排方案将更具公平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陆淼菁 陈红敏
随着国际社会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总量控制成为趋势,而碳排放公平性问题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就当前国内外对碳排放不公平问题的研究做了系统梳理。从研究方法上来看,Gini系数、Theil指数、Kakwani指数、变异系数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并且不同方法间可以相互补充,其中Gini系数和Theil指数目前应用最广泛。实证方面,当前碳排放不公平性的研究可以分为3个层面,即国际或地区间碳排放不公平性、人际碳排放不公平性以及代际的碳排放不公平性。研究结果显示,各层面碳排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收入差距是造成国际和人际碳排放不公平的最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