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1)
- 2023(11894)
- 2022(10137)
- 2021(9279)
- 2020(7894)
- 2019(18087)
- 2018(17607)
- 2017(33667)
- 2016(18046)
- 2015(20912)
- 2014(20889)
- 2013(21037)
- 2012(20157)
- 2011(18628)
- 2010(18550)
- 2009(17575)
- 2008(17408)
- 2007(15797)
- 2006(14120)
- 2005(12814)
- 学科
- 济(102553)
- 经济(102390)
- 管理(49839)
- 业(44128)
- 方法(40700)
- 企(35010)
- 企业(35010)
- 数学(34955)
- 数学方法(34727)
- 中国(26211)
- 地方(23152)
- 农(23040)
- 学(19706)
- 财(19460)
- 业经(19159)
- 环境(17632)
- 贸(17492)
- 贸易(17484)
- 易(16954)
- 和(15549)
- 制(15431)
- 地方经济(15106)
- 农业(14980)
- 融(13252)
- 金融(13249)
- 银(12797)
- 银行(12776)
- 理论(12435)
- 行(12345)
- 划(12237)
- 机构
- 大学(280343)
- 学院(277366)
- 济(131935)
- 经济(129583)
- 研究(103463)
- 管理(102784)
- 理学(88179)
- 理学院(87097)
- 管理学(85817)
- 管理学院(85292)
- 中国(78565)
- 科学(60379)
- 京(59510)
- 财(56659)
- 所(53035)
- 研究所(48147)
- 中心(45736)
- 财经(45609)
- 农(44053)
- 经济学(43166)
- 经(41403)
- 江(40584)
- 经济学院(38822)
- 北京(38198)
- 业大(37325)
- 范(36949)
- 师范(36678)
- 院(36326)
- 农业(34508)
- 财经大学(33631)
- 基金
- 项目(179298)
- 科学(142209)
- 基金(132854)
- 研究(131751)
- 家(115503)
- 国家(114616)
- 科学基金(97326)
- 社会(89133)
- 社会科(83664)
- 社会科学(83638)
- 基金项目(69655)
- 省(66711)
- 自然(59441)
- 教育(58871)
- 自然科(57990)
- 自然科学(57970)
- 划(57136)
- 自然科学基金(56968)
- 资助(54682)
- 编号(51352)
- 成果(42489)
- 部(41564)
- 重点(40968)
- 发(40643)
- 国家社会(38061)
- 创(36342)
- 教育部(35774)
- 课题(35545)
- 中国(35018)
- 人文(34438)
- 期刊
- 济(149458)
- 经济(149458)
- 研究(86661)
- 中国(52997)
- 财(43413)
- 学报(41680)
- 农(40078)
- 科学(39801)
- 管理(36310)
- 大学(31392)
- 学学(29594)
- 农业(27209)
- 经济研究(25439)
- 融(24849)
- 金融(24849)
- 财经(24225)
- 教育(23647)
- 技术(22476)
- 经(21010)
- 业经(20621)
- 问题(20086)
- 贸(17705)
- 世界(16161)
- 技术经济(15763)
- 国际(15495)
- 业(14990)
- 统计(14828)
- 资源(13623)
- 策(12822)
- 经济问题(12475)
共检索到421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兆德 陈素青 张义玲
从地域的角度出发 ,构建环境综合指数 ,并分析中国各省市区的环境地域结构 ;通过因子分析方法 ,选择与环境状况有关的社会经济因子综合成若干公共因子 ,寻找经济发展的主驱动力 ,并考察社会经济地域差异 ;最后 ,在分析中国各省市环境地域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上 ,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确定了不同地域类型改善环境质量的社会经济调控主导方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玮娜 张耀辉
本文根据2003~2011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创业高度活跃、一般活跃及不活跃三个区域内不同创业类型和知识溢出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绩效,为解释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提供了新视角,并为不同区域制定和实施创业及研发等公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全国来看,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个体户式的生存型创业影响显著为负,研发支出和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增加对经济有积极作用。在创业高度活跃的区域,私营企业创业与经济发展显著正相关,这与该区域较高水平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溢出效应及机会型创业的高比重密切相关。创业一般活跃区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及在位大企业内的研发活动,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作用...
关键词:
创业 知识溢出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姚泽清 张倩 蔡波 吕云
本文透过2005年中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10项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1],以94.12%的精度用两个新指标来代替原来的10个指标,这两个新指标是原指标的线性组合,且彼此之间还是互不相关的,从而在力保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有效地将一个10维变量系统降至2维,并利用第一主成分给出了西部12个省市区的综合经济实力的排序。
关键词:
数量经济学 降维 主成分分析 国民经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子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深化发展开放型经济。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由于受地缘、人缘、政府宏观调控、跨国公司产业配置、国际分工、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等因素影响,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评价国内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指标体系,并采用2004—2008年连续5年的相关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我国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比较得出若干结论。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比较研究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志宝 曹广忠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各省市区建设用地1996—2004年变动情况,找出省市区间建设用地的差异类型及原因。研究方法:构建一组建设用地空间变动函数,分析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动情况。研究结果:各省市区的综合变动指数差异较大,也有明显的地理差异,且5个类型的省市区个数相差不大。研究结论:受社会经济阶段和可利用地存量的限制,发达省市区的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内部转变与欠发达省市区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省市区 建设用地 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楚天舒 黄译萱 赖世宣 杨行 侯勇
[目的]深入挖掘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科学评价与分析各省市区农业源水污染排放现状与环境压力,将有助于区域污染物减排与政策制定。[方法]文章拟核算中国31个省市区种养业的灰水足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熵值法和理想点法作为综合评价方法,系统性评价与分析种养业水污染物排放量与产量、产值的协同关系,表征水污染物排放对区域地表水的环境压力。[结果]2017年,全国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灰水足迹分别为4.90×10~(11)和6.84×10~(11) m~(3),分别呈现“南高北低”和“东高西低”的地理分布特征。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带来的水环境压力大于种植业,尤其是黄淮海地区。[结论]在种植业中,江苏和海南的灰水足迹综合评价结果相对较低;在畜禽养殖业中,河北、西藏、天津和宁夏相对较低。建议种养业未来以减排增效为核心发展目标,海南优化肥料施用结构与方式、黄淮海地区调控种养业生产规模与方式、长江中下游地区拦截稻田退水污染。该文从水环境保护角度为中国种养业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红 王红玲 喻大昭 万鹏 褚世海
文章在环境经济学中各省区小区域自然环境急剧变化与外来物种入侵的耦合理论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湖北省外来入侵生物的发生概况,分析了其传入途径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对北京等十个省区的外来入侵物种累计数量密度数据的调查和整理,对不同时期中国的各省区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进行横向比较,剖析出中国各省区外来物种入侵的一般趋势和区域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建锋
论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2000~2005年我国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物质流进行了核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地质环境获取的物质需求总量呈增加态势,2005年达到了439.6×108t,显著超过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致使我国地质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经济增长在依赖于地质资源的同时,物质生产力从240.9元/t增长到416.5元/t,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仍属于资源消耗型,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我国人均物质消耗量为33.6 t,明显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按照发达国家人均物质消耗量开发地质资源将远远超过我国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决定了我国只能走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道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艳 雷春晓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众多省市都积极着手区域创新体系的规划和建设。论文剖析了它们的共性之处,诸如创新网络不稳定,受到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影响,存在创新核心地带等。鉴于此,我们在进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时应该着重于完善区域创新网络,突出本地特色,分层实施不同战略。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共性 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鹏军 刘迪
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城乡规划学和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理论研究议题,也是科学制定促进小城镇发展政策、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关键。学术界普遍认为基础设施缺乏是制约中国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支撑这一论断的一手调查研究仍属空白。本文采用全国121个镇的调查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整体水平及其地域性差异和规模类型差异性,以及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作用,但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较强,而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②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存在地域差异,东北地区的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比其他地区更加紧密;在远离大城市的小城镇,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度要比距离大城市较近的镇更强;③不同人口规模和功能类型的镇二者相互作用强度也有所不同,人口规模较小和较大的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联系比人口规模中等的镇更加紧密;商贸主导型镇二者相互关联强度较高,而工业主导型镇较弱;④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中低发展水平的协调,即低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和低发展水平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存;但高发展水平协调发展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到特大城市距离适中的镇;距离特大城市较近或者较远都会导致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低发展水平的协调;⑤在导致低发展水平协调的机制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所产生的作用要强于社会经济发展不足所产生的作用,这在东部地区小城镇和大城市近郊小城镇表现得较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指导小城镇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明霞
本文旨在考察道路交通安全与社会经济等宏观因素的关联关系,对有关的评价方法(包括灰色关联分析与统计相关分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灰色关联分析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了将前述两种方法有机结合的综合关联分析算法。文中还给出了灰色关联分析的一个Mat lab程序。对河北省的案例分析表明:上述分析和改进是成功而且有效的。
关键词:
交通安全 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智国
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演进受相互间胁迫和约束机制制约,如何促进其协调发展已引起广泛关注。对云南省近15年来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的演化状态及协调发展态势的分析表明,两系统长期处于不协调状态;近年来,系统耦合关系虽呈协调演进之势,但其速度缓慢,且环境保护和治理滞后;未来两系统协调发展仍将面临重大挑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正根 邓志康 齐亚伟
房地产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L指数模型分别测算中国房地产业生态效率及动态生产率,借助Tobit回归模型探究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房地产业生态效率在区域上呈现东部地区领先、中西部地区局部赶超态势,省域上呈现俱乐部收敛现象;(2)房地产业动态生产率由波动转为平稳,省域上房地产业生态发展增速存在差异;(3)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利益、居民住房消费能力、政府扶持力度及技术革新程度对房地产业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行业规模对房地产业生态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基于上述结论,各地应注重改善房地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房地产业生产要素之间的流通,推动房地产业协调均衡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庆龙 伍亚
研究目标:探究东、中、西部区域因终端能源消费产生的PM2.5排放区域差异、驱动因素。研究方法:运用能源消费统计因子表、Theil指数法、LMDI模型分解法。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PM2.5排放的决定性因素,区域间PM2.5排放量差异与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单一趋势性;东、中、西部区域内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中西部区域有着更低的技术水平,有着更高的PM2.5边际减排潜力;区域间煤炭的消耗量差异直接决定了区域间PM2.5排放水平差异;中国目前排放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主要发生在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PM2.5增排或减排的主要部门。研究创新:以终端能源消费产生的PM2.5排放量为研究对象,探究东、中、西部区域PM2.5排放差异及背后的驱动因素与经济学机理。研究价值:有助于制定政策以缩小区域PM2.5排放差距,并为中国各区域制定PM2.5减排任务和减排目标提供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丰雷 蒋妍 黄晓宇
应用简单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选取1999—2007年中国31个省市(除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全国及不同用地类型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的相互影响关系显著,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相互作用,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贡献;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基于不同用地类型区域的分析有助于二者量化关系规律的进一步显化;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应与产业政策相协调,并兼具宏观政策和区域政策的双重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