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5)
2023(5644)
2022(4687)
2021(4516)
2020(3696)
2019(8536)
2018(8129)
2017(15327)
2016(8075)
2015(9216)
2014(8941)
2013(9169)
2012(8902)
2011(8261)
2010(7850)
2009(7269)
2008(6992)
2007(5859)
2006(5170)
2005(4713)
作者
(22645)
(19189)
(18922)
(18226)
(12131)
(9148)
(8530)
(7594)
(7387)
(6751)
(6474)
(6449)
(6148)
(6036)
(6025)
(5958)
(5733)
(5426)
(5405)
(5292)
(4806)
(4621)
(4490)
(4356)
(4267)
(4244)
(4018)
(3889)
(3864)
(3708)
学科
(45584)
经济(45555)
方法(17618)
管理(17375)
数学(16722)
数学方法(16674)
(15755)
中国(14403)
地方(14052)
(12404)
(9808)
贸易(9802)
(9588)
(9262)
企业(9262)
农业(8470)
地方经济(8402)
环境(7567)
业经(7200)
(6749)
(6418)
(6317)
(6240)
金融(6239)
关系(6103)
(6012)
(5650)
(5624)
银行(5623)
(5549)
机构
大学(118660)
学院(117204)
(61435)
经济(60610)
研究(48794)
管理(43184)
中国(37821)
理学(37421)
理学院(36926)
管理学(36533)
管理学院(36310)
科学(27747)
(25485)
(24330)
(23591)
研究所(22504)
中心(21370)
经济学(20905)
(19487)
财经(19377)
经济学院(18932)
(17945)
(17411)
(16509)
师范(16426)
(16294)
北京(16204)
科学院(16086)
业大(15789)
农业(15193)
基金
项目(82716)
科学(67224)
基金(62743)
研究(61641)
(54839)
国家(54460)
科学基金(46443)
社会(43028)
社会科(40950)
社会科学(40941)
基金项目(33012)
(31785)
自然(27590)
自然科(26929)
自然科学(26920)
教育(26666)
自然科学基金(26434)
(25996)
资助(25459)
编号(22852)
(20234)
(19987)
中国(19729)
重点(19240)
国家社会(19198)
成果(17966)
发展(17253)
教育部(17103)
(17004)
(16877)
期刊
(65344)
经济(65344)
研究(37936)
中国(24314)
(17889)
科学(17637)
学报(16523)
(14983)
管理(14626)
农业(12917)
大学(12748)
学学(12033)
经济研究(11517)
(10769)
金融(10769)
财经(9792)
(9554)
问题(9202)
教育(9099)
世界(8926)
技术(8876)
业经(8838)
(8613)
资源(8540)
国际(8517)
(7773)
技术经济(6276)
经济问题(5813)
统计(5809)
(5019)
共检索到177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宏婷  陆玉麒  
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以R&D强度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结合马尔可夫链和ESDA,分析了2001~2011年中国R&D投入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中国省域R&D投入的绝对差距在扩大而相对差距在缩小,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东西部之间R&D投入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并呈两极分化的态势,投入重心正在向东南部偏移。R&D投入增长也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形成了以长三角和鲁皖赣为核心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的圈层结构。增长热点区由分散格局转为集中连片格局,增长冷点区在大幅减少,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R&D投入时空差异的形成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科技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宗声  
本文利用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基于因子分析和DEA分析法,对中国31个省域工业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及分解评价研究,发现各省域工业企业R&D投入规模和资源利用效率不同,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拥挤程度和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造成R&D资源利用效率方面显著的空间差异。一些沿海省域和直辖市的技术效率较高,而大部分西部省域和一些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效率较低。各个区域应该依据其相对优势和劣势,优化R&D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R&D活动的相对有效性,实施特色性的R&D策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兆洲  程学伟  
研究目标:测度我国2007~2016年省域创新效率,分析各省域、三大地区和八大经济区域的创新效率的动态趋势和变化以及其时空收敛性质,探究R&D投入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基于专利产出为创新产出的视角,运用DEA、SFA以及Bootstrap-DEA的面板模型测度区域创新效率,并采用σ收敛模型检验其时空的收敛性质。研究发现:传统的DEA模型存在明显的高估偏误,未加入环境因素的SFA模型参数偏误较大,Bootstrap-DEA测出的创新效率值具有更小的偏误;R&D投入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但这种正相关关系在R&D投入达到一定数值时,有边际递减的倾向;2007~2016年全国平均创新效率呈现"U"形过程,东部沿海地区的创新效率遥遥领先,但地区与经济区域之间存在"追赶效应";全国的创新效率收敛指数基本呈现"L"形过程,省域创新的效率差距在逐渐缩小,区域创新活动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研究创新:首次运用Bootstrap-DEA的面板模型测度省域创新效率,对效率估计值的偏差进行修正,并给出其置信区间和模型偏误。研究价值:为各省域、各经济区域的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伟  
基于中国2001—2009年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R&D投资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也显著提高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但没有显著提高国外技术引进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R&D投资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R&D投资也没有显著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国外技术引进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颖  
基于SNA2008的核算标准,利用永续盘存法对1998~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的R&D资本存量进行了合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中国省域R&D资本存量的空间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R&D资本存量稳步增强,但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间差异进一步加剧;目前中国省域R&D资本存量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且随着年份的推移,集聚趋势不断增强;中国大多数省份R&D资本存量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空间二元分布特征,且以"低—低"水平集聚为主。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国省域R&D资本存量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兰云  
本文利用我国各省份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了我国各省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包含省份之间地理空间距离和经济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然后利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别研究了R&D投入对各省份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空间相关性,从国家创新体系的角度来看,一个省份的R&D投入能够通过四条途径作用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其中一条是直接影响,一条是间接影响,另外两条是通过空间溢出形成的间接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洪力  李晓  
笔者以2006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域的数据为基础,进而用SE-DEA模型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进行测度,然后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企业研发投入、企业规模、产权结构、企业绩效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效率有效的省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发展不够均衡;研发效率的提高逐渐依赖于研发资本投入;企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所有权结构与研发效率逐渐呈现负相关的趋势,即非国有企业更有助于研发效率的提高;企业绩效与研发效率呈现负相关趋势;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差距逐渐增大,研发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洁  司晓彬  陈海波  
文章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福建省工业企业区域R&D活动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差距和优势,并对各地区R&D活动水平提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苏方林  
本文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方法,对1993~2002年期间中国省域R&D知识溢出的空间非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传统的OLS只是对参数进行“平均”或“全局”估计,不能反映参数在不同空间的空间非稳定性;GWR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技术,可以反映参数在不同空间的空间非稳定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对R&D知识生产进行参数估计时,GWR模型与OLS模型有显著的差异;R&D知识生产的不同要素存在空间变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颜玮  姬超  
R&D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比较我国不同区域R&D效率的差异是促进R&D资源合理流动的前提。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VRS模型原理提出了R&D活动效率的测算方法,比较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东、中、西部地区的R&D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1)我国R&D资源存在低效配置和区域分割现象,R&D资源的合理流动受到限制;(2)我国R&D活动外生于经济增长,R&D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显著相关。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根本方法在于明晰R&D活动的市场主体地位,形成以市场参与者为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的R&D活动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泽  段宗志  吴昌宇  
论文基于中国各省级区域1997-2008年的数据,研究了R&D投入及其溢出对TFP增长的贡献。与现有文献不同的是,我们将R&D投入分解成不同类型:来自政府的投入和来自企业的投入,将区域技术成交额作为区域间R&D溢出的测度。同时,通过Malmquist指数把TFP增长区分出来自于技术效率和来自技术进步率两个因素。结果发现,12年来我国各地区TFP平均增长0.2%。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为0.9%,而技术效率不仅没有带来TFP增长,反而造成了0.7%的TFP损失。不同类型的R&D活动对TFP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不同:企业R&D投入对TFP作用的效果最大,且对于东部地区TFP的作用大于中、西部;R&D溢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芳  
文章对区域R&D综合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并基于已构建的区域R&D综合实力指标体系,选取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方法、TOPSIS法,熵值法和秩和比法等6种方法分别进行综合评价;根据6种排序结果,定义离散度,引用相似度对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莹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中国区域R&D投入却存在着较大差异,传统解释变量并不能完全解释这种差异。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31个省份1998年到2010年的宏观面板数据,以基督教堂数作为各区域现代商业文化的代理变量,对文化因素影响区域R&D投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了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条件下,现代商业文化程度对于区域R&D强度的差异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同样证明了文化因素对于区域R&D投入有着显著相关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新宁  张小平  吴琼  
作为增强科技能力的决定因素,R&D经费的合理配置无疑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中国R&D经费支出分布却存在严重不平等现象。选取2002—2009年中国各省市有关R&D支出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基尼系数定量衡量中国R&D支出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平等程度。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法作进一步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R&D经费支出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已十分严重,总体差距的平均基尼系数高达0.5648,其中区域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距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为67.40%。为改善中国R&D分布不平等现状,提出缩小地区间差距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仁开  杜德斌  
在确定R&D产业发展指数和潜力指数的基础上,对中国R&D产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和地域类型进行了初步探讨。中国R&D产业发展的地域差异显著,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可以将中国R&D产业发展的地域类型划分为发达型、较发达型、发展型和落后型4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