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9)
- 2023(10250)
- 2022(8448)
- 2021(8130)
- 2020(6816)
- 2019(15240)
- 2018(14878)
- 2017(27079)
- 2016(14658)
- 2015(16724)
- 2014(15947)
- 2013(15381)
- 2012(14554)
- 2011(13198)
- 2010(13033)
- 2009(11976)
- 2008(11714)
- 2007(10400)
- 2006(9051)
- 2005(8100)
- 学科
- 济(62879)
- 经济(62830)
- 管理(41664)
- 业(40105)
- 企(31738)
- 企业(31738)
- 方法(23986)
- 中国(21496)
- 数学(21160)
- 数学方法(21002)
- 技术(18103)
- 地方(17349)
- 农(17278)
- 业经(13213)
- 贸(12840)
- 贸易(12829)
- 技术管理(12601)
- 易(12528)
- 农业(12087)
- 财(11950)
- 制(10758)
- 学(10490)
- 融(10303)
- 金融(10302)
- 银(10046)
- 银行(10035)
- 地方经济(9875)
- 行(9764)
- 环境(9685)
- 和(9053)
- 机构
- 大学(203889)
- 学院(199877)
- 济(91078)
- 经济(89508)
- 管理(76719)
- 研究(73539)
- 理学(66067)
- 理学院(65284)
- 管理学(64358)
- 管理学院(63968)
- 中国(56173)
- 京(43115)
- 科学(42308)
- 财(38370)
- 所(35869)
- 中心(33175)
- 研究所(32824)
- 财经(30418)
- 江(29955)
- 农(29413)
- 经济学(28999)
- 范(28956)
- 师范(28741)
- 经(27880)
- 北京(27603)
- 业大(26653)
- 院(26578)
- 经济学院(26140)
- 州(23820)
- 师范大学(22991)
- 基金
- 项目(137303)
- 科学(110853)
- 研究(106530)
- 基金(99205)
- 家(85461)
- 国家(84753)
- 科学基金(73440)
- 社会(69904)
- 社会科(66376)
- 社会科学(66361)
- 省(55590)
- 基金项目(52446)
- 教育(49102)
- 划(45129)
- 自然(43817)
- 自然科(42868)
- 自然科学(42855)
- 自然科学基金(42126)
- 编号(41826)
- 资助(38929)
- 成果(34806)
- 创(34662)
- 发(32001)
- 部(31525)
- 创新(31521)
- 重点(31348)
- 课题(30562)
- 国家社会(29522)
- 教育部(27424)
- 中国(27208)
共检索到309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才云 周丽萍
高校科技创新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和力量支撑。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6年我国省际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分项比较,结果表明:北京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最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省际间差异较大,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到西逐步递减的特点;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普遍优于经济落后地区;高校资源丰富地区普遍好于资源欠缺地区。最后,文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这无疑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缩小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差距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省际比较 指标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林香 黄菊萍
江西省近几年加快了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步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中部其他五省相比,在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方面差距仍然较大。提高江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管理体制和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规模,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加大对专利产业化项目的专项奖励,提高科技产出水平;发挥科技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联效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慧超 王伟 吕文林 赵跃民 林红
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资源,而发明专利又是专利中技术价值最高的一类成果,并且其数量反映了不同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文章采用发明专利总量、万人发明人专利申请量、亿元GDP发明专利申请量和行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四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文本聚类法、内容分析法对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9个省份与湖北省的发明专利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志康 赵旭杰 童恒庆
本文利用"欧洲创新记分牌"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与比较。首先建立国家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指标体系,设计BP神经网络模型,并给出可行的评价程序。计算结果表明,在总体上,中国科技创新指数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与参加"欧洲创新记分牌"比较的33个国家相比,排名第22位,仅强于大多数东欧国家。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科技创新指数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永 李汉邦 张水潮 王继娜
通过采用正态分布、变化趋势和分类对比三类诊断分析法,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投入、产出、效益及总体能力指标、河南省高校的综合评价指标及不同部属高校的总体态势展开实证研究,并在诊断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激励对策,为地方高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耘 李铁范 张乐勤
文章以安徽为例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安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可用研发因子、协作因子、转化能力因子表征;各高校创新能力差别大、资源过度集中、投入产出能力不均、与各方协作少、转化率低、创新环境急待优化。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从完善创新环境、均衡研发投入、优化各方协作、促进成果转化入手,建设"调研—研发—转化"开放创新生态链,形成多渠道投入、多方协作、资源优化共享、成果快速转化的全方位创新体系等方面促进安徽高校创新能力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贺银娟 王银双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江西省19所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遵循客观、系统、可操作、完备等原则,构建了评价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SPSSl9.0中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江西省19所高等本科院校的科技创能力,得出了19所高等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排名。结果表明,江西省高校在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即使在各个主因子上排名首位仍无法避免其在其他方面的差距。
关键词:
江西省 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玉红 蔡元成 赵敏
文章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得出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呈苏南、苏中、苏北三级阶梯分布,并解释了各市科技发展中的弱点。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能力评价 对策建议 江苏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玉春 黄增健
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欠佳,而且区域差别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强的内在关系;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示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各因素发展极不均衡。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创新能力 主成份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海燕 苏博谦
高校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取200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熵权TOPSIS方法测算高校科技创新综合指数,并结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研究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变、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高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趋势,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2)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异质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地区间及地区内部间耦合协调水平仍有较大差距。(3)全国耦合协调度的泰尔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显著正向空间集聚特征,并具有较强稳定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明德 李红
本文选取物流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物流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物流科技创新宏观发展环境三个维度的影响因子,采用"一带一路"省域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各省域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呈现阶梯型;同时,各省域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从物流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来看,广东、浙江、上海都位于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前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凡 白永平 周亮 张永凯 乔富伟 纪学朋
通过构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利用Arc GIS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冷热点等空间分析方法,对1999、2006和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总体趋势进行研究,并采用Geo Da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占高校科技创新总量的80%以上,与其他城市的差距逐渐增大;(2)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大幅提高,高值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中西部地区低值区连片分布,东部和中西部的高校科技创新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科技创新能力 时空格局 SEM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西桂权 付宏 王冠宇
基于2005—2016年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首先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国家生产总值(GDP),并预测中国未来的GDP。之后,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瑞士、丹麦等创新强国在科技资源投入(R&D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专利、科技论文产出)两大方面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中国与这些科技创新强国的差异,在综合比较中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定位。最后,就中国如何减少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制约因素,顺利实现创新强国建设目标提出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邹昭晞 刘英骥
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利用外资与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表明,在研发投入经费、发明专利数量、研发人员人数、国民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中国都明显优于印度。跨国公司在两国创新活动中均起着重要的带头作用。应注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