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2)
2023(15455)
2022(12960)
2021(11868)
2020(9752)
2019(22031)
2018(21597)
2017(40333)
2016(21656)
2015(24623)
2014(24709)
2013(24622)
2012(23367)
2011(21463)
2010(21435)
2009(19968)
2008(19758)
2007(17803)
2006(16174)
2005(15042)
作者
(65021)
(54410)
(53969)
(51341)
(34556)
(25907)
(24595)
(21182)
(20689)
(19456)
(18666)
(18254)
(17575)
(17564)
(17112)
(16753)
(16198)
(15641)
(15581)
(15552)
(14018)
(13368)
(13262)
(12426)
(12214)
(12210)
(12022)
(11995)
(10988)
(10896)
学科
(104263)
经济(104147)
管理(64229)
(60658)
(47403)
企业(47403)
方法(36455)
中国(32961)
数学(31499)
数学方法(31198)
(29600)
地方(29142)
业经(24485)
(22590)
(22074)
农业(19987)
技术(19736)
(18880)
贸易(18862)
(18562)
(18297)
环境(17749)
(17637)
银行(17614)
(17259)
金融(17256)
(17088)
地方经济(16209)
(15681)
(15508)
机构
学院(320419)
大学(319191)
(141254)
经济(138383)
研究(120527)
管理(119416)
理学(100857)
理学院(99642)
管理学(98176)
管理学院(97543)
中国(92832)
科学(71113)
(70431)
(63895)
(61334)
研究所(55253)
中心(54258)
(53573)
(50757)
财经(49145)
北京(45347)
业大(45278)
(44513)
(43838)
(43713)
经济学(43674)
师范(43415)
农业(41429)
(39879)
经济学院(39126)
基金
项目(210538)
科学(167070)
研究(157513)
基金(151459)
(132029)
国家(130953)
科学基金(111669)
社会(102103)
社会科(97027)
社会科学(97004)
(84200)
基金项目(79248)
教育(70854)
(69549)
自然(68391)
自然科(66719)
自然科学(66701)
自然科学基金(65469)
编号(62475)
资助(61559)
(51691)
成果(51041)
重点(48748)
(47144)
课题(45396)
(44588)
国家社会(43051)
发展(42081)
(42043)
创新(41939)
期刊
(167425)
经济(167425)
研究(101976)
中国(75903)
(50578)
(47954)
管理(47408)
学报(46846)
科学(46563)
教育(36931)
大学(36240)
农业(35025)
学学(33903)
(32996)
金融(32996)
技术(32149)
业经(26869)
经济研究(26502)
财经(24776)
问题(21835)
(21603)
(19295)
(18322)
技术经济(18045)
世界(16922)
国际(16522)
科技(16337)
资源(16177)
(14843)
论坛(14843)
共检索到510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祝影  邓小琪  雷家骕  
美国制造外迁带来区域萧条,由此引发的研发与制造长期分离会影响经济繁荣。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重新审视特定空间范围内研发与制造间的关系。针对省域这一空间单元,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将高技术产业研发环节和制造环节视为两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系统,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1-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高技术产业研发与制造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研发与制造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大部分省域高技术产业研发与制造还处于低度耦合阶段,研发与制造分离状态在省域空间层面比较普遍;耦合协调度高的省域往往研发与制造依存度较高,基本上保持着实体经济繁荣发展态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段婕  孙明旭  
研究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创新系统间的耦合作用机理是求解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基于系统论视角,首先,构建三系统间耦合关系动态理论模型,分析该模型内涵、特点、运行内在动力及发展周期。同时,引入负熵流分别在封闭系统环境和开放系统环境下建立三系统间耦合系统模型;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并建立三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实证测算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作用;最后,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动态适应性对耦合系统动态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对高技术产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段婕  孙明旭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京文  
我国先进制造领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等障碍。为促进我国先进制造领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要处理好引进与创新、研究开发与结构优化、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技术进步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关系。同时 ,在政策上可采取建立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实行优惠税收政策、财政扶持和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创业风险投资等措施 ,扶持先进制造领域高技术产业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婷   张永庆   龚银银   郑苏江  
借鉴协同学理论,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复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动态演化过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21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采用Moran’s I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哈肯模型确定了复合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并进一步探究复合系统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均优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2)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良性耦合低度协调状态,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特征,但各综合经济区耦合协调程度不一;(3)高技术产业是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的快参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起主导作用的序参量,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协同增长效应;(4)高技术产业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和产业集聚机制,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庆金  王强  周雪  
以2012-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9个省市高技术行业为样本,运用两阶段DEA模型和交叉DE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高技术产业创新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自评效率和他评效率进行地区间效率、行业间效率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整体效率仍然偏低,但高技术产业区位优势明显,技术开发阶段和经济转化阶段效率表现出差异化特征;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提出两类触发高技术产业效率的前因构型。通过融合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交叉数据包络分析和定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提出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效率的建议,为高技术产业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沛罡  王海军  
运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K-L散度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多样性与专业性,分析了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特别考察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结构、高技术企业规模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国及不同地区产业规模条件下,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不同的U型非线性关系,基于此判断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地方与全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差异化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各地应寻找有差异的最优结构;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利于经济增长,应鼓励增加其比重;大中型高技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应鼓励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石丽  陈万明  
基于耦合理论,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耦合作用机理,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例,对各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3,0.32)之间,总体上处于失调衰退耦合状态;(3)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各省域耦合态势变化较为平稳,整体耦合协调水平略有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部高西部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格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宇  康健  邵云飞  
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关系研究是提升产业创新效率的重要依据。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模型对医药制造业2005-2017年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的综合水平、耦合关联度及耦合协调度,可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婷  王海天  
为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在互动中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03—2017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耦合协调度总体稳步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耦合协调等级有待提高,大部分地区经历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滞后、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生态环境发展滞后3种耦合协调类型;耦合协调度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热点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迁移。最后,从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3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亮  惠树鹏  
文章在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联动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联动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在短期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说明我国传统制造业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而在长期内这种互促作用不明显,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不显著。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霍影  籍丹宁  于丹  
为定量测度区域人才培养投入与产业经济产出间的协调适配程度,以高技术产业为实证对象,通过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与高技术产业经济产出之间的耦合评价模型,利用2010年度截面数据对全国31个省区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与高技术产业经济产出的协调适配度为0.478,处于濒临耦合失谐区间,整体表现不佳;除广东省以外,全国其他各省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都远领先于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总量规模上占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并未能对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产生同比例的促进作用;广东省和四川省对高技能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丽  林玮菡  
笔者主要研究了质量创新与创新质量的协调发展问题,借助熵值赋权法构建了高技术产业质量创新与创新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2011—2015年四大区域28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质量创新与创新质量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以及各个省份高新技术产业质量创新与创新质量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异大,基本呈现"东强,中西东北弱"的态势;中国四大区域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质量创新与创新质量的协调性,在五年间跨越了三个阶段六个类型;广东省率先进入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其他省份处于磨合阶段和颉颃阶段,且绝大多数属于质量创新滞后。笔者的研究将对中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质量创新和创新质量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和分析,对寻求平衡两者协调发展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金生  匡东  
基于效用最大化视角,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和创业系统的相互作用,从理论上揭示了二者的耦合协调机理;构建了高技术行业创新与创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1999~2015年产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与创业资本耦合协调比例为各自要素弹性时,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最优,创新与创业均达到最佳耦合协调;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与创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其经历了濒临耦合协调失谐→勉强耦合协调→初级耦合协调→中级耦合协调的演进过程;发展类型上,表现为创业超前型→创新创业同步型→创新超前型的演进过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金生  匡东  
基于效用最大化视角,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和创业系统的相互作用,从理论上揭示了二者的耦合协调机理;构建了高技术行业创新与创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19992015年产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与创业资本耦合协调比例为各自要素弹性时,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最优,创新与创业均达到最佳耦合协调;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与创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其经历了濒临耦合协调失谐→勉强耦合协调→初级耦合协调→中级耦合协调的演进过程;发展类型上,表现为创业超前型→创新创业同步型→创新超前型的演进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