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661)
- 2023(24148)
- 2022(20484)
- 2021(19018)
- 2020(16156)
- 2019(36683)
- 2018(35984)
- 2017(68121)
- 2016(37071)
- 2015(41710)
- 2014(41480)
- 2013(41194)
- 2012(38299)
- 2011(34747)
- 2010(34863)
- 2009(32567)
- 2008(31565)
- 2007(27987)
- 2006(24560)
- 2005(21995)
- 学科
- 济(159269)
- 经济(159105)
- 管理(104555)
- 业(100482)
- 企(82474)
- 企业(82474)
- 方法(67297)
- 数学(58486)
- 数学方法(57746)
- 中国(44353)
- 农(41690)
- 财(39274)
- 学(36492)
- 业经(34473)
- 地方(34379)
- 融(30903)
- 金融(30899)
- 制(30661)
- 银(30176)
- 银行(30077)
- 贸(28896)
- 贸易(28878)
- 行(28852)
- 农业(28086)
- 易(28035)
- 务(24894)
- 财务(24801)
- 理论(24754)
- 财务管理(24748)
- 技术(24483)
- 机构
- 大学(537237)
- 学院(535913)
- 济(219415)
- 经济(214755)
- 管理(201277)
- 研究(190452)
- 理学(173909)
- 理学院(171831)
- 管理学(168530)
- 管理学院(167579)
- 中国(144389)
- 科学(120962)
- 京(114856)
- 农(99322)
- 所(98964)
- 财(98413)
- 研究所(90674)
- 中心(86449)
- 业大(85270)
- 江(79292)
- 财经(79228)
- 农业(78463)
- 北京(72441)
- 经(72027)
- 范(69931)
- 师范(69093)
- 院(68558)
- 经济学(67556)
- 州(63923)
- 经济学院(60802)
- 基金
- 项目(364597)
- 科学(284284)
- 基金(263924)
- 研究(257046)
- 家(234517)
- 国家(232623)
- 科学基金(196734)
- 社会(161941)
- 社会科(153474)
- 社会科学(153429)
- 省(142867)
- 基金项目(139026)
- 自然(130382)
- 自然科(127355)
- 自然科学(127314)
- 自然科学基金(125046)
- 划(120930)
- 教育(118092)
- 资助(109708)
- 编号(102159)
- 重点(83017)
- 成果(82937)
- 部(79608)
- 发(78564)
- 创(75241)
- 课题(71797)
- 创新(70470)
- 科研(70398)
- 计划(68545)
- 国家社会(67158)
- 期刊
- 济(239626)
- 经济(239626)
- 研究(155322)
- 中国(104099)
- 学报(96522)
- 农(90120)
- 科学(84908)
- 财(75520)
- 管理(72934)
- 大学(71324)
- 学学(67691)
- 农业(61094)
- 教育(54332)
- 融(54015)
- 金融(54015)
- 技术(46098)
- 经济研究(39510)
- 财经(39395)
- 业经(37434)
- 经(34039)
- 业(32325)
- 问题(31029)
- 版(27277)
- 技术经济(26624)
- 科技(26272)
- 贸(25580)
- 统计(25352)
- 图书(24868)
- 业大(24808)
- 理论(23799)
共检索到794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周伟 伏开宝 汪传江 胡德红
利用扩展的生产函数,本文构建了金融经济分析框架,推导出省域金融顺周期效应的度量指标及其异质比率的计算式,系统分析了该效应的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随后分别建立基于技术距离、产业距离与地理距离及其组合距离准则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省域异质性的影响因素的显著作用程度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顺周期效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与负空间自相关性;组合距离准则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效果最好;市场潜能、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偏向、产业专业化、金融集聚的总效应与直接影响都是显著为负向作用;技术效率、产业多元化与金融深化的总效应与直接影响都是显著为正向作用的。但是在不同的距离准则下影响因素的间接溢出效应表现差异较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芳 刘鹏
近年来,金融顺周期的问题日益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本文对金融顺周期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信贷周期和货币周期为例,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估计,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系统存在着顺周期效应,金融的顺周期性效应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显著,经济的波动与金融周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在短期内影响明显。因此,我们必须加深对金融顺周期的理解,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更好地为经济的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服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严佳佳 何梅蓉
本文从公众预期视角出发,构建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异质性模型,将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的美国货币政策划分为宽松和紧缩两个时期,运用SVAR模型比较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溢出效应的差异,并探讨公众预期对外部冲击的缓解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宽松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冲击在持续时间和振幅方面都存在异质性;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存在先行效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和消化时间均强于经济周期;公众预期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缓解作用。
关键词:
公众预期 溢出效应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宛群超 杨晓岚 邓峰
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现实差距与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发展路径转变问题,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从创新价值链的产出视角出发构建C-D生产效率函数,对中国各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然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整体上出现逐渐上升的态势,但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显著的集群趋势;考虑空间效应的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不仅存在着绝对收敛而且存在条件收敛,且固定资产投资对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产生了明显的杠杆效应,但市场竞争和政府支持对省域创新效率的影响表现为不明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周伟 伏开宝 汪传江 胡德红
依据区域生产函数及其经济增长理论,该文构建了包含区域GDP增长率、信贷余额增长率与财政支出增长率的面板向量自回归(Panel-VaR)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信贷的顺周期效应。然后,用洛仑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测度了区域信贷顺周期效应的异质性程度,用锡尔指数分解分析了该异质性成因,并利用MoRan’I指数及其散点图,研究了区域顺周期效应的空间相关性与集聚性。研究表明,我国各区域信贷波动存在着明显的顺周期效应,该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空间集聚特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倪进峰 隗斌贤
本文基于2012—2019年长三角地区41座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群经济分布特征及演变轨迹的基础上,采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从城市金融与经济存在时空非平衡关系的视角,解释城市群经济时空演变轨迹形成的原因,并以传统金融和数字金融两种维度,实证检验两类金融业态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1)长三角空间经济呈现相对稳定但极化程度逐步减弱的“核心—外围”结构,伴随城际经济差距的拉大,经济分布主要向南北两端扩散;(2)传统金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促进效应较大的区域逐渐由苏南等次核心区向周边城市迁移,显示其对城市群经济向北、向西扩散具有重要作用;(3)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受空间异质性主导,促进效应较大的城市主要是上海及上海以南的浙江城市,表明数字金融是拉动城市群经济向南扩散的主要力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朱芳芳
关于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异质性,少有研究关注。本文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2006-2014年广东省市际面板数据做实证分析,测算出各要素偏向指数,进而根据测算结果将广东省划分成三个区域并对各区就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两方面异质性作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广东省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资本,偏向指数大都介于0-0.5且呈"N"型;(2)全省"创新断层"明显,一区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创新型人力资本,偏向指数在0.5左右且呈"U"型;二区创新技术进步为希克斯中性;三区创新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偏向指数波动很大且呈"M"型。广东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把握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构建适合各区创新和经济发展特质的创新体系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吴常艳 周艳 徐国良
利用空间变差函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中国省域人均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综合考虑碳排放的各影响因素,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人均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形成了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中心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和宁夏等地。2各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同一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在不同省域存在明显差异。3影响中国省域人均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是碳排放强度、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和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后,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建军
笔者从东道国的视角,研究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相关因子并构建理论模型,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以及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选取相关数据分析比较东道国的相关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首要因素,但东道国通过专利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进步 影响因素 东道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怡秀 孙世敏 屠立鹤
目前,在职消费理论研究集中于"代理观"或"效率观"表现,对其经济效应影响因素研究涉猎极少,仅有的几篇文献多以高管同质为前提,忽略了异质性特征。依据高层梯队理论,高管职业生涯阶段、性别、学历以及两职兼任等异质特征可能影响高管的在职消费偏好与投向,从而对其经济效应产生调节作用。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12—2014年报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在职消费的经济效应及高管异质性对其产生的影响,发现如下三点结论:第一,中国企业在职消费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效率观",对高管具有显著的补充激励作用;第二,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在职消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怡秀 孙世敏 屠立鹤
目前,在职消费理论研究集中于"代理观"或"效率观"表现,对其经济效应影响因素研究涉猎极少,仅有的几篇文献多以高管同质为前提,忽略了异质性特征。依据高层梯队理论,高管职业生涯阶段、性别、学历以及两职兼任等异质特征可能影响高管的在职消费偏好与投向,从而对其经济效应产生调节作用。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12—2014年报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在职消费的经济效应及高管异质性对其产生的影响,发现如下三点结论:第一,中国企业在职消费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效率观",对高管具有显著的补充激励作用;第二,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在职消费的经济效应存在一定差异,中期与早期相比,在职消费的正向经济效应有所提升,晚期与非晚期相比,在职消费的正向经济效应减弱,但变化不明显;第三,学历和两职兼任对在职消费经济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女性高管对其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背景对其具有一定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炜 周勇
本文在要素替代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有关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级空间面板数据估计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扭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和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扭曲效应,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则对城镇化扭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中间品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的扭曲效应不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由单纯的要素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是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技术进步遵循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资源,本质上是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的潜在收益在于,若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炜 周勇
本文在要素替代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有关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级空间面板数据估计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扭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和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扭曲效应,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则对城镇化扭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中间品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的扭曲效应不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由单纯的要素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是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技术进步遵循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资源,本质上是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的潜在收益在于,若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配置结构得以有效改善,则能够促进二者建立良性互促共进的长效机制,进而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漪
金融危机之后,资本监管顺周期问题凸显,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先从理论方面指出,资本监管顺周期会通过银行信贷传导到一国经济产出,造成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变大,威胁金融安全,影响经济稳定。再运用1996~2012年GDP和银行信贷同比增长率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方法,证明经济产出和银行信贷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有单向Granger因果。其次运用两次金融危机前后经济繁荣和萧条时期的数据,具体印证实证和理论的结果。最后提出逆周期操作的监管措施。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创 徐曼
充分了解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作用规律,不仅对于新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避免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成为科学制定金融监管措施与宏观调控政策、有效维护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双重稳定的突破口。文章在选取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社会融资规模和资产价格等多维金融指标构建金融形势指数并测度中国金融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宏观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交互影响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市场发展及金融工具创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波动对经济波动具有十分显著的冲击影响,而经济波动对金融波动的影响作用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金融体系"脱实向虚"的现象值得警惕。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动态溢出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